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method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its deployment effect
1
作者 Yue Wang Fuping Sun +2 位作者 Xian Wang Jinming Hao Kai X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72-595,共24页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NSS)and evaluates the deployment effec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disturb the at... This paper realizes the full-domain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NSS)and evaluates the deployment effec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to disturb the attacker and the capability to defend the GNSS during navigation countermeasures.Key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jamming effect of GNSS suppressive and deceptive jamming sources are first created,their evaluation models are built,and their detection procedures are sorted out,as the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deployment principles.The principles for collaboratively deploying multi-jamming sources are developed to obtain the deployment structures(including the required number,structures in demand,and corresponding positions)of three single interference sources required by collaboratively deploying.Accordingly,simulation and hardware-in-loop testing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termine a ratio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of multi-jamming sources in the set situation and further realize the full-domain deployment of an interference network from ground,air to space.Varied evaluation indices for the deployment effect are finally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deployment effect of the proposed configuration and further verify its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mming effect multiple interference sources Collaborative deployment Effect evaluation Defense capability
下载PDF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Seeding Agents within Stratus 被引量:7
2
作者 余兴 戴进 +1 位作者 蒋维楣 樊鹏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17-635,共19页
It is essential to lear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f seeding agents in cloud seeding of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A three-dimensional puff trajectory model incorporating a m... It is essential to lear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f seeding agents in cloud seeding of precipitation enhancement. A three-dimensional puff trajectory model incorporating a mesoscale nonhydrostatic model has been formulated, and is applied to simulating the transporting and diffusiv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line sources of seeding agents within super-cooled stratus.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at affect the diffusion of seeding materials such as effects of topography and vertical wind shea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eeding parameters and wet deposition. The particles of seeding agents are assumed to be almost inert, they have no interaction with the particles of the cloud or precipitation except that they are washed out by precipitation. The model validity is demonstrated by the analyses and comparisons of model results, and checked by 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of diffusive coefficients and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The advantage of this model includes not only its exact reflection of heterogeneity and unsteadiness of background fields, but also its good simulation of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of multiple line sources.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rate and the horizontal transport distance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they usually were difficult to obtain in other models. In this simulation the horizontal diffusion rate is 0.82 m s(-1) for average of one hour, and the horizontal average transport distance reaches 65 km after 1 4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ackground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ff trajectory model transport and diffusion multiple line sources of seeding agents heterogeneity and unsteadiness diffusion rate and transport distance super-cooled stratus
下载PDF
A Systematical Model to Search for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tificial Oasis and Inartificial Oasis in the Arid Area
3
