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韵汇校·入声》拾零
1
作者 张茜茜 李惠超 丁治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7-103,共17页
《切韵汇校》是三种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传本的最新校勘成果,大有功于学术,但也难免瑜中微瑕,进一步考察可为其修订提供参考。以“入声”部分为例,《王一》与《王三》存在未校、录误、录夺等现象。在这三类现象中,未校者居多,其中很... 《切韵汇校》是三种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传本的最新校勘成果,大有功于学术,但也难免瑜中微瑕,进一步考察可为其修订提供参考。以“入声”部分为例,《王一》与《王三》存在未校、录误、录夺等现象。在这三类现象中,未校者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未吸收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所致;录误与录夺则是转录过程中的次生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韵汇校》 入声 《王一》 《王三》 校勘 抄本
下载PDF
人口跨域流动与地域方言变化——四川方言入声字口音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武小军 王庆 樊洁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4,共12页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方言入声区回流人口的入声字口音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人口跨域流动背景下,方言语音已普遍发生变化并向普通话靠拢,在语言接触中,方言内部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表现出较统...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方言入声区回流人口的入声字口音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人口跨域流动背景下,方言语音已普遍发生变化并向普通话靠拢,在语言接触中,方言内部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表现出较统一的演变规律,形成了稳中渐变、逐步削弱的基本态势。方言语音的变化,证实了人口流动是其重要的动因,应以此为契机,消除各类社会排斥,营造合宜的语言环境,形成与普通话的真正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四川方言 入声字 社会调查
下载PDF
试论汉语方言入声的两种处理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68-73,共6页
现代汉语方言入声两类五型,根据调值和韵尾的情况分为四种处理模式。以苏州和长沙为代表的两种处理模式,李荣先生早已做过专门的精辟的论述,毋需多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处理模式,李先生有过讨论但不够详尽,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以湖口话... 现代汉语方言入声两类五型,根据调值和韵尾的情况分为四种处理模式。以苏州和长沙为代表的两种处理模式,李荣先生早已做过专门的精辟的论述,毋需多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处理模式,李先生有过讨论但不够详尽,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以湖口话为代表的处理模式,至今无人问津,在当今入声走向衰亡的大势之下理当做番具体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广州话 湖口话 入声调 入声韵尾
下载PDF
黄河故道与新乡方言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泓 李海洁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7-81,共5页
古黄河纵贯新乡地区,把新乡切割成西北、东南两大块。西部山西移民多,以晋语为主;东部人口则以河南官话为主。黄河迁徙后,中间故道便成为两边语言的融合带、过渡带,也成为新乡方言入声和尖团音的分界线。
关键词 古黄河 新乡方言 入声 尖团音 黄河故道
下载PDF
赣语昌都片方言中古入声字今读特点与演变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卢继芳 张晓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昌都片赣语是赣语在江西境内的分片之一。同赣语其他片区方言相比较,昌都片赣语中中古入声发展演变很有特色。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调类演变条件有声母清浊、古声母送气与否、韵摄来源。从地理分布来看,北部方言入声字舒声化进程快于南部... 昌都片赣语是赣语在江西境内的分片之一。同赣语其他片区方言相比较,昌都片赣语中中古入声发展演变很有特色。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调类演变条件有声母清浊、古声母送气与否、韵摄来源。从地理分布来看,北部方言入声字舒声化进程快于南部方言;从语音系统内部来看,不同声母的入声字舒声化进程也有差异,大多数方言浊入字先于清入字发生舒声化演变,浊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阳去调为常。都昌小片清入声字舒声化演变以归向阴去调为常,浊入声字今读存在读阳去、阳平等多种演变趋向。昌都片赣语中古入声字今读韵尾分布类型有新建长堎型、都昌阳峰型、德安蒲亭型等三大类。入声字今读韵尾因古声母来源不同而舒化进程不同,韵尾音值因音节内前置元音而演变途径多样化。昌都片赣语入声字韵尾今读类型既有历史发展的传承性,又有区域性创新,入声字韵尾特点初现于宋代,其中[-t]韵尾至[-l]韵尾音变至今仍处在词汇扩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语昌都片 入声字 演变规律
下载PDF
汉语方言边音韵尾的两个来源 被引量:7
6
作者 石绍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5-642,共8页
边音韵尾[-l]的分布范围较小,研究者一般认为它源自中古的[-p-t-k]尾。文章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以往材料,考察了[-l]的形成条件,提出汉语方言[-l]的来源有两个:其一是中古[-p-t-k]三尾简化的结果;其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音变。
关键词 赣语 江淮官话 入声 边音韵尾
下载PDF
