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cTnI in myocardi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correction of cardiac defects in children
1
作者 张宏家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0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gate changes of cTnI in myocardi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correction of cardiac defect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une, 1999 to May,2000,45 children (30 ...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gate changes of cTnI in myocardi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correction of cardiac defect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une, 1999 to May,2000,45 children (30 male, 15 female) undergoing correction of cardiac def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group Ⅰ no myocardial ischemia,group Ⅱ myocardial ischemia less than 60 minutes, group Ⅲmyocardial ischemia 】 60 minut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groups in age, sex ratio, C/T ratio, or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Blood samples for analysis were collected before skin incision and at time intervals up to 6 days postoperatively. Analysis of creatine kinase MB.LDH and cardiac-specific troponin I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Meantime, the ECG was checked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the reperfusion, myocardial tissue was obtained from the free wall of right ventricle myocardial structure studies. Results The level of cTnI wa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of Changes of cTnI in myocardial ischemic and reperfusion injury during correction of cardiac defects in children
下载PDF
V_C、V_E和硒联合抗氧化剂对大鼠力竭游泳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全生 郑兵 +3 位作者 熊若虹 袁琼嘉 孙君志 王东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联合抗氧化剂对负荷游泳力竭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力竭游泳组(B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C组)。A、B组常规喂养,C组灌喂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制剂,六... 目的:探讨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联合抗氧化剂对负荷游泳力竭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力竭游泳组(B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C组)。A、B组常规喂养,C组灌喂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制剂,六周后,B、C组完成一次性力竭游泳训练,测定其安静时、运动后即刻、6小时和24小时心肌组织及血清SOD、GSH-Px、MDA、CK、Ca2+等指标。结果:B、C组与A组比较,出现运动后SOD、GSH-Px活性下降、MDA增高、心肌钙超载等变化,尤以运动后6h为明显;运动后C组心肌GSH-Px活性较B组高,MDA和Ca2+水平和血清CK活性显著低于B组。结论: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运动后恢复期大鼠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下降、MDA、CK的增加及心肌细胞Ca2+超载,提示对心肌运动后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游泳运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代谢 维生素C 维生素E
下载PDF
血塞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顾国嵘 黄培志 +4 位作者 童朝阳 葛均波 姚晨玲 施东伟 樊帆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 目的观察血塞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开胸冠状动脉结扎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血塞通预处理组(PNS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 h测定各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 (CK-MB)含量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和心肌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C组及PNS预处理组血清CK-MB均明显低于I/R组(P<0.05)。IPC组及PNS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低于I/R组(P<0.05)。和I/R组相比,IPC组及PNS预处理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PNS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减轻,对I/R损伤产生有和缺血预处理类似的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预处理 血塞通
下载PDF
大鼠心肌再灌注不同时相caspase-3激活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强 司良毅 张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338-23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不同时相半胱胺酸蛋白酶3(caspase-3)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Wistar大鼠36只,随机设立缺血30min后再灌注1、3、6、12及24h等5组和假手术组(Sham)。分别检测caspase-3P2...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c reperfusion,IR)不同时相半胱胺酸蛋白酶3(caspase-3)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选用Wistar大鼠36只,随机设立缺血30min后再灌注1、3、6、12及24h等5组和假手术组(Sham)。分别检测caspase-3P20活性片断及caspase-3活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左室功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结果Caspase-3P20活性片断增加及caspase-3活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K-MB和左室功能随心肌再灌注不同时相而变化,caspase-3P20活性片断增加与CK-MB于再灌注6h最高;caspase-3活性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于再灌注12h最高,其后基本维持在平台状态;LVSP、±dp/dtmax随IR时间逐渐增加,LVEDP随IR时间逐渐降低。和Sham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Caspase-3激活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半胱胺酸蛋白酶-3 凋亡 心功能 大鼠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小肠和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燕 彭海兵 +2 位作者 高洪波 张博 张连元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小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湿干比(W/D)及小肠组织DAO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ROS、MDA、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低于I/R组,PaO2较I/R组明显升高。