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bility and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self-interstitial atoms in tungsten:a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CHEN Long LIU YueLin +3 位作者 ZHOU HongBo JIN Shuo ZHANG Ying LU GuangH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614-618,共5页
基于密度功能理论采用一个第一原则的方法,我们系统地在钨(W) 调查自我空隙的原子(SIA ) 的结构,稳定性和散开。The111 哑铃被显示是有 9.43 eV 的形成精力的最稳定的 SIA 缺点配置。所在地的旋转模式罐头被相当软的漂浮机制和一个下... 基于密度功能理论采用一个第一原则的方法,我们系统地在钨(W) 调查自我空隙的原子(SIA ) 的结构,稳定性和散开。The111 哑铃被显示是有 9.43 eV 的形成精力的最稳定的 SIA 缺点配置。所在地的旋转模式罐头被相当软的漂浮机制和一个下坡的飘移散开过程分别地从 110 哑铃描述到 111 哑铃并且从 001 哑铃到 110 哑铃。在跳接近附近的地点的不同 SIA 配置之中, 111 哑铃更更好与 0.004 eV 的一个低得多的精力障碍直接移居到 first-nearest-neighboring 地点。这些结果作为在熔化 Tokamak 面对材料的候选人血浆为 W 提供一本有用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理方法 扩散性质 间隙原子 稳定性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密度函数理论 SIAS
原文传递
土壤和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模型:以某有色金属冶炼厂为例
2
作者 张海丽 赵鹏 +8 位作者 高文艳 肖保华 杨雪枫 宋磊 冯翔 郭林 陆永平 李海峰 孙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92-1106,共15页
冶炼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数据采集和计算量的限制,大多数数值模拟将土壤和地下水分开,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以某冶炼厂为研究对象,将土壤和地下水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建立了土壤-地下水反应性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以定... 冶炼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数据采集和计算量的限制,大多数数值模拟将土壤和地下水分开,这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文以某冶炼厂为研究对象,将土壤和地下水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建立了土壤-地下水反应性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数值模型,以定量表征重金属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模型采用反应系数(λ)和滞留系数(R)来描述重金属的释放和吸附能力。模型结果与现场实际污染分布一致,表明土壤-地下水修复技术对严重污染土壤和局部污染地下水均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所构建的土壤-地下水反应性溶质迁移三维耦合模型很好地描述和预测研究地点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扩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冶炼场 重金属污染 迁移和转化机制 扩散通量预测 修复技术模拟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Patients with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an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3
作者 Yu Gu Ting Zhang +1 位作者 Min Peng Juhong Sh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93-302,共10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predi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and/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secondary to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in a Chinese...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predictors of patients with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DAH)and/or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secondary to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in a Chinese general hospital.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MPA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s between the year 2002 and 2012.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ILD,DAH,DAH combined with ILD(DAHILD),and no pulmonary involvement(NPI)groups according to pulmonary involvement patterns.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t diagnosis were analyzed.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hort-term death and long-term death were identifi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Cox analysis.Results Of 193 newly diagnosed MPA patients,181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research,of which 19 had DAH alone,96 had ILD alone,18 had DAH and DAH concurrently,and 48 had NPI.The median of serum creatine level in the DAH group was 449μmol/L,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ILD group(123μmol/L,Nemenyi=-35.215,P=0.045)and DAHILD group(359μmol/L,Nemenyi=-43.609,P=0.007).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67(range:1-199)months.Patients in the ILD group were older than those in the DAH group(median:69 years vs.57 years,Nemenyi=43.853,P=0.005).The patients with both DAH and ILD had combined features of the two subtypes,and the highest mortality(72.2%at the end of follow-up).The elevate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as a risk factor for short-term death(OR=1.103,95%CI:1.008-1.207,P=0.032 for one month;OR=1.103,95%CI:1.026-1.186,P=0.008 for one year).Old age(HR=1.044,95%CI:1.023-1.066,P<0.001),cardiovascular system involvement(HR=2.093,95%CI:1.195-3.665,P=0.010),poor renal function(HR=1.001,95%CI:1.000-1.002,P=0.032)were 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death.Pulmonary infections(38/54)we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ILD.Besides,49 patients suffered from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diagnosis.Conclusions MPA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different pulmonary involvement patterns have completely different clinical features.These subtypes probably have different pathogenesis and should be studied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MORTALITY risk factors
下载PDF
Aerophilic Triphase Interface Tuned by Carbon Dots Driving Durable and Flexible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 被引量:1
4
作者 Kuixing Ding Yu Ye +8 位作者 Jiugang Hu Liming Zhao Wei Jin Jia Luo Shan Cai Baicheng Weng Guoqiang Zou Hongshuai Hou Xiaobo Ji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38-258,共21页
