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大忠 黄海 +3 位作者 顾有梅 朱汉洲 刘海日 殷建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21-523,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 ,采用明胶海绵或 (和 )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 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 ,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6例患者肾动...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 ,采用明胶海绵或 (和 )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 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 ,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6例患者肾动脉分支主干损伤或无法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 ,作肾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主干栓塞。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 3~ 5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 2 9个月 ,无肾出血复发 ,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术后复查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 ,患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恢复 ,肾外形基本正常 ;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 ,2例患肾无功能 ,4例患肾部分肾功能恢复 ,肾外形明显缩小。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 ,能最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 ,是治疗Ⅰ型、Ⅱ型闭合性肾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治疗组 肾出血 创伤性 患者 肾功能恢复 并发症 术后 损伤 明胶海绵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DSA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方淳 华佳 +3 位作者 陈克敏 殷炎 戈欣 应逸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 ,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 ,但无明显特异性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左长京 王培军 +5 位作者 田建明 许奕 刘建民 萧毅 崔恒武 王敏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对脑动脉瘤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脑动脉瘤患者 30例 ,行SCTA后一周内行DSA及GDC栓塞治疗。结果 ①SCTA检出了DSA发现的 35个脑动脉瘤中的 34个 ( 97.1% ) ,32个动脉瘤诊断正确 ( 91.4% )。② 32个选择GDC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中 ,SCTA测量的最佳投照角度与DSA相同 30个 ( 93 .8% )。③MIP对动脉瘤瘤体及瘤颈测量值准确可靠 ,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SSD法立体感优于MIP及DSA ,对瘤体测量值与DSA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对瘤颈测量值与DSA有显著差异 (P<0 .0 1) ,SSD常夸大瘤颈宽度。结论 SCTA不仅能较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治疗 CT
下载PDF
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形态学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业发 程红岩 +3 位作者 徐爱民 陈栋 陈汉 吴孟超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为指导介入治疗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方法:对500例因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插管造影的DSA图象进行分析。结果:腹腔动脉开口96.4%位于T12~L1椎体平面,开口朝上占49.6... 目的:为指导介入治疗观察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方法:对500例因原发性肝癌等疾病行介入治疗的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插管造影的DSA图象进行分析。结果:腹腔动脉开口96.4%位于T12~L1椎体平面,开口朝上占49.6%,水平开口25.6%,开口朝下24.8%。腹腔动脉呈典型分布占89.4%,变异10.6%。肝动脉呈典型分布占72.8%,变异27.2%。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62.4%,直角13.0%,锐角24.6%。胃十二指肠动脉与肝总动脉呈钝角82.4%,直角6.0%,锐角11.6%。脾动脉常见形态有上弧型、水平型、横S型、下弧形等,回旋型及波浪型少见占6.7%。结论:熟悉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血管造影的自然形态与变异,才能确保肝胆胰脾胃疾病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分支血管造影 形态学 临床意义 数字减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兔肝Vx-2移植癌改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洪新 刘燕 +7 位作者 曹伟 王执民 郭卫平 王义清 李文献 倪代会 刘毅勇 樊爱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培养、建立稳定的兔肝 VX-2移植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方法 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每组 20只。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将 Vx-2瘤细胞植入兔的肝脏。观察:1.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2.B超测定肝内肿... 目的 培养、建立稳定的兔肝 VX-2移植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方法 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每组 20只。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将 Vx-2瘤细胞植入兔的肝脏。观察:1.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2.B超测定肝内肿瘤 7d、10d、14d、17d、21d时的大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3.大体及镜下(光镜和电镜)瘤组织形态特征。结果 1.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20、10/20、19/20,改良组植瘤成活率最高(P<0.05),瘤体呈指数性生长;2.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方式,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物模型 Vx-2细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其DSA影像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曹玮 王执民 +6 位作者 张洪新 王义清 郭卫平 李文献 倪代会 梁志会 齐连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18-622,共5页
