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蒽醌提取物对建鲤抗应激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波 郑小平 +5 位作者 周群兰 苏永腾 邴旭文 殷国俊 谢骏 徐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9-906,共8页
将750尾建鲤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蒽醌提取物。从2005年7月到9月连续投喂70d后,对鱼体进行高密度应激,测定其生长、应激前后血液皮质醇、血糖、... 将750尾建鲤随机分成5组,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另外4组为试验组,投喂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大黄蒽醌提取物。从2005年7月到9月连续投喂70d后,对鱼体进行高密度应激,测定其生长、应激前后血液皮质醇、血糖、溶菌酶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应激前添加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鱼体丰满度、血液溶菌酶活性,降低了饵料系数与鱼体死亡率,但是与大黄蒽醌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不成线性关系,其中2.0%试验组还显著降低了血液皮质醇。高密度应激1d后,各组血液中的皮质醇、血糖、溶菌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对照组最高,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试验组相对较低。应激前后各组鱼的攻毒试验表明:除应激前添加1.0%和2.0%大黄蒽醌提取物的组没有死鱼外,其它各组都有死鱼,其中对照组死亡率最高。因此添加1.0%-2.0%大黄蒽醌提取物提高了机体抗应激能力,并对病原菌感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进了鱼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大黄葸醌提取物 中草药 抗应激 生长
下载PDF
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 被引量:16
2
作者 蔡完其 孙佩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0-296,共7页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 本文报道三种鲤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暴发性鱼病的抗病力试验结果。当菌液浓度为6.0×10 ̄8CFU/ml,采用10 ̄0、10 ̄(-1)、10 ̄(-2)、10 ̄(-3)四个稀释度、0.3ml/尾注射剂量时,建鲤、野鲤和镜鲤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10 ̄(-1.375)、10 ̄(-0.976)、10 ̄(-0.562)。这三种鲤的半数致死量差异显著(F>F_(0.05))。从四个方面研究了抗病机理:白细胞吞噬功能和补体替代途径(C_3旁路)杀菌能力,镜鲤较强于野鲤和建鲤,但无显著差异(F<F0.05);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单位/ml),是建鲤>野鲤>镜鲤,差异极显著(F>F0.01)。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建鲤的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补体总量稍高,但对暴发性鱼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较易感染。以上结果证明,不同品系鲤鱼对暴发性鱼病有种内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野鲤 散鳞镜鲤 暴发性鱼病 抗病力
下载PDF
银鲫和建鲤血液外源生长激素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东 陈松林 +2 位作者 严安生 陈细华 邓文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85-89,共5页
采用草鱼生长激素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重组鲤鱼生长激素(rcGH)在银鲫和建鲤血液中的代谢规律.银鲫每g体质量腹腔注射rcGH1μg后,血清GH水平迅速升高,2h时达峰值,8d后血清GH水平仍... 采用草鱼生长激素夹心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了重组鲤鱼生长激素(rcGH)在银鲫和建鲤血液中的代谢规律.银鲫每g体质量腹腔注射rcGH1μg后,血清GH水平迅速升高,2h时达峰值,8d后血清GH水平仍未恢复正常值.而每g体质量腹腔注射rcGH0.2μg后,银鲫血清GH却较为缓慢升高,6h后才达峰值,8d后血清GH水平已恢复正常值.银鲫每g体质量腹腔注射rcGH0.2,1,5μg后,仅0.2μg组在2d后血清GH水平恢复正常值,其余两剂量组在8d后仍未恢复正常值.建鲤每g体质量腹腔注射rcGH0.5,1,5μg后,血清GH水平分别在第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鲫 建鲤 重组鲤鱼生长激素(rcGH) 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彩鲫与建鲤杂交F_1体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骁 陈宏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利用建鲤和彩鲫正反交获得了鲤鲫F1(彩鲫♀×建鲤♂)和鲫鲤F1(建鲤♀×彩鲫♂)两个杂交群体,将两个杂交群体各分为两组,分别在室内水族箱和室外池塘中饲养6个月后,通过显微镜对鳞片黑色素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利用丙酮抽提液对... 利用建鲤和彩鲫正反交获得了鲤鲫F1(彩鲫♀×建鲤♂)和鲫鲤F1(建鲤♀×彩鲫♂)两个杂交群体,将两个杂交群体各分为两组,分别在室内水族箱和室外池塘中饲养6个月后,通过显微镜对鳞片黑色素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利用丙酮抽提液对鳞片红色素细胞的吸光值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鲤鲫F1的红色素细胞吸光值与彩鲫接近(P>0.05),黑色素细胞数值极显著低于建鲤(P<0.01);鲫鲤F1红色素细胞吸光值极显著低于彩鲫(P<0.01),黑色素细胞值显著低于建鲤(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彩鲫 杂交后代 体色
下载PDF
不同浓度Cd^(2+)对鲤鱼基因组DNA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哲明 杨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1,共5页
鲤鱼(建鲤品种)幼鱼暴露于4个浓度组(0.005、0.05、0.5、5mg/L)的镉离子(Cd^(2+))2d,期间各组的个体均无死亡.用10个RAPD引物对处理后鲤鱼基因组进行扩增,亦未发现有明显的差异扩增条带.但在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研究暴露后鲤鱼... 鲤鱼(建鲤品种)幼鱼暴露于4个浓度组(0.005、0.05、0.5、5mg/L)的镉离子(Cd^(2+))2d,期间各组的个体均无死亡.用10个RAPD引物对处理后鲤鱼基因组进行扩增,亦未发现有明显的差异扩增条带.但在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研究暴露后鲤鱼肌肉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变化时发现,5mg/L的Cd^(2+)在d2会使鲤鱼基因组DNA中CCGG区域甲基化发生明显的变化.该组个体1mol后出现大量死亡.另外,0.05mg/L和0.5mg/L Cd^(2+)组个体基因组DNA中CCGG区域甲基化比例2d内略有下降,甲基化位点没有太大改变.说明鲤鱼幼鱼基因组CCGG区域的胞嘧啶甲基化比例在不同浓度Cd^(2+)处理中都比较稳定.低浓度Cd^(2+)条件下鲤鱼主要通过甲基化区域的微调减少Cd^(2+)的生理毒性.高浓度Cd^(2+)处理下,利于基因组DNA甲基化区域发生相当的变化,可能导致一些沉默基因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DNA甲基化 重金属污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