Efficient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re vital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ZABs).Herein,an oxygen-respirable sponge-like Co@C–O–Cs catalyst with ... Efficient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re vital for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ies(ZABs).Herein,an oxygen-respirable sponge-like Co@C–O–Cs catalyst with oxygen-rich active sites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for both ORR and OER by a facile carbon dot-assisted strategy.The aerophilic triphase interface of Co@C–O–Cs cathode efficiently boosts oxygen diffusion and transfer.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Co–C–COC active sites can redistribute the local charge density and lower the reaction energy barrier.The Co@C–O–Cs catalyst displays superior bifunctional catalytic activities with a half-wave potential of 0.82 V for ORR and an ultralow overpotential of 294 mV at 10 mA cm^(−2) for OER.Moreover,it can drive the liquid ZABs with high peak power density(106.4 mW cm^(−2)),specific capacity(720.7 mAh g^(−1)),outstanding long-term cycle stability(over 750 cycles at 10 mA cm^(−2)),and exhibits excellent feasibility in flexible all-solid-state ZABs.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rational design of efficient bifunctional oxygen catalysts in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philic triphase interface Oxygen-rich active sites O2 diffusion Bifunctional oxygen catalyst Flexible rechargeable Zn-air battery
下载PDF
New Kinetic Computerized Model for Multicomponent Mass Transfer in Bi-Functional Matrix of NanoComposites
5
作者 Anatoliy Kalinitchev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3年第2期191-203,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Nano- Composites (NC)—novel materials with the bi-functional matrix. The new theoretical NC Model is ass... The aim of this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Nano- Composites (NC)—novel materials with the bi-functional matrix. The new theoretical NC Model is assigned for the modern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multicomponent mass transfer kinetics in the bi-functional NC materials. This NC Model for the multicomponent mass transfer in the bi-functional NC matrix includes into the consideration the proposed key conception—two co-existing routes: I—chemical reactions onto the active NC centers-sites, and II—diffusion mass transfer inside the bi-functional NC matrix. All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terms of the additional key concept: propagating multicomponent concentration waves (W+) in the NC matrix. The used W+ concept for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NC mass transfer kinetics give the clear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results. The mass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NC matrix has been described theoretically by computerized sim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s are new and illustrated by author’s animations showing visually the propagation of the multicomponent concentration waves (W) inside the various NC matrixes: r-beads, cylindrical ro-fibers, or planar L-membranes. Two variants of modeling for mass transfer diffusion kinetics in the bi-functional NC matrixes with one (Variant 1), or two (Variant 2) dissociation-association reactions at the active nano-sites (R0) are considered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S Mass Transfer Concentration Waves diffusion MULTICOMPONENT Kinetics Bi-Functional MATRIX Active Nano-sites
下载PDF
基于梯度提升机算法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李虎生 吕钊 +4 位作者 冯翠 宾燕成 廖家蓓 叶光剑 张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118-122,135,共6页
目的基于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DLBCL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54例和测试集66例,其中51例患者发生IP(占23.18%),16... 目的基于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DLBCL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54例和测试集66例,其中51例患者发生IP(占23.18%),169例患者未发生IP。基于GB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年龄、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吸烟史、乳酸脱氢酶(LDH)这5个最优特征被纳入GBM模型,其相对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龄、疾病分期、LDH、IPI评分、吸烟史。ROC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00~0.945)、0.891(95%CI:0.755~1.000)。校准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均与实际IP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DLBCL患者治疗后的IP发生率为23.18%,主要与年龄、疾病分期、IPI评分、吸烟史、LDH水平有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GBM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区分度,可为DLBCL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提升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间质性肺炎 乳酸脱氢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转录因子LMO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临床意义
7
