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Intraguild捕食的非自治三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的持久生存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柳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文章研究一类关于资源竞争的Intraguild捕食的非自治三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得到了该模型持久生存的参数条件。
关键词 LOTKA-VOLTERRA模型 intraguild捕食 持久生存
下载PDF
集团外猎物种类及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2
作者 文霞 郭发城 高桂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47,共7页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记录在不同密度的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条件下,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和不同核桃蚜虫的日平均捕食量。【结果】随着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日平均捕食量显著下降,而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的日平均捕食量极显著上升。当集团外猎物为核桃全斑蚜时,与集团外猎物为核桃黑斑蚜相比较,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随着核桃全斑蚜密度增加下降更快。【结论】随着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且不同猎物种类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异色瓢虫 核桃黑斑蚜 核桃全斑蚜 集团内捕食作用
下载PDF
具Intraguild捕食的非自治三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的正周期解
3
作者 陈柳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126-128,F0003,共4页
研究一类关于资源竞争的Intraguild捕食的非自治三种群Lotka-Volterra模型,运用重合度连续理论证明了该模型至少存在一个周期正解。
关键词 intraguild捕食 正周期解 重合度
下载PDF
Intraguild predation by polyps of three scyphozoan jellyfish:Nemopilema nomurai,Aurelia coerulea,and Rhopilema esculentum 被引量:1
4
作者 TANG Changsheng SUN Song ZHANG F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755-1761,共7页
Jellyfish blooms occur worldwide and have resulted in serious problems in tourism,fisheries,coastal industries,and the marine ecosystem.The life cycle of scyphozoan jellyfish consists of a pelagic medusa stage and a b... Jellyfish blooms occur worldwide and have resulted in serious problems in tourism,fisheries,coastal industries,and the marine ecosystem.The life cycle of scyphozoan jellyfish consists of a pelagic medusa stage and a benthic polyp stage.Success of asexual reproduction of the polyps determines directly the number of medusae;thus,the polyp stage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edusae.Nemopilema nomurai,Aurelia coerulea,and Rhopilema esculentum are three scyphozoan jellyfish commonly inhabit in Chinese coastal waters.Polyps of A.coerulea are easily visible,while those of N.nomurai and R.esculentum remain yet to be found in the wild.However,distribution of the medusa indicates that the polyps of all three species may occur together.To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lyps of the three species and explore intraguild predation by the polyps,we conducted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that considered the attachment sequence and size relationship of calyx diameter of the polyps.We found that the polyps of A.coerulea preyed on polyps of the other two species in all treatments,except when polyps of R.esculentum were bigger than those of A.coerulea.The polyps of R.esculentum preyed on the polyps of N.nomurai only when polyps of R.esculentum attached first and were bigger than those of N.nomurai.Colonies of N.nomurai polyps were rarely found in the places inhabited by A.coerulea polyps.In addition,A.coerulea polyps are known to inhabit at depths of less than 20 m in coastal sea,thus,we speculate that N.nomurai polyp colonies might occur at depths of more than 20 m.Therefore,our finding that polyps of A.coerulea aggressively preyed on polyps of other species may help understand other such systems of jellyfish bloom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ellyfish bloom POLYPS intraguild predation nature habitats
下载PDF
Existence of a Limit Cycle in an Intraguild Food Web Model with Holling Type II and Logistic Growth for the Common Prey
5
作者 Francisco Eduardo Castillo-Santos Miguel Angel Dela Rosa Iván Loreto-Hernández 《Applied Mathematics》 2017年第3期358-376,共19页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a limit cycle for a given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n asymmetrical intraguild food web model with functional responses Holling type II for the middle a...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a limit cycle for a given system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rresponding to an asymmetrical intraguild food web model with functional responses Holling type II for the middle and top predators and logistic grow for the (common) prey. The existence of such limit cycle is guaranteed, via the first Lyapunov coefficient and the Andronov-Hopf bifurcation theorem,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for the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pf’s BIFURCATION LIMIT Cycle intraguild Model
下载PDF