论重庆方言中的古入声字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金小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官话入声的消失是其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官话入声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入声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逐渐普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越来...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官话入声的消失是其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官话入声的发展、演变进程中,入声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逐渐普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越来越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官话入声发展中的上述规律,在重庆方言的发展演变中有其独特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字 方言 共同语 青少年语言变异
下载PDF
30年来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宏吉 路金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4-80,94,共8页
大同地处山西省北部,方言属晋语大包片。大同方言入声舒化现象明显。1984年,马文忠先生讨论了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30年后,大同方言入声舒化范围不断扩大,在青年人中表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中古的浊母入声字优先起变化的规律没... 大同地处山西省北部,方言属晋语大包片。大同方言入声舒化现象明显。1984年,马文忠先生讨论了中古入声字在大同方言的变化。30年后,大同方言入声舒化范围不断扩大,在青年人中表现出明显的加速趋势。中古的浊母入声字优先起变化的规律没有变,但清声母入声字舒化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入舒两读字在入读词和舒读词中表现的义项有明显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声 入声舒化 入舒两读 大同方言
下载PDF
苏北方言的边音韵尾 被引量:3
9
作者 冯青青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苏北多数方言点保留入声韵,其中五个点的入声韵收边音尾。文章分析苏北方言边音韵尾的古音来源,讨论边音韵尾的演变过程,认为边音尾由t尾演变而来,最后又演变为零韵尾;受强势读音的影响,边音尾也可能被喉塞尾替换。
关键词 苏北方言 入声韵 边音韵尾演变过程
下载PDF
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的演变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树铮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0,共9页
古入声的演变是近代北方方言中的一种重要语音现象。本文根据九种语音资料,揭示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调类与韵类情况,并与现代山东方言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调类和韵类已经与现代方言的特点基本一致,并... 古入声的演变是近代北方方言中的一种重要语音现象。本文根据九种语音资料,揭示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调类与韵类情况,并与现代山东方言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清代山东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调类和韵类已经与现代方言的特点基本一致,并且表现出与现代方言基本一致的地域差异,清代到现代的变化是比较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入声 演变
下载PDF
《西儒耳目资》与今南京话入声韵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绍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8-553,共16页
通过《西儒耳目资》与今南京话入声韵对比,我们发现两者在韵类分合和主要元音音值等方面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西儒耳目资》入声韵多项特征与今南京话一致,而与其他江淮方言不同。结论认为,《西儒耳目资》入声韵是以明代南京话为基础的。
关键词 《西儒耳目资》 入声韵 南京话 明代官话 南系官话
下载PDF
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朝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0-427,共8页
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阴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阴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入声相混,同一入声也对应不同的阴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入声字同阴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阴入互押... 敦煌曲子词中有4例、变文中有2例阴入混押的现象。敦煌世俗材料的异文别字中,也存在同一个阴声韵可以与不同韵尾的入声相混,同一入声也对应不同的阴声韵。敦煌曲子词与变文中,入声字同阴声字合押并不多见。但敦煌诗歌中,无一例阴入互押的现象。曲子词和变文中的阴入混押现象,体现了在唐五代时期西北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方言中,入声韵尾开始消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韵文 阴入相混 入声尾消失 唐五代 河西方音
下载PDF
晋语独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沛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文章在对近年来支持和反对晋语独立的两派观点综述的基础上肯定了晋语分立的事实,晋语层级的分歧涉及方言分区理论建设,根据目前对晋语的研究程度以及学界对分区理论的认识,认为晋语分立为官话之下的二级方言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 晋语 入声 分区标准 分区方法
