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地区疑似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杨丽华 刘池洋 +3 位作者 黄雷 周义军 刘永涛 秦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6,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岩浆岩体的发现对于构造-热事件重建、古地温场恢复及油气地质作用解析有重要意义。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首次在盆地内部古峰庄地区发现疑似浅层侵入岩体,刻画了其空间展布并探讨了油气地质意义。研究显... 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岩浆岩体的发现对于构造-热事件重建、古地温场恢复及油气地质作用解析有重要意义。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首次在盆地内部古峰庄地区发现疑似浅层侵入岩体,刻画了其空间展布并探讨了油气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古峰庄地区存在6个疑似侵入岩体,在平面上多呈环状或云朵状,剖面上愈临近岩体核部,地层杂乱反射和丘状构造特征愈明显。据岩体分布形式和地震反射特征,可将其分为“岩浆深分散浅集中上涌型”疑似侵入岩体和“岩浆浅集中上涌型”疑似侵入岩体。前者由深及浅均有杂乱反射现象,与围岩反射特征明显有别,产状近直立,伴生断裂发育。后者仅在1 000 ms等时切片以上的浅部层系呈杂乱丘状反射,其下地层呈正常的层状反射、几乎不见地层扰动现象。分析认为先存断裂的存在及其数量、规模、垂向叠置程度、核部与端部断距以及地层压力,是造成岩浆差异式上涌的主因。结合盆内其他岩浆岩体发育特征和形成时代,认为古峰庄疑似侵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与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规模成烃期和成藏期一致,此阶段的热液活动对该区油气生成、保存和成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侵入岩体 古峰庄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区火成岩对建坝成库的影响——以张家寨水库为例
2
作者 余加松 伍登浩 顾兴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29,共7页
张家寨水库地处岩溶发育区,火成岩的存在形成了新的构造界面并切割了原有的地层分布,进而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因此,查明该水库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同岩性的差异风化及火成岩分布对岩溶发育的影响,成为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以张家寨... 张家寨水库地处岩溶发育区,火成岩的存在形成了新的构造界面并切割了原有的地层分布,进而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因此,查明该水库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同岩性的差异风化及火成岩分布对岩溶发育的影响,成为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以张家寨水库工程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该区域岩溶与火成岩复合物质条件下的建库难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研究发现:该地区玄武岩分布区风化深度普遍较深,这直接影响了坝址的选择;辉绿岩侵入体与薄层灰岩的接触带差异风化明显,部分接触带闭合完整,可作为坝基持力层和地下水位低槽区帷幕灌浆下限;而局部接触带形成风化深槽,降低了岩体工程地质参数,不能满足建坝地基要求,需采取专门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此外,辉绿岩侵入灰岩料场中部,导致料场储量大为减少,对水库建设材料供应造成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火成岩 建坝成库 茅口组灰岩 侵入体 张家寨水库
下载PDF
新疆坡北基性-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Sm-Nd和SHRI MP U-Pb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8
3
作者 李华芹 陈富文 +4 位作者 梅玉萍 吴华 程松林 杨甲全 代玉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笔者首次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_Nd等时线年龄为(307±32)Ma(95%可信度,MSWD=0.12),辉长岩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8±2)Ma(95%可信度,MSWD=1.17)。鉴于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说明坡北Ⅰ号铜镍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基性-超基性岩 坡北Ⅰ号岩体 SM-ND年龄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新疆
下载PDF
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赋存前景及与靶区选址研究 被引量:69
4
作者 蔺文静 甘浩男 +1 位作者 王贵玲 马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43-2058,共16页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 干热岩资源是未来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是进行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最基础的工作。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干热岩开发项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干热岩选址的地热地质学指标,并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干热岩赋存背景进行论述,选取了广东阳江新州、广东惠州黄沙洞、雷琼断陷盆地、海南陵水等几个地区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干热岩开发的重点潜力靶区,在综合分析各靶区深部地热地质背景、深部热异常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深部温度场模型,进行了干热岩资源靶区选址对比研究,对下一步优先勘查靶区及勘查方案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酸性岩体 靶区选址 指标体系 东南沿海
下载PDF