瓢虫的集团内捕食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帆 王倩 +1 位作者 陆宴辉 徐建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59,共7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不同种类瓢虫之间、瓢虫与其他天敌之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影响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关键因素,探讨了集团内捕食对害虫生物防治的影响。综述为我国进行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评估、农田景观多样性对集团内...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不同种类瓢虫之间、瓢虫与其他天敌之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影响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关键因素,探讨了集团内捕食对害虫生物防治的影响。综述为我国进行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评估、农田景观多样性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及田间瓢虫与其他天敌协同利用措施的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集团内捕食作用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昆虫群落中的集团内捕食作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马克争 郝树广 +1 位作者 赵惠燕 康乐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197,共7页
与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相比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中。该文从它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存在的广泛性、发生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信息调控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 与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相比 ,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 ,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中。该文从它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存在的广泛性、发生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信息调控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天敌群落中的这一典型的种间相互关系。根据参与者在集团内捕食作用关系中的利益地位的不同 ,可将集团内捕食作用分为单向性和双向性的 ,也可分成对称性的和不对称性的。参与者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环境条件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发生程度和结果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多种天敌存在的系统中 ,集团内捕食作用影响着目标生物种群动态及其生物防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 竞争 昆虫 群落 种间关系 天敌
下载PDF
三种捕食性瓢虫的种间竞争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甦 谭晓玲 +1 位作者 徐红星 张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80-3987,共8页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比例仅为龟纹瓢虫的22.3%及多异瓢虫的29.8%。基于田间观测结果,异色瓢虫共取食17种猎物,占总量89.5%,龟纹瓢虫共取食12种猎物,占总量的63.2%,多异瓢虫共取食9种猎物,占总量的47.4%。计算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多异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713,0.393和0.304;所得生态位重叠系数异色瓢虫与龟纹瓢虫为0.992,龟纹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83,异色瓢虫与多异瓢虫为0.964。【结论】异色瓢虫与其它捕食性瓢虫在田间释放时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作用。异色瓢虫可以通过较高的种间互残及攻击防御能力提高自身在营养水平低下情况时的生存概率。异色瓢虫的生态位宽度高,且与其它瓢虫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因此异色瓢虫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同生态位其它捕食性瓢虫的种群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多异瓢虫 同资源种团 竞争模型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三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及其集团内捕食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静 肖达 +1 位作者 张帆 王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9-304,共6页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物质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试验中,3种捕食性瓢虫成虫对卵表现出相似的取食现象,即对龟纹瓢虫卵取食最多,其次为七星瓢虫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相对较少;在选择性试验中,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较偏好取食同种卵,对异色瓢虫卵取食均较少;而异色瓢虫喜欢取食异种卵,对同种卵取食相对较少。3种瓢虫卵经正己烷漂洗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成虫却未对卵表现出取食偏好性。本研究可为捕食性瓢虫组合释放与协调利用、田间集团内捕食作用评定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种内自残 集团内捕食
下载PDF
消费者多样性对食物网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妍 李国勇 +1 位作者 慕军鹏 孙书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8-398,共11页
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局限在单一营养级别上,主要是植物上,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消费者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深刻影响。综述了消费者多样性对... 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现有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局限在单一营养级别上,主要是植物上,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证明表明消费者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深刻影响。综述了消费者多样性对相邻或非相邻营养级的种群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等方面影响的最新进展,同时也提出了若干研究展望。总体上,消费者多样性,无论是草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都倾向于增加该消费者所在营养级的养分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生产力。这可能源于取样效应,或者物种之间的互补作用,类似于植物物种多样性影响初级生产力的机制。草食动物可能降低或者提高植物物种多样性,或者没有显著影响,其具体效应取决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和草食动物的大小。捕食者能通过直接抑制草食动物而间接提高植物的多样性和生产力,但这种效应的大小差异很大,甚至效应的方向,都可能随团体内捕食者所占的比例而改变。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应用较大尺度的实验来检测食物网复杂营养关系对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继续探讨消费者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认为异速生长法则和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食物网组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消费者-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理解。另外,全球变暖和转基因植物对食物网中消费者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的影响也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多样性 捕食者-草食动物-植物关系 营养级联 食物网 团体内捕食 生态系统功能