作者 Jing Wang Hailong Liu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5期255-275,共21页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artificial oasis and inartificial oasis have become a serious and widespread problem in arid lands. Understanding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s vital for environmental go...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artificial oasis and inartificial oasis have become a serious and widespread problem in arid lands. Understanding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s vital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The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cruci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rtificial oasis and inartificial oasis in arid land through the NDTG (the union of deep learning method, the modified a three-band maximal gradient method, Geodetector method) Mode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chemical compositions, salinities, groundwater depth and time-series of Landsat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linity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which explained 32.95%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artificial oasis distribution. Nonlinear enhancements were observed for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alt content and Evaporation (q = 0.93), salt content and Precipitation (q = 0.78). It indicated tha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Salinity we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artificial oasis distribution. Salt, precipitation, evaporation, Mg, Cl, Na explained 37%, 26%, 25%, 24%, 23%, 20%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inartificial oasis in arid lan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alinit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artificial oasis in arid lands. Moreover, the NDTG Model provided evidenc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rtificial oasis and inartificial oasis in arid 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ARID Lands multiple sources Data The Crucial FACTORS The NDTG model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与诉源治理法治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铭 王梓帆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代的系列治理问题,逐渐发展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基层矛盾纠纷仍呈高发态势,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问题依然严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代的系列治理问题,逐渐发展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经验。当前我国基层矛盾纠纷仍呈高发态势,法院面临的“案多人少”问题依然严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前端预防化解和多元综合治理相结合的诉源治理,是防止我国成为“诉讼大国”的有效途径。应当在党委领导下构建诉源治理大格局,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体系,推动矛盾调处机制法治化、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枫桥经验 多元解纷 法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中双爆源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预测模型研究
5
作者 马天宝 龙俊文 刘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为了获得水中等质量两爆源同步爆炸时冲击波耦合中心的峰值压力计算模型,利用Autodyn计算得到不同药量和爆距下的峰值压力数据.一方面根据量纲分析确定的函数形式拟合数据从而获得峰值压力的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对药量、爆距及峰值压力三... 为了获得水中等质量两爆源同步爆炸时冲击波耦合中心的峰值压力计算模型,利用Autodyn计算得到不同药量和爆距下的峰值压力数据.一方面根据量纲分析确定的函数形式拟合数据从而获得峰值压力的计算公式;另一方面对药量、爆距及峰值压力三类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和归一化,并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将训练集代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结构相对简单、均方误差最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和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的峰值压力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公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8%,BP神经网络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52%,与公式计算相比,BP神经网络能够以更少的数据样本容量实现更高的精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爆炸 冲击波耦合作用 超压计算模型 神经网络 多爆源
下载PDF
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多水源-多用户水价定价机制研究——以义乌市为例
6
作者 刘尚彬 胡彩虹 +4 位作者 王士武 郭溪 牛超杰 全李宇 李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水价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杠杆,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制定水价是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水价的制定由于核准机制难以统一、成本形成时间不同、多水源-多用户的科学比价关系尚未建立等原因难以解决复... 水价是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杠杆,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科学合理制定水价是实现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水价的制定由于核准机制难以统一、成本形成时间不同、多水源-多用户的科学比价关系尚未建立等原因难以解决复杂的水资源配置问题。为推进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利用,实现优质优价,发挥水价机制在多水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多水源-多用户均衡水价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水价定价市场化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了多水源市场的供需状况、供求主体和其地因素在多水源定价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以义乌市为例,构建地方政府、供水企业与用水户分别居于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3个主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与收益。结果表明:在用水户占主导的情况下,多水源水价价格最低,供水企业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总体收益最高,得到的价格体系为水库水-居民用户5.63元/m^(3),水库水-非居民用户6.20元/m^(3),水库水-特种用户6.21元/m^(3),河道水-非居民用户3.34元/m^(3),再生水-居民用户2.95元/m^(3),再生水-非居民用户3.06元/m^(3)。此价格体系可以实现供水企业盈利合理、用水户支付合理和水资源配置合理的均衡目标,为实现水资源市场化定价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ELBERG博弈模型 多水源 水资源配置 水价 义乌市
