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鹿晓婷 孙秀芳 +4 位作者 韩永涛 刘运芳 燕芳芳 刘艳 赵玉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9期825-827,共3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32只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3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24周末在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26周末给...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对易损斑块的稳定作用。方法32只兔给予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末30只造模兔随机分为自然消退组、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24周末在腹主动脉斑块处转染携带人野生型P53基因,26周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CRVV)和组胺触发斑块破裂。于26周末测定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并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测。结果治疗后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s-CRP及MMP-1显著低于自然消退组(P<0.05和P<0.01)。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脑心通组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P<0.05)。脑心通组和辛伐他汀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和管腔面积狭窄(LAS)百分率较之自然消退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能通过降低血脂、hs-CRP和MMP-1水平等机制稳定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超声 脑心通胶囊 辛伐他汀
下载PDF
基于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英 刘健 +5 位作者 王伟民 李琪 刘传芬 马玉良 卢明瑜 赵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7期371-37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接受血管内超声(intravasc ularultrasound,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area,ML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 目的通过研究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接受血管内超声(intravasc ularultrasound,IVUS)检查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area,MLA)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患者,收集其人口学资料、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MLA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以MLA〈4.0mm。或≥4.0mm。为界限进行区分,采用ROC曲线测定Logistic回归寻找到的危险因素在评价MLA中的价值。结果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患者中,年龄、病变血管支数为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0.686,P=0.004,95%置信区间(C/)为0.574~0.798。结论前降支近段或中段临界病变中,年龄、病变血管支数为预测MLA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病变 血管内超声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的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心亚 乔树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期41-42,共2页
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出现许多血管内超声新技术,极大的丰富了其应用,现着重描述血管内超声的新技术进展。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心病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心亚 乔树宾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近年来出现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分辨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对于不稳定斑块的识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现着重描述其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 冠心病
下载PDF
P-选择素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简政威 赵洪磊 朱苗飞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7期22-23,73,共3页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随访并观察冠脉介入术(PCI)后ISR组与非ISR组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ISR的可行性。方法对133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随访并观察冠脉介入术(PCI)后ISR组与非ISR组患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ISR的可行性。方法对133例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ISR组17例,共22个病变;非ISR组103例,共138个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EEM)、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MLA)及内膜增生面积;术前及随访时均检测血清P-Selectin、Hs-CRP水平。结果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其中斑块面积、内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P-Selectin、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术后P-Selectin、Hs-CRP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Selectin、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监测Hs-CRP及P-选择素水平对PCI术后ISR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术 再狭窄 P-选择素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与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临床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弢 郜俊清 +4 位作者 刘宗军 汪志华 孙剑光 于宏梅 赵德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以观察患者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临界病变(狭窄40%~70%)的患者,并接受FFR检查或IVUS,并以此作为是否冠脉介入治疗(PCI)依据。观察... 目的:运用血管内超声(IVUS)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以观察患者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为临界病变(狭窄40%~70%)的患者,并接受FFR检查或IVUS,并以此作为是否冠脉介入治疗(PCI)依据。观察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目,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次数及加拿大心绞痛分级。结果:经过IVUS指导有32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治疗,经过FFR指导有14例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治疗。两组患者1年后心脏主不良事件未见明显差异,心绞痛发生次数、发生例数与心绞痛分级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脉临界病变,无论是采用FFR还是IVUS指导冠脉介入治疗,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但是IVUS组可能会植入更多的冠脉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临界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