下载PDF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帆 陆宴辉 徐建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4,共6页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七星瓢虫 棉蚜 猎物 集团内捕食作用
下载PDF
生物入侵结构及物种续存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婷 李文龙 +2 位作者 王淑璠 李自珍 刘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9-576,共8页
考虑共位捕食、种间竞争和简单食物链3种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离散事件模型对比研究发现,外来种采用共位捕食入侵时成功概率远大于其他两种方式,外来种丰度也持续增长并续存.在共位捕食下可成功入侵的参数区域比另外两种方式下的广泛... 考虑共位捕食、种间竞争和简单食物链3种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离散事件模型对比研究发现,外来种采用共位捕食入侵时成功概率远大于其他两种方式,外来种丰度也持续增长并续存.在共位捕食下可成功入侵的参数区域比另外两种方式下的广泛.进一步研究共位捕食下外来种和土著种续存问题,从生物入侵的角度阐释了共位捕食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共位捕食 离散事件模型 续存
下载PDF
多异瓢虫成虫对日本通草蛉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分子检测技术
13
作者 王冬梅 李彩虹 刘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6-641,共6页
【目的】研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评价棉田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NCBI中的日本通草蛉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KY806757),设计日本通草蛉的特异引物,并测定特异引物的灵敏度。... 【目的】研究利用分子检测技术评价棉田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方法】根据基因库NCBI中的日本通草蛉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基因序列(登录号为KY806757),设计日本通草蛉的特异引物,并测定特异引物的灵敏度。利用DNA检测技术,在室内以该引物检测喂食5粒日本通草蛉卵的多异瓢虫成虫中肠内靶标食物的衰变情况,估算多异瓢虫对日本通草蛉的半衰期。【结果】所设计引物只对日本通草蛉DNA具有扩增效果,对与其同域发生的其它害虫和天敌不具扩增作用,其扩增片段大小约为220 bp,其最低检出浓度为0.117 ng/μL。多异瓢虫成虫喂食日本通草蛉卵后,检出率随消化时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到16 h检出率为0,多异瓢虫成虫半衰期为8.32 h。【结论】利用该技术可定量评价多异瓢虫与日本通草蛉集团内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通草蛉 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多异瓢虫成虫 中肠内容物 集团内竞争
下载PDF
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建晗 孟瑞霞 +3 位作者 张东旭 尹云飞 贾永红 刘文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0-567,共8页
【目的】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是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多食性植绥螨,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对巴氏新小绥螨在本地的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及为与有益真绥螨的联合释... 【目的】有益真绥螨Euseius utilis是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多食性植绥螨,而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本研究旨在对巴氏新小绥螨在本地的应用进行风险评估及为与有益真绥螨的联合释放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室内通过一系列实验,比较了实验室饲养的巴氏新小绥螨和采自内蒙古农业大学校园的有益真绥螨的雌成螨对同种或异种未成熟螨的捕食量、存活时间及产卵量的差异,检测了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两种植绥螨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以及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两种植绥螨都难以刺吸同种或异种植绥螨的卵,而对同种或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最大,其次是对若螨。在无共同食物的情况下,有益真绥螨雌成螨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攻击性比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攻击性强(BreslowDay检验:χ^2=13.84,df=1,P〈0.001),且有益真绥螨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9.10±1.65头)高于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5.31±1.43头)(T检验:t=5.487,P〈0.001),巴氏新小绥螨对异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7.48±0.75头)高于对同种植绥螨幼螨的捕食量(4.75±0.58头)(T检验:t=9.110,P〈0.05)。【结论】有益真绥螨更倾向于捕食同种幼螨而发生同类相残;巴氏新小绥螨更倾向于捕食异种幼螨而发生集团内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益真绥螨 巴氏新小绥螨 集团内捕食 同类相残 攻击性
下载PDF
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不同虫态间的集团内捕食 被引量:7
15
作者 阿力甫·那思尔 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2 位作者 热依曼·阿迪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560-6567,共8页
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是控制蚜虫重要的广谱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明确这些昆虫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各虫态(蛹除外)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设置30个虫态(虫龄)组合处理,于温室... 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是控制蚜虫重要的广谱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明确这些昆虫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各虫态(蛹除外)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设置30个虫态(虫龄)组合处理,于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上接种等量的试虫,观察24 h后的存活数量。结果表明,当参与双方的虫态不同时,晚期虫态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早期虫态;当参与双方的幼虫龄期不同时,高龄幼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低龄幼虫;成虫对卵、1龄和4龄幼虫的捕食程度随虫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大,存在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参与双方的虫态(龄)相同时,多异瓢虫成虫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七星瓢虫,但大于大草蛉成虫;多异瓢虫幼虫(1龄和4龄)的存活数量显著小于大草蛉,而与七星瓢虫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没有集团外猎物(蚜虫)存在的情况下,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只在参与者的虫态或虫龄不同时取决于发育阶段,而当参与者虫态或虫龄相同时,还取决于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内捕食 食蚜天敌 生活期 种间互作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一类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柴岩 郭晓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针对整数阶捕食模型种群间常数捕食率具有局限性的问题,结合分数阶动力系统理论和种群捕食特性提出一类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捕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模型在... 针对整数阶捕食模型种群间常数捕食率具有局限性的问题,结合分数阶动力系统理论和种群捕食特性提出一类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分数阶共位群内捕食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对捕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模型在正平衡点处局部渐近稳定演化状态的充分性判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有且仅有一个正平衡点,通过调节模型参数可使各个种群达到稳定生存、持续演化的状态.数值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论拓宽了分数阶捕食模型的适用性,有助于生态种群稳定的有效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捕食模型 共位群内 功能反应 正平衡点 稳定演化状态