作者 李丹 雷鹏 +1 位作者 曹雨婷 农卫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3期20-25,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MO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及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例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DLBC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MO3在DLBCL中的表达,分析LMO3的表达与DLBCL临...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LMO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表达及对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例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DLBC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MO3在DLBCL中的表达,分析LMO3的表达与DLBC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纳入的82例DLBCL患者中,LMO3阳性表达19例(23.2%),阴性表达63例(76.8%)。LMO3表达患者在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免疫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MO3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CD5阳性有相关性(P<0.05)。LMO3阳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于LMO3阴性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LMO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5、LMO3表达双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双表达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CD5表达阳性、LMO3表达阳性、Ann Arbor分期为Ⅲ~Ⅳ、B组症状、ECOG评分>1分、IPI评分>2分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年龄>60岁、CD5表达阳性、LMO3表达阳性、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症状为B组症状、ECOG评分>1分、IPI评分>2分、治疗方案为CHOP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B组症状和IPI评分>2分为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MO3在DLBCL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新型免疫位点。LMO3在DLBCL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特征存在相关性,CD5与LMO3在DLBCL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有可能存在相互联系的致病机制或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新的免疫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CD5 信号通路 致病机制 免疫位点 治疗靶点
下载PDF
初诊大肿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妍杰 张旭东 +4 位作者 葛晶晶 刘栋林 马珊珊 张文君 陈清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45-351,共7页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 目的:分析初诊时伴有大肿块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肿块定义为肿瘤最大直径(maximum tumor diameter,MTD)≥7.5 cm,根据大肿块所在部位将患者分为: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结果:194例大肿块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期为16(0~50)个月,患者1、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75.6%、66.2%。1、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55.9%和44.1%。患者一线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分别为45例(23.2%)、78例(40.2%)、11例(5.7%)、60例(30.9%),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β2-微球蛋白水平(β2-microglobulin,β2-MG)、有无中枢侵犯、是否放疗、大肿块所在部位是影响大肿块DLBCL患者OS的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大肿块所在部位为腹盆腔组、头颈部组是大肿块DLBCL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腹盆腔组患者分期较晚、B症状多见、β2-微球蛋白水平多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Ki-67值较高;胸腔组年轻患者比例较高、临床分期较早、非GCB亚型更多见。腹盆腔组、胸腔组、头颈部组3组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60.4%、84.4%和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肿块DLBCL患者肿瘤负荷高,一线治疗缓解率低、疾病进展率高,年龄>60岁、临床分期晚、大肿块所在腹盆腔组和头颈部组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大肿块 临床特征 预后分析 肿瘤部位
下载PDF
间隙碳调控Ni实现1,3-丁二烯高效加氢
9
作者 董少明 普颖慧 +3 位作者 牛一鸣 张蕾 王永钊 张炳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10,共7页
选择性加氢反应是化工生产中一类重要的催化反应。其中,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对提纯单烯烃、防止聚合反应催化剂中毒等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负载型钯基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脱除炔烃是现阶段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仍存在价格昂贵、... 选择性加氢反应是化工生产中一类重要的催化反应。其中,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对提纯单烯烃、防止聚合反应催化剂中毒等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负载型钯基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脱除炔烃是现阶段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仍存在价格昂贵、丰度低等问题。因此,研制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一直是工业研究的重点。在此,本工作利用浸渍法制备了Ni_(3)Zn/Al_(2)O_(3)催化剂,并进一步以气体驱动法获得Ni_(3)ZnC_(0.7)/Al_(2)O_(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等表征分析了间隙碳对Ni_(3)Zn/Al_(2)O_(3)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关联两种催化剂在1,3-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建立构效关系。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_(3)ZnC_(0.7)/Al_(2)O_(3)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单烯烃选择性,在1,3-丁二烯转化率为98%时,丁烯选择性高达93%,明显优于Ni_(3)Zn/Al_(2)O_(3)催化剂。CO-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表征揭示引入间隙碳原子后Ni变的缺电子,更利于单烯烃脱附,抑制了单烯烃进一步加氢路径而促进性能提升。这项工作为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的设计和研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剂 间隙位点 Ni_(3)ZnC_(0.7) 选择性加氢 亚表面碳
下载PDF
南京温室气体监测点位规划方法研究
10
作者 蔡哲 钟声 +5 位作者 周德荣 张伟 王诗琦 陈佳豪 覃栎 江飞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以南京市为温室气体监测区域,以2021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季的代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和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南京市已有的高塔点位进行筛选,研究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最优位置。通过计算不同点位的城市CO_(2)贡献度,... 以南京市为温室气体监测区域,以2021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季的代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和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南京市已有的高塔点位进行筛选,研究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最优位置。通过计算不同点位的城市CO_(2)贡献度,最终确定了冬季和夏季各8个温室气体监测建议点位。结果表明,通过聚类算法筛选出的监测站点选址能对南京市大部分城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相对最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反映出南京市CO_(2)排放量的梯度变化,对南京市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相对最好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监测点位 碳中和 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 K均值聚类算法 南京
下载PDF
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一项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11
