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hoodoo-upland on Ordovician karst slop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geology in Tahe area,Tarim Basin,NW China
1
作者 ZHANG San JIN Qiang +3 位作者 SUN Jianfang WEI Hehua CHENG Fuqi ZHANG Xudo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2期354-366,共13页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the formation,fracture-caves types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of hoodoo-upland on the Ordovician karst slope in the Tahe area,Tarim Basin,are discussed by a...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the formation,fracture-caves types and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of hoodoo-upland on the Ordovician karst slope in the Tahe area,Tarim Basin,are discussed by analyzing faults and strata thickness.The hoodoo-upland was made of high peaks and narrow valleys in the Ordovician karst slope during the Early Hercynian karst period,which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NNE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 and had inherited evolution.The fault-fractures and fracture-vugs complex were extremely developed,with a thickness of 100 m.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of 60% oil wells was more than 20×10^(4) t per well in the hoodoo-upland,where the residual thickness of the Ordovician Yingshan Formation was greater than karst depressions.Caves formed by the shelter of collapsed breccias were developed in the valleys.They were 1.6 to 13.5 m high,with a filling rate of 51.6%.The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 under the settings of strike-slip compression controlled the early formation of the hoodoo-upland on the karst slope,resulting in the differences of drainage distribution and karstification.Compared with the water-rich karst valley,the hoodoo-upland with lean water suffered weaker karstification,had thicker residual stratum,and was higher in terrain.In rainy season,the meteoric water flew and corrode along the cracks,forming a complex network of fractures and caves.Combined with inherited uplift and the effective match of the NNE deep faults,oil and gas continuously charged into the reservoir space in the upland,forming the hoodoo fracture-cave reservoir with vertically quasi continuous distribution,high hydrocarbon abundance and high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he Oilfield ORDOVICIAN karst slope hoodoo upland flower structure fracture-cave reservoir deep layer exploration Tarim Basin
下载PDF
Study on Influence of Soil Erosion for Different Covered Patterns in Karst Slope of Sugarcane Planting Regions
2
作者 H.W. Tan L.Q. Zhou +1 位作者 R.L. Xie M.F. Hu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3期357-364,共8页
Sugarcane production is mainly slope cultivation, so soil erosion was serio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overage methods have a higher production rate of 39.26%-41.22%,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blank... Sugarcane production is mainly slope cultivation, so soil erosion was serio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coverage methods have a higher production rate of 39.26%-41.22%, than the control treatment (blank) without covering, so yield-increasing effect was significant. As annual rainfall is around 1,250 mm and the control treatment(blank) without covering, the whole year of fertilizer runoff was 175 mm, the average soil content of runoff water was 2.22 g/L,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soil loss was 3585.0 kg/ha. The treatment with farmer fertilization practice + plastic film mulching annual runoff water was 153 mm, the average soil content of runoff water was 2.30 g/L, and the total soil loss of volume was 3183.0 kg/ha. The treatment with optimize fertilization + plastic film mulching annual runoff water was 141mm, the average soil content of runoff water was 2.42 g/L,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soil loss was 2958.0 kg/ha. Sugarcane leaves covered treatment runoff did not occur throughout the year. The coverage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runoff water reduction is in the range of 12.6-16.0%, is 15.8-23.8% reduction in the amount of runoff soil. Treatment with no fertilization nutrient N loss was 5.760 kg/ha, and P205 loss was 2.565 kg/ha in runoff water. Farmer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the nutrient N loss was 12.435 kg/ha, and the loss P205 was mulching treatment nutrient N loss was 7.755 kg/ha, and P205 loss was 3.960 kg/ha in water runoff. Optimizing fertilization + plastic 3.540 kg/ha in runoff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slope sugarcane different coverage patterns soil erosion.
