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ning blood-brain-barrier by intracarotid infusion of papaverine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cerebral glioma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洪利 王辉 +1 位作者 孔令权 周怀伟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8期79-81,共3页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cerebral glioma by open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BBB).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otrexate (MTX) in tumor was measured in 18 p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cerebral glioma by open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BBB).Methods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otrexate (MTX) in tumor was measured in 18 patients with cerebral glioma, and 155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glioma were treated by intracarotid infusion of papaverine and Bischloronitrosourea (BCNU).Results After intracarotid infusion of papaverine for reversible opening of BBB, the MTX concentration in tumor tissue was 1810±380 ng/g,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papaverine infusion (997±126 ng/g). Eightynine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 and 66 patients with anaplastic astrocytoma received intracarotid infusion of papaverine and BCNU (250 mg) for an [CM(23*6/8]average of 2.14 times. The mean survival time of thesepatients was 114.5 weeks,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40 weeks, and fiveyear survival rate was 22.97%.Conclusion The combined chemotherapy with papaverine and BCNU through intraarterial infusion is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malignant cerebral glioma so long as the tumor is sensitive to the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USION PAPAVERINE intracarotid TREATMENT OPENING BLOOD-BRAIN-BARRIER
原文传递
不同低温诱导方式对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冀雅彬 吴永明 +4 位作者 姬仲 宋玮 徐隋意 王遥 潘速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2,100,共5页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 目的比较冰帽、全身低温及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于大鼠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时不同低温方式的选择和ICSI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50~300 g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冰帽组、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2 h模型,各低温方式的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20 min。再灌48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干湿重法检测脑含水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浓度。结果各低温方式均能降低大鼠梗死体积,其中冰帽能使梗死体积减小27.4%(P〈0.05),而全身低温和ICSI能使梗死体积减小47.6%和61.6%(P〈0.01)。全身低温组和ICSI组的脑含水量低于模型组(P〈0.05);冰帽组的含水量低于模型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各低温组中,仅有ICSI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学方面,ICSI组的NSE和S100β的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全身低温组和冰帽组中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对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冰帽和全身低温,而全身低温比冰帽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帽 全身低温 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 脑梗死 脑水肿
下载PDF
GFP标记Lewis肺癌细胞3LL颈内动脉注射建立脑转移癌动物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磊 周伟 刘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754-2757,共4页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注射Lewis肺癌细胞3LL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使用稳定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ewis肺癌细胞3LL细胞经颈内动脉注射入C57BL/6X小鼠脑组织,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分析肿瘤脑内生长情况及小...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注射Lewis肺癌细胞3LL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使用稳定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Lewis肺癌细胞3LL细胞经颈内动脉注射入C57BL/6X小鼠脑组织,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分析肿瘤脑内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时间。结果使用颈内动脉注射GFR标记的Lewis肺癌细胞3LL建立血运性脑转移癌模型成功。结论颈内动脉注射法是一种有效的建立脑转移癌动物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癌 颈内动脉注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脐血单核细胞颈内动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在脑内的迁移分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昌铭 姚永杰 +3 位作者 向静 王景周 彭昌鼎 郭咏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仔活、迁移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透过血脑屏障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仔活、迁移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治疗组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和穿梭箱系统检测HCMNCs在VD大鼠脑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HCMNCs广泛分布于VD大鼠脑组织,可存活较长时间(8周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方向集中,主要聚集迁移至海马、大脑皮质等区域;HCMNCs在VD大鼠脑内微环境作用下2周已开始向神经细胞转化,表达人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透过VD大鼠血脑屏障向脑缺血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存活,定向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颈内动脉