目的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 Vx2移植性肝癌模型 ,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 ,并分析该肿瘤的 DSA影像特征 .方法 新西兰白兔 6 0只 ,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 .将Vx2瘤细胞 (5× 10 7个 )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 2组... 目的 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 Vx2移植性肝癌模型 ,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 ,并分析该肿瘤的 DSA影像特征 .方法 新西兰白兔 6 0只 ,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 .将Vx2瘤细胞 (5× 10 7个 )经肝动脉或经肝包膜分别接种于 2组兔的肝左叶 ,建立对照肝癌模型 .第 3组经肝包膜植入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建立改良肝癌模型 .观察 :1不同组植瘤的成活率 ;2改良组肿瘤 7,10 ,14,17和 2 1d时的体积(B超测 ) ,并计算肿瘤生长率 ;3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4改良 Vx2移植性肝癌的 DSA影像特征 .结果  3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 ,10 / 2 0和 19/ 2 0 ,改良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P<0 .0 5 ) ,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组织病理及电镜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浸润式生长 ,其形状与移植于兔其他部位的 Vx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DSA影像示该移植性肝癌具有丰富的血供 .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 Vx2移植性肝癌改良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动脉途径和细胞液注射方式 ,为肝癌研究提供了大型实验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Vx2肿瘤 数字减影成像 肝癌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栓塞的CT、MRI、DSA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戴伟英 靳松 +4 位作者 崔世民 张蕾莉 刘梅丽 闫世鑫 高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栓塞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静脉窦栓塞患者 ,全部行DSA检查 ,10例行CT扫描 ,MRI检查 9例 ,MRA检查 7例。结果 CT平扫诊断不明确 ,4例增强后 ,2例可见Delta征。MR检查可见静脉窦血管流空消失 ,其内可见高信号的血栓形成。 11例DSA均提示窦未显影或显影不良。结论 MRI、MRA、DSA联合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栓塞 窦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MRI DSA 诊断
下载PDF
3D-CTA与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辉 石德金 +4 位作者 李文胜 叶卓鹏 梁朝峰 龚瑾 郭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6,757,共5页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DSA在瘤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44个,3D-CTA准确检出40个,DSA准确检出43个,两者检...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DSA在瘤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患者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并以术中发现为准评估图像质量。【结果】本组动脉瘤44个,3D-CTA准确检出40个,DSA准确检出43个,两者检出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术中发现,3D-CTA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明显优于DSA(P<0.05)。【结论】随着CT机及软件的更新,3D-CTA可能取代DSA成为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元安 黄燕 +2 位作者 张清 张瑞 曾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 目的观察DSA下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病例,进行前列腺供血动脉造影,观察并记录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个数、优势供血动脉。结果前列腺供血动脉复杂(72例,共237支供血动脉),常有数支动脉同时参与供血,主要的起源动脉和个数为:膀胱下动脉69支、髂内动脉63支、阴部内动脉52支、直肠下动脉29支、膀胱上动脉14支。优势供血动脉63支,主要来源为:髂内动脉3支、膀胱下动脉20支、阴部内动脉6支和直肠下动脉2支。结论动脉造影检查可对前列腺供血动脉的来源和优势供血动脉作出正确判断,对指导介入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供血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星明 任胜强 +5 位作者 徐立奇 邬旭明 蔡雅富 桑乾宏 王强辉 梁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3-98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旋转不良并肾结石2例,马蹄肾肾结石1例,肾结石并肾积脓2例,孤立肾肾结石2例,肾鹿角形结石、肾铸形... 目的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旋转不良并肾结石2例,马蹄肾肾结石1例,肾结石并肾积脓2例,孤立肾肾结石2例,肾鹿角形结石、肾铸形结石3例。其中,4例有肾脏开放手术史。10例患者均输血600~1400mL。其中1例开放手术止血,8例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4d尿液转清,1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后5d再次并发大出血而改开放手术。随访6~12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肾功能及血压正常,无发生术后肾功能较前损伤加重情况。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术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栓塞
下载PDF
经肝动脉介入性热疗对犬肝功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梁志会 王执民 +6 位作者 张洪新 齐连君 郭卫平 王义清 倪代会 关彦 李文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 6 0℃灌注液经肝动脉行灌注性热疗后 ,肝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为临床灌注性热化疗提供安全数据 .方法 经犬肝动脉 (n=10 )灌注入 6 0℃生理盐水 2 0 0m L ,30 min灌完 .分别于灌注前及灌注后 1,3,5 ,7d检查肝功的动态变... 目的 研究 6 0℃灌注液经肝动脉行灌注性热疗后 ,肝功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为临床灌注性热化疗提供安全数据 .方法 经犬肝动脉 (n=10 )灌注入 6 0℃生理盐水 2 0 0m L ,30 min灌完 .分别于灌注前及灌注后 1,3,5 ,7d检查肝功的动态变化情况 .结果  DSA示肝动脉扩张 ,肝实质显影延迟 ;AL T,AST于灌注后开始升高 (AL T 10倍、AST 3倍 ) ,之后逐渐恢复 ,1wk后全部恢复正常 ,而胆红素、白蛋白及 γ-GT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 经肝动脉 6 0℃介入性热疗对肝脏损伤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性热疗 肝功能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DSA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红英 郑传胜 +2 位作者 余建明 徐才元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数字减影(DSA)成像技术,评价其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顽固性鼻出血患者20例,经颈外动脉DSA充分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栓塞效果。对介入治疗前后图像作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数字减影(DSA)成像技术,评价其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顽固性鼻出血患者20例,经颈外动脉DSA充分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栓塞效果。对介入治疗前后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造影均清晰显示鼻区出血血管及供血动脉,其中单侧供血18例,双侧供血2例;单纯由颌内动脉供血16例,由颌内动脉和面动脉同时供血4例。20例患者在供血血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的注射参数、合适体位、恰当的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出血动脉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技术 顽固性鼻出血 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成像技术 血管内柱塞
