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之间距离的MSCT测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亚萍 唐光健 +4 位作者 兰永树 胡兴宇 唐光才 辛页 张富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 目的:提供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水平距离正常值并分析其变异情况。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4具干颅标本进行扫描,将锯开剖面测量值与相同影像平面测量值对照后取得测量平面。以同样方法对随机入选无耳部疾患的118人行颌面部CT扫描。在MPR影像上测量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水平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神经管垂直部至颈静脉窝之间的距离,右侧(4.75±2.33)mm,左侧(6.06±2.52)mm,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小于左侧。男性(5.54±2.58)mm,女性(5.29±2.44)m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MPR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垂直部与颈静脉窝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可为耳鼻喉科、颅脑外科及显微外科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垂直部 颈静脉窝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下载PDF
骨性面神经管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宝东 王风林 李德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35-36,62-63,共4页
为适应耳科行乳突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修补术等需要,本文用50例成人锯开的颞骨标本对骨性面神经管的鼓室段(水平段)、锥段、乳突段(垂直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其长度、管径、壁厚及其与颈静脉窝、前庭窗的距离:探讨了其与临床... 为适应耳科行乳突根治术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修补术等需要,本文用50例成人锯开的颞骨标本对骨性面神经管的鼓室段(水平段)、锥段、乳突段(垂直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其长度、管径、壁厚及其与颈静脉窝、前庭窗的距离:探讨了其与临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颈静脉窝 前庭窗
下载PDF
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庞刚 韩卉 +1 位作者 孟庆玲 胡玉婷 《解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为影像医学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倍 )下观测 3 1例 (62侧 )成人头颅干标本的颈静脉孔 (jugularforamen ,JF)及毗邻结构。结果 ①JF位于颞、枕骨之间 ,左... 目的 研究骨性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为影像医学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肉眼和手术显微镜 (16倍 )下观测 3 1例 (62侧 )成人头颅干标本的颈静脉孔 (jugularforamen ,JF)及毗邻结构。结果 ①JF位于颞、枕骨之间 ,左、右两侧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②JF外口与星点、茎突根部的间距分别为 [(5 4 11± 4 4 0 ) (45 2 0~ 65 2 8) ]mm和 [(1 88±1 62 ) (0 0 0~ 7 2 4 ) ]mm ;③髁管出现率为 72 5 8% (45侧 ) ,分别开口于JF(73 3 3 % )、乙状窦 (17 78% )、舌下神经管 (2 2 2 % )及前 3个结构之间 (6 67% )。舌下神经管开口呈双管状 8 0 6% (5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学 影像医学 手术入路 形态学 颅骨测量 颅后窝
下载PDF
颅后窝外侧入路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纪荣明 李玉泉 +2 位作者 熊剑 黄章翔 周晓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为颅后窝手术入路提供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测量 16例成人头颅标本。结果 :乳突尖至茎突尖、寰椎横突外侧端和茎突尖至寰椎横突外侧端三者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 0 .67± 6.3 8)mm ,(2 4.15± 4.46)mm... 目的 :为颅后窝手术入路提供避免损伤血管神经等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测量 16例成人头颅标本。结果 :乳突尖至茎突尖、寰椎横突外侧端和茎突尖至寰椎横突外侧端三者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 0 .67± 6.3 8)mm ,(2 4.15± 4.46)mm和 (15 .2 0± 3 .5 0 )mm。乳突尖至面神经、颈静脉孔的外缘和颈动脉管外口的外缘、枕骨髁外侧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 (10 .11± 3 .0 2 )mm ,(2 2 .93± 3 .5 9)mm ,(3 0 .40±3 .3 7)mm和 (3 1.43± 3 .11)mm。乳突尖至Ⅸ、Ⅹ、Ⅺ和Ⅻ对脑神经出颅处的距离分别为 (2 6.13± 5 .49)mm ,(2 4.2 7± 4.11)mm ,(2 1.17± 4.3 4)mm和 (2 4.64± 4.64 )mm。结论 :在颅后窝外侧入路的手术中 ,应重视乳突至茎突、寰椎横突外侧端和茎突至C1横突外侧端的间距 ,以及乳突至颈内静、动脉 ,Ⅸ、Ⅹ、Ⅺ和Ⅻ对脑神经的位置和距离等能有效地在手术时保护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窝手术 颈内静脉 颈内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侧颅底神经血管的应用解剖学——颞下窝径路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良发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 目的:通过对侧颅底区神经血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观察,为术中保全脑神经和重要血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1侧成人尸头按FischA、B型颞下窝手术进路进行解剖,观察颈静脉球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观察颈内动脉及毗邻的解剖关系。结果:颈静脉球可分为隆起型(占66.7%)和低平型(占33.3%)。岩下窦开口部位有三种类型。Ⅸ脑神经多位于颈静脉球的前内侧,Ⅹ、Ⅺ脑神经多位于其内侧。Ⅺ脑神经与岩下窦末端关系密切,可分三种类型。颈内动脉水平段距鼓膜张肌平均为2.2mm,距脑膜中动脉和下颌神经分别平均为6.8mm和6.9mm。结论:避免手术损伤后脑神经的关键是充分暴露,辨认清楚后明视下操作。鼓膜张肌、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是预测和辨认颈内动脉水平的良好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 脑神经 解剖学 颞下窝径路 外科解剖学
