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hybrid technique: intra-arteri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following the recanaliza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n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被引量:6
1
作者 ZHU Jie-chang DAI Xiang-chen FAN Hai-lun FENG Zhou ZHANG Yi-wei LUO Yu-d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381-1383,共3页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s a deadly process with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40%. Acute thrombosis of 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 with previous partial occlusion isone of the common cause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ofsu...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s a deadly process withoverall mortality rate of 40%. Acute thrombosis of an atherosclerotic lesion with previous partial occlusion isone of the common causes.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of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thrombosis is higher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mesenteric ischemia THROMBOSIS EMBOLECTOMY ANGIOPLASTY intra-arterial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原文传递
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单中心研究
2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9 位作者 刘彤 刘佩 张咪 常乔乔 刘燕 孙超 彭林娜 刘国正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续收治的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进行IAT治疗分为IAT组和非IAT组。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时间段(入院、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31例(131只眼)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男性93例(71.0%),平均年龄为(61.6±12.6)岁,其中IAT组57例(43.5%),非IAT组74例(56.5%)。与非IAT组患者相比,IAT组患者年龄更低[(58.4±12.5)岁vs.(64.1±12.2)岁,P=0.011]、合并卒中病史者比例更低[10(17.5%)vs.25(33.8%),P=0.037]、发病至就诊时间更短[10.0(6.0~24.0)h vs.55.0(20.2~162.0)h,P<0.001]、醒后发病者比例更高[26(45.6%)vs.15(20.3%),P=0.002]和患侧颈内动脉血管状态更佳(无狭窄∶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41∶7∶7∶2 vs.32∶11∶21∶10,P=0.006)。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比例较非IAT组患者更高[25(43.9%)vs.18(24.3%),P=0.018],而入院和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较非IAT组患者显著改善(OR3.24,95%CI1.08~9.69,P=0.036)。IAT组患者术中发生眼动脉痉挛2例(3.5%)、穿刺部位皮肤出血2例(3.5%)和新发脑栓塞(均为无症状性栓塞)事件4例(7.0%)。结论是否进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存在差异,IAT治疗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且手术安全性较好。提示临床医师需重视CRAO患者的IAT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动脉内溶栓 临床特征 功能性视觉
下载PDF
rt-PA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继方 刘健 +1 位作者 杨华 刘窗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例发病后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1 2例发病后2 0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IAT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2 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分数(MRS)分为良好(MRS 0~3)、不良(MRS 4~6 )两类。结果 溶栓前1例为TIMI 1 ,1 1例为TIMI0。溶栓后9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3例未再通。8例患者结果良好;4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rt -PA用于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A 动脉内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研究
下载PDF
rt-PA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洪 张玉波 +1 位作者 牟长河 刘磊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940-942,共3页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rt-PA和尿激酶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3例脑梗死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动脉溶栓...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rt-PA和尿激酶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3例脑梗死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动脉溶栓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临床显效率和脑水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t-PA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1.1%明显小于尿激酶组39.4%(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优于尿激酶,临床疗效及再通率与尿激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下载PDF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冰 郑少俊 +1 位作者 方淳 李明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580-583,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预后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靳建华 吕寻民 《中外医疗》 2024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 目的探究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46例)、观察组(48例)。两组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血液指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0,P=0.020)。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治疗48 h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8,P=0.036)。结论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 静脉溶栓 动脉内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血液指标 预后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路言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使... 目的:分析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菏泽市定陶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48 h、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7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动脉内溶栓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动脉内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3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慧 李东 +2 位作者 刘训灿 沈春玲 王守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AT)的血管再通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VBAO患者行选择性IAT,VA系统11例、BA系统26例,通过分析IAT时间、术前ESS、GCS评分等,并分析术后90d mRS评分结果。结... 目的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VBAO)患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AT)的血管再通效果、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7例VBAO患者行选择性IAT,VA系统11例、BA系统26例,通过分析IAT时间、术前ESS、GCS评分等,并分析术后90d mRS评分结果。结果血管总的再通率为64.86%,椎动脉闭塞(VAO)组再通率为27.27%,基底动脉闭塞(BAO)组为80.77%;开始行IAT的时间≤6h组血管再通率为85.71%,存活率为52.38%;〉6h组分别为37.5%和8.75%。术前GCS评分为12-15分组存活率为72.22%,3-11分组为5.26%;术前ESS评分〉35分组存活率为71.43%,0-35分组为17.39%;血管再通组存活率为50%,血管未通组为15.38%。死亡23例,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选择性IAT治疗急性VBAO,血管再通生存率较高;IAT治疗的时间、血管闭塞的部位、术前ESS、GCS评分及血管是否再通与IAT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动脉溶栓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21例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9
作者 关玉华 胡敏芳 +3 位作者 李慎茂 朱凤水 吉训明 张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VBT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后对残余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发病6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B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VBT患者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后对残余狭窄>70%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评价发病6个月后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42.86%),部分再通7例(33.33%),无变化5例(23.81%),总溶通率达76.19%。2例左椎动脉闭塞患者溶栓后残余80%狭窄,采用微球囊扩张后痊愈;3例椎动脉和2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溶栓后在血管狭窄>70%处放置支架,4例痊愈,1例死亡。6个月后,除4例死亡,3例重度残疾外,其余14例GOS评分均>3分。结论:动脉溶栓加球囊成形术或支架成形术是急性VBT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溶栓 血管内成形
下载PDF
