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tau inhibits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by activating TIA1-amino acid-mTORC1 signaling
1
作者 Meng-Zhu Li En-Jie Liu +11 位作者 Qiu-Zhi Zhou Shi-Hong Li Shi-Jie Liu Hai-Tao Yu Qi-Hang Pan Fei Sun Ting He Wei-Jin Wang Dan Ke Yu-Qi Feng Jun Li Jian-Zhi Wang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Background:Autophagy dysfun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au accumul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AD).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d how the accumulating tau may in turn affect autop... Background:Autophagy dysfun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au accumul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AD).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d how the accumulating tau may in turn affect autophagy.Methods:The primary hippocampal neurons,N2a and HEK293T cells with tau overexpression were respectively starved and treated with vinblastin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au on the initiating steps of autophagy,which was analysed by Student’s two-tailed t-test.The rapamycin and concanamycin A were employed to inhibit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 complex 1(mTORC1)activity and the vacuolar H+-ATPase(v-ATPase)activity,respectively,which were analysed by 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tests.The Western blotting,co-immunoprecipitation and immunofuorescence staining were conduct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au effects of mTORC1 signaling alterations,as analysed by Student’s two-tailed t-test or One-way ANOVA with post hoc tests.The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fuorescence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amino acids(AA)levels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Results:We observed that overexpressing human full-length wild-type tau to mimic AD-like tau accumulation induced autophagy deficits.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increased tau could bind to the prion-related domain of T 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PRD-TIA1)and this associ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intercellular level of amino acids(Leucine,P=0.0038;Glutamic acid,P=0.0348;Alanine,P=0.0037;Glycine,P=0.0104),with concordant upregulation of mTORC1 activity[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binding protein 1(p-4EBP1),P<0.0001;phosphorylated 70 kD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p-p70S6K1),P=0.0001,phosphorylated unc-51-like autophagyactivating kinase 1(p-ULK1),P=0.0015]and inhibition of autophagosome formation[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II(LC3 II),P=0.0073;LC3 puncta,P<0.0001].As expected,this tau-induced deficit of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in turn aggravated tau accumulation.Importantly,we also found that blocking TIA1 and tau interaction by overexpressing PRD-TIA1,downregulating the endogenous TIA1 expression by shRNA,or downregulating tau protein level by a small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PROTAC)could remarkably attenuate tau-induced autophagy impairment.Conclusions: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AD-like tau accumulation inhibits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and induces autophagy deficits by activating the TIA1/amino acid/mTORC1 pathway,and thus this work reveals new insight into tau-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 and provide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AD treat-ment and that of related tauopath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 Autophagy Amino acid pathway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 complex 1(mTORC1) T 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TIA1)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胞内域与胞外域的原核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2