下载PDF
丙泊酚静脉与颈内动脉输注对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拥军 王祥瑞 +1 位作者 苏殿三 赵延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内输注与颈内动脉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神经元凋亡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NonCPB组),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2mg·kg-1·h-1静脉组(P2V组),CPB+propofol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内输注与颈内动脉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神经元凋亡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NonCPB组),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2mg·kg-1·h-1静脉组(P2V组),CPB+propofol10mg·kg-1·h-1静脉组(P10V组)及CPB+propofol2mg·kg-1·h-1颈内动脉组(P2a组)。术中监测MAP、HR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RTPCR法检测bax和bcl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TUNEL检测结果显示P10V组和P2a组凋亡轻于CPB组(P<0.05);电镜显示P10V组和P2a组神经元损伤轻于CPB组(P<0.05);P2V组与C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假手术组相比,CPB组baxmRNA和bcl2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P10V组和P2a组baxmRNA表达弱于CPB组(P<0.05),bcl2mRNA表达强于CPB组(P<0.05);P2V组与CPB组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相同的变化趋势。循环监测显示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而2mg.kg-1·h-1的丙泊酚无论何种途径给药,均无明显的循环抑制。结论小剂量丙泊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且对循环抑制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体外循环 凋亡 丙泊酚
下载PDF
榄香烯颈动脉灌注治疗恶性脑肿瘤——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宝智 王宇田 +3 位作者 陈运丰 王鹏程 刘小丘 陈健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报告经颈内动脉灌注榄香烯治疗恶性脑肿瘤11例,其中胶质瘤9例,转移癌2例。治疗后复查CT比较瘤体变化,肿瘤完全消失2例,肿瘤缩小50%以上5例,肿瘤缩小不足50%3例,肿瘤增大1例。缓解率达63.6%。
关键词 颈内动脉罐注 榄香烯 恶性 脑肿瘤 灌注疗法
下载PDF
颈内动脉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玮 吴永明 +2 位作者 姬仲 冀雅彬 潘速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诱导的选择性脑部低温对大鼠的安全性以及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正常灌注组、梗死组、局部低温组、局部常温组、静脉低温组。灌注前后监测脑温、肛温以及各生理指标。再灌注24、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再灌注48 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结果:颈内动脉灌注15℃生理盐水可使脑温在10 min时到达33~34℃,停止灌注60 min后回升至灌注前水平。正常大鼠局部灌注冷生理盐水后神经行为学及组织学未见明显异常,脑含水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P>0.05)。灌注前后各个时间点生理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局部低温组其梗死体积、脑含水量、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梗死组(P<0.05)。而局部常温组及静脉低温组各指标与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灌注冷生理盐水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选择性低温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急性脑梗死的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选择性脑低温 局部灌注 神经保护
下载PDF
颈动脉内等体温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在大鼠脑梗死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万勇 陈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对大鼠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颈内动脉的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NSI)组和颈内动脉的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CSI)组。再灌注4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与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对大鼠大面积脑梗死效果的比较。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颈内动脉的等体温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NSI)组和颈内动脉的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ICSI)组。再灌注48h后,检测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学指标;再灌注24h,48h后,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再灌注开始后与INSI组比较,ICSI组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以及神经行为学评分。而在再灌注即刻和再灌注后1h,ICSI组中的观察指标均低于INSI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INSI比较,ICSI可以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缓解行为学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鼠 颈内动脉冷盐水灌注 颈内动脉等体温盐水灌注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颈内动脉移植对V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昌铭 滕军放 +1 位作者 姚永杰 高唱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364-4367,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透过血脑屏障(BBB)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股骨骨髓单核细胞,以贴壁培养法培养BMSCs,分化诱导并作BrdU标记;选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透过血脑屏障(BBB)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及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大鼠股骨骨髓单核细胞,以贴壁培养法培养BMSCs,分化诱导并作BrdU标记;选72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制作VD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术后24h颈内动脉移植0.5mL 1.2×107/mL的BrdU标记细胞。