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德东 王玉往 +4 位作者 王京彬 龙灵利 解洪晶 赵路通 石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2-47,共16页
对中国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岩体规模、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判别标志特征。结果表明: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 对中国小岩体型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岩体规模、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并与其他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总结出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判别标志特征。结果表明:铜镍硫化物(铂族)矿床成矿地质体的出露形态不规则,多以岩脉、岩墙或岩床形式出露,出露面积较小,多小于1km2;岩石组合多以二辉橄榄岩、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苏长岩、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岩相分带明显,岩体基性程度由内向外、从下向上逐渐降低,形成"外酸内基"、"上酸下基"的特征;岩石主要为铁质拉斑玄武岩系列;配分模式和蛛网图显示,橄榄石中Ni含量较低,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亏损,过渡族元素呈现Cr、Ni相对亏损的"W"型模式,铂族元素配分模式呈现Pt、Pd含量较高的左倾,源区为幔源但具有壳源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岩体 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地质体 判别标志 岩石组合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变质侵入岩体的时代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新春 张红军 +2 位作者 魏志军 黄增保 高柏年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3期61-67,共7页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赋存一套变质侵入岩体,测定锆石U-Pb年龄值2 656±146 M a,时代厘定为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早期,岩浆成因类型属Ⅰ型,物质来源于下地幔和地壳经局部熔融而成,是吕梁期前造山基底发育阶段的... 在塔里木板块北缘甘蒙北山地区小红山一带赋存一套变质侵入岩体,测定锆石U-Pb年龄值2 656±146 M a,时代厘定为新太古代晚期-早元古代早期,岩浆成因类型属Ⅰ型,物质来源于下地幔和地壳经局部熔融而成,是吕梁期前造山基底发育阶段的产物。该套变质侵入岩体的时代厘定,对于塔里木板块结晶基底的深入研究及甘蒙北山早期构造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北山地区 变质侵入岩体 吕梁期 Ⅰ型花岗岩
下载PDF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葛良胜 邹依林 +3 位作者 邢俊兵 李振华 郭晓东 张学军 《矿产与地质》 2002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岩体(脉) 地质学 岩石化学 滇西北地区
下载PDF
四川攀西地区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华芹 王登红 +4 位作者 任海涛 王晓地 贾小辉 杨文强 王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1-697,共7页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对攀西地区白马和太和含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年龄进行研究,获得白马层状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58±2Ma(95%可信度),太和层状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62±2Ma(95%可信度)。结果表明,攀西地区的白... 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对攀西地区白马和太和含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年龄进行研究,获得白马层状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58±2Ma(95%可信度),太和层状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62±2Ma(95%可信度)。结果表明,攀西地区的白马和太和含矿层状辉长岩体均形成于二叠纪晚期。该年龄信息显示了从层状辉长岩体的侵入到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高峰期(250Ma)仅距5~10Ma,二者应属于同期不同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鉴于空间上层状辉长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密切相关,基性-超基性岩体和玄武岩的形成均与晚古生代末期峨眉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峨眉地幔柱 基性-超基性岩体 SHRIMP 锆石U-PB 定年 白马和太和层状侵入体
下载PDF
云南省腾冲市小龙河锡稀土多金属矿田新知及其稀土矿的发现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忠 陆生林 +4 位作者 吴文贤 丁俊 王保弟 赵作新 崔子良 《中国地质调查》 2017年第2期9-21,共13页
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市小龙河地区古永复式岩体原生构造、蚀变和矿化的类比、对比,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和初步预查,新发现与之有关的热液弥散状蚀变、侵入角砾岩和大型稀土金属矿体,并伴生稀有金属铷(Rb)、铌(Nb)和稀散金属镓(Ga)... 通过对云南省腾冲市小龙河地区古永复式岩体原生构造、蚀变和矿化的类比、对比,结合构造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和初步预查,新发现与之有关的热液弥散状蚀变、侵入角砾岩和大型稀土金属矿体,并伴生稀有金属铷(Rb)、铌(Nb)和稀散金属镓(Ga),存在晚期同岩浆断裂。花岗蚀变岩独居石、锆石和未蚀变黑云钾长花岗岩锡石、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5.61±0.47)Ma、(75.68±0.72)Ma、(76.3±3.2)Ma和(77.29±0.54)Ma,年龄相近,反映它们可能是岩浆晚期同构造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构造 同岩浆断裂 侵入角砾岩 热液弥散状蚀变 稀土矿 古永复式岩体 独居石U-Pb年龄