下载PDF
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对颈静脉孔区显露程度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庆 袁贤瑞 +4 位作者 孙炜 闫长祥 杨军 岳颖 于春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定量研究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各手术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为临床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6具(12侧),模拟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并分成连续的五... 目的定量研究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各手术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为临床个体化的选择手术入路,保护重要结构功能提供可靠的解剖依据。方法选择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湿标本6具(12侧),模拟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并分成连续的五个步骤,用脑立体定向仪测定各步骤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用游标卡尺测量颈内动脉垂直段的显露长度。结果颞下岩前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面积为(370.86±123.46)mm2,切除颞下颌关节,移位颈内动脉后显露面积显著增加(P<0.05)。向前移位颈内动脉后,对颈内动脉前壁、侧壁的显露分别增至(13.69±4.54)mm和(12.64±3.84)mm,与切除颞下颌关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自侧前方显露颈静脉孔区,前移颈内动脉后可显露颈静脉孔前缘,并显著增加对岩斜坡区和颈内动脉垂直段的显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颞盂入路及其在颈静脉球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昶 张榕 +1 位作者 程金妹 易自翔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介绍颞盂入路切除向颅内外扩展的颈静脉球体瘤。方法采用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监控颈内动脉(ICA)和面神经远心端,从颈静脉孔外、后、下3个侧面,于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5例颈静脉球体瘤成功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下颌... 目的介绍颞盂入路切除向颅内外扩展的颈静脉球体瘤。方法采用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监控颈内动脉(ICA)和面神经远心端,从颈静脉孔外、后、下3个侧面,于直视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5例颈静脉球体瘤成功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下颌运动障碍)。结论颞盂入路联合乳突或乳突枕下入路,可监控ICA远心端和面神经,充分暴露并安全切除颈静脉球体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盂入路 颈静脉球体瘤/外科学
下载PDF
术前MRI脑容积成像序列增强影像特征与颈静脉球瘤手术入路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钰 冯国栋 +8 位作者 苏童 毛铭阳 田旭 徐振潭 周海龙 房洪营 张竹花 高志强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患者术前MRI脑容积成像(brain volume imaging,BRAVO)增强影像特征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GJT患者。根据患者病历资料中记录...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患者术前MRI脑容积成像(brain volume imaging,BRAVO)增强影像特征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2月至2021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GJT患者。根据患者病历资料中记录的手术入路,将其分为颞下窝入路(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IFA)组、颞下窝联合入路(combined infratemporal fossa approach,CIFA)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增强BRAVO序列影像特征确定肿瘤Fisch分型,并与术中确定的Fisch分型进行一致性比较。测量BRAVO序列图像横轴位肿瘤最大径、冠状位肿瘤最长径及脑膜侵犯宽度、脑膜侵犯深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GJT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IFA组16例(手术入路为颞下窝A型入路)、CIFA组9例(手术入路为颞下窝A型+B型入路)。影像C分型为C1型1例、C2型10例、C3型12例、C4型2例;影像D分型为De1型8例、Di1型6例、Di2型5例。除1例患者术前影像分型(C3型)与手术分型(C2型)不一致外,其余患者影像C、D分型与手术C、D分型均一致(Kappa=0.934,P<0.001;Kappa=1.000,P<0.001)。两组患者术前影像C分型(P=0.029)、D分型(P=0.006)均有显著性差异。CIFA组横轴位肿瘤最大径(P=0.013)、脑膜侵犯深度(P=0.003)、脑膜侵犯宽度(P=0.011)均大于IFA组,冠状位肿瘤最长径(P=0.125)与IF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增强BRAVO序列影像特征可用于术前评估GJT患者的Fisch分型。术前BRAVO序列的增强影像特征在不同手术入路患者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瘤 脑容积成像 颞下窝入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颈静脉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9
作者 杨月如 彭华山 张露明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通过200例成人颅颈静脉窝的观察与测量,对颈静脉窝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颅后窝、面神经管垂直部、鼓环的局部解剖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及体质调查提供资料。
关键词 颈静脉窝 鼓环 茎乳孔 解剖学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入路中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
10