下载PDF
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布现状及原因推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伟娜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3-59,95,共7页
根据厦门、泉州、潮州、雷州四处闽南语入声字为材料,分析《广韵》入声韵尾在闽南语中的演变———从[-p][-t][-k]弱化成[-揲]甚至是[-0]。通过对四地有文白异读的入声字的梳理,可以发现,文读音基本没有弱化[-揲]韵尾;白读音中,[-揲]韵... 根据厦门、泉州、潮州、雷州四处闽南语入声字为材料,分析《广韵》入声韵尾在闽南语中的演变———从[-p][-t][-k]弱化成[-揲]甚至是[-0]。通过对四地有文白异读的入声字的梳理,可以发现,文读音基本没有弱化[-揲]韵尾;白读音中,[-揲]韵尾基本上只分布在咸、山、宕、梗、江五摄中,而很少出现在深、臻、通、曾四摄。同样,在没有文白异读的字里,[-揲]韵尾基本上也只分布于咸、山、宕、梗、江五摄的白读层字中。结合粤方言、晋语等的入声韵尾弱化现象,推测闽南语入声韵尾的分化很有可能是历史上长短元音对立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语 入声韵尾 弱化 长元音
下载PDF
莆仙方言的入声舒化现象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9-41,74,共4页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 处于闽东和闽南交界地界的莆仙话是闽东话对闽南话长期影响和渗透的产物,但往往体现出其自身独立发展演变的特征。入声舒化现象是莆仙方言最具有研究价值的特征之一,即部分白读的入声已舒声化,阳入白读混入阳平,阴入白读混入阳去。这种分化以文白读和古韵摄为条件。其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产生原理是喉塞韵尾-弱化消失,音节延长,单独成调,在语言系统的经济性原则的作用下,并入调值和调类相近的舒声类。这种入声调的演变过程在闽语的其他方言点及南部吴语和徽语中也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方言 入声舒化 单独成调 考察
下载PDF
入声舒化的方式与动因——以江苏北部两市有入声方言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井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0-96,共7页
江苏北部两市有入声方言的入声舒化后的声调归向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果被影响方言与接触方言舒声调调类相同,调值也相同,那么,舒化后与接触方言调类一致,调值也一样;二是被影响方言与接触方言的舒声调只是调类相同,调值不同,那么,舒化后... 江苏北部两市有入声方言的入声舒化后的声调归向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果被影响方言与接触方言舒声调调类相同,调值也相同,那么,舒化后与接触方言调类一致,调值也一样;二是被影响方言与接触方言的舒声调只是调类相同,调值不同,那么,舒化后调类归向与接触方言一致,但调值不同。江苏北部两市有入声方言的入声舒化没有明显的语音条件,也不遵循调值相近的原则归入相应的舒声调类,而是与接触方言或通语的归向一致。舒化的字往往有入声又读。因此,该地区方言的入声舒化不是原发性的音变,而是由方言接触引发的音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北部两市有入声方言 入声舒化 方式 动因
下载PDF
湘语益沅小片方言去入同调现象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姣雷 《贺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3-87,共5页
通过对湘语益沅小片方言古去声字与古入声字同调现象的研究分析,发现益沅小片方言读45调的清去字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白读层,一个是文读层。与周边方言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益沅小片去声入声同调的实质是入声归入阴去。
关键词 益沅小片 去声 入声
下载PDF
再论《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银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还是仿古的表现呢?对此学术界的看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入声在近代汉语的空间分布,从方言入声发展的动态着眼,重新审视了《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认为《五方元音》保留入声是实际语音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书 《五方元音》 入声
下载PDF
张家界方言入声的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江华 印有家 《武陵学刊》 201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在调查的99个张家界方言点中,47个点没有入声调,其中,19个点古入声字今读阴平,3个点今读阳平,25个点今读去声(包括阳去);61个点的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与其余入声字的演变不一致,其中,与古浊声母去声字合流今读去声(阳去)的共有53个点,... 在调查的99个张家界方言点中,47个点没有入声调,其中,19个点古入声字今读阴平,3个点今读阳平,25个点今读去声(包括阳去);61个点的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与其余入声字的演变不一致,其中,与古浊声母去声字合流今读去声(阳去)的共有53个点,与古浊声母平声字合流今读阳平,共有8个点。张家界地区包括市区在内的中部区域目前还保留着入声,形成一个入声区域带;处于东西两边的慈利县城和桑植县城入声消失,而两个县边境的部分乡镇还保留入声,整体表现出城区的演变速度相对较快的特点。古入声字正在发生演变的方言中,首先变化的是古全浊入声字,且都是与古浊声母去声字合流读去声,大抵由于辅音韵尾失落,比较早地并入了舒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 汉语方言 入声 演变
下载PDF
元刊杂剧说白语言即是清入作上、次入作去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新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共6页
在元刊杂剧说白语言中,清入声字与次浊入声字的表现,分别同上声字和去声字趋于一致。由此可见,这些清入声字与次浊入声字也应当是分别读作上声和去声。
关键词 元刊杂剧 说白语言 清入作上 次入作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