作者 李艳蕊 任静 +6 位作者 崔锦蔷 袁晨 王云霄 马亚娟 刘志昌 李永社 宋勤叶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0-1670,共11页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 【目的】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CD2v蛋白胞外域(N-端,CD2v-N)与胞内域(C-端,CD2v-C)并分析两者的抗原性,为ASFV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试验依据和指导。【方法】构建CD2v-N和CD2v-C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体外表达并纯化CD2v-N和CD2v-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用表达的CD2v-N和CD2v-C蛋白分别肌内接种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免疫后14 d,应用ELISA方法测定CD2v-N或CD2v-C的特异性抗体水平;用纯化后的CD2V-N和CD2v-C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方法检测95份ASFV感染猪的血清CD2v-N或CD2v-C特异性抗体,比较CD2v-N和CD2v-C在猪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结果】重组蛋白CD2v-N和CD2v-C分别以包涵体和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22.9和34.0 ku,均能与猪抗ASFV血清特异性结合;用CD2v-N蛋白首免家兔后14 d,血清中未检测到特异性抗体,而在CD2v-C首免的家兔血清中检测到了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三免后14 d,CD2v-N和CD2v-C蛋白免疫家兔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125000和1∶107;ELISA检测结果显示,ASFV感染猪的血清中CD2v-C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D2v-N(P<0.05)。【结论】本研究表达了ASFV CD2v蛋白胞内域和胞外域,前者的抗原性比后者高,CD2v胞内域作为ASFV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靶标更具优势。该研究结果对ASFV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CD2v蛋白 胞外域 胞内域 蛋白表达 抗原性
下载PDF
miR-487a通过靶向调控TIA1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曲颜 戴霖 +3 位作者 王彪 阮笃激 钟裕昌 杨雪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738,共11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87a对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2型极化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对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原发性胃癌患者胃癌组织TAMs及癌旁组织来源的正常巨噬细胞(NTMs),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TAMs,将分化得到的M0、M1和M2型巨噬细胞经条件培养基(CM)刺激培养24 h,分别获取TAMs、M1-TAMs和M2-TAMs。转染TAMs,分为空白组、 inhibitor-NC组、 miR-487a inhibitor组、 miR-487a inhibitor+si-NC组和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转染效率。将M2-TAMs与AGS细胞共培养,分为AGS组、AGS+inhibitor-NC组、AGS+miR-487ainhibitor组、AGS+miR-487ainhibitor+si-NC组和AGS+miR-487ainhibitor+si-TIA1组,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miR-487a和T淋巴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胃癌组织TAMs和癌旁组织NTMs及各组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AMs中CD206和CD16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TAMs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精氨酸酶1(Arg-1)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AGS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结果:RT-qPCR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TI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转染后,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miR-48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细胞转染成功。Western blotting法,与癌旁组织NTMs比较,胃癌组织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TAMs比较,M1-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M2-TAMs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TI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流式细胞术,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中CD206和CD16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ELISA法,与空白组和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共转染后,与inhibitor-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TAMs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CK-8法,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划痕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Transwell实验,与AGS组比较,AGS+inhibitorNC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与AGS+inhibitor-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与AGS+miR-487a inhibitor+si-NC组比较,AGS+miR-487a inhibitor+si-TIA1组AGS细胞侵袭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沉默miR-487a表达可通过靶向上调TIA1抑制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微小RNA-487a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下载PDF
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IA1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4
作者 钟裕昌 阮笃激 +3 位作者 戴霖 王彪 曲颜 杨雪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8-1664,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 目的:探讨过表达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TAMs)T淋巴细胞内抗原1(TI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胃癌组织中提取原代TAMs,采用IL-4和IL-13刺激TAMs诱导分化成M2-TAMs,再将TIA1基因过表达质粒(oe-TIA1)及其空载质粒(Vector)转染至M2-TAMs中,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通过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将转染后的M2-TAMs与胃癌BGC-823细胞共培养,并联用PI3K激动剂740Y-P进行干预,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原代TAMs比较,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I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A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降低M2-TAMs中CD206和CD163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0、TGF-β、VEGF-A和Arg-1水平(P<0.05)。