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mps of New China Eastern Zhou Dynasty Bronzes
1
《China Today》 2004年第3期83-83,共1页
The State Postal Bureau’s latest set of special stamps for 2003 features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256 B,C.) bronzes. This eight-stamp set is the third to feature this type of relic; a set issued in 1964 depicted bro... The State Postal Bureau’s latest set of special stamps for 2003 features Eastern Zhou Dynasty (770-256 B,C.) bronzes. This eight-stamp set is the third to feature this type of relic; a set issued in 1964 depicted bronzes from the Yin Dynasty (14th-11th century}, and one featuring Western Zhou Dynasty (11th century-771 B.C.) bronzes was released in 1982.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followed the Western, and during this period, bronze vessel casting developed remarkably. Artifacts from this period include sacrificial vessels, musical instruments, utensils, weapons and tools.One of these pieces, a rectangular tray decorated with tortoise and fish patterns, dates back to 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zhou dynasty Bronzes Stamps of New China
下载PDF
《论语》学史的一则公案——“吾其为东周乎”新释
2
作者 付瑞珣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2期61-69,M0004,M0005,共11页
孔子所言“吾其为东周乎”竟为何意,这是《论语》学史上聚讼不已的一则公案。以“东周”为焦点,《论语》学史上形成了“兴周道于东方”说、“黜周王鲁”说、“东都·王朝”说和“成周”说四种观点。综合时代语境、思想观念和历史地... 孔子所言“吾其为东周乎”竟为何意,这是《论语》学史上聚讼不已的一则公案。以“东周”为焦点,《论语》学史上形成了“兴周道于东方”说、“黜周王鲁”说、“东都·王朝”说和“成周”说四种观点。综合时代语境、思想观念和历史地理等因素,唯“成周”说最符合孔子思想本义。孔子以“王子朝之乱”时周敬王前往“成周”(东周)为借喻,表达了自己坚持恢复周代礼乐制度的政治态度。明析《论语·阳货》“吾其为东周乎”之本义,不仅有助于对相关经史问题的理解,窥探孔子“从周”政治思想的实践逻辑,亦可为以史证经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论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东周 成周 从周 《论语》
下载PDF
东周青铜器车马图像研究
3
作者 徐志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1,共7页
论文对东周青铜器上的车马图像研究进行反思,通过对图像元素的重新解析,讨论东周时期的制度因素、青铜器的图像传统、图像制作观念等多种因素对车马图像的潜在影响,从而修订了以往研究中外来文化因素在车马图像创新中的决定论倾向。论... 论文对东周青铜器上的车马图像研究进行反思,通过对图像元素的重新解析,讨论东周时期的制度因素、青铜器的图像传统、图像制作观念等多种因素对车马图像的潜在影响,从而修订了以往研究中外来文化因素在车马图像创新中的决定论倾向。论文还援引最新的考古材料和研究成果,将东周青铜器车马图像置于新的结构关系中重新检讨,呈现了东周多元文化语境对于图像产生和演变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青铜器 车马图像 图像考古
下载PDF
传世文献中“王城”与“成周”之方位沿革
4
作者 孟奂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不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对周代“王城”与“成周”方位及其沿革具有的不同观点,可概括为东周双城说、西周双城说、西周—春秋单城说和合城说。其中今文经学的东周双城说是基于战国洛阳地区政治形势的叙述,继之演化而来的古文经学的西周双城... 不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对周代“王城”与“成周”方位及其沿革具有的不同观点,可概括为东周双城说、西周双城说、西周—春秋单城说和合城说。其中今文经学的东周双城说是基于战国洛阳地区政治形势的叙述,继之演化而来的古文经学的西周双城说为王朝政治的合法性提供支持,因而具有广泛稳定的影响力。相较之下,西周—春秋单城说较为有据,而仅作为某种史学观点存在。合城说则是调和经史与文献记载矛盾的观点。囿于史料的缺乏与彼此矛盾,各观点尽管不能完全解决有关周代“王城”与“成周”的确切方位问题,但是其源流发展揭示了经学与史学各自相异的治学旨趣和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洛阳 周王城 成周 地理思想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5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青铜兵器研究现状综论——兼评《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6