下载PDF
基于锶同位素的潘二煤矿相邻灰岩含水层突水水源判识模型研究
7
作者 吴盾 李波 +2 位作者 魏超 吴坚 陆建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4-212,共9页
矿井突水是采矿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预防矿井水害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潘二煤矿含水层的水化学性质,开展了相邻水岩水锶同位素的测试与分析,选取^(87)Sr/^(86)Sr、Ca^(2+)、Na^(+)+K^(+)、Mg^(2+... 矿井突水是采矿生产过程中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快速有效地判别突水水源是预防矿井水害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潘二煤矿含水层的水化学性质,开展了相邻水岩水锶同位素的测试与分析,选取^(87)Sr/^(86)Sr、Ca^(2+)、Na^(+)+K^(+)、Mg^(2+)、HCO_(3)^(-)、SO_(4)^(2-)、Cl^(-)7个判别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与Fisher理论、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理论、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基于锶同位素的混合水源判别模型(Sr-F模型、Sr-D模型、Sr-B模型),利用模型对未知水样进行判识。结果表明:基于锶同位素的Sr-B判识模型的判识效果最好,其准确率达到95%;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突水水源判别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突水水源识别精度,能准确地判识相邻灰岩含水层突水水源,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同位素 相邻含水层 水源判别 多模型 矿井突水
下载PDF
河南荥阳市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妍 赵新雷 +1 位作者 冯雪珍 郭亚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耕地质量关系着人民生活,而重金属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中国耕地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对耕地的重金属调查分析迫在眉睫。但仅简单地对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来源类型进行判断已不足以为区域土壤重金属... 耕地质量关系着人民生活,而重金属是影响耕地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中国耕地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对耕地的重金属调查分析迫在眉睫。但仅简单地对重金属含量水平及来源类型进行判断已不足以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支持,而通过对各类污染源贡献率的定量计算,不仅可以明确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同时可判别污染源类别及来源,从而识别优先控制的污染元素,为重金属污染精准管控提供关键信息。本文采集河南荥阳市耕地表层土壤样品(0~20cm),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发射光谱法(ICP-MS/OE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及离子选择电极法(IES)对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进行测试和p H分析;利用多元统计、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探讨研究区8种重金属污染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利用富集因子和地累积指数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整体偏高。除Cr外,其他元素为郑州市土壤背景值的1.04~1.40倍,其中Cd的累积效应较明显。(2)研究区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荥阳市城区周边。(3)基于富集因子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APCS-MLR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主要有三个来源:自然源对Ni、As、Cu、Cr的贡献率分别为98%、94%、80%及63%;工业源对Cd的贡献率为78%;其他源则主要是农业化肥源、燃煤源的混合源,对Cr、Pb、Hg的贡献率分别为37%、35%及33%。(4)地累积指数表明,研究区各重金属以无污染为主,而Cd超标率最高,其中度、中-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样点数分别为19个、5个及3个,并存在1个极重度污染样点。综上,Cd在研究区耕地中富集较明显,为潜在的主要污染元素;工业源、自然源、农业化肥源及燃煤源是重金属的主要来源,表明人类活动已对研究区耕地产生影响,需采取措施避免该影响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重金属 来源解析 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 风险评价 荥阳
下载PDF
A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for fast synthesizing multiple virtual sound sources 被引量:1
9
作者 LIANG Zhiqiang XIE Bosun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2013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A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 model for fast and real-time synthesizing multiple virtual sound sources is proposed. A head-related impulse response (HRIR, time- domain version of HRTF) is first decompose... A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HRTF) model for fast and real-time synthesizing multiple virtual sound sources is proposed. A head-related impulse response (HRIR, time- domain version of HRTF) is first decomposed by a two-level wavelet packet and then represented by a model composed of subband filters and reconstruction filters.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subband filters are the zero interpolation of the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the HRIR.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reconstruction filters can be calculated from the wavelet function. The model is simplified by applying a threshold method to reduce the wavelet coefficient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a model with 30 wavelet coefficients, the error of reconstructed HRIR is about 1%. And the result of a psychoacoustic test shows that a model with 35 wavelet coefficients is perceptu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riginal HRIR. When multiple virtual sound sources are synthesized simultaneously, the computational cost of the proposed model is much less than the traditional HRTF fil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IR HRTF A head-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 model for fast synthesizing multiple virtual sound sources HEAD
原文传递
延安市枯水期地表水污染源识别及贡献率研究
10