急诊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冯琼 涂明义 +5 位作者 张武昌 黄娟 刘涛生 皇甫留杰 郑明 谭龙君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rt-PA动脉溶栓,实验组患者在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rt-PA动脉溶栓,实验组患者在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治疗后24 h、7 d、14 d两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两个治疗组相比较,NFDS评分在24 h及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评分在14 d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60.00%,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质(FIB)、D-二聚体(D-Dimer)、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rt-PA动脉溶栓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发生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玉 李晓强 +2 位作者 孔咏梅 李国锋 魏玉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1... 目的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1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11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闭塞4例。观察静脉rt-PA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完全再通15例(79.0%),部分再通2例(10.5%),未开通2例(10.5%),开通率为89.5%。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10.5%),死亡2例(10.5%)。17例患者术后mTICI靶血流可达2b^3级,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5、35.83,均P=0.00)。出院时和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0,P>0.05)。结论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行静脉溶栓联合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颅内大动脉闭塞 静脉溶栓 Solitaire支架 机械取栓
下载PDF
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法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对比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法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进行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对比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法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的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注射rt-P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远期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4.06±2.23)、(3.97±2.35)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3.27±2.32)、(13.03±2.7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手部活动、社区活动、日常活动、理解能力、情感控制、记忆和思维能力、生理问题、疾病总体影响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活动、社区活动、日常活动、理解能力、情感控制、记忆和思维能力、生理问题、疾病总体影响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应用动脉注射rt-PA分别与机械碎栓、支架取栓联合治疗,取得的效果均较为显著,临床选择时应依据患者自身实际病情进行合理性的选择,使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急性脑血管闭塞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许晓晗 吴迪 +1 位作者 高渊 张旭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6-1489,共4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又称为眼卒中,常导致急性无痛性的视力丧失。CRAO的保守治疗措施有眼球按摩、降低眼压,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等,均在临床应用中收效甚微。随着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来积极的作用,IAT也...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又称为眼卒中,常导致急性无痛性的视力丧失。CRAO的保守治疗措施有眼球按摩、降低眼压,使用血管扩张药物等,均在临床应用中收效甚微。随着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展现出来积极的作用,IAT也逐渐被应用到CRAO的治疗中,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IAT是通过微导管将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直接注入眼动脉,从而溶解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栓子,以恢复视网膜的血流。从理论上讲,CRAO患者接受IAT治疗后应该具有与脑卒中治疗相同的良好效果,但目前各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总结了IAT治疗CRAO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IAT在CRAO治疗中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动脉内溶栓 脑卒中 神经保护
下载PDF
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在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孙宇强 陈建 +4 位作者 王冰 徐婷婷 李庆伟 宋新宇 程化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0期100-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0例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栓治... 目的探讨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60例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传统抗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90 d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损伤及恢复情况﹑定量脑电图指标﹑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90 d预后良好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g量表评分﹑定量脑电图δ/α相对功率比﹑(δ+θ)/(α+β)相对功率比﹑脑对称指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对机械取栓后脑血栓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使其血管再通,预后良好率得到提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定量脑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 动脉内区域性低温疗法 机械取栓 定量脑电图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婷婷 韩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效果满意,能改善患者的颅内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 缺血性脑梗死 颅内血流动力学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机械取栓与动脉内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6
作者 王黎明 杨丹丹 +2 位作者 陈静 蔡丹丹 张雪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MT)及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取栓组及溶栓组,各60例。取栓组接受MT治疗,溶...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MT)及动脉内溶栓(IAT)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取栓组及溶栓组,各60例。取栓组接受MT治疗,溶栓组接受IAT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检测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记录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取栓组临床疗效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血管情况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较术前降低,BDNF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取栓组NIHSS评分、NSE、S100β水平低于溶栓组,BDNF水平高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栓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IAT,能够有效帮助血管复通,同时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动脉内溶栓 血管再通率 预后
下载PDF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单沙林 郑加生 +3 位作者 张红 赵家壁 雷燕妮 段昌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用注射泵注射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11例。24小时...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至血管闭塞部位,用注射泵注射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中血管完全再通14例,部分再通11例。24小时、1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33.3%、60.1%。结论动脉溶栓疗法能使26.7%的患者在24小时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得以改善,1个月基本痊愈,是治愈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急性 药物疗法 尿激酶 溶栓疗法
下载PDF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立恒 江桂华 +2 位作者 肖承江 陈延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脑动脉闭塞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19
作者 王以翠 常焕显 孔令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发病时间6 h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早期(发病时间6 h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失访2例,完成52例)给予r-TPA选择性动脉溶栓术联合急诊血管内介入治疗(经皮血管内取栓+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对照组(54例,失访2例,完成52例)给予单纯r-TPA静脉溶栓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观察组完全再通率高于对照组(χ^2=50.514,P<0.01)。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30 d、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829,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3789,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优于单纯静脉溶栓,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静脉溶栓 动脉内溶栓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杜世伟 高天 +5 位作者 白志峰 汪晶 聂庆彬 朱海波 张友平 毛更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研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或动静脉联合溶栓病例23例。卒中严重程度采用NIHSS评分评估,CTA,MRA或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再通情况,溶栓治疗后72 h内观... 目的研究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静脉溶栓或动静脉联合溶栓病例23例。卒中严重程度采用NIHSS评分评估,CTA,MRA或全脑血管造影评估再通情况,溶栓治疗后72 h内观察溶栓后非症状性和症状性出血,临床预后通过改良R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静脉溶栓组14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组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NI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动静脉联合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溶栓组(77.8 vs.28.6%,P=0.036),而术后出现症状性及非症状性颅内出血与静脉溶栓比较无明显差异,90 d达到mRS 0-2分患者比例与静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溶栓组高于静脉组。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大脑中动脉 静脉溶栓 动脉内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