下载PDF
山西成金中酸性侵入体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世称 赵善付 杨斌全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年第3期447-451,共5页
山西金矿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为从三维角度全面研究岩体,应用综合信息解译,全省圈定(半)隐伏中酸性岩体66个。这些岩体出露面积小,隐伏范围大,表明岩体剥蚀程度浅、成矿潜力大。据其本身及分布特点,可划分为5个岩... 山西金矿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为从三维角度全面研究岩体,应用综合信息解译,全省圈定(半)隐伏中酸性岩体66个。这些岩体出露面积小,隐伏范围大,表明岩体剥蚀程度浅、成矿潜力大。据其本身及分布特点,可划分为5个岩带(区)、14个亚岩带(区)。据综合信息标志,判别全省有44个成金岩体,并举实例阐述其综合信息特征。根据地球物理场等特征,将中酸性岩体划分为继承性(大致相当于改造型)和非继承性(大致相当于同熔型)两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 中酸性侵入体
下载PDF
广西大厂隐伏岩体重力反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小路 王钟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417-425,共9页
根据1:5万重力资料控制随机搜索法反演结果推断:大厂隐伏花岗岩体主体部分为北西向的两个岩脊隆起带,中间夹一岩沟;周边有几个局部小隆起。岩体形态受构造控制,已知矿床的分布与岩体形态及侵位关系密切。
关键词 花岗岩 央体 隐伏构造 重力反演
下载PDF
腾冲勐蚌铌钽锡矿矿床成矿地质条件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平 陈海军 +1 位作者 李建洪 田燕红 《云南地质》 2010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矿床含两条脉状物,分别赋存于燕山晚期第一阶段(V1)和第二阶段(V2)花岗岩云英岩化带中,V1为半风化、全风化铌钽矿,V2则为原生锡矿。共生黑钨矿、白钨矿。成因与构造、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
关键词 铌钽锡矿 条带状矿体 构造—侵入岩控矿 燕山晚期 云南腾冲勐畔
下载PDF
祁漫塔格中部元古代高钾(变质)侵入岩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文 丁玉进 +5 位作者 李社宏 张志青 胡兰基 李五福 刘世宝 马延景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2-39,共8页
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在祁漫塔格中部圈定出5个大小不等的元古代中酸性高钾(变质)侵入岩体,岩性为灰-浅肉红色眼球状二长片麻岩,分布在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类。锆石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12Ma... 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在祁漫塔格中部圈定出5个大小不等的元古代中酸性高钾(变质)侵入岩体,岩性为灰-浅肉红色眼球状二长片麻岩,分布在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系中,原岩恢复为二长花岗岩类。锆石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12Ma,是区内已知最早一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具高K2O(4.92~5.76×10-2),贫FeO、MgO、CaO的特点。岩石为高钾钙碱性S型高演化的花岗岩,形成地壳厚度约34.7km,反映同碰撞挤压构造背景。研究表明Rodinia大陆在东昆仑地区830Ma左右碰撞闭合,此后到早古生代中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进入了一个相对不活动的时间段,为Rodinia解体时期,也是板块从低纬度向中高纬度漂移的时期。这一发现对认识东昆仑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元古宙 高钾(变质)侵入岩体 地球化学
下载PDF
花岗质侵入岩地层隧址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子寒 何川 +3 位作者 蒙伟 汪波 寇昊 陈子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2-330,共9页
火山隧道隧址区地层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侵入砂、泥岩分布,隧道轴线穿越花岗质侵入岩附近,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反分析侵入岩体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对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根据火山隧道地勘资料建立... 火山隧道隧址区地层主要以花岗闪长岩侵入砂、泥岩分布,隧道轴线穿越花岗质侵入岩附近,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利用地应力实测数据反分析侵入岩体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对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根据火山隧道地勘资料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基于现场水压致裂法实测原位地应力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反演得到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重点讨论了花岗闪长岩侵入面附近地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花岗质侵入岩区域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十分复杂,主应力量值及水平主应力方向均在侵入体内外侧发生剧烈变化(隧道轴线的主应力量值变化幅度为2.0~5.3 MPa,角度变化幅度为50.7°~178.8°);埋深和侵入体分布形态成为影响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的重要因素,埋深越大或侵入体岩床横截面越小,初始地应力量值越大;同时侵入体前沿区域受到挤压构造作用显著,应力集中现象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侵入岩 侵入体 隧道 地应力 反演