IPC+I/R组肺湿干比(W/D),骨骼肌、肺、小肠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而小肠DAO活性升高。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缺血预适应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损伤、改善TXB2/6-keto-PGF1α的平衡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骨骼肌 小肠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戚炜 阚世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时间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制成切断患肢皮肤、肌肉和神经,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A组:直接缺血4 h再灌注;B、C、D和E组:分别缺血5、10、15和2 0 min,再灌注...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时间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之间的关系。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制成切断患肢皮肤、肌肉和神经,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动物模型。A组:直接缺血4 h再灌注;B、C、D和E组:分别缺血5、10、15和2 0 min,再灌注5、10、15和2 0 min,重复3次后缺血4 h再灌注;F组:制成仅保留股动静脉的左大腿组织块模型,未经过缺血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骨骼肌水肿和坏死程度,观察不同预缺血时间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 对骨骼肌缺血后再灌注,预缺血5 min对骨骼肌即有保护作用,肌肉存活面积达82 .4 7% ;预缺血10和15 m in肌肉存活面积增至最高,达89.0 3%和89.4 9% ;预缺血2 0 min肌肉存活面积降至78.2 7%。预缺血5 min即可减轻骨骼肌水肿;预缺血10 min骨骼肌水肿程度最轻;预缺血15 min水肿程度又加重,预缺血2 0min水肿程度继续加重。预缺血5、10和15 m in MDA水平均降低,预缺血2 0 min MDA水平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相同。 结论 预缺血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以预缺血10 min保护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处理时间 大鼠 缺血后再灌注 min 预缺血 股动静脉 缺血时间 存活面积 动物模型 MDA 水肿 肌肉 组织块 左大腿 丙二醛 制成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洪 肖颖彬 +1 位作者 杨天德 方国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成活率和肌酸激酶(CK)释放的影...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培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成活率和肌酸激酶(CK)释放的影响.结果吗啡(0.1~10μmol/L)预处理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后,能显著减少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和CK的释放(P<0.01).在0.1~1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在0.1~1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吗啡预处理能剂量依赖地产生心肌保护效应.这提示吗啡在整体心脏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可在成熟的心肌细胞水平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预处理 成年 大鼠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肌酸激酶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微循环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振英 刘秀华 +2 位作者 郭晓笋 刘凤英 胡维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04-1409,共6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 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后...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微循环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I/R组、I-post C组和预处理(IPC)组(n=16),无创动脉夹夹闭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12h或24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血流量、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测定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I-postC12h组W/D较I/R12h组低6.7%(P<0.05),骨骼肌肌原纤维水肿、溶解、分离和线粒体空泡样变性显著减轻;再灌注24hI-postC组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较I/R24h组高10.46%(P<0.05),与IPC组无显著差异。(2)再灌注24hI-postC组实验侧细静脉血流速度较I/R组高11.3%(P<0.05),细动、静脉收缩减轻(细动、静脉内径较I/R组分别高39.8%和24.1%,P<0.01),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骨骼 微循环
下载PDF
骨骼肌和心肌缺血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广运 谢瑞芹 +5 位作者 崔炜 刘凡 刘静 鲁静朝 任慧敏 呼海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76-480,共5页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后处理(RPostC)、心肌的缺血后处理(M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联合后作用是否叠加。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O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后处理组(...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后处理(RPostC)、心肌的缺血后处理(M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联合后作用是否叠加。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O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PostC)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RPostC)及心肌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组(MPostC+RPostC)。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5 min,再灌注120min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短暂结扎双侧髂外动脉固定部位5 min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以Evans蓝标记心肌缺血区范围,以TTC法检测梗死心肌范围,并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2 h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和Con组相比,MPostC和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降低(P<0.05);MPostC联合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与MPostC或RPostC组相比,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但MPostC组及RPostC组之间心肌坏死范围未见统计学差异。再灌注120 min末血浆CPK活性及LDH含量也显示相似趋势。