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3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Climate Risk—Effects and Activism
1
作者 Yehuda Davis Henry He Huang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24年第2期194-208,共15页
This review focuses on major contemporary empirical studies that examine both the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sides of climate risk. These studies explore how climate risk affects firm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leverag... This review focuses on major contemporary empirical studies that examine both the physical and regulatory sides of climate risk. These studies explore how climate risk affects firms’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leverage, stock and bond valuation, cost of capital, and managerial behavior. We also discuss how the effect of climate risk on real estate markets depends on individuals’ beliefs about climate change. Furthermore, we summarize papers on climate risk activism and how firms can employ financial devices and technology to mitigate their climate risk. Finally, we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Risk Climate Risk activism Climate Risk Mitigation
下载PDF
Media Sporting Events as Platforms for‘Soft Power’and Digital Activism
2
作者 Ivana Matteucci 《Sociology Study》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Mediatic sporting event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geopolitical arena to gain consensus, at the same time emerging as platforms for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issues, such as human rights and sustainability. This art... Mediatic sporting event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geopolitical arena to gain consensus, at the same time emerging as platforms for the discussion of social issues, such as human rights and sustainabili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ole of mediatic sporting events and digital platforms in sparking political debate and social engagement to bring about change, including discussions on global and local interests and the performances of activist fans to promote debate on specific issues. The investigation employs a 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The initial inductive analysis uses a matrix of cultural key-frames of the empowerment and protest that accompany media sporting events, verifying their prese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milieus. An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protests on social media was performed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mediatic sporting events are to be understood as a diverse range of generators of multiple political effects: from the exercise of power to mass mobilization and media critic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rting events mainstream media social media soft power digital activism
下载PDF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Judicial Applicability in China
3
作者 Chen Sih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3年第6期53-74,共22页
Chinese domestic legislation on the judicial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has been unsettled,especially under the Civil Code,which is silent on this issue.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depicted an image of ... Chinese domestic legislation on the judicial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reaties has been unsettled,especially under the Civil Code,which is silent on this issue.However,previous studies have depicted an image of a“pro-CISG”attitude in Chinese legal practice,which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tendency to circumvent the CISG in other jurisdictions such as the U.S.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namely the absence of guiding norms versus the embracement of the CISG in judicial practice,is rarely discussed,especial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civil codification and recent external economic challenges.To verify this paradox,a manually collected dataset of 223 court decisions from 2013 to 2023 identifies som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SG judicial applicability in China,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rate,legal reasoning paths,citation frequencies of specific provisions,and some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about the judicial behavi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dispute resolution.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Chinese courts have been applying the CISG at an obviously higher rate,compared with both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and the general rate of applying foreign law in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litigations in China.To explain this gap between“law in book”and“law in action,”the context of Chinese judicial practice should be considered.Despite the vagueness of domestic legislation,the judicial policy promotion,the innovative guiding cases system,the legal transplantation,and other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the“pro-CISG”attitude.As for the future promotion of CISG in the Chinese styl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dispute resolution,these factors may coordinate with the legislative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G China judicial Applicability Empirical Study