下载PDF
不同地质雷达设备在铁路工程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与对比
3
作者 刘伟 周超 金俊俊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4期82-86,共5页
隐伏岩溶因其隐蔽性强和发育无规律性等特点,给岩溶地区的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寻求高效精准的探测方法是隐伏岩溶勘察的重难点。利用岩溶与其周围岩体之间的物性差异,物探方法对隐伏岩溶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地质雷达法因... 隐伏岩溶因其隐蔽性强和发育无规律性等特点,给岩溶地区的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寻求高效精准的探测方法是隐伏岩溶勘察的重难点。利用岩溶与其周围岩体之间的物性差异,物探方法对隐伏岩溶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地质雷达法因其高效、无损、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和城市等地下隐伏岩溶的探测工作。本文以在建贵南高速铁路为背景,应用两种地质雷达设备对某岩质边坡隐伏岩溶进行探测,详细对比了两种不同地质雷达仪器的探测成果,并将探测成果进行了开挖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地质雷达设备在隐伏岩溶地质体勘察中均能得到较好的探测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的设备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岩质边坡 隐伏岩溶 铁路工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勘探突破及意义
4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4 位作者 蔡振忠 李勇 杨宪彰 陈才 陈常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获得勘探新突破,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的首次勘探突破,标志着斜坡区发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结合区域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罗探1等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罗探1井在奥陶系碳酸盐岩获得勘探新突破,是麦盖提斜坡奥陶系断控岩溶新类型油气藏的首次勘探突破,标志着斜坡区发现一个重要的战略接替领域。结合区域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开展罗探1等井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麦盖提斜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断控岩溶储层的形成主要与走滑断裂活动相关,是麦盖提斜坡三类主要成储模式之一;麦盖提斜坡目前已发现油气均来自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基底古构造控制了下寒武统的沉积和烃源岩的分布;斜坡区存在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烃源岩、古构造演化及通源断裂控制油气复式聚集成藏,断裂活动期次、断穿层系决定了油气富集层系与油气藏性质。麦盖提斜坡奥陶系走滑断裂十分发育,延伸距离累计可达1000km以上,控制了断控岩溶储层和油气藏的分布,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资源规模大、可部署性强,展示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是塔西南地区规模油气勘探发现和战略接替的重要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断控岩溶 成藏条件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坡耕地产流产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韦荣婷 安吉平 +4 位作者 蔡雄飞 周国富 王济 郁鑫杰 徐蝶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75,共9页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 产流产沙是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在同一坡度、3种雨强下对坡耕地7种种植模式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流量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坡面产流量趋势为先逐渐增大,之后(10 min左右)逐渐趋于稳定。C单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差;A-B-C套种模式减流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单种及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更好促进降雨入渗。2)不同种植模式下坡面产沙量与雨强呈正相关,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幅度较小,中、高单种或套种模式径流含沙量变化复杂。小、中雨强下,A-B-C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大雨强下,A-B套种模式减沙效果最好。低矮作物参与的种植模式减沙效果优于中、高作物单种其套种模式。3)不同种植模式下产流量和雨强均呈极显著正相关。B、C单种模式与A-B-C套种模式产沙量与雨强有相关关系,其余模式与雨强的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低矮作物单种及低矮作物参与的套种模式能有效减流、保土,因此坡耕地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考虑增加低矮作物参与种植,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种植模式 坡耕地 水土保持 产流产沙
下载PDF
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玉米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6