下载PDF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DSA表现及其与门脉高压间的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郭卫平 张洪新 +4 位作者 王执民 王义清 倪代会 李文献 关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1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10例选自我科 1989/1999间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资料证实的 5 83例肝癌患者 .均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 DSA检查证实为肝动 ... 目的 研究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的发病率、分型、发生部位以及与肝癌类型、肿瘤血供和门脉高压之间的关系 .方法  110例选自我科 1989/1999间收治的经临床和影像资料证实的 5 83例肝癌患者 .均采用 Seldinger技术行 DSA检查证实为肝动 -静脉瘘 .其中男 10 2例 ,女 8例 ,年龄 2 7~ 70岁 ,平均 48.5岁 .原发性肝癌 10 3例 ,转移性肝癌 7例 (其中原发结肠癌 3例 ,壶腹癌 2例 ,胰腺癌 1例 ,贲门癌 1例 )合并腹水 5 8例 ,上消化道出血 31例 .行纤维胃镜检查 33例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30例 .结果  1肝癌中肝动 -静脉瘘平均发生率为 18.9% . 2肝动 -静脉瘘多发生于多血供、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发生率分别为 80 .9% ,6 2 .7%和 93.6 % ) . 3肝动 -静脉瘘中 10 3例为单纯型 ,占 93.6 % ,表现为 :肝动脉 -门静脉瘘97例 (88.2 % ) ,肝动脉 -肝静脉瘘 4例 ,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2例 . 7例复杂型表现为 :同时存在肝动脉 -门静脉瘘、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3例 ,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肝动脉 -肝静脉瘘 1例和先肝动脉 -门静脉瘘 ,后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 1例 ,先肝动脉 -下腔静脉瘘、后肝动脉 -门静脉瘘 1例和 3处肝动脉 -门静脉瘘1例 . 4按肝动 -静脉瘘发生部位分型 :周围型 95例(86 .4% ) ,中央型 15例 (13.6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静脉瘘 门脉高压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
下载PDF
经鼻肠营养管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艳 李宝华 +4 位作者 李立 常耀文 苏东君 王文辉 李奋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营养管超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120例符合SAP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入院24 h之内给予DSA...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营养管超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1年3月120例符合SAP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入院24 h之内给予DSA引导下经鼻肠营养管植入(超早期肠内营养组),60例禁食期间未行任何方式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入院前后的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治疗14 d后血、尿淀粉酶、血清白蛋白及血清前白蛋白等。结果超早期肠内营养组总住院时间(41.5±21.1) d,明显短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58.9±26.7)d(t=-3.369,P=0.001);住院费用(67416.9±22659.5)元,明显少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383592.5±92493.5)元(t=-25.718,P=0.000);腹腔感染率6.7%(4/60),显著低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25.0%(15/60)(χ2=7.566, P=0.006);院内感染率26.7%(16/60),显著低于全胃肠外营养组56.7%(34/60)(χ2=11.109,P=0.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2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降幅有统计学差异( t=16.968,P=0.000;t=35.348,P=0.000;t=20.072,P=0.000;t=-22.359,P=0.000;t=-2.234,P=0.027),但2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超早期肠内营养在SAP治疗中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营养丰富、费用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超早期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婴儿肝母细胞瘤的介入治疗及延迟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显良 沈文律 +2 位作者 李建宏 蒋学武 陈中献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3-795,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化疗 (TACE)结合延迟手术治疗婴儿巨大肝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不能手术切除的肝母细胞瘤 8例患儿 (男 6例 ,女 2例 )接受 1~ 3次栓塞化疗。年龄 2~ 12个月。每次栓塞化疗前均行...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化疗 (TACE)结合延迟手术治疗婴儿巨大肝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  2 0 0 0年 1月~ 2 0 0 4年 1月不能手术切除的肝母细胞瘤 8例患儿 (男 6例 ,女 2例 )接受 1~ 3次栓塞化疗。年龄 2~ 12个月。每次栓塞化疗前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栓塞化疗时首先超选择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 ,经该动脉先灌注化疗药物和超液化碘油的混悬乳液 ,再使用弹簧圈栓塞该肿瘤血管。结果 每次TACE均未遇到任何大技术问题和明显化疗毒性反应。 6例TACE结合手术患儿及经 3次TACE及静脉化疗患儿均无瘤存活至今。另 1例 1个月后死于肺炎。结论 TACE是治疗婴儿肝母细胞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栓塞化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婴儿 肝母细胞瘤
下载PDF