下载PDF
Human Rights in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Conception and Function
4
作者 郑若瀚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3年第4期851-868,共18页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y tends to hold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be aimed at defending public authority and that the legal issue of human rights is a matter of public law.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theory tends to hold that human rights should be aimed at defending public authority and that the legal issue of human rights is a matter of public law.However,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concepts and practices is not just confined to this.A textual search shows that the term“human rights”exists widely in China’s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Among the 3,412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 we researched,the concept of“human rights”penetrates all kinds of disputes in lawsuits,ranging from property rights,contracts,labor,and torts to marital property,which is embedded in both the claims of the parties concerned and the reasoning of judges.Human rights have become the discourse and yardstick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social behavior.The widespread use of the term“human rights”in civil judicial documents reflects at least three concepts related to human rights:first,the rights to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primary basic human rights;second,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s a bottom-line guarantee;third,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ims to achieve equal rights.Today,judges quote the theory of human rights in judicial judgments from time to time,evidencing that human rights have a practical function in judicial adjudication activities,and in practice this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declaring righteous values and strengthening arguments with the values and ideas related to human rights,using the provisions concerning human rights in the Constitution to interpret the constitutionality,and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rights to interpret blurred rules and rank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rights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civil judicature judicial documents judicial reasons
下载PDF
论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文艺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4年第1期8-19,共12页
司法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法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司法文明为根脉、以高远法律价值为目标、以能动司法为功能定位、以司法体系建设为主体工程、以... 司法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法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华司法文明为根脉、以高远法律价值为目标、以能动司法为功能定位、以司法体系建设为主体工程、以司法体制改革为根本路径、以现代科技应用为强大动力、以提升涉外司法能力为紧迫任务的司法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现代化 中国式司法现代化 中华司法文明 司法体制改革
下载PDF
法律适用统一的路径和方法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共12页
在成文法体制下,法律适用统一是司法的一项基本理念和原则。该原则的实施关系到成文法体制语境中,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主要有三种路径:行政性路径、法律性路径以及学理性路径。这三种路径的作用... 在成文法体制下,法律适用统一是司法的一项基本理念和原则。该原则的实施关系到成文法体制语境中,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问题。在我国,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主要有三种路径:行政性路径、法律性路径以及学理性路径。这三种路径的作用机制和效用各有所不同。尽管行政性路径和方法直接、高效,但基于司法行政化本身的结构性弊端,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该路径应当调整、限缩;在法律性路径中,救济程序中的上诉审还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通过设立法律审强化其法律适用的统一;学理性路径和方法是今后应该大力充实和发展的方向,但这一方向面临着学术与司法实践大环境的调整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 案例指导 司法解释 救济程序 司法行政化
下载PDF
气候司法本土化的三重逻辑:规范、价值和功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杜辉 杨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 在全球气候治理司法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司法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呈现出全面积极的态度。气候司法作为环境司法专门化的新领域,亟须形成体系性的本土化方案。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彰显主体性,需要将气候司法的概念体系、功能定位、审判机制、裁判体系与规则等置于中国法治现代化特定背景和社会结构条件之中予以把握,其内在逻辑是涵括规范体系、价值序列和功能定位的动态体系。当前,中国气候司法规范体系中的多层次立法呈现间接、倡导属性,且多元化司法规范创制不足,体系化任务尚未完成,继而诱导出气候司法规范的周延性困境和融贯性难题。在此情形下,气候司法所保护法益的识别和核心价值尚未被清晰地析出,且科学上的不确定性、政策权衡、经济诱因等诸多外部因素限制着对气候变化案件的价值判断。这些都深刻地影响气候司法作为公益型司法与治理型司法的双重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为此,气候司法本土化的方式与进路需要基于规范、价值和功能三重逻辑及其呈现的问题或要求展开。首先,强化多重规范秩序的塑造,从公私法协同出发推动气候变化立法体系化,通过强化次级气候司法规范凝聚共识,借助多元法律解释方法提升气候司法规范体系的融通性。其次,以利益为核心建构法律论证的权威,通过涉碳利益的衡量强化裁判的实质理由,通过气候环境利益的多维保护强化裁判的开放性,通过外在因素与法律因素的平衡强化裁判的权威理由。最后,精准塑造气候司法的双重功能,以风险预防原则构建预防性公益型气候司法,以政策的司法化构建服务于“双碳”目标的治理型气候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司法 本土化 司法规范体系 法律论证 气候司法功能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的功能分类和程序分野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哲玮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共13页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 民事公益诉讼入法的十余年间,司法实践的发展形态与立法者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检察机关迅速在公益诉讼中处于一家独大的领导者角色,在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面向未来,应当区分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功能和纠纷解决功能,并根据两个功能配置不同的程序规定,在坚持检察机关主导诉前程序的同时,强化法院审判权在公益诉讼程序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实现从一家独大到双轮驱动的转变,更好地实现民事公益诉讼的价值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 法律监督 纠纷解决
下载PDF
An Auto-ethnographic Observation:Hashtag Activism in Chinese Post-Feminist Age