作者 杨应冲 戴全厚 +2 位作者 王勇 张友 姚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机理,为解决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喀斯特裸坡地和玉米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短历时强降雨... [目的]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机理,为解决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和保障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喀斯特裸坡地和玉米坡地为研究对象,研究短历时强降雨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1)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地表产流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和玉米地地表产流模数呈现出先增大后保持稳定的趋势,而地表产沙模数则是先增大后减小。(2)裸坡地和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坡度相同时,玉米地各壤中流产流量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其中坡度为20°时,玉米地壤中流(15—25 cm)总产流量相对裸坡地减少了62.59%。(3)当坡度不变时,玉米地地下产沙量和产沙模数显著小于裸坡地(p<0.05);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裸坡地与玉米地地下产流模数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地下产沙模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30 min之间达到最大产沙模数。(4)比较不同坡度裸坡地与玉米地各产流产沙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玉米地相比裸坡地地下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地表产沙之间相关性增强,而地表产沙与地表产流、地下产流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结论]强降雨下玉米坡地能够增加入渗,具有阻控和缓蚀的作用,其中地表产流产沙模数和壤中流产流模数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地下产流模数随降雨历时增加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地下产沙模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耕地 短历时强降雨 产流模数 产沙模数
下载PDF
充填型岩溶隧道仰坡滑塌机制及稳定性控制技术——以宜宾巡场至玉和公路下坝隧道出口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国梁 胡伟锋 +3 位作者 刘佳 李思翰 叶飞 杨永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4-281,共8页
为解决充填型岩溶隧道进洞过程中引起的仰坡滑塌问题,利用现场调查和MultiFracS多物理场断裂分析软件,对隧道进洞过程中仰坡体内裂缝发展过程和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洞口仰坡加固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连续降雨是引... 为解决充填型岩溶隧道进洞过程中引起的仰坡滑塌问题,利用现场调查和MultiFracS多物理场断裂分析软件,对隧道进洞过程中仰坡体内裂缝发展过程和围岩变形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洞口仰坡加固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连续降雨是引起仰坡滑塌的直接原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碎石土充填物抗剪强度降低,溶腔区位移变化显著且出现微裂隙;当含水率增加至20%时,溶腔区裂缝进一步发展,局部出现开裂,地表滑动位移不断增加。2)隧道进洞施工扰动加速了地表覆盖层与下伏基岩间贯通裂缝的形成,仰坡体呈现整体滑动趋势。基于现场调查和数值分析,采用“缓坡+钢锚管/锚索框架梁”的仰坡防护形式,用注浆钢锚管替代锚杆和部分锚索,能够避免溶腔内碎石土在雨水下渗中产生变形破坏。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加固后的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变形和地表沉降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充填型溶腔 碎石土 仰坡滑塌 裂缝 加固措施
下载PDF
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识别及储集意义
8
作者 王同川 陈浩如 +3 位作者 温龙彬 钱玉贵 李玉琢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21,共13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建立地震正演模型模拟、RGB分频融合技术及波形分类分析等手段,对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遭受的岩溶作用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建立地震正演模型模拟、RGB分频融合技术及波形分类分析等手段,对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岩溶古地貌进行了识别与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五百梯地区石炭系遭受的岩溶作用强度自西向东逐渐变小,东南部石炭系原始沉积厚度更大,但残余厚度分布不均匀,主要为10~30 m;西北部地层厚度较小,为0~15 m。(2)研究区石炭系自西向东可识别出岩溶高地和岩溶斜坡2个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可划分为残丘和浅洼2个三级地貌单元,再依据其差异溶蚀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陡斜坡浅洼和缓斜坡浅洼,浅洼内发育残丘、暗河及落水洞。反射同相轴的上提和下拉特征、岩溶角砾岩的发育、地震层拉平剖面、RGB分频融合及波形变化特征等均可识别出岩溶古地貌的发育。(3)研究区石炭系各地貌单元的分布受构造控制,浅洼和残丘多以椭圆状或不规则长条状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暗河的展布与浅洼长轴方向一致;岩溶古地貌控制着地层厚度以及溶蚀孔洞的发育,残丘残余厚度较大,岩溶作用强,充填作用较弱,溶蚀孔洞较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4.34%;缓斜坡浅洼残余厚度较小,充填作用较强,溶蚀孔洞不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2.68%,而陡斜坡浅洼虽然残余厚度小,但因潜水位低、泄水能力强,溶蚀作用强而充填作用弱,储集空间发育,储层平均孔隙度为5.05%;缓斜坡和陡斜坡储层平均孔隙度分别为3.67%和3.31%,岩溶高地孔隙度最小,平均为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浅洼 残丘 岩溶斜坡带 地震正演模拟 RGB分频融合 岩溶角砾岩 黄龙组 石炭系 川东五百梯地区