下载PDF
三种瓢虫集团内捕食卵对初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佳妮 李保平 孟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6-1831,共6页
种内和种间捕食卵现象常见于对食蚜瓢虫的研究报道中。源自亚洲、入侵北美和欧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由于卵含有生物碱而被认为可能是威胁本土瓢虫生存的原因,但该推测只有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瓢虫具有类似负面... 种内和种间捕食卵现象常见于对食蚜瓢虫的研究报道中。源自亚洲、入侵北美和欧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由于卵含有生物碱而被认为可能是威胁本土瓢虫生存的原因,但该推测只有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瓢虫具有类似负面影响后,才能确证。通过饲喂实验,旨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具有食卵负面作用,为揭示异色瓢虫入侵机理提供依据。实验中用蚜虫(对照)和3种瓢虫卵对瓢虫初孵1龄幼虫进行饲喂处理,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指标。对瓢虫初龄幼虫存活表现的分析结果表明:(1)龟纹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卵和七星瓢虫卵后存活至2龄的比率均高于取食异色瓢虫卵的近7倍;(2)七星瓢虫幼虫取食异色瓢虫卵未存活到2龄,但取食其他瓢虫卵和蚜虫后85%以上个体存活至2龄;(3)异色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和其他2种瓢虫卵后有90%以上存活至2龄。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1龄幼虫取食异种卵比同种卵后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异色瓢虫并未表现出差异。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1龄幼虫取食同种和异种卵后的体增重相同,但七星瓢虫取食龟纹瓢虫卵后体增重比取食同种卵减小。研究结果说明,异色瓢虫卵对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初孵幼虫的生存具有负面影响,反之不然。所以,取食异色瓢虫卵本身并非是导致北美和欧洲本土瓢虫数量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生态学 捕食性瓢虫 种间互作 集团内捕食 自残
下载PDF
寄生对集团内捕食系统中物种入侵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红 苏敏 潘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809-4815,共7页
寄生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入侵动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探讨了寄生感染对宿主种群的间接作用(寄生对宿主的密度调节和特征调节效应)在外来种入侵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寄生对宿主的... 寄生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入侵动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探讨了寄生感染对宿主种群的间接作用(寄生对宿主的密度调节和特征调节效应)在外来种入侵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寄生对宿主的3种调节效应均对外来种的入侵起到了抑制作用;同时,相对于密度调节效应,寄生的特征调节对捕食者种群入侵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而两者的耦合调节效应对入侵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单种效应的作用。综上,该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生物入侵的理论,为生物入侵的有效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寄生 密度调节 特征调节 间接效应 集团内捕食系统 元胞自动机模型
下载PDF
再生稻田拟环纹豹蛛与青翅蚁形隐翅甲间的集团内捕食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佳琦 王晨 +3 位作者 王光华 任应党 祝增荣 白耀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7-822,共16页
重要广食性天敌间的集团内捕食(intraguild predation, IGP)水平关乎着农田系统其种群的发生和“绿色防控”策略的成效。本研究以再生稻田主要捕食者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和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为试验对象... 重要广食性天敌间的集团内捕食(intraguild predation, IGP)水平关乎着农田系统其种群的发生和“绿色防控”策略的成效。本研究以再生稻田主要捕食者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和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为试验对象,首次建立和优化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探针法检测系统,利用该系统分析了再生稻田中这2种天敌间的IGP水平,并在室内条件下剖析了该IGP及其生物和非生物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针对这2种天敌靶基因设计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建立和优化的qPCR探针法系统对靶基因的扩增重复性好且灵敏度高。通过该系统对再生稻田2种天敌1 527头个体的检测及室内IGP试验发现,这2种天敌间存在着普遍且较强的双向IGP作用,其中,捕食者和猎物角色的转化以及环境温度对该IGP水平的影响均与它们之间相对体型大小(发育阶段)密切相关;集团外猎物和非生物因素及其结合能不同程度地影响IGP水平。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稻田系统捕食者间的IGP理论体系,为深入研究稻田捕食性天敌间IGP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天敌 集团内猎物DNA检出率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天台刺齿跳虫 环境温度 集团内捕食水平
下载PDF
带有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性反应的非自治共位群捕食系统的正周期解(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洪涛 杨柳 +1 位作者 李鹏南 赵治涛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0-766,共7页
共位群内捕食系统(IGP)包含了捕食和竞争两个元素,刻画了一类捕食物种消耗另一类捕食物种并为相同的食饵而竞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主要力量之一。研究带有Beddington-De Angelis功能性反应的非自治共位群捕食系统的正周期解问题,在系统... 共位群内捕食系统(IGP)包含了捕食和竞争两个元素,刻画了一类捕食物种消耗另一类捕食物种并为相同的食饵而竞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主要力量之一。研究带有Beddington-De Angelis功能性反应的非自治共位群捕食系统的正周期解问题,在系统参数是周期的情形下,利用重合度连续定理,建立非自治共位群捕食系统的正周期解和边界周期解的存在性。数值模拟证明并补充了理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位群捕食系统 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性反应 周期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