9
作者 Xintong Li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uto-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hashtag feminist activism on Weibo, setting in a context of post-feminism age in China. Two subjects, the Hot Search List and its Public Discussion Forum, were c...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uto-ethnographic observation of hashtag feminist activism on Weibo, setting in a context of post-feminism age in China. Two subjects, the Hot Search List and its Public Discussion Forum, were chose to examine the complexit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is hashtag activism. An auto-ethnographic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interrogate the states quo of Chinese online feminist movement, revealing gender-centric discussions reinforcing stereotypes under the guise of equality. Misogynistic narratives, algorithmic constraints, censorship, and official opposition pose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feminist discourse. Nonetheless, the study identifies a potential for hashtag activism within Weibo’s discourse, offering a space for resistance. By acknowledging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seeks to empower Chinese feminists to challenge dominant narratives and advocate for their ri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eminist movement hashtag activism gender discourse
下载PDF
生态修复目标司法确认的类型化构造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利红 张俊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 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决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配置程度。司法确认生态环境修复目标的实践中存在损害前状态和功能的适用不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被基本弃用和具体指向笼统模糊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司法中恢复原状思维的影响难以消弭以及现实危害的规制被过度关注。司法应当将生态环境修复目标划分为基线水平、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和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然后根据生态环境的特质确认适宜的修复目标。对于价值较高的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价值特殊的生态环境,即便在经济不合理的情况下,也应当将其修复到基线水平。对于人类密切相关的受污染生态环境应当将其修复到人体健康可接受风险水平。当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较为宽松之时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修复目标进行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修复目标 司法确认 类型化
下载PDF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文化活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实践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拓片活化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霏 韩松涛 黄晨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古籍活化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文化活化促进古籍活化的特藏揭示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拓片活化应用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的五种实践路径及“4C”策略,...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古籍活化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文化活化促进古籍活化的特藏揭示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拓片活化应用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的五种实践路径及“4C”策略,以期为古籍活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活化 古籍活化 拓片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实践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新时代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共16页
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人大的工作规划之中。作为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约束诉讼主体行为的基本法律,应该明确刑事诉讼中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同... 全国人大已将《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列入本届人大的工作规划之中。作为规范刑事诉讼程序、约束诉讼主体行为的基本法律,应该明确刑事诉讼中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同时也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确立的公权力机关之间职能分工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为公检法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决定了我国刑事诉讼中权力的集中本位及其分工的相对性。新时代应该发展刑事诉讼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顺应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时代潮流,以实现民主集中制原则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根本自洽,推进刑事诉讼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权力分工 权力本位 权利本位 司法民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司法应用法律风险及法治应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秀平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2024年2月16日,OpenAI又发布了Sora,呼啸而过的科技带来的是一个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在辅助机制方面确有实际效用,但也引发了算法不透明、决策权重配置、裁判规则僵化、对司法权威的损害等诸多...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2024年2月16日,OpenAI又发布了Sora,呼啸而过的科技带来的是一个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在辅助机制方面确有实际效用,但也引发了算法不透明、决策权重配置、裁判规则僵化、对司法权威的损害等诸多司法实践难题。法律风险需要法治应对:首先,数据隐私和安全需建立严格保护机制;其次,人工智能决策可能不透明和不公正,需要可解释性和透明性技术确保公正;再次,人工智能可能存在歧视和偏见问题,需要数据治理和审查减少影响;最后,人工智能应用可能挑战司法程序的公正和人权保护,需通过法律和伦理规范解决。应当坚持司法主体责任,允许实验性设置决策权重,保持制衡并强化人机交互决策制度在人工智能司法中的体系定位,力求扩大和完善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制度功能与法律规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司法应用 法律风险 法治应对
下载PDF