②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可显著降低BGC-82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p-PI3K/PI3K、p-AKT/AKT、MMP-2和MMP-9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③740Y-P可显著逆转M2-TAMs中过表达TIA1基因对BGC-823细胞迁移、侵袭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结论:过表达M2-TAMs中TIA1基因表达可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内抗原1 胃癌细胞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移植肾急性排斥时Fas配体和T细胞内抗原1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万君 梅长林 +2 位作者 叶朝阳 赵学智 孙田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组织Fas配体(Fas ligand,FasL)和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32例移植肾标本、2例供肾标本及8例肾癌周围肾组织标本FasL... 目的:探讨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组织Fas配体(Fas ligand,FasL)和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32例移植肾标本、2例供肾标本及8例肾癌周围肾组织标本FasL和TIA-1的表达,标本按Banff标准分为急性排斥(14例)、慢性排斥(15例)和无排斥改变(13例)3组,分析移植肾组织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与FasL和TI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asL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表达,急性排斥组表达明显强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P<0.05);TIA-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均有表达,小动脉内皮细胞亦可见阳性着色,急性排斥组阳性强度较高,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排斥标本FasL和TIA-1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排斥时移植肾组织FasL和TIA-1表达增强是T细胞活化的反映,其检测可能有助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FAS配体 T细胞内抗原1
下载PDF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与T细胞胞内抗原-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万君 梅长林 孙田美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1-43,52,共4页
目的 :研究移植肾组织T细胞细胞内抗原 1(TIA 1)的表达与急性排斥 (AR)的关系。  方法 :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在mRNA水平上定量检测 4 2例标本中的TIA 1,并将结果与组织学诊断比较分析。 结果 :AR组全部检测... 目的 :研究移植肾组织T细胞细胞内抗原 1(TIA 1)的表达与急性排斥 (AR)的关系。  方法 :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在mRNA水平上定量检测 4 2例标本中的TIA 1,并将结果与组织学诊断比较分析。 结果 :AR组全部检测出TIA 1,而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分别只有 10 / 15和 3/ 13;AR组TIA 1mRN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排斥组 (P <0 .0 5 )和无排斥组 (P <0 .0 5 ) ;AR标本TIA 1表达与病理改变严重程度相关联 ,病理改变越严重 ,表达水平越高 ;竞争性RT PCR测定TIA 1诊断移植肾AR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3%和6 8%。  结论 :TIA 1的表达与移植肾AR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T细胞抗原-1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B和C抗原位点片段在昆虫细胞中的胞内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天飞 邵淑丽 +2 位作者 黎明 吕建伟 徐兴军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1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在昆虫细胞胞内表达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B和C抗原位点片段.表达蛋白经Dot-ELISA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为TGE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TGEV 抗原位点 昆虫细胞 胞内表达
下载PDF
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在妊娠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莉萍 李大金 +3 位作者 王明雁 朱影 袁敏敏 孟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CBA/J×♂DBA/ 2为自然流产模型 ,将自然流产模型CBA/J孕鼠于孕 4天 (着床期 )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Ab或大鼠同型... 目的 :分析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CBA/J×♂DBA/ 2为自然流产模型 ,将自然流产模型CBA/J孕鼠于孕 4天 (着床期 )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 9天 ,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两组孕鼠的脾脏T细胞 ,将T细胞进行碳氧氢化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CFSE)体外荧光标记 ,再分别过继转输至孕 4天的CBA/J×DBA/ 2孕鼠。在宿主孕鼠孕第 9天 ,处死小鼠取脾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DBA/ 2父系抗原刺激下过继转输的T细胞细胞因子IL 2、IL 4、IL 10和IFN γ及协同刺激分子CD2 8和CTLA 4的表达。结果 :与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非耐受T细胞相比 ,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IL 10的表达显著增加 ,IL 2和IFN γ的表达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4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细胞表面CD2 8的表达显著下降 ,而CTLA 4的表达却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Th2型细胞因子和表面CTLA 4表达上调 ,而Th1型细胞因子和表面CD2 8的表达则下降。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通过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优势和协同刺激信号降调节 ,在母 胎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转输 胚胎抗原耐受 细胞因子 协同刺激分子
下载PDF