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与评价颅内动脉瘤——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天昊 闫世鑫 +1 位作者 崔世民 靳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 目的讨论三维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诊断及评价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41例,年龄38~83岁,平均年龄60.5岁)行3D-CTA检查及DSA检查。重建方法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透视(VR)等。通过3D-CTA确定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关系及是否有血栓和钙化等信息,并与DSA对比评价3D-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3D-CTA共发现62例患者的68个动脉瘤,根据DSA的检查结果,发现1例动脉瘤被3D-CTA漏诊。在位置、大小等方面,3D-CTA与DSA及手术所见有较高的一致性,而3D-CTA显示空间征象、血栓和钙化的能力明显高于DSA。结论3D-CTA对颅内动脉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来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术 三维重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影像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伟英 闫世鑫 +1 位作者 范一木 靳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 目的比较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术(3D—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诊断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环湖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就诊的后循环动脉瘤所致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64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8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53.4岁。行3D—CTA、3D—DSA检查,研究并比较它们的CTA和DSA影像特点。结果16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共213个病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15个,小脑后下动脉瘤19个,椎基底交界及基底动脉瘤18个,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9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瘤各2个。3D—DSA与3D—CTA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瘤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时,在三维影像指导下可提高动脉瘤的致密填塞率。但是在三维影像的测量值要大于二维影像的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肾动脉栓塞所致急腹症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2
18
作者 贾友鹏 李实 +1 位作者 史炼钢 于镜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引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07-01~2007-05期间收治的由于肾动脉栓塞引起的急腹症患者3例,均合并有房颤病史。2例行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动脉主干栓塞,采用尿激酶局部灌注疗法溶...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引发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大连市中心医院于2007-01~2007-05期间收治的由于肾动脉栓塞引起的急腹症患者3例,均合并有房颤病史。2例行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动脉主干栓塞,采用尿激酶局部灌注疗法溶栓和血栓抽吸术治疗;1例因肠梗阻、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肾动脉分支栓塞,术后采用尿激酶溶栓、抗凝、祛聚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在腹痛发生后12h内确诊,2例肾动脉主干栓塞患者经积极的溶栓、取栓治疗后再通,肾血流供应恢复,腹痛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1例肾动脉分支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结论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是肾动脉栓塞早期诊断最直接可靠的方法,早期尿激酶局部灌注疗法溶栓、血栓抽吸术取栓和抗凝、祛聚等治疗是尽快恢复肾动脉栓塞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栓塞 急腹症 数字减影肾动脉造影 局部灌注疗法 血栓抽吸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药物溶栓和机械支架再通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茹 张桂莲 +2 位作者 吴海琴 王虎清 杨新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特点,比较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机械再通和支架成形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1.5—8h的11例急性腩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造影,给予动脉内治疗;进行血管再通评价,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特点,比较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机械再通和支架成形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1.5—8h的11例急性腩梗死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DSA)造影,给予动脉内治疗;进行血管再通评价,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术前NIHSS为6~21。责任血管闭塞6例(54.5%);重度狭窄3例(27.3%);未见异常2例(18.2%)。2例闭塞粗管行闭塞局部尿激酶溶栓,未再通,术后1例出血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5;3例血管闭塞行机械再通后支架成形;1例同侧责任血管闭塞伴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和3例同侧责任血管重度狭窄行狭窄处支架成形,术后血管均再通,无出血;2例DSA检查未见异常病例仅药物治疗。后3组1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对于闭塞施管机械再通较尿激酶溶栓血管再通可靠,对于重度狭窄血管可行支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脑血管数字减影 药物溶栓 机械再通 支架植入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全脑血管造影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赪 郭富强 +2 位作者 段霄燕 黄云峰 仙登沁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及分布;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为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CT或MRI筛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析血管狭窄...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率及分布;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侧支循环代偿的关系,为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CT或MRI筛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血管狭窄形态及侧支循环代偿。结果血管造影检测出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102例(73.91%),共累计血管病变有268处。前循环受累158处,后循环受累93处,锁骨下动脉(SUB)受累17处。102例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病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或闭塞与前循环症状相关65例,占65.66%;与后循环症状相关28例,占71.79%。47例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中有39例出现明显代偿,其中仅前交通开放9例,仅后交通开放13例,前后交通同时开放17例,合并其他代偿途径4例。结论动脉血管病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狭窄或闭塞与临床症状有密切联系。侧支循环代偿在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对决定是否进行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 侧支循环代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