作者 陈佳孟 闫祯 +2 位作者 平令文 师艳丽 陈振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120,共7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有效控制水污染的基础,研究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APCS-MLR)等方法,提出了一种数据预处理方式,对2018-2020年延安市地表水系内49个采样点的23项水质关键指标进行污染源及其贡献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污染源以营养物污染(54.02%)及重金属污染(17.97%)为主,营养物污染对各水质指标的平均贡献率(52.70%)大于重金属污染(47.30%),营养物污染主要对延安市东北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对延河、秀延河上游地区影响较大。相比原始数据预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该结果更具有地区代表性,可对延安市地表水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地表水水质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水质 污染源识别 PCA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枯水期
下载PDF
一种对反辐射导弹多源诱偏干扰的建模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彬 秦玉亮 +1 位作者 王宏强 黎湘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4-877,共4页
针对反辐射导弹(ARM)传统有源诱偏理论的不足,从单脉冲雷达跟踪合成波阵面法线方向的理论出发,对多个辐射源的诱偏公式在三维空间中作了推导,对多目标影响建立了较通用的干扰模型并分析得到该模型具有当只有一个干扰源时,诱偏方位角偏... 针对反辐射导弹(ARM)传统有源诱偏理论的不足,从单脉冲雷达跟踪合成波阵面法线方向的理论出发,对多个辐射源的诱偏公式在三维空间中作了推导,对多目标影响建立了较通用的干扰模型并分析得到该模型具有当只有一个干扰源时,诱偏方位角偏差跟目标干扰源方位角之差有关的特点,同时诱偏仰角偏差也有类似的特点。仿真了其对数据的影响,为算法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辐射导弹 有源诱偏 干扰模型 多辐射源
下载PDF
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定量区分栓皮栎旱季水分来源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邓文平 余新晓 +3 位作者 贾国栋 李亚军 刘玉洁 白艳婧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2-422,共11页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分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对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有助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合适植物种的选择.本文利用直接相关法、二源或三源线型混合模...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分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对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有助于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植被(类型和分布)的变化规律,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合适植物种的选择.本文利用直接相关法、二源或三源线型混合模型以及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分别对华北土石山区栓皮栎旱季的水分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栓皮栎在旱季不同时期的水分来源有差异,春季水分来源集中在表层土壤(0—30cm),秋季水分来源主要为下层土壤(>30cm).在研究方法上,各有优点和不足:直接相关法能够快速判断出植物水分主要来源的季节差异,但无法给出各水源的贡献率;直接相关法和二源或三源线性混合模型的结合能够快速得到各主要水源的贡献率,由于只能在水分来源不超过3个的情况下运行,比较适合于在土层浅薄,且降雨后土壤层同位素特征均一化的条件下运行;而多元线性混合模型弥补了端元线型混合模型对水分来源的限制,可以同时比较多种水源对栓皮栎的贡献率范围和均值,但是在华北土石山区,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后,运行不如端元混合模型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 水分来源 直接相关法 二源或三源线性混合模型 多元线性混合模型
下载PDF
电子战干扰目标的多属性多层次威胁评估模型 被引量:23
13
作者 柯宏发 陈永光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0-1374,共5页
干扰目标威胁评估是电子战指挥决策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电子战干扰目标威胁能力评估的基本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目标威胁评估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灰量白化函数对相关的定性指标进行了量化;建立了多属性多层次威胁评估模型,分... 干扰目标威胁评估是电子战指挥决策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电子战干扰目标威胁能力评估的基本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影响目标威胁评估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灰量白化函数对相关的定性指标进行了量化;建立了多属性多层次威胁评估模型,分别给出了目标威胁能力及排序两种算法。最后进行了电子战干扰战情想定下目标威胁能力的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合理,算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干扰目标 威胁评估 多属性 多层次 模型
下载PDF
分布式干扰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世忠 王国宏 +1 位作者 吴巍 徐海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2-788,共7页
针对分布式干扰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干扰下雷达量测模型的跟踪技术。该跟踪技术包括分布式干扰下量测模型和组网雷达序贯滤波跟踪两部分,分布式干扰下量测模型根据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前后的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干... 针对分布式干扰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干扰下雷达量测模型的跟踪技术。该跟踪技术包括分布式干扰下量测模型和组网雷达序贯滤波跟踪两部分,分布式干扰下量测模型根据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前后的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干比分别计算检测概率,进而模拟传感器在分布式干扰下对目标的检测情况。在组网雷达序贯滤波中,首先对分布式干扰下各雷达的量测数据进行串行合并和点迹合成,然后采用基于交互多模型的序贯滤波方法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跟踪。该检测与跟踪技术可模拟出雷达在分布式干扰下因检测概率下降造成的目标暂消现象,提高组网雷达跟踪航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网雷达 检测与跟踪 序贯滤波 分布式干扰 交互多模型
下载PDF
多谐波源用户的谐波责任分摊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加柱 庞丽忠 +4 位作者 张志文 罗隆福 曾进辉 曹志煌 周冠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分步分摊电压电流的谐波责任分摊方法。在考虑滤波器、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初相角、谐波源用户数目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分摊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多谐波源用户的谐波电压和电流责任分摊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 提出了一种分步分摊电压电流的谐波责任分摊方法。在考虑滤波器、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初相角、谐波源用户数目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分摊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多谐波源用户的谐波电压和电流责任分摊的通用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步骤;最后,以某3谐波源用户系统为例,建立了PSCAD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滤波器投入对谐波责任分摊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很好地分摊多谐波源用户间的谐波责任,大幅提高了谐波责任分摊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谐波源 谐波分析 责任分摊 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 惩奖机制