作者 孙汉宇 丰育功 +1 位作者 唐万忠 李环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头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并留取图像,记录数据。结果枕下三角、寰椎横突、椎静脉丛及髁后导静脉是入路中重要解剖标志。...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尸头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并留取图像,记录数据。结果枕下三角、寰椎横突、椎静脉丛及髁后导静脉是入路中重要解剖标志。髁窝位于枕髁后部构成颈静脉结节颅外面的后部,髁管容纳髁后导静脉。术中仅磨除髁窝既能满足该区域大多数手术暴露需要,又能保证寰枕关节的完整。结论枕下远外侧入路可充分暴露颈静脉孔区,该入路路径短,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远外侧入路 颈静脉孔区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颅底、颈静脉窝和腮腺深叶脑膜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渊 张啸波 肖越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35-1435,共1页
患者女,51岁,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15天。体格检查: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耳后颈部肿胀,可触及6cm×4cm×4cm条索状肿块,质地中等,无触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脑血管CT增强+三维重建:考虑右... 患者女,51岁,发现右颈部无痛性肿物15天。体格检查:颌面部左右不对称,右耳后颈部肿胀,可触及6cm×4cm×4cm条索状肿块,质地中等,无触压痛,与皮肤无明显粘连;皮肤颜色正常,皮温不高。脑血管CT增强+三维重建:考虑右侧颈静脉血栓形成(图1)。颈部MR平扫+增强:右侧颈动脉分叉外后方异常信号,考虑为良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图2)。行颅底颈部巨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茎突内侧、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包膜完整,包绕部分副神经,迷走神经位于颈内动脉与肿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颅底 颈静脉窝 腮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鼓室下壁和颈静脉窝的解剖 被引量:2
12
作者 浦恩浩 李云瑞 余发昌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31-33,共3页
用100个成人颞骨和100个成人颅骨,观察测量了鼓室下壁和颈静脉窝。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 鼓室 颈静脉窝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计算机建模和三维解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青 汤可 周敬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514-516,共3页
目的在尸头解剖基础上构建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解剖模型。方法先对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I扫描,动脉和静脉依次灌注混合造影剂乳胶后再次行头颅CT扫描,解剖显露脑干和脑神经后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 目的在尸头解剖基础上构建颈静脉孔区计算机三维解剖模型。方法先对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I扫描,动脉和静脉依次灌注混合造影剂乳胶后再次行头颅CT扫描,解剖显露脑干和脑神经后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和图像融合,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对照尸头解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Vitrea虚拟现实系统模拟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可视化效果良好,相关解剖结构显示清晰,与尸头观察结果一致。结论计算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有助于无创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相关解剖结构的整体空间关系,节约时间和标本,为指导相关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域 颅窝 虚拟现实 解剖 三维
下载PDF
39例颞下窝A型入路切除颈静脉球瘤的疗效:改进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阳 薛玉斌 +5 位作者 叶婷 曲晓鹏 严旭坤 王璞 刘强 夏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940-945,共6页
目的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 目的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面神经前移、乙状窦处理方式方面予以改进。术后6 h复查CT评估有无出血灶,术后2周复查MRI明确有无肿瘤残留。对患者定期随访,术后1年复查MRI了解有无复发征象并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共纳入39例行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肿瘤切除术GJT患者。其中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12例、6例、8例、9例、3例、1例。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6 h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周MRI检查示37例(94.9%)患者肿瘤病灶完整切除,2例(5.1%)患者为近全切除。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8例、16例、9例、4例、2例、0例,面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予以补充放疗,随访过程中肿瘤无显著增大。结论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GJT切除术不仅可保留经典颞下窝A型入路的优势,且通过改变面神经前移方式有助于保全面神经功能、通过压闭而非结扎乙状窦减少脑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窝A型入路 改进 颈静脉球瘤 面神经功能 脑脊液漏
下载PDF
颈静脉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贵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6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文通过130侧成人颈静脉窝深度的测量和窝深大伴内、外移时,与内耳道、前庭导水管外口、面神经管垂直部以及颅中窝的局部解剖关系的观察,为临床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面神经减压术及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术等提供有关的应用解剖... 本文通过130侧成人颈静脉窝深度的测量和窝深大伴内、外移时,与内耳道、前庭导水管外口、面神经管垂直部以及颅中窝的局部解剖关系的观察,为临床颈静脉球体瘤的诊断与治疗、面神经减压术及面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术等提供有关的应用解剖学资料,并讨论了临床应用中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窝 茎乳孔 面神经管
下载PDF
颞下窝A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