5’-FITC标记的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中的分布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美华 朱贤立 赵洪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 观察修饰型和非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稳定性,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TTC)标记的18mer硫代磷酸化修饰型及未修饰型PCNA反义... 目的 观察修饰型和非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在细胞内的分布及其稳定性,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5’-FTTC)标记的18mer硫代磷酸化修饰型及未修饰型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脂质体介导下或直接转染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应用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荧光在转染细胞内的时相分布。结果 修饰型反义寡核苷酸直接转染细胞30min后,荧光在胞浆内呈现离散型点状分布,6h后胞浆荧光较强但仅有极少数细胞核有荧光积聚。在脂质体介导下,荧光细胞数目明显增加,2h后几乎所有细胞核内均出现荧光,持续24h后核内荧光逐渐减弱。而未修饰型反义寡苷酸在直接转染或脂质体介导下均发现荧光在数小时后消散。结论 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不仅能促进PCNA反义寡核苷酸进入BT325细胞核,而且其与反义寡核苷酸形成的脂质体/反义寡核苷酸复合物对反义寡核苷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硫代磷酸化修饰能增加PCNA反义寡核苷酸在BT325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寡核苷酸 PCNA 细胞内分布
下载PDF
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对胞浆抗原检测的影响
10
作者 蒋黎敏 徐翀 +1 位作者 李莉 沈立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9期755-758,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对流式细胞术中胞浆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色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进行胞浆内抗原的检测。结果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标本使用抗CD3抗... 目的 探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对流式细胞术中胞浆抗原检测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色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用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进行胞浆内抗原的检测。结果 急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标本使用抗CD3抗体(Becton Dickinson公司)进行胞浆内抗原检测时,出现假阳性的结果;B—ALL、急性T细胞性白血病(T—ALL)标本使用抗髓过氧化酶(MPO)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透膜剂组合可出现MPO假阳性的现象,而使用其他3种透膜剂时,MPO检测都为阴性;B—ALL和正常人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FACS Permeabilization solution搭配进行胞浆抗原检测时,CD22抗原检测为假阴性;AML和T-ALL标本使用抗CD22抗体(Immunotech公司)和8E组合检测时,胞浆抗原CD22可出现假阳性。结论 流式细胞术不同抗体和透膜剂组合可产生不同的结果,应当谨慎选择,以便正确进行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和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浆 抗体 膜剂 抗原检测 CD2 抗C 假阳性 使用 组合 标记法
下载PDF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在应激刺激下与T细胞胞内抗原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聚集
11
作者 邵洁 张兵兵 +2 位作者 赵猛 周云丽 任丽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561-565,共5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在应激刺激下如何与T细胞胞内抗原1(TIA-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SG)的聚集以及如何调节应激反应。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中的SND1蛋白与TIA-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是否...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在应激刺激下如何与T细胞胞内抗原1(TIA-1)共同参与应激颗粒(SG)的聚集以及如何调节应激反应。方法利用免疫荧光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中的SND1蛋白与TIA-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是否形成共定位颗粒,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载体过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外源蛋白表达,从而确定在应激刺激下SND1蛋白与TIA-1结合的结构域。利用RNA干扰技术敲除HeLa细胞中SND1蛋白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观察SND1低表达是否对TIA-1聚集形成SG产生影响。利用不同热休克刺激时间观察SND1与TIA-1的聚集过程是否存在动态变化。结果 SND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与TIA-1蛋白结合共同参与SG聚集,其主要作用结构域为葡萄球菌核酸酶结构域(SN domain)。SND1低表达不会抑制TIA-1聚集到SG,但会减少SG的数量。在不同热休克刺激时间下,SND1聚集到SG的运输过程滞后于TIA-1。结论 SND1蛋白在应激刺激下与TIA-1蛋白共同参与SG的聚集,从而调节细胞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RNA 干扰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 T 细胞胞内抗原1 应激颗粒
下载PDF
结核多肽特异性细胞内因子多色流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能勇 文明明 +5 位作者 黄慧谦 朱秀云 刘国辉 李美忠 张明霞 赖小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4期611-616,共6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CD3、CD4、CD8表型及胞内因子IFN-γ、IL-4、TNF-α的多色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评价六条结核特异性多肽的性能。方法将结核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PBMC,用结核特异性多肽或PMA刺激培养后,通过胞内细胞因子流式...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CD3、CD4、CD8表型及胞内因子IFN-γ、IL-4、TNF-α的多色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术;评价六条结核特异性多肽的性能。方法将结核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的PBMC,用结核特异性多肽或PMA刺激培养后,通过胞内细胞因子流式检测术,收集荧光标记阳性的淋巴细胞等;从而确定各亚群IFN-γ、IL-4、TNF-α阳性细胞的数量及百分率,得出两组间及各多肽间的性能差异。结果 1.各多肽均能刺激活化结核患者PB-MC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但百分率较低;IFN-γ及IL-4多数小于1%,而TNF-α则在大约10%左右。与对照组比较,IFN-γ及TNF-α的均值分别高1-12倍或1-3倍,IL-4+/CD4+T淋巴细胞活化率的倍数较小,而IL-4+/CD8+的倍数则较大;2.不同多肽刺激产生细胞内因子的比较:除多肽H256与H210活性能刺激CD4+亚群分泌更多IFN-γ外,其余各多肽刺激产生因子的性能无统计学差异;3.对于IFN-γ及IL-4因子,各多肽均无CD4+或CD8+亚群差异,但各多肽均可刺激CD8+细胞亚群产生更多TNF-α;4.双阳性(IFN-γ及TNF-α阳性)多功能T细胞分析,经多克隆刺激剂(PMA)活化后,IFN-γ+/CD4+及IFN-γ+/CD8+T细胞分别有83.0%及79.9%(均值)为双阳性细胞,而经多肽刺激后则为68.1%及65.7%(均值)。结论多色流式胞内因子染色能很好地检测特异性多功能细胞;所用的6条多肽均能活化结核特异性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但细胞因子的活化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 细胞免疫 抗原 多肽 PBMC 淋巴细胞 多功能 结核