下载PDF
陡坡段穿越溶洞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离心试验
9
作者 李宇杰 冯忠居 +2 位作者 何静斌 张聪 王思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84-2392,共9页
为了研究陡坡段桥梁桩基穿越溶洞时的竖向承载特性,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陡坡坡度一定时,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高度变化对桩基础荷载-沉降曲线、桩基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及桩侧阻力的影响,给出影响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关键参数.结果... 为了研究陡坡段桥梁桩基穿越溶洞时的竖向承载特性,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陡坡坡度一定时,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高度变化对桩基础荷载-沉降曲线、桩基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及桩侧阻力的影响,给出影响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在桩长及桩基入岩总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桩基竖向极限承载力随溶洞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极限承载力减幅随溶洞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洞高小于1.2倍桩径时,极限承载力的减幅不明显.当洞高大于2.4倍桩径时,极限承载力的减幅显著增大.桩身轴力的衰减速度在粉质黏土层内较小,在持力层内较大,在溶洞范围内基本不衰减.当洞高大于2.4倍桩径时,持力层范围内的轴力衰减幅度显著增大.桩侧阻力在持力层内显著大于上部岩土层,在溶洞范围内几乎为零.随着溶洞高度的增大,桩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中桩侧阻力的占比逐渐减小,当洞高大于2.4倍桩径时,桩侧阻力减小了65.5%,桩基由摩擦桩逐渐向端承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岩溶 桥梁桩基 离心试验 承载特性
下载PDF
岩溶区域内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洪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2期153-156,I0016,共5页
地下连续墙等基坑支护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岩溶即其中之一。岩溶地质条件对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极为不利。基于实际施工经验,对成槽施工前溶洞勘察、成槽过程中岩溶问题处理进行详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溶洞中存在漂石、斜岩... 地下连续墙等基坑支护施工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地层,岩溶即其中之一。岩溶地质条件对于地下连续墙施工极为不利。基于实际施工经验,对成槽施工前溶洞勘察、成槽过程中岩溶问题处理进行详细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溶洞中存在漂石、斜岩情况的处理以及溶洞导致的塌方和路面下沉等问题的处理,并基于实际经验给出部分岩溶区域地下连续墙施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层 溶洞勘察 漂石 斜岩 施工建议
下载PDF
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11
作者 陈晓娜 潘焰菲 +2 位作者 徐勤学 方荣杰 王绍旭 《人民珠江》 2024年第8期38-47,共10页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用自制土槽模拟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坡地产流过程及不同深度土层(10、30 cm)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 为探究桂西北喀斯特区石灰土与红壤坡地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用自制土槽模拟石灰土与红壤坡地,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坡地产流过程及不同深度土层(10、30 cm)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土壤降雨产流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石灰土坡地产流以壤中流为主,平均壤中流径流系数为0.087,红壤坡地产流以地表径流为主,平均地表径流系数为0.088;②石灰土坡地在中雨时地表才开始产流,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地表径流系数无明显变化,壤中流径流系数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变化复杂,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过程,红壤坡地的地表径流系数随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等级的增加呈减小趋势;③不同降雨等级下,石灰土坡地径流深与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红壤坡地径流深与降雨历时呈极显著相关关系;④石灰土坡地整体平均土壤含水量(24.77%)显著低于红壤坡地(25.15%),石灰土坡地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比红壤坡地更迅速。研究成果能够为喀斯特坡地降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和合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灰土 红壤 坡地产流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简阳-资阳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特征及成因机制