移植4、8周后检测移植细胞在VD大鼠脑内存活、迁移以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颈内动脉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活于VD大鼠脑组织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方向集中,主要聚集至海马、大脑皮质等缺血易损伤区域。移植后4、8周,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比率[(42.1±4.5)、(43.6±3.6)]低于对照组[(90.0±4.3)、(9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9.2±4.7,70.8±4.7)较模型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颈内动脉移植后可透过BBB向脑缺血易损伤部位迁移聚集、存活,促进缺颈内动脉移植后骨血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明显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移植 骨髓颈内动脉 痴呆 血管性 细胞运动 学习记忆
下载PDF
异丙酚静脉输注与颈内动脉输注对体外循环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英文)
10
作者 郑拥军 王祥瑞 +2 位作者 苏殿三 赵延华 张挺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C),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2mg/(kg·h)静脉给药组(P2V组),CPB+propofol2mg... 目的比较异丙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C),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2mg/(kg·h)静脉给药组(P2V组),CPB+propofol2mg/(kg·h)颈内动脉给药组(P2A组)。结果病理检查显示,P10V组和P2A组病理损伤轻于CPB组;对脑内Glu,Asp和Gly具有抑制作用,对GABA具有促进作用。上述指标P2V组与CPB组没有差异。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而2mg/(kg·h)的异丙酚无明显的循环抑制。结论异丙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且剂量小,对循环的抑制轻微。为异丙酚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体外循环 氨基酸 大鼠
下载PDF
丙泊酚不同输注方式对体外循环大鼠脑保护作用的比较
11
作者 郑拥军 王祥瑞 +2 位作者 苏殿三 赵延华 张挺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1期905-908,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体外循环 (CPB)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 ,5 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对照组 (non CPB组 )、CPB组、CPB +propofol2mg·kg-1·h-1静脉给药组 (P2V组 )、CPB +pr... 目的比较丙泊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体外循环 (CPB)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 ,5 0只大鼠随机分成五组 ,假手术对照组 (non CPB组 )、CPB组、CPB +propofol2mg·kg-1·h-1静脉给药组 (P2V组 )、CPB +propofol10mg·kg-1·h-1静脉给药组 (P10V组 )和CPB +propofol 2mg·kg-1·h-1颈内动脉给药组 (P2a组 )。监测动脉压和心率 ,观察神经元bax和bcl 2表达、神经元凋亡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P10V组和P2a组bcl 2表达增加 ,bax表达抑制 ,神经元凋亡减少 ,病理损伤减轻 ;P2v组无明显作用 ;P10V组出现HR增快 ,MAP下降 ;P2a和P2V组无明显循环抑制。结论丙泊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 ,且剂量小 ,对循环抑制轻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体外循环 凋亡 海马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猫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皮质前列腺素F_(2α)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漆松涛 朱诚 叶春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1,共3页
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并双侧椎动脉阻断致猫脑缺血模型,观察了粉防己碱和尼莫地平对脑缺血猫的神经功能状态和脑皮质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含量的影响,结果提示粉防己碱和尼莫地平均可以促进缺血后再灌流猫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强... 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并双侧椎动脉阻断致猫脑缺血模型,观察了粉防己碱和尼莫地平对脑缺血猫的神经功能状态和脑皮质内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含量的影响,结果提示粉防己碱和尼莫地平均可以促进缺血后再灌流猫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强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其降低缺血期及再灌流后脑皮质内PGF_(2α)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粉防己碱 粉防己 前列腺素
下载PDF
胶质瘤术后颈总动脉卡氮介化疗分析
13
作者 孙怀宇 王鹏 +2 位作者 黄国洪 赵刚 马跃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颈总动脉头皮针穿刺卡氮介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2 2例患者应用该技术 ,观察其临床治疗中操作过程、治疗结果及并发症 ,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 2例未发生视力改变、癫、脑梗死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 目的 探讨经颈总动脉头皮针穿刺卡氮介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2 2例患者应用该技术 ,观察其临床治疗中操作过程、治疗结果及并发症 ,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2 2例未发生视力改变、癫、脑梗死及其他并发症。随访 1 9例 ,随访 4~9年 ,存活 1 7例 (77.2 7% ) ,其中 1例复发 ;死亡 2例 (9.0 9% )。结论 对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采用经颈动脉卡氮介化疗疗效肯定 ,方法简单 ,易普及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术后化疗 卡氮介 经颈总动脉头皮针穿刺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甘露醇预处理对犬经颈内动脉输注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劳宁 徐礼鲜 +3 位作者 聂煌 张惠 范盈莹 熊利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用甘露醇预处理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后,对经颈内动脉特续输注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先后接受3次颈内动脉丙泊酚麻醉。笫1次给予0.1 mg·kg^(-1)·min^(-1)的丙泊酚,到达预定麻醉深度并维持1 5 min... 目的探讨用甘露醇预处理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后,对经颈内动脉特续输注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8只健康杂种犬先后接受3次颈内动脉丙泊酚麻醉。笫1次给予0.1 mg·kg^(-1)·min^(-1)的丙泊酚,到达预定麻醉深度并维持1 5 min,再使犬恢复清醒。在第2、3次麻醉前,以1 ml·kg^(-1)·min^(-1)的输注速率分别进行生理盐水和20%甘露醇2 min 的预处理后再麻醉。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表示麻醉深度。观察每次麻醉的丙泊酚用量、达到预定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_(hypnotic))的时间和脑脊液丙泊酚浓度以及恢复清醒时间。结果甘露醇预处理后颈内动脉麻醉的内泊酚用量少、达到 AAI_(hypnotic)的时间以及恢复清醒时间短,与其他两次麻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 AAI_(hypnotic)时的脑脊液丙泊酚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甘露醇预处理可以显著增强经颈内动脉输注丙泊酚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丙泊盼 颈内动脉输泣 预处理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39例