作者 郭嘉 王承稷 +1 位作者 梁远征 王亮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91-397,共7页
目的探究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rituximab-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ILD)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 目的探究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中利妥昔单抗相关间质性肺炎(rituximab-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ILD)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110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一线治疗方案,具体方案根据患者自身差异进行调整,每21 d为1个周期。在化疗第2、4个周期后及利妥昔单抗第8个周期治疗结束后分别通过胸部CT或PET-CT检查评估RILD的发生情况。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ILD的危险因素并拟合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模型对RILD发生率进行预测。结果110例DLBCL患者经治疗后终末完全缓解率达84.2%。21例(19.1%)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RILD,中位发生时间为一线治疗的第4个周期(范围:2~8个周期);治疗RILD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0 d(范围:5~60 d);除5例无明显症状或轻症的患者未予药物治疗外,16例中重症患者均接受含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初治接受含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的患者RIL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应用吡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患者(29.7%vs 13.7%,P=0.043);吸烟(25.9%vs 16.9%,P=0.298)、年龄≥60岁(23.2%vs12.2%,P=0.156)的患者也有较高的RILD发生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拟合RILD风险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结果两组间RIL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列线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的年龄≥60岁且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的患者,RILD的发生率在35%以上。结论DLBCL患者在应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后应警惕RILD的发生,尤其是吸烟和高龄患者,在应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后更应该加强对RILD的预防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间质性肺炎 多柔比星脂质体
下载PDF
不同肺活检方法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永昌 陈亚红 +5 位作者 姚婉贞 朱红 张莉莎 韩翔 王筱宏 赵鸣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肺活检方法 ,特别是外科肺活检在肺间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接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 (经皮肺活检 )及电视胸腔镜 (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 目的 探讨不同肺活检方法 ,特别是外科肺活检在肺间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接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TBLB)、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 (经皮肺活检 )及电视胸腔镜 (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7例患者接受TBLB ,6例病理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 8例患者接受经皮肺活检 ,6例诊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其中 4例得到病理分型 ,1例诊断结核。VATS或小开胸肺活检 15例 ,病理诊断IIP 11例 ,其中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7例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 3例 ,弥漫性肺泡损伤 (DAD) 1例 ,全部得到病理分类 ;发现腺癌 1例 ,结核 1例 ,非特异性病变 2例。结论 在诊断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时 ,可首先考虑创伤性小的TBLB和经皮肺活检 ,以除外感染和肿瘤。IIP的病理诊断特别是病理分型需要较大的活检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活检方法 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经皮肺活检 电视胸腔镜 肺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与上覆水中营养盐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桐 谢健 +2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高全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61-2368,共8页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 通过2007年4月和8月2次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营养盐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3--P、SiO23--Si、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9.22、444.99、13.49、20.71、8.99μmol.m-.2d-1.相关性分析表明,营养盐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营养盐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水 上覆水 营养盐 扩散通量 大亚湾
下载PDF
肺组织活检术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高占成 马美星 +3 位作者 古立新 刘军 王俊 沈丹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 评价肺组织活检术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例行肺活检术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结节病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普通型间质... 目的 评价肺组织活检术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7例行肺活检术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获病理确诊,其中结节病3例,肺泡蛋白沉积症2例,普通型间质性肺炎1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例,Castleman病(浆细胞型)1例,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肺泡细胞癌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鳞癌伴肺内多发转移1例,肺淋巴管癌2例,肺鳞癌伴肺内淋巴管转移1例,肺原发性副神经节细胞瘤1例。结论 肺活检术获取肺组织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不典型肺疾病或罕见疑难病症最直接的诊断方法,对常规、胸部高分辨CT检查等未能确诊的病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活检 肺疾病 弥漫性 间质性 诊断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中磷释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5
作者 高丽 杨浩 周健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5,36,共5页
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 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也是湖泊内源性P的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P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然后通过扩散作用或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作用而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本文就目前对沉积物P释放的影响因素及释放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释放 间隙水扩散 释放机制
下载PDF
河口沉积物孔隙水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扩散通量 被引量:14
16
作者 董慧 郑西来 张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5-821,共7页