12
作者 苏琳皓 谢静平 +5 位作者 任丽梅 曹华 马梓珂 赵青 车国琼 阳聪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四川盆地茅口组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和重点层系,最近在川南地区围绕茅口组的断溶体开展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显示了岩溶作用对茅口组储层改造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简阳—资阳地区是否发育岩溶储层还鲜见研究,这阻碍了该地区茅口组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茅口组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和重点层系,最近在川南地区围绕茅口组的断溶体开展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显示了岩溶作用对茅口组储层改造的重要意义。然而,在简阳—资阳地区是否发育岩溶储层还鲜见研究,这阻碍了该地区茅口组油气勘探。基于测井、地震资料和元素地球化学对简阳—资阳地区茅口组进行分析,明确茅口组顶部优势岩溶地貌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管状岩溶通道特征,并且在顶部的碳酸盐岩中含有大量的不易移动元素,如Zr、Ti、Th,这表明在茅口组顶部存在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之上为厚层的玄武岩;根据地震剖面和测井资料刻画的茅口组残余厚度,划分为岩溶洼地、岩溶斜坡和岩溶台地,岩溶斜坡为优势储层发育带;简阳地区的岩溶古地貌形成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前的地层隆升、暴露和溶蚀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以为简阳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斜坡 玄武岩 风化壳 茅口组 简阳地区
下载PDF
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程度与坡位因子的关联机制研究
13
作者 陈彦君 赵筱青 +3 位作者 普军伟 石小倩 冯严 周世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探寻石漠化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是石漠化有效治理的关键。文章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的3个典型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提取石漠化程度及坡位信息,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沿坡位... 石漠化作为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探寻石漠化分布规律及影响机制是石漠化有效治理的关键。文章以滇东南喀斯特山区的3个典型实验区为研究对象,提取石漠化程度及坡位信息,探讨不同等级石漠化沿坡位的分布规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石漠化程度与坡位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1)实验区内从山脊到山谷石漠化面积逐渐减少,而非石漠化面积逐渐上升,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坡位高的地方;其中轻度石漠化多发生在山脊和上坡,中度石漠化多发生在山脊、上坡和下坡,重度石漠化在各坡位的分布较均匀。(2)坡位与石漠化程度的相关性显著,坡位直接影响着石漠化的分布规律。同时,坡位对石漠化的影响受到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间接的强化作用。(3)坡位与石漠化程度的关联机制是:当区域以自然演化状态为主时,坡位与石漠化程度呈负关联,坡位越高,伴随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变大,导致高坡位区域物质迁移更加频繁,石漠化的程度加剧;当区域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时,坡位与石漠化程度呈正关联,坡位越低,随同坡度与地形切割深度较小,人类活动更加方便且频繁,消耗了由高坡位到低坡位的堆积物质,使石漠化程度加深。研究结果能为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程度综合影响机制的深入分析提供参考,为山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恢复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坡位 通径分析 关联机制 喀斯特山区
下载PDF
岩溶山区裸露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方法探讨
14
作者 陈鸿申 孙元烽 冯地宽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17-121,共5页
矿业活动及切坡修路导致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造成土壤植被资源损毁,边坡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本文根据岩质边坡破坏类型,将其分为梯级台阶型边坡、≤25°缓坡、>25°高陡边坡。梯级台阶型边坡在台阶边缘修建30~60 cm浆砌挡... 矿业活动及切坡修路导致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造成土壤植被资源损毁,边坡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本文根据岩质边坡破坏类型,将其分为梯级台阶型边坡、≤25°缓坡、>25°高陡边坡。梯级台阶型边坡在台阶边缘修建30~60 cm浆砌挡土坎,覆土30~60 cm,在台阶边缘和内侧栽植藤蔓植物,平台栽植灌木,藤蔓植物上爬下垂对岩质边坡进行复绿;≤25°缓坡根据坡比及相似三角形原理布设挡土措施,挡土坎砌筑过程对基础进行开挖,确保基础平稳牢固,分隔覆土固土,栽植乡土植物进行植被重塑;>25°高陡边坡钻孔栽植灌木和藤蔓,同时在钻孔下端设置透气导水孔(物质交换通道),透气导水孔不仅可以将孔内多余的水排出孔外,防治植被根系因长期浸泡缺氧而腐烂坏死,还可以为植被根部输送氧气,促进根部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土壤孔隙度,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以上三种岩质边坡植被重建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便捷、工程投资少、成效维持时间长等优点。可在黔北武陵山地区,甚至西南岩溶区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植被重建 岩溶山区 钻孔植木