作者 王建欣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青铜兵器研究在铭文及器物形制的考较,国别、断代、官制等古史问题研究,以及铭辞格式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梳理青铜兵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青铜兵器研究存在缺乏均衡性以及研究角度相对不足等问题,兼评青铜兵器研... 青铜兵器研究在铭文及器物形制的考较,国别、断代、官制等古史问题研究,以及铭辞格式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全面梳理青铜兵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青铜兵器研究存在缺乏均衡性以及研究角度相对不足等问题,兼评青铜兵器研究的力作——《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兵器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两周青铜兵器定名研究》
下载PDF
聚类与集群:再论铜的功能是水器
7
作者 路国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青铜器中铜[钅和]的功能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梳理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墓葬,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考察考古出土背景中青铜器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铜[钅和])属于水器。东周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普遍按照同类相邻、同功能相近的原则放置,呈现出“同类... 青铜器中铜[钅和]的功能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梳理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墓葬,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考察考古出土背景中青铜器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铜[钅和])属于水器。东周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普遍按照同类相邻、同功能相近的原则放置,呈现出“同类器物相邻,聚类分布;同功能器物相近,集群分布”的分布规律,器物按照功能单元分区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钅和]) 东周 空间分析 聚类 集群
下载PDF
东周至西汉楚地袍服结构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迪 张妍 《服饰导刊》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古代历史中,楚汉服饰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服装结构设计是决定服装形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服装结构设计的传承关系研究,是认识楚汉时期服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实物与文献互证、... 中国古代历史中,楚汉服饰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服装结构设计是决定服装形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服装结构设计的传承关系研究,是认识楚汉时期服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实物与文献互证、服装复原、图形绘制的研究方法,以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为例,对其典型袍服结构、楚汉袍服结构的继承与演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古人巧妙运用省道转移、正裁斜拼、加宽缘边等结构设计手法,使服饰贴身舒适、紧裹蔽体、便身利事;多幅拼接、减少分割,尽量使用整幅面料,即便对面料偶有分割,也是出于某种特殊需求,既“惜物善用”又“重己役物”,同时充分考虑服饰与人体的关系;在结构设计中引入三维空间思维;增加门襟拥掩量以满足“蔽体为美”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是楚汉袍服结构设计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西汉 袍服 结构
下载PDF
甘肃漳县墩坪墓地出土青铜器科学分析
9
作者 田小刚 李延祥 毛瑞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145,共10页
对甘肃漳县墩坪墓地出土的39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该批青铜器主要以铸造工艺为主,热锻、铸造后再加工工艺为辅。合金材质以Cu、Sn和Pb三种元素为主,还有少量以Cu、Sn两种元素为主,以及2件Cu、Sn、Pb、As为主的四元合金。另外在大多数... 对甘肃漳县墩坪墓地出土的39件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该批青铜器主要以铸造工艺为主,热锻、铸造后再加工工艺为辅。合金材质以Cu、Sn和Pb三种元素为主,还有少量以Cu、Sn两种元素为主,以及2件Cu、Sn、Pb、As为主的四元合金。另外在大多数铜器中还检测到少量或微量As元素,铅锡含量配比整体呈现锡含量高于铅含量的特点。As元素的出现,证明在东周时期以Cu、Sn、Pb三种元素为主要成分的青铜器物广泛传播的情况下,仍然有地区存在含砷的铜器。这批铜器的科学检测分析为研究西戎文化青铜器物的成型工艺和合金配比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丰富了西戎青铜文化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青铜器 西戎文化
下载PDF
两周青铜器上莲瓣造型研究
10
作者 张婷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69,共7页
莲瓣是两周时期青铜器上一种比较少见的植物类装饰,它出现于西周晚期,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渐趋消亡。本文对两周时期青铜器上莲瓣的发展演变、装饰特点、产生源头及消亡原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两周 青铜器 莲瓣
下载PDF
“既丧酆镐”:《史记》的两周之际历史书写及其深意