15
作者 殷聪国 牛国忠 +2 位作者 蒋琳 唐波 宋水江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21-623,I0001,共4页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窦部狭窄患者39例,男36例,女3例,平均年龄(66.2±7.4)岁,行CAS治疗.结果 39例共43枚支架全部置入成功....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颈内动脉窦部狭窄患者39例,男36例,女3例,平均年龄(66.2±7.4)岁,行CAS治疗.结果 39例共43枚支架全部置入成功.全部病例残余狭窄均小于30%,39例全部应用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29例出现术后低血压,其中3例患者术中因低血压、低灌注出现偏瘫,1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经救治后均恢复.3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 CAS治疗颈内动脉窦部狭窄,低血压等发生率较高,但总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球部狭窄 支架成形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内动脉灌注卡氮介治疗颅内恶性肿瘤(附32例报告)
16
作者 郑佳坤 王永惜 +5 位作者 林小冲 黄科辉 文锡荣 杨深泉 余锡坤 潘岳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3年第4期213-215,256,共4页
应用神经介入放射学方法,对32例颅内恶性肿瘤(胶质瘤26例、转移癌6例)行颈内动脉灌注卡氮介(BCNU化疗47次,接受一疗程治疗17例,二疗程11例,三疗程4例。随访8个月至3年,其中26例经CT复查,结果肿瘤部分缩小16例,稳定6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6... 应用神经介入放射学方法,对32例颅内恶性肿瘤(胶质瘤26例、转移癌6例)行颈内动脉灌注卡氮介(BCNU化疗47次,接受一疗程治疗17例,二疗程11例,三疗程4例。随访8个月至3年,其中26例经CT复查,结果肿瘤部分缩小16例,稳定6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66.7%。半年生存率93.75%,一年生存率59.38%,9例生存已超过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颈内动脉 化学疗法
下载PDF
颈动脉内给药治疗颅内疾病
17
作者 谢培增 王东军 +2 位作者 何强华 姚建立 杨贵栋 《海军医高专学报》 1997年第3期150-154,共5页
1992年至1996年期间,采用颈动脉内给药治疗颅内疾病457例。主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198例,脑恶性胶质瘤13例,脑出血37例,脑缺血53例,颅内感染和脑脓肿29例,神经功能障碍121例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6例。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当药... 1992年至1996年期间,采用颈动脉内给药治疗颅内疾病457例。主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198例,脑恶性胶质瘤13例,脑出血37例,脑缺血53例,颅内感染和脑脓肿29例,神经功能障碍121例和其他原因所致的颅内高压6例。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当药物,疗效满意。作者认为,颈动脉内给药治疗颅内疾病是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给药 治疗 颅内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冷盐水灌注对低温性心脏骤停复苏犬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帅维正 袁瑞 +1 位作者 张志成 段蕴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严重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0只低体温致心脏骤停比格犬进行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接受常规温水浴复温,实验... 目的评价颈动脉冷盐水灌注(ICSI)对严重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10只低体温致心脏骤停比格犬进行心肺复苏,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对照组接受常规温水浴复温,实验组在温水浴复温基础上进行ICSI,使脑部温度低于36℃并维持6h。ROSC 24h后记录两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NDS)、血清脑组织损伤生物标志物s100β蛋白水平、脑组织含水量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119.83±42.93pg/ml vs.329.82±190.39pg/ml,P<0.05)和脑组织含水量(79.43%±0.72%vs.80.79%±1.06%,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脑海马组织锥体细胞损伤更重。两组间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可减少低体温所致心脏骤停犬s100β的产生,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颈动脉输注 亚低温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昌铭 姚永杰 +4 位作者 向静 王景周 孙鸣 吉国泰 苏长雨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入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体内,每例平均输注6份(细胞数1×10^8/份),每份间隔3-6d,监测细胞移植治疗前及治疗后6...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入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体内,每例平均输注6份(细胞数1×10^8/份),每份间隔3-6d,监测细胞移植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移植前明显降低(t=-12.31,P〈0.01);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拄17.82,t=21.02,P〈0.01)。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颈内动脉或手背浅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颈内动脉 静脉 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昌铭 孙鸣 +3 位作者 向静 王景周 吉国泰 苏长雨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4、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HCMNCs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比例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HCMNCs治疗对VD大鼠的行为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HCMNCs治疗对脑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 颈内动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