下载PDF
抗HBcAg人源性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及其抗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朱明华 顾广玉 +3 位作者 段凌浔 李芳梅 肖农 戴益民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应用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探讨抗HBV复制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应用噬菌体展示和基因重组技术 ,从HBV感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了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 ,并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以人肝癌细胞smmc - 772 1和PLC/PRF/... 应用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探讨抗HBV复制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应用噬菌体展示和基因重组技术 ,从HBV感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了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 ,并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以人肝癌细胞smmc - 772 1和PLC/PRF/5为靶细胞进行基因共转染 ,分别测定实验组细胞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 ,与对照组做比较 ,观察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的抗病毒治疗作用。结果显示 ,在急性HBV感染的细胞株中 ,抑制病毒复制效率为 4 9%~ 6 1% ,在慢性病毒感染细胞 ,抑制率为 4 1%~ 5 4 %。实验结果表明 ,应用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 ,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应对HBV的 4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 ,以发现抑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cAg人源性单链抗体 细胞内表达 抗病毒复制 实验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 核心抗原 细胞内免疫 基因治疗
下载PDF
pEGFP-HuR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热休克刺激后细胞内定位的改变
14
作者 于文燕 艾斯克.吐拉洪 +6 位作者 周宁 买买提祖农.买苏尔 罗海华 张传丽 孙宏卫 孙湛 马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933-937,共5页
目的构建人抗原R(HuR)的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初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克隆构建pEGFP-HuR(绿色荧光蛋白HuR)真核表达载体,并使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EGFP-HuR转染入NIH 3T3细胞,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其表达,并给予热休克处理,... 目的构建人抗原R(HuR)的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载体,初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克隆构建pEGFP-HuR(绿色荧光蛋白HuR)真核表达载体,并使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pEGFP-HuR转染入NIH 3T3细胞,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其表达,并给予热休克处理,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内定位及与应激小体的共定位情况。结果 pEGFP-HuR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入细胞后,利用WB技术及荧光显微镜技术均能观察到其在细胞内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给予热休克处理后,HuR向胞外移出并形成颗粒状小体,与应激小体的主要成分G3BP1蛋白存在共定位。结论 HuR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给予热休克处理后,HuR向胞外移动并与应激小体形成共定位,提示HuR定位的改变可能在应激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原R 热休克 细胞内定位
下载PDF
As_2O_3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玲 王兴武 +2 位作者 宋现让 左文述 李敏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骨肉瘤细胞U20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观察As2O3对U20S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TTC+PI双参数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后U20S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骨肉瘤细胞U20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观察As2O3对U20S 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nnexin V-FTTC+PI双参数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经不同浓度As2O3处理后U20S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内钙离子(IECa2+)含量变化。结果As2O3可显著抑制U20S细胞生长,且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显著(P<0.05),其24,钙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10.66,2.43和0.46 μmol·L-1。U20S细胞经As2O3处理后可发生凋亡。As2O3能显著增加Fas蛋白表达和IECa2+含量(P<0.01),下调PCNA蛋白表达(P< 0.01),对Bcl-2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U20S生长并引起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表达和IECa2+含量及降低PCNA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骨肉瘤 钙离子 FAS蛋白 BCL-2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艳芳 龚力 傅茂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69-270,共2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单用ETV口服,0.5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40例)口服ETV,同时给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单用ETV口服,0.5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40例)口服ETV,同时给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1.0 g/次,3次/d;两组均连用4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HBe Ag转阴率为50.0%,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为30.