结论: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及心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作用可以叠加;但骨骼肌和心肌后处理之间保护作用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 心肌缺血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加味丹参饮预处理调节ODC活性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婷 杨胜辉 +6 位作者 饶春梅 彭霞 孙彦波 吴若霞 陈聪 成细华 黄政德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在抗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IRI模型,设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加味丹参饮(JWDSY)+IRI组共4组。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OD...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通过调节鸟氨酸脱羧酶(ODC)活性在抗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心肌IRI模型,设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加味丹参饮(JWDSY)+IRI组共4组。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ODC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ODC m RNA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ODC蛋白表达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心肌组织中多胺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的ODC含量、ODC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IRI组的ODC含量显著增加、ODC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I组比较,JWDSY+IRI组ODC含量显著减少,ODC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丹参饮可能通过调节ODC活性,从而发挥对IRI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丹参饮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多胺 鸟氨酸脱羧酶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军 胡新华 +3 位作者 范玥尧 何家安 衣正贵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I-postC组,每组再随机分为两个亚组(n=8),并分别于再灌注后12h,24h取标本。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CAM-1蛋白表达。结果IPC组和I-postC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I-postC能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与IPC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 骨骼肌 肺损伤
下载PDF
芪桂益脉灵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基因Fas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永丰 王峰 徐京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QGYML)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8只)大鼠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但不作结扎,空白对照组(8只)不做处理,其余4...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QGYML)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组(8只)大鼠开胸暴露左冠状动脉,但不作结扎,空白对照组(8只)不做处理,其余40只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QGYML(大、小剂量,即1g/kg、2g/kg和0、6g/kg)、异山梨酯(消心痛)和生理盐水,连续灌服7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和Fas的表达。结果消心痛组和QGYML大剂量组、小剂量组Bcl-2基因表达均上调,Fas蛋白表达均下调,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GYML能明显抑制AMI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下调Fas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具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心肌细胞 凋亡 BCL-2蛋白 FAS蛋白 芪桂益脉灵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忠东 金沐 +7 位作者 何伟雄 夏淑轩 赵一凡 何波 曹德雄 彭书崚 李珏 曹铭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价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非体外偱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肉注射吗啡10mg、东莨菪... 目的应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价瑞芬太尼预处理对非体外偱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例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术前口服安定10mg,肌肉注射吗啡10mg、东莨菪碱0.3m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mg/kg,依托咪酯0.1~0.3mg/kg,芬太尼5~10μg/kg,罗库溴铵1mg/kg诱导,吸入1MAC异氟醚,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0.8~2μg/ml;间断给予芬太尼5~10μg/kg,哌库溴铵0.05mg/kg。R组:瑞芬太尼5μg/kg溶于50ml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10min恒速泵完。C组:泵注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测定术前、术毕及术后1、6、24、48h血浆cTnI水平。结果各组内术后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R组术后cTn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降低OPCAB患者的cTnI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钙蛋白I 瑞芬太尼 非体外偱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缺血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瘦素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彤彤(综述) 陈蒙华(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与修复机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工作发现: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损伤作用,而瘦素预处理却...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损伤与修复机制,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新近研究工作发现:瘦素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损伤作用,而瘦素预处理却产生显著性的心肌保护作用.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瘦素的作用予以综述,对瘦素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期望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瘦素
下载PDF
中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76
15
作者 贺运河 陈镜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中药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的文献的总结 ,归纳中药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细胞因子、内皮细胞、心肌酶、钙离子浓度、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关键词 中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药理
下载PDF