11
作者 张若琪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21,共10页
平王东迁是两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史记》以《国语》《吕氏春秋》《秦记》为主要资料,参考谱牒类文献,连缀出一条“幽王废嫡—申侯灭周—平王继位—东徙洛邑”的叙事线索,并着重叙述了秦襄公因此事而得以跻身诸侯之列的事迹,构筑出一... 平王东迁是两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史记》以《国语》《吕氏春秋》《秦记》为主要资料,参考谱牒类文献,连缀出一条“幽王废嫡—申侯灭周—平王继位—东徙洛邑”的叙事线索,并着重叙述了秦襄公因此事而得以跻身诸侯之列的事迹,构筑出一个后人藉以了解平王东迁史的基本框架。然而,受史料来源的限制与原始察终史观的影响,太史公并没有完整翔实地叙述两周之际的史事,而是致力于揭示事件背后蕴含的兴衰缘由,突出“幽厉昏乱,既丧酆镐”的标志性意义:幽王的昏庸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在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后,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邑,秦襄公则获得了凭藉攻逐戎寇以占据宗周故地的权力,而这正是周秦之际大变局的最初发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两周之际 平王东迁 秦襄公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湖北沙洋新村东周墓地出土玉器材质特征及产地溯源初探
12
作者 钟倩 周青 +3 位作者 舒骏 刘欣欣 江旭东 徐行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6期112-123,共12页
湖北沙洋新村墓地2020年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楚式风格的战国中晚期玉器,包括玉璜、玉环、玉瑬、玉佩、玉管、玉珠等。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红外光谱(IR)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无损-... 湖北沙洋新村墓地2020年出土了一批具有明显楚式风格的战国中晚期玉器,包括玉璜、玉环、玉瑬、玉佩、玉管、玉珠等。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XR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红外光谱(IR)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无损-近无损测试方法,对36件(套)出土玉器的材质特征展开化学成分和振动光谱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新村墓地出土的36件(套)玉器中有4件软玉、19件(套)云母玉、3件玛瑙、2件骨质材料和8件(套)玻璃。其中1件青白玉环“海鸥状”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低的稀土总量以及Eu负异常、Ce轻微负异常反映玉料可能源于新疆、青海或甘肃,含大量星点状石墨次要矿物的软玉可能产自新疆、青海或辽宁。玉器材料中云母玉比例约55%,造型多样,尺寸普遍较大,但多质地不佳、工艺粗糙,Si含量偏高,K含量略偏低,玉料内部残留溶蚀状云母斑晶,推测应为一种交代成因的湖北本地原料。蜻蜓眼式珠有铅钡玻璃和钠钙玻璃两种类型,前者以高Pb(8.12%~14.77%)、Ba(14.49%~20.08%)、Cu(4.51%~7.56%)为特征,为湖北本地制作;后者以高Na(Na 2 O:10.9%~11.9%)、Ca(CaO:5.84%~6.25%)、Sb(1.75%~2.28%)为特征,系西方传入。新村墓地的软玉璜出自下大夫墓M1,云母质玉器、玛瑙器、玻璃器均出自夫人墓M2,这些传统意义上非“真玉”材料的使用反映了墓主人囿于财力、地位而选择以石代玉进行随葬的用玉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村墓地 东周玉器 材质特征 产地溯源
下载PDF
2500年前中国青铜兵器表面合金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廉海萍 谭德睿 +3 位作者 吴则嘉 苏立民 李晋 章国英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58,共3页
东周时期,在吴越地区的少数青铜兵器表面上,有一种非机械镶嵌的菱形纹饰,极具装饰性,如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即分布着这种规则的菱形纹。本文对东周时期一块菱形纹饰剑残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剑的表面规则... 东周时期,在吴越地区的少数青铜兵器表面上,有一种非机械镶嵌的菱形纹饰,极具装饰性,如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即分布着这种规则的菱形纹。本文对东周时期一块菱形纹饰剑残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剑的表面规则地分布着一层厚约几十μm的细枝晶层,该层的成分和组织与基体完全不同,有较好的耐蚀性,能保护基体不受腐蚀。据此,经过工艺筛选,模拟古代可能有的工艺——膏剂涂覆法,成功地复制出有细晶区的菱形纹饰剑,并参照埋藏条件作加速腐蚀试验,使菱形纹饰由黄白相间变成与古剑相似的黑灰相间的色泽,其成分、结构等亦与古物相似,从而解开了“菱形暗格纹”形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菱形纹饰兵器 表面处理 铸造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忠明 曲传刚 +2 位作者 刘延常 吴来明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复合剑 CT 制作技术 山东新泰 东周 吴越
下载PDF
