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toosendanin exerts inhibition 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rough abrogating TGF-β-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via directly targeting TGFβR1 被引量:2
1
作者 Jingnan Zhang Ze Zhang +9 位作者 Zhenlin Huang Manlin Li Fan Yang Zeqi Wu Qian Guo Xiyu Mei Bin Lu Changhong Wang Zhengtao Wang Lili Ji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7期2990-3007,共18页
As the most aggressive breast cancer,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is still incurable and very prone to metastasis.The transform growth factor β(TGF-β)-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is crucia... As the most aggressive breast cancer,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 is still incurable and very prone to metastasis.The transform growth factor β(TGF-β)-induc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is crucially involved in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NBC.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a natural compound isotoosendanin(ITSN) reduced TNBC metastasis by inhibiting TGF-β-induced EMT and the formation of invadopodia.ITSN can directly interact with TGF-β receptor type-1(TGFβR1) and abrogated the kinase activity of TGFβR1,thereby blocking the TGF-β-initiated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Moreover,the ITSN-provided inhibition on metastasis obviously disappeared in TGFβR1-overexpressed TNBC cells in vitro as well as in mice bearing TNBC cells overexpressed TGFβR1.Furthermore,Lys232 and Asp351 residues in the kinase domain of TGFβR1 were found to be crucia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ITSN with TGFβR1.Additionally,ITSN also improved the inhibitory efficacy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 antibody for TNBC in vivo via inhibiting the TGF-β-mediated EMT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Our findings not only highlight the key role of TGFβR1 in TNBC metastasis,but also provide a leading compound targeting TGFβR1 for the treatment of TNBC metastasis.Moreover,this study also points out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TNBC treatment by using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anti-PD-L1 with a TGFβR1 inhibi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BC isotoosendanin METASTASIS TGFβR1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INVADOPODIA PD-L1 Tumor micro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川楝子杀虫成分及其活性探索(Ⅱ)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世琏 陈玉 +1 位作者 杨光忠 司升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3-76,共4页
报道了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 报道了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异川楝素.生测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B部分杀蚜虫活性可达95.12%,C部分杀蚜虫(Aphid)活性高达100%,对第4代有抗性的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显示一定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异川楝素 杀虫活性 植物性杀虫剂
下载PDF
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灿 曾莉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1期30-32,共3页
目的:通过HPLC法比较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川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以川楝素和异川楝素作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 目的:通过HPLC法比较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川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以川楝素和异川楝素作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流速1.0 m L/min。结果:炒品相对其他炮制品种而言,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较高。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中,炒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川楝素 异川楝素 炮制
下载PDF
基于含量测定与药效活性相结合的川楝子质量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苏杭 薛倩倩 +2 位作者 费程浩 李伟东 殷放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418,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批次川楝子代表性成分川楝素、异川楝素含量及颜色值,分析比较不同批次川楝子提取物对TRAIL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增效作用和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死亡受体DR5表达的影响,二者相结合共同评价川楝子的质量。方法采...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批次川楝子代表性成分川楝素、异川楝素含量及颜色值,分析比较不同批次川楝子提取物对TRAIL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增效作用和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死亡受体DR5表达的影响,二者相结合共同评价川楝子的质量。方法采用UHPLC-QqQ-MS/MS对其所含川楝素、异川楝素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SB C18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1μL,柱温为35℃;同时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川楝子饮片的颜色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率与细胞膜死亡受体DR5的表达。结果10批川楝子中川楝素、异川楝素的含量分别为1.024~4.128,0.010~0.045 mg/g;平均颜色值(L*,a*,b*)为68.56,5.27,25.12。10批川楝子均能显著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膜死亡受体DR5表达,增强TRAIL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结论建立川楝子饮片的含量测定与颜色检测方法,结合细胞药效活性,可准确用于川楝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川楝素 异川楝素 UHPLC-QqQ-MS/MS 细胞凋亡
下载PDF
3种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6种成分变化的影响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彬 翁金月 +1 位作者 金利思 谷芳芳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0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6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分别测定生品和不同方法(清炒、盐制、醋制)炮制后的川楝子中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柱:Waters Sunfire ODS C18(250 mm×4.6 mm,5μm);...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6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分别测定生品和不同方法(清炒、盐制、醋制)炮制后的川楝子中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柱:Waters Sunfire OD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检测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210 nm(检测川楝素和异川楝素)、322 nm(检测阿魏酸);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槲皮素、川楝素、异川楝素、芦丁、阿魏酸和异槲皮苷分别在0.51~10.28μg·ml^-1、9.02~180.30μg·ml^-1、1.55~30.90μg·ml^-1、1.31~26.14μg·ml^-1、0.52~10.32μg·ml^-1和2.49~49.7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5%~100.5%,RSD为1.04%~1.57%(n=6)。炮制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较生品明显降低,阿魏酸、槲皮素、异槲皮苷无明显变化。结论:川楝子在3种炮制方法下6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疗效和毒性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炮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槲皮素 川楝素 异川楝素 芦丁 阿魏酸 异槲皮苷
下载PDF
川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22
6
作者 周英 王慧娟 +4 位作者 郭东贵 王正林 朱训 胡芳 李宙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 目的研究川楝Melia toosendan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Δ5,6-异川楝素(Δ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楝子 楝科 Δ5 6-异川楝素
原文传递
UPLC-TQ-MS同时测定金红片中12个成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苓娴 李海波 +4 位作者 石丹枫 王振中 姚新生 肖伟 于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52-3559,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金红片(Jinhong Tablets)中12个成分(莽草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普洛托品、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巴马汀、槲皮素、异川楝素、...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TQ-MS)技术建立了同时快速测定金红片(Jinhong Tablets)中12个成分(莽草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普洛托品、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紫堇碱、巴马汀、槲皮素、异川楝素、川楝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同时对金红片中12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17 min内完成12个成分的准确定量;12个定量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0~6 400.00μg/mL(r=0.999 1)、2.28~292.00μg/mL(r=0.999 9)、0.82~104.80μg/mL(r=0.999 8)、1.56~200.00μg/mL(r=0.999 7)、0.91~116.00μg/mL(r=0.999 0)、0.94~120.00μg/mL(r=0.999 0)、9.38~1 200.00μg/mL(r=0.997 4)、2.93~375.00μg/mL(r=0.999 0)、1.25~160.00μg/mL(r=0.999 9)、31.25~4 000.00μg/mL(r=0.999 7)、0.93~120.90μg/mL(r=0.999 8)、1.41~180.70μg/mL(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101.2%、97.9%、96.8%、100.8%、100.1%、108.7%、100.0%、99.2%、102.0%、99.0%、103.2%,15批金红片中12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11~22.72 mg/g、0.16~0.43 mg/g、0.06~0.23 mg/g、0.13~0.42 mg/g、0.08~0.26 mg/g、0.08~0.25 mg/g、1.94~2.59 mg/g、0.20~0.96 mg/g、0.07~0.30 mg/g、1.72~2.14mg/g、0.03~0.06mg/g、0.03~0.06mg/g。结论采用UPLC-TQ-MS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可适用于金红片中不同结构类型成分的同时检测,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为金红片的整体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TQ-MS 金红片 质量控制 多反应监测 莽草酸 绿原酸 异绿原酸B 异绿原酸C 普洛托品 别隐品碱 延胡索乙素 紫堇碱 巴马汀 槲皮素 异川楝素 川楝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