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汞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强 段钰锋 +1 位作者 冒咏秋 朱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10-17,2,共8页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了汞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汞的影响。采用4个简化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耶洛维奇(Elovich)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入口汞... 在固定床吸附反应器内对一种商业活性炭进行了汞吸附实验,考察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活性炭吸附汞的影响。采用4个简化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内扩散模型、准一阶和准二阶动力学模型,耶洛维奇(Elovich)模型从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入口汞浓度和吸附温度对汞吸附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汞吸附过程的机制和控制过程。结果表明:入口汞浓度的增加,或者吸附温度的降低,均有利于活性炭对汞的吸附,其主要原因是提高了颗粒内扩散速率、初始吸附速率以及准一级反应速率。汞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主要分为表面吸附和内扩散吸附2个阶段,初始吸附阶段呈现较快吸附速率,该阶段和表面吸附有关;随着表面活性位被占据,颗粒内扩散起主要控制作用,吸附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汞吸附 动力学模型 控制过程 吸附机制
下载PDF
电磁继电器贮存期接触电阻增长的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召斌 翟国富 黄晓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5-211,共7页
电磁继电器贮存过程中,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超标是主要的失效模式,而触点间的阴离子扩散是导致触点表面绝缘膜