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水井出土古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安强 张文绪 +1 位作者 曹毅 刘桂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43-1947,共5页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 对湖南澧县大坪双堰东周遗址水井出土的3粒炭化稻谷和7粒炭化稻米进行形态分析,结果显示双堰古稻具有大粒性和许多类似于粳型的形质特征(包括双峰乳突等),表明它属于籼、粳之间的偏粳类型。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古稻谷相比,双堰古稻的谷粒更宽、更厚和更重,表明其谷粒有向短而圆的粳型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澧县 东周水井 古稻 形态特征 双峰乳突 亚种
下载PDF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卜风贤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3-467,共5页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 ,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 :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次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8次 ,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2 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发生频繁 ,种类多样。灾害史料的灾度等级处理和统计结果表明 :西周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次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88次 ,秦汉时期发生重大农业灾害 2 91次。农业灾害在时间分布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①农业灾害在年内季节分布中存在不平衡性 ;②农业灾害在年际分布中出现多个集中频发的时间区间。而且 ,愈到后来农业灾害集中发生的现象愈为明显。在空间分布方面 ,山东、山西地区是周秦两汉时期的农业重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灾害 时空分布 西周时期 秦汉时期 社会条件 自然条件
下载PDF
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7年度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艳波 王青 +2 位作者 路国权 陈章龙 郎剑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 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民饲养这些家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除以饲养家畜获取稳定的肉食资源外,还会狩猎野生动物、捕捞少量水生种属作为肉食的补充资源;两个年度发掘区在不同时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性质),其出土的动物遗存也显示出与这些不同的功能区相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 东周 汉代 动物考古
下载PDF
“礼坏乐崩”考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行不辍,人们论礼非常频繁且多有精言。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面目全非,表现为"礼""义"的分离、五礼制度的崩溃以及乐制的坏乱。之所以会"崩坏",首先是因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其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还有周王室本身军事实力的衰减,再加上贵族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以及礼制本身的形式化与繁琐化,这些因素的层叠造成了东周的"礼坏乐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下载PDF
东周燕国的战争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毅 张昊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8,共5页
燕国位于东北隅,虽然竭力向外扩张,但终因远离中原无法左右天下,并因此而能自保独安;战国时期燕国灭齐与疲赵的战争,客观上削弱了东方六国的实力,加快了秦国统一的进程,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关键词 燕国 东周 战争
下载PDF
湖北襄阳邓城韩岗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红 符德明 +3 位作者 冯少龙 陈千万 付守平 黄义军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49,共36页
襄阳邓城韩岗遗址位于襄樊市区西北郊,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城”的从属遗址。此次发掘包括东周、秦汉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陶窑和汉、唐时代的墓葬。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豆、盂等。韩岗遗址的发掘,... 襄阳邓城韩岗遗址位于襄樊市区西北郊,是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城”的从属遗址。此次发掘包括东周、秦汉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陶窑和汉、唐时代的墓葬。主要遗物有陶鬲、罐、盆、豆、盂等。韩岗遗址的发掘,揭示了该地区从春秋中期到西汉早期的文化面貌。通过发掘认识到,春秋中期较多地保留了中原文化的因素,反映出楚文化北部的区域特色;秦汉之际的文化面貌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因素。韩岗遗址的发掘对邓城城址及该地区的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 邓城 韩岗遗址 东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