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2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ALT复常率及HBV DNA转阴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HBe Ag阳性CHB在改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提高HBe Ag转阴率和HBe Ag血清转换率及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云芝胞内糖肽胶囊/治疗应用 恩替卡韦/治疗应用 乙型肝炎E抗原 免疫
下载PDF
脑脊液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呼建民 黄庆生 +1 位作者 何俊瑛 卜晖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581-582,585,共3页
目的评估3种脑脊液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73例,对照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简称细胞学),腺苷脱氨酶检测(简称ADA法)和脑脊液单核细胞... 目的评估3种脑脊液检测方法对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0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73例,对照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简称细胞学),腺苷脱氨酶检测(简称ADA法)和脑脊液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简称抗原法)的检测。结果细胞学检测显示,结脑组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占82.2%,对照组仅27.2%,有统计学差异。ADA法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80.5%,阳性预测值81.2%,阴性预测值91.2%。抗原法的敏感性84.9%,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7.5%。结论抗原法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好,联合检测对诊断的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脑脊液细胞学 单核细胞内结核抗原 腺苷脱氨酶
下载PDF
ICAM-1/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芹 闫晓婷 +3 位作者 于学文 褚静 李静 李腾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CAM-1/LFA-1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30例健康妇女蜕膜组织... 目的通过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CAM-1/LFA-1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和同期妊娠的30例健康妇女蜕膜组织中ICAM-1、LFA-1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双标检测二者关系并加以分析。结果流产组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ICAM-1和LFA-1蛋白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3.632,P=0.001;t=-3.839,P=0.001);流产组蜕膜腺体细胞ICAM-1和LFA-1蛋白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613,P=0.013;t=-2.266,P=0.027);共聚焦显微镜下ICAM-1和LFA-1在流产组和对照组的蜕膜组织均有大部分重叠表达,在蜕膜腺体细胞流产组比对照组重合表达明显。结论 ICAM-1和LFA-1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基质细胞的高表达和腺体细胞的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自然流产 细胞间黏附因子-1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蜕膜
下载PDF
多瘤病毒癌基因产物对PDGF刺激应答的影响
19
作者 于爱鸣 冈野幸雄 于秉治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4期487-489,共3页
多瘤病毒癌基因产物对PDGF刺激应答的影响于爱鸣冈野幸雄*于秉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沈阳110001)*(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部生化学教室,日本岐阜500)多瘤病毒癌基因主要表达三种转化蛋白.其中,中等分... 多瘤病毒癌基因产物对PDGF刺激应答的影响于爱鸣冈野幸雄*于秉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沈阳110001)*(日本岐阜大学医学部生化学教室,日本岐阜500)多瘤病毒癌基因主要表达三种转化蛋白.其中,中等分子肿瘤抗原(middle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多瘤病毒 癌基因 肿瘤
下载PDF
人类τ蛋白聚集可通过升高T细胞内抗原1促进神经炎症
20
作者 刘侃玲 张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53-1160,共8页
目的:探讨人类τ蛋白(human tau protein,hTau)聚集促进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在C57小鼠海马组织过表达hTau以及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2a转染hTau质粒后,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RNA免疫沉淀等技术,检测炎症因子... 目的:探讨人类τ蛋白(human tau protein,hTau)聚集促进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在C57小鼠海马组织过表达hTau以及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N2a转染hTau质粒后,通过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RNA免疫沉淀等技术,检测炎症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MAPK磷酸酶1(MAPK phosphatase 1,MKP1)及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TIA1)等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过表达hTau上调促炎因子和TIA1蛋白水平,下调MKP1蛋白水平并激活MAPK通路。用小干扰RNA敲减TIA1可抑制hTau聚集诱导的MKP1蛋白水平下降和MAPK通路的激活;过表达TIA1则恢复hTau诱导的MKP1蛋白水平下调、MAPK通路激活和炎症因子水平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TIA1通过结合MKP1 mRNA而降低MKP1 mRNA水平,导致其蛋白水平下降。结论:hTau聚集通过上调TIA1抑制MKP1表达,诱导MAPK通路激活并促进下游炎症因子产生和释放,从而导致神经炎症的发生,促进τ蛋白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Τ蛋白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 T细胞内抗原1 神经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