16
作者 代红磊 张兆刚 孙士铭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10-314,31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 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和测量。结果 1颈静脉孔外口距茎突根(4.17±1.99)mm、距茎乳孔(6.06±1.71)mm、距舌下神经管(2.41±1.23)mm;2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66±1.41)mm、乳突段长度(16.08±2.15)mm、面神经锥段距外半规管(1.08±0.41)mm;3颈静脉球距面神经乳突段(6.56±1.81)mm、距后半规管弓峰下缘(3.67±1.27)mm;4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长度(10.36±2.31)mm、水平段长度(19.41±2.02)mm;5后半规管弓峰下缘距寰椎横突(31.22±1.93)mm、乙状窦垂直臂距下颌关节(19.17±1.51)mm、乳突尖距岩尖(53.91±4.82)mm。结论颞下窝A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后部及迷路下区特别是颈静脉孔区,适用于切除迷路下区及颈静脉孔周围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窝A型入路 颞下窝 颈静脉孔
下载PDF
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应用
17
作者 薛玉斌 张文阳 +1 位作者 刘强 夏寅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72-276,281,共6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副神经节瘤15例,神经鞘瘤11例,软骨肉瘤1例...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27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副神经节瘤15例,神经鞘瘤11例,软骨肉瘤1例。术前行常规颞骨CT、增强MRI检查,并根据情况选择血管造影和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所有患者均采用颞下窝A型径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分型均在Fisch分型C1型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及声音嘶哑等后组颅神经受损表现。2例患者为二次手术,25例患者为初次手术。肿瘤全切率为(92.6%)。1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术中向前移位面神经,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1年HB分级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2例。12例其它类型肿瘤患者,术中保留面神经骨桥,术后均未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脑脊液耳漏、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偏瘫、死亡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颞下窝A型径路在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径路能够实现肿瘤的完整暴露,并且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如硬脑膜、面神经、颈内动脉、后组颅神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 颞下窝A型径路 副神经节瘤 神经鞘瘤 面神经
下载PDF
颈静脉球窝高位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的HRCT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蓬 王振常 +1 位作者 杨正汉 赵鹏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CT评估成人颈静脉球窝(JBF)高位及其与毗邻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200侧)鼻窦高分辨CT。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上以鼓环、耳蜗、内听道及外半规管为参照结构评估JBF有无高位;在三维重建图像... 目的基于高分辨CT评估成人颈静脉球窝(JBF)高位及其与毗邻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200侧)鼻窦高分辨CT。在多平面重组图像上以鼓环、耳蜗、内听道及外半规管为参照结构评估JBF有无高位;在三维重建图像上分别测量JBF与面神经管乳突段、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及鼓室间骨壁最短距离;以乙状窦沟为参考结构将乳突气化分Ⅰ~Ⅳ度,比较不同高度、不同气化组间JBF与以上毗邻结构间距离有无差异。结果 JBF达鼓环、耳蜗底转、蜗窗、内听道底、外半规管者分别占82.0%、38.5%、27.0%、15.5%、2.5%;与面神经管乳突段、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鼓室间平均距离分别为(5.87±2.76)mm、(6.63±2.51)mm、(5.79±3.62)mm、(4.06±3.01)mm;与以上结构间骨壁缺失者分别占2.5%、0.5%、5.0%、4.5%。JBF与内听道、前庭导水管、面神经管间距离在以各高位参考结构分组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基于各参考结构的JBF高位发生率在不同气化程度组间均无差异;JBF与面神经管乳突段间距在不同气化程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BF高度及其与毗邻结构位置关系变化较大,疾病评估及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气化 颈静脉球窝 高分辨CT
原文传递
颞下窝A型径路中面神经无张前移位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7
19
作者 孔德弟 戴春富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49-552,共4页
颞下窝A型径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经典入路,面神经前移位是术中充分暴露肿瘤的重要步骤,然而面神经前移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这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改进术中面神经前移... 颞下窝A型径路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经典入路,面神经前移位是术中充分暴露肿瘤的重要步骤,然而面神经前移位后患者面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这对手术医生和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作者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改进术中面神经前移位的处理方式,将面神经从面神经管中游离出来,在二腹肌嵴处剪断二腹肌,游离茎突,然后将二腹肌连同腮腺与颞肌下缘缝合;45°放置长撑开器,将腮腺和二腹肌后腹推向前上方,进一步缩短膝状神经节到腮腺内面神经主干的距离。以上处理使得面神经无张前移位,不仅减轻了面神经前移位的张力,而且能最大程度保留面神经的血供,有利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区肿瘤 颞下窝A型径路 面神经前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