下载PDF
基于大起伏溶蚀斜坡地带产业园工程基础选型的分析
15
作者 向益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3期39-41,共3页
通过对贵阳市岩溶盆地边缘地带某大起伏溶蚀斜坡产业园区地质详勘实施方案、岩体和土工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其典型的地层岩土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要素特征,明确了该产业园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分析了岩溶和基岩起伏面对本工... 通过对贵阳市岩溶盆地边缘地带某大起伏溶蚀斜坡产业园区地质详勘实施方案、岩体和土工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其典型的地层岩土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要素特征,明确了该产业园的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形式,分析了岩溶和基岩起伏面对本工程桩端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基础开挖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了预测,以期为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起伏溶蚀斜坡 地基持力层 基础选型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区公路岩质边坡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
16
作者 汪钥龙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5期8-10,共3页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广西在公路工程中有大量的岩质边坡产生和存在,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亦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最为关注的问题。赤平投影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部分边坡工程中,但在... 作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广西在公路工程中有大量的岩质边坡产生和存在,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亦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最为关注的问题。赤平投影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已被应用于部分边坡工程中,但在公路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中应用仍不够普及,本文通过赤平投影法进一步丰富地质灾害评估中对于岩质边坡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此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喀斯特地貌 岩质边坡 赤平投影
下载PDF
喀斯特槽谷区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
17
作者 石海龙 张林星 +3 位作者 甘凤玲 蒲俊兵 苟俊菲 刘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目的]为准确评价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特征,筛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探析限制其土壤质量的障碍因子。[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面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裸地、玉米地... [目的]为准确评价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特征,筛选出适用于该地区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探析限制其土壤质量的障碍因子。[方法]以重庆市青木关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面的5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草地、裸地、玉米地、辣椒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Norm值建立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并通过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和隶属度函数对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面的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喀斯特槽谷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MDS)包括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全磷;(2)通过非线性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得出,逆层坡土壤质量(0.519)优于顺层坡(0.451),其中逆层坡林地土壤质量最优(0.653),辣椒地土壤质量最差(0.426);(3)非线性评价方法在顺/逆层坡的决定系数(R 2)均高于隶属度函数,因此喀斯特槽谷区更适合采用非线性评分模型;(4)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障碍因子差异显著,仅有全氮为共同的障碍因子。