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畅 梅晰凡 +3 位作者 陶贵周 郭占鹏 李全双 王滢丽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性,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选用275±25g的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A),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 目的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性,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选用275±25g的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A),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前列地尔脂肪乳剂早期保护组(D),前列地尔脂肪乳剂延迟保护组(E),前列地尔脂肪乳剂在缺血前72h应用组(F)。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过氧化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前列地尔预处理早期保护组及延迟保护组心肌过氧化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0.05),且早期保护作用强于延迟作用。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早期和延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前列地尔 心肌 缺血/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SHH信号通路激活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国伟 杨军 +1 位作者 任法新 梁平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激活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2016年7月—2017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实验。原代培养SD雄性大鼠CMECs,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拟体...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激活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促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2016年7月—2017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进行实验。原代培养SD雄性大鼠CMECs,建立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拟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外源性重组人SHH蛋白、Cyclopamine(CYC)处理,应用MTT法检测CMECs细胞活力,应用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Ang-1)水平和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SHH信号通路靶分子(SHH、SMO、Patched-1、Gli-1、Gli-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C组比较,正常氧糖条件下C+SHH组活力增加(P<0.05),但C+CYC组消减(P<0.05);当细胞在OGD/R条件下,OGD组CMECs活力与C组比较减弱(P<0.05),而OGD+SHH组与OGD组比较细胞活力增加(P<0.05);但OGD+CYC显著消减(P<0.05)。(2)与C组比较,正常氧糖条件下C+SHH组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Ang-1水平和mRNA表达增加(P<0.01),但C+CYC组上述指标水平和mRNA表达下降(P<0.01);与C组比较,OGD组VEGF、FGF、Ang-1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OGD+SHH组VEGF、FGF、Ang-1血清水平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OGD+CYC组上述指标水平和mRNA表达下降(P<0.05)。(3)与OGD组比较,OGD+SHH组在OGD/R条件下,SHH信号通路中靶分子SHH、SMO、Patched-1、Gli-1和Gli-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GD+CYC组SHH信号通路靶分子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SHH信号通路激活可增强细胞活力,上调血管新生因子VEGF、FGF和Ang-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再生 SHH信号通路 细胞活力 大鼠
下载PDF
中药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春杰 曹洪欣 +2 位作者 陈治水 孙旗立 周丽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温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6只家兔随机分成7组,观察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温心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56只家兔随机分成7组,观察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及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时缺血预适应组和温心汤预处理组LVSP、+dp/dtmax、-dp/dtmax、CO的恢复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和中药复方温心汤预处理可以改善再灌注期间的心功能,使左室内压及其最大变化速率明显升高,心输出量明显增加,提示临床选用温心汤预处理防止或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温心汤 心功能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改善微循环、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晓笋 刘秀华 +2 位作者 张振英 刘凤英 胡维诚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8-11,22,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微循环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I/R组、I-postC组和预处理(IPC)组(n均=8),左后肢作为自身对照。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stC)对大鼠后肢骨骼肌微循环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即I/R组、I-postC组和预处理(IPC)组(n均=8),左后肢作为自身对照。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h,松夹再灌注2h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于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检测大鼠胫前肌血氧饱和度(StO2)、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骨骼肌湿、干重比值(W/D)和骨骼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再灌注I-postC减轻I/R对心功能的抑制,I-postC组+dp/dtmax和-dp/dtmax较I/R组分别增高18.5%和21.3%(P<0.05),I-postC组W/D较I/R组降低4.9%(P<0.05);I-postC组MDA较I/R组降低40.9%(P<0.05)。(2)再灌注I-postC组实验侧细静脉血流速度较I/R组增加8.3%(P<0.05),细动、静脉收缩减轻(细动、静脉内径较I/R组分别增加14.8%和29.1%,P<0.05),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P>0.05)。结论:I-postC显著减轻骨骼肌I/R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改善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改善微循环 实验研究 FOGARTY导管取栓 减轻 四肢大血管损伤 内源性保护机制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彦荣 吴文新 +3 位作者 张峰 李锰 王志波 毕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6只,A组为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6只,A组为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0 min灌注10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分别检测各组在再灌注1 h、3 h、9 h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除1h ICAM-1外,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各时点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丙二醛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