行贿犯罪案件的司法证明问题——对《刑法修正案(十二)》的证据法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旭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7,共15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精神,但是行贿犯罪案件的无被害人犯罪、无可勘验的犯罪现场和大多数案件无目击证人的“三无”特点,决定了行贿案件的司法证明面临较大难题:一对一证据、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定案、非法证... 《刑法修正案(十二)》体现了“受贿行贿一起查”的精神,但是行贿犯罪案件的无被害人犯罪、无可勘验的犯罪现场和大多数案件无目击证人的“三无”特点,决定了行贿案件的司法证明面临较大难题:一对一证据、主要依靠言词证据定案、非法证据较难排除、司法证明错误难以被检验、受贿案件的事实认定对行贿案件具有较强的证明力等五个方面。缓解证明困难,主要从11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注重收集《刑法修正案(十二)》规定的行贿犯罪“从重”处罚的证据;二是利用认罪认罚提供的制度空间,对行贿人进行激励,换取其认罪认罚;三是注重收集客观化证据;四是对“再生证据”的创造和运用;五是注意录像固定言词证据;六是关键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其证言内容须接受法庭检验;七是行贿人和受贿人均予否认情况下的事实认定问题;八是行贿人与受贿人供述不一致情况下的事实认定问题;九是行贿人翻供的事实认定问题;十是对行贿犯罪案件不能适用推定降低证明标准,受贿案件证明中运用的是推理而非推定;十一是经验法则在行贿案件证明中的运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 司法证明 客观化 经验法则 推理
下载PDF
香菜多糖的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萍 郭金英 +1 位作者 王立博 任国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本研究以香菜为原料,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通过测定香菜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检测香菜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研究其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 本研究以香菜为原料,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活性。通过测定香菜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检测香菜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研究其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香菜多糖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其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清除率提高,当质量浓度为2 mg/mL时,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1.32%和70.76%,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此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当香菜多糖浓度为6 mg/mL时,其对这两种酶抑制率分别可达49.01%和64.76%,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因此,香菜多糖可作为一种新的天然抗氧化剂和降糖物质,这将为香菜在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菜 多糖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活动构造体系控震作用:以1990年以来强震活动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205,共17页
青藏高原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强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深入认识该区的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对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从陆陆碰撞-挤出活动构造体系角度,对青藏高原自1990年以来的MW≥6.0强震活动及控震构造机... 青藏高原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强震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深入认识该区的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对于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从陆陆碰撞-挤出活动构造体系角度,对青藏高原自1990年以来的MW≥6.0强震活动及控震构造机制进行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对区域强震活动起到显著控制作用,区域强震事件尤其是MW≥6.5地震主要出现在构造体系的主要边界断裂带上,并显示出相对有规律的时空迁移过程,而且青藏高原东部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构成了1990年以来强震过程的主要控震构造,其次是喜马拉雅主前缘逆冲断裂带。因此,青藏高原挤出构造体系应是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分析最值得关注的区域,尤其是当前最为活跃的巴颜喀拉次级挤出构造单元。对比分析土耳其安纳托利亚板块及周边的强震活动发现,该区具有类似的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及控震效应,表明该构造体系是陆内造山中的一种典型的控震构造。进一步综合分析认为,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的主要表现:一是构造体系中主要断块的边界断裂带通常是强震活动的主要场所;二是构造体系中不同构造带的强震活动常具有联动效应或相互触发关系,其中的复杂或特殊构造部位则是易出现双震或震群活动的场所;三是当构造体系中某个构造单元或构造带处于活跃阶段时,便会出现强震丛集现象。另外,充分认识构造体系中主要活动断层间的协调变形关系,活动断层带上的强震活动的分段破裂行为,以及活动断层上强震原地复发通常存在“周期长、准周期性和丛集性”的特点等,有助于在根据活动构造体系分析区域未来强震活动趋势时更为准确地判定活动断层带的未来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造山 活动构造体系 强震活动 活动断裂
下载PDF
论受众预期与司法裁判的契合度不足及实践应对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小兰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20,共18页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 新修辞学的受众理论表明,司法裁判是一种受约束的理性论证过程,裁判者要考虑受众的预期并反过来修正自己的说理论证,增强裁判可接受性。实践中,受众预期和司法裁判结果之间存在契合度不足现象,因而对司法裁判可能形成微观与宏观的诸多影响,既在个案裁判中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策略及公众对案件的评判,乃至影响法官的考核,也在宏观上影响法治社会中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整体评价。基于对受众预期的重视,法官在完成司法审判活动及作出裁判的过程中,不仅要预测性地思考如何说服案件当事人,还要考虑如何让判决结果尽量为其他旁观者理解和接受,在法律制度既定的情况下基于司法活动本质要求探索前瞻性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修辞学 司法裁判 受众预期 可接受性 法律论证
下载PDF
司法裁判如何实现社会治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英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司法裁判的微观修复功能源自司法权的本质,宏观社会功能来自案件传播中的观念磨合与共识形成,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在法理上是相融共通的,也会推进公平正义、稳定秩序、公共理性与个体尊严等社会治理价值目标的实现。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 司法裁判的微观修复功能源自司法权的本质,宏观社会功能来自案件传播中的观念磨合与共识形成,司法裁判与社会治理在法理上是相融共通的,也会推进公平正义、稳定秩序、公共理性与个体尊严等社会治理价值目标的实现。司法裁判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包括:推动公共政策的形成;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促进法律适用的统一;形塑公众观念和行为。司法裁判发挥社会治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司法的职能定位和基本逻辑,强化裁判文书的释法说理能力,注重司法与民意之间的良性互动,拓展和优化司法裁判的共知共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社会治理 法理兼容 价值相融 参与路径
下载PDF
司法的政治属性:欧美法律思想史的审视
20
作者 徐爱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司法活动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讨论的话题。司法活动与政治权力保持距离,还是政治权力决定了司法活动的性质,欧美法律思想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历史上看,司法权历来是国家治权的一个部分,政治从来不缺席司法活动。以欧美... 司法活动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一直是西方思想史上讨论的话题。司法活动与政治权力保持距离,还是政治权力决定了司法活动的性质,欧美法律思想家们一直争论不休。历史上看,司法权历来是国家治权的一个部分,政治从来不缺席司法活动。以欧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看,古代学者认为,司法活动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现代学者则确信,司法活动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政治上的中立,反对政治干涉司法。进入20世纪之后,欧美的法律社会学、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政治学对法律的自由主义理论提出质疑,分别从法律与社会、法律与法官个性、法律与权力动力学的角度批判司法中立的虚构和幻想,认定即使在现代社会,司法的政治属性仍以隐形的方式存在。他们揭示出司法活动中的政治逐力与意识形态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的政治属性 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政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