[结论]适当增加草地和乔木林的覆盖能提高喀斯特槽谷区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可因地制宜地为喀斯特槽谷区顺/逆层坡侵蚀坡面的土壤质量调控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槽谷区 顺/逆层坡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裸露岩石对喀斯特坡地水土流失及水动力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何茂林 李瑞 +2 位作者 吴盼盼 熊玲 肖林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目的]裸露岩石如何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不同岩石裸露率(0,10%,30%,50%,70%)的坡地,开展不同雨强(30,60,90 mm/h)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旨在探究雨强与裸露岩石对坡地产... [目的]裸露岩石如何影响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不同岩石裸露率(0,10%,30%,50%,70%)的坡地,开展不同雨强(30,60,90 mm/h)条件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旨在探究雨强与裸露岩石对坡地产流产沙及水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坡地地表产流产沙随雨强增大呈增大趋势,而随岩石裸露率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在不同雨强条件下,0岩石裸露率坡地与10%岩石裸露率坡地的产流产沙差异多呈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岩石裸露率坡地之间呈显著差异(p<0.05)。低岩石裸露率坡地(10%)与高岩石裸露率坡地(50%及以上)间产流产沙差异显著(p<0.05)。流速(V)、水深(h)、雷诺数(Re)、弗罗德数(Fr)、水流剪切力(τ)及水流功率(w)随雨强增大呈增大趋势,阻力系数(f)随雨强增大呈减小趋势。流速(V)、弗罗德数(Fr)随着岩石裸露率增加呈减小趋势,而水深(h)、阻力系数(f)随着岩石裸露率增加呈增大趋势,雷诺数(Re)、水流剪切力(τ)与水流功率(w)在不同雨强下变化规律有差异。水动力参数变化在不同坡地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产沙与水动力参数数量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流速(V)(R^(2)=0.819,p<0.05)、水流剪切力(τ)(R^(2)=0.858,p<0.05)及水流功率(w)(R^(2)=0.890,p<0.05)预测坡地产沙效果较好,其中水流功率(w)为最佳预测参数。[结论]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岩溶坡地土壤侵蚀理论,并可为建立适合于岩石裸露坡地的水蚀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岩石 坡地 产流产沙 水动力特征 喀斯特 石漠化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采动和降雨影响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破坏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新荣 冉乔 +2 位作者 熊飞 李滨 杨忠平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阐明采动和降雨入渗条件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和破坏规律,以贵州省纳雍县普洒滑坡为例,通过块体离散元数值分析,探讨煤层开挖扰动和降雨入渗作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10和M14煤层开采,山体上覆岩层... 为阐明采动和降雨入渗条件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变形和破坏规律,以贵州省纳雍县普洒滑坡为例,通过块体离散元数值分析,探讨煤层开挖扰动和降雨入渗作用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制。结果表明,随着M10和M14煤层开采,山体上覆岩层向采空区方向下移,新生裂隙向坡表发育。工作面上覆岩层裂隙带高度随采空区范围的增大而增加,M10和M14开采结束后,裂隙带分别发育至30倍和40倍采高,坡顶深大岩溶裂隙向坡下扩展。降雨入渗后,上覆岩层裂隙带与深大岩溶裂隙贯通,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深大岩溶裂隙向坡表扩展形成贯通滑动面,岩溶坡体发生崩滑破坏。研究发现,地下采动是普洒老鹰岩山体变形破坏的控制因素,后续降雨是山体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斜坡 裂隙 地下开采 降雨 离散元
下载PDF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触发岩溶坡体动力崩滑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4 位作者 李滨 熊晨 刘新荣 李江山 刘小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提出了该类“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致灾特征、主控触发因素和动力成灾机制。结果表明:(1)该滑坡动力崩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陡坡体微地貌、“上硬下软”岩性组合、斜坡岩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风化等主导因素和多层浅埋采空区、强降雨和采掘爆破振动等触发因素,其中前者的存在或长期作用较为明显地降低了原始坡体的稳定性,而后者的存在或短期作用急剧地劣化了坡体地质条件并最终触发了坡体的“临界崩滑”;(2)该滑坡在采空区和强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渐进变形”具有明显的“整体下座”和“顺时针旋转”特征,其中“整体下座”为“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典型特征,其为受区内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开采沉陷所致;(3)邻近坡体的采掘爆破振动最终触发该滑坡形成“临界崩滑”后,其后续动力响应可细化为“解体破碎→铲刮滑床→碎屑流动→堆积稳定”4个阶段。最后,基于分析驱动该滑坡各阶段动力响应的力学作用类型及其效应,即:坡体岩溶裂隙渗透压力、竖向和水平爆破振动应力、坡脚处剪切应力、采空区边界卸荷应力和采空区中冒落岩块压实过程产生的侧向膨胀应力等及其岩体破裂效应,系统提出了考虑其崩滑全程力学模式演变的动力崩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 岩溶坡体 动力崩滑 普洒滑坡 主控触发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