下载PDF
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一赫 尚尧 +3 位作者 张顺 扈久战 汪佳 张嘉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姚家组一段进行了精细解剖及分析。结果表明: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时期气候干燥,古地形平坦,强物源、多水系发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等3类亚相;三角洲... 利用岩心、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姚家组一段进行了精细解剖及分析。结果表明:多物源复合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时期气候干燥,古地形平坦,强物源、多水系发育,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等3类亚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水体浅、水动力强、规模小、分流快,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频繁改道,呈现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外前缘远砂坝和末梢席状砂呈薄层大面积连片分布;湖盆由陆向湖依次发育强物源供给高水位区上平原、低物源供给高低水位间下平原、近岸低水位区内前缘、中岸波浪波动带外前缘、远岸深水区前三角洲等5种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源 复合式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姚家组一段
下载PDF
3D GIS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被引量:52
17
作者 施加松 刘建忠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回顾了3DGIS的发展进程,从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4个方面综述了3DGI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目前研究3DGIS的4个热点问题:①数据源集成快速获取数据的方法;②不同数据模型的集成;③支持... 回顾了3DGIS的发展进程,从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技术4个方面综述了3DGI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目前研究3DGIS的4个热点问题:①数据源集成快速获取数据的方法;②不同数据模型的集成;③支持空间分析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④城市三维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多元数据集成 数据模型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多热源环状管网的面向对象水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海 王海鹰 周海珠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00-1909,共10页
提出用于多热源环状管网的水力工况模拟的面向对象水力计算新方法.将复杂的管网结构解析成各类元件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在连接处的水力特性作为与其相接元件的边界条件.每个管网元件的对象属性包含了管网的拓扑结构关系,并提供水力计算... 提出用于多热源环状管网的水力工况模拟的面向对象水力计算新方法.将复杂的管网结构解析成各类元件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在连接处的水力特性作为与其相接元件的边界条件.每个管网元件的对象属性包含了管网的拓扑结构关系,并提供水力计算中所需的参数.基于新方法建立管网管段、水泵、阀门、热源等元件模型,在水力计算时无需提供特定的初始值,即可快速、可靠地定量分析设备操作、热媒温度和地形高差等对水力计算结果的影响.以某市区域供热管网为例,进行设计工况和事故工况的水力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顺流向"的计算顺序能够遍历管网中的所有元件对象,且快速、准确地求解管网的水力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热源 环状管网 水力模型 管道数值模拟 管网故障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的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模型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静 黄国和 +1 位作者 刘烨 安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本文针对城市供水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运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供水调度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概率分布及区间数表示不确定性,模拟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外来... 本文针对城市供水调度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运用区间两阶段随机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多水源联合供水调度的优化模型。该模型以供水调度系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引入概率分布及区间数表示不确定性,模拟了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外来水源等多种水源联合供水过程,并对多种水源的调水目标进行优化。以区间形式给出优化结果,为决策者提供宽裕的决策空间。利用该方法,可充分考虑系统中不确定因素对系统成本的影响,更真实的反映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两阶段随机方法 联合供水调度 多水源 优化模型
下载PDF
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9 位作者 徐右平 杨昊 魏超 胡天跃 肖富森 吕宗刚 张明 刘卫东 宋建勇 李艳东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8-422,共15页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 层间多次波的存在严重影响地震资料品质,造成合成地震记录与实际资料不匹配,对油气勘探开发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层间多次波来自表层以下的反射位置,因而与一次波差异小,且多源叠加造成多次波周期性特征复杂,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压制方法可以借鉴。针对层间多次波“识别难,压制难”问题,在广泛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提出了一种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层间多次波识别与压制技术方案,以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影组为例,介绍其实际应用效果。首先,研发了基于反射率法的多次波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含与不含多次波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对比分析,结合其它多种手段论证了高石梯—磨溪地区井震不匹配主要是由层间多次波造成的,并得到VSP资料的验证。其次,利用剥层法多次波正演模拟与周期性分析,明确了灯影组层间多次波主要来源于其上覆4组速度反转层。其后,在层间多次波模拟与来源层位指导下,通过多次波压制试验优选技术,建立了偏移前、偏移后和叠后分步组合迭代的多次波压制技术流程,并通过层控剩余速度分析与叠加速度优化,以及层控Radon变换解决了层间多次波与一次波速度差异小的瓶颈问题。最后,基于速度谱上速度展度,研发了多次波发育强度平面预测技术,形成了点、线、面完整的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技术,保障了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不伤及有效波。该技术方案在高石梯—磨溪地区已经得到规模化应用,落实了超深层地层结构,取得了显著地质效果;在GS1井区应用中提高了井震匹配程度,储层预测符合率提高了20%以上;在GS19井区应用中首次在灯影组内幕发现了大量弱“串珠”反射,它们是未来重要的资源接替区;在高石梯东地区应用中消除了台缘带假像,降低了井位部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灯影组 井震匹配 速度反转 层间多次波 反射率法多次波正演模拟 多次波来源分析 多次波发育强度预测 层控Radon变换 分步组合迭代多次波压制 多次波压制处理质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