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少年漂泊者》与革命文学的蒋光慈模式 |
彭正生
宗玙
|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蒋光慈革命文学中的皖西故乡书写 |
江琼
|
《皖西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辨认远去的身影:蒋光慈“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回溯 |
张茜
|
《唐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蒋光慈长篇小说论 |
董卉川
李其澍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5
|
论蒋光慈的“非虚构写作”及其“现实主义”意义 |
李钧
|
《齐鲁学刊》
CSSCI
|
2021 |
2
|
|
6
|
反抗的执着与自由的偏至—论蒋光慈的“英雄情结” |
周惠
杨茹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2
|
|
7
|
蒋光慈前期文艺思想探源 |
张广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4
|
|
8
|
蒋光慈与韦素园——同殉革命事业的同乡挚友 |
江琼
潘应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8 |
2
|
|
9
|
伦理情感化与蒋光慈小说的革命叙事 |
周仁政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0
|
从红色编辑出版物看蒋光慈的革命文学贡献 |
江琼
马启俊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1
|
|
11
|
论蒋光慈模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李正红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2
|
游走于暴力和正义之间——论蒋光慈的革命侠义情结 |
陈夫龙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1
|
|
13
|
由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解读丽莎——评蒋光慈《丽莎的哀怨》 |
李贤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4
|
“单纯”的叙述与欲望化历史场景——论蒋光慈的革命小说《咆哮了的土地》 |
陈红旗
|
《嘉应大学学报》
|
2003 |
1
|
|
15
|
论蒋光慈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 |
王吉鹏
袁芳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6
|
蒋光慈小说的叙事特色及其内在矛盾 |
聂国心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7
|
《新梦》:中国革命文学的先声——兼谈蒋光慈的留苏经历及其诗人角色定位 |
李丹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8
|
革命作家蒋光慈与同乡同学李宗邺轶事钩沉 |
江琼
|
《皖西学院学报》
|
2021 |
0 |
|
19
|
蒋光慈与茅盾作品比较论析 |
钟灿权
|
《安顺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个人主义革命话语生产的幻灭——再论蒋光慈诗歌 |
郑成志
|
《龙岩学院学报》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