通过2010年夏季在李村河口潮滩区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孔隙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孔隙水营养盐在不同站位间质量浓度不同,呈现出自河口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的分布... 通过2010年夏季在李村河口潮滩区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孔隙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Fick第一定律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间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孔隙水营养盐在不同站位间质量浓度不同,呈现出自河口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NH4+-N质量浓度为26.21~53.10 mg/L,是孔隙水中营养盐的主要组分。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还原状态下进行,营养盐质量浓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受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改变的综合影响。除NO3--N外其他营养盐均由沉积物向上覆水体扩散,沉积物是底层水体营养盐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沉积物 孔隙水 扩散通量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大鼠肠道吸收机理及吸收部位的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素军 王广基 +3 位作者 李晓天 杨敏 阮金秀 张振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 目的探明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以期对药物长效缓释制剂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研究了氧化苦参碱的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氧化苦参碱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药物在小肠部位吸收良好,吸收速度按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吸收速率常数依次为0.237、0.225、0.200和0.062h-1。结论氧化苦参碱的吸收窗比较长,适于制备缓释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大鼠 吸收部位 吸收机理 被动转运 大鼠肠道 动力学特征 吸收速率常数 缓释给药系统 吸收机制
下载PDF
弥漫性肺疾病3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惠萍 黄建安 +4 位作者 范峰 李霞 余慧 赵兰 何国钧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5-66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性肺疾病(DLD)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DL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395例DLD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等资料。结果本组395例DLD...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性肺疾病(DLD)患者的诊治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DL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上海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收治的395例DLD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等资料。结果本组395例DLD患者涉及的病种包括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等10余种类型。其中,男190例,女205例,男女比例为0.93,女性稍多。以男性占优势的疾病主要包括UIP(男女比例为1.87)、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男女比例为1.50)和RBILD(男女比例为1.33),以女性居多的病种主要包括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男女比例为0.25)、NSIP(男女比例为0.29)、结节病(男女比例为O.36)和胶原血管系统疾病(男女比例为0.24)等。随年龄增长DLD患病人数增加,>60岁者占36.2%。UIP以>50岁人群为主,占83.7%。1998年以后的6年收治的病例明显增加,占14年总病例数的85.3%(337/395例),活检例数占14年间的90.2%(92/102例)。有明确职业史者142例,占35.9%,其中农民占42.3%。吸烟者137例,占34.7%,吸烟率>40%的病种有肺泡细胞癌(72.7%)、DPB(60.0%)、RBILD(57.1%)和UIP(48.8%)。102例有活检资料的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率为76.5%。不同病种的转归差别很大,DIP、COP、RBILD、DPB和结节病等的治疗有效率均达100.0%,NSIP为84.2%,UIP仅为40.0%。结论DLD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因不同病种而异。除UIP外,其他病种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DLD的病理活检率尚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朱捷 周翔平 +3 位作者 刘荣波 付平 胡章学 马爱景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2-995,共4页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机,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测值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照组(48例正常志愿者)和慢性肾病组(24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肾脏常规MR扫描后行DWI扫描。慢性肾病组14例行穿... 目的采用3.0T磁共振机,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测值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照组(48例正常志愿者)和慢性肾病组(24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肾脏常规MR扫描后行DWI扫描。慢性肾病组14例行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为、级;另10例肾脏体积缩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定为级。结果慢性肾病组级和级间质纤维化肾脏皮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级间质纤维化肾脏髓质ADC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随着间质纤维化等级增高,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有减小的趋势(P<0.05)。结论皮质ADC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间质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3.0T磁共振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茜茜 安云霞 +2 位作者 徐紫光 李晓亮 马芸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TBLC)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因胸部CT显示为双肺弥漫性肺疾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TBLC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史、肺功能、...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TBLC)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因胸部CT显示为双肺弥漫性肺疾病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行TBLC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史、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及TBLC等检查结果。结果 41例患者共获取TBLC组织样本102个,平均直径(4.6±1.5)mm。25例(61.0%)获得明确病理形态学诊断,病理类型为机化性肺炎9例、间质性肺炎8例、非坏死性炎症性肉芽肿6例、侵袭性黏液腺癌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16例(39.0%)未确定诊断,其中3例进一步经多学科会诊确立诊断。最终28例获得确诊,诊断阳性率为68.3%(28/41)。出血与气胸的发生率分别为51.2%(21/41)和9.8%(4/41);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活检标本直径分别为(5.5±1.5)、(5.0±1.9)mm,出血患者活检标本直径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388);发生气胸患者和未发生气胸患者活检标本直径分别为(5.6±1.9)、(5.2±1.7)mm,发生气胸患者活检标本直径与未发生气胸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4)。结论结合多学科会诊约70%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经TBLC能够获得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