下载PDF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亮 张应文 +4 位作者 龙超林 晏承志 张家德 王毅 海宇清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6-121,125,共7页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关键词 区域矿产 重力剩余异常 中酸性侵入岩 隐伏岩体 贵州中东部
下载PDF
变质岩区隧道开挖作用下围岩应力场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潇朗 张常亮 乔朋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7-504,共8页
为研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以陕西省石泉县喜河—后柳改建公路的拟建隧道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为研究方法,基于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特征数据,形成模型相关参数,以此建立隧道三维... 为研究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围岩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特征,以陕西省石泉县喜河—后柳改建公路的拟建隧道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为研究方法,基于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特征数据,形成模型相关参数,以此建立隧道三维地质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隧道钝化模拟单向全断面开挖的施工工况,探讨其应力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的隧道会表现出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其对隧道顶部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大;在本模型中,隧道开挖未支护时,天然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和断层带整体处于破坏的应力状态,而开挖前相当稳定的微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微风化石灰岩、微风化闪长岩在开挖时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局部处于破坏状态,而微风化碳质石英片岩稳定性不受影响;在参考监测数据中,中风化绿泥石石英片岩开挖后失稳,其他岩层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 断层带 侵入体 应力 有限元 数值模拟 全断面开挖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黄岗梁铁锡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洪波 郭文铂 张志强 《四川有色金属》 2011年第4期21-24,共4页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成矿带地处地球幔洼区,属裂谷成矿环境。矿床受北东向展布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体控制,成矿发生在两大北东向侵入岩体带之间,以黄岗梁铁锡矿化为中心,向外是银多金属。在北东向区域重力负异常南东侧、两大侵入岩体带之... 内蒙古黄岗梁铁锡成矿带地处地球幔洼区,属裂谷成矿环境。矿床受北东向展布的地层、构造、岩浆岩体控制,成矿发生在两大北东向侵入岩体带之间,以黄岗梁铁锡矿化为中心,向外是银多金属。在北东向区域重力负异常南东侧、两大侵入岩体带之间,航磁异常负背景上局部正异常部位、黄岗梁和大石寨组地层分布区以及它们与侵入体接触带、多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洼 裂谷 侵入岩体 航磁异常 铁-锡成矿带
下载PDF
辽宁凌源柏杖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 CAS 2014年第4期339-342,共4页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平群 大红峪组 柏杖子岩体 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模式 辽宁凌源
下载PDF
云南富宁地区铜镍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亚辉 蒋秀坤 《云南地质》 201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铜镍是富宁地区主要矿种。成矿母岩为"安定型"基性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现象,自边缘至中心可分成致密状辉绿岩相、中细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中粒辉长苏长岩相、中粒闪长岩相四个相带。铜镍矿主要产于中细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 铜镍是富宁地区主要矿种。成矿母岩为"安定型"基性岩。岩体具有明显的分异现象,自边缘至中心可分成致密状辉绿岩相、中细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中粒辉长苏长岩相、中粒闪长岩相四个相带。铜镍矿主要产于中细粒橄榄辉长苏长岩相中,其次产于中粒辉长苏长岩相中。对富宁地区铜镍矿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物 基性侵入岩 岩体围岩接触带 中三叠安定型 云南富宁地区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市红山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子龙 牛小丽 《云南地质》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岩体与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接触带外带的矽卡岩、角岩和大理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大致相同,呈顺层产出。该铜矿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属复...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岩体与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接触带外带的矽卡岩、角岩和大理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大致相同,呈顺层产出。该铜矿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属复成份热液矽卡岩型铜矿床。中酸性岩体侵入接触带及矽卡岩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岩体 岩体侵入接触带 矽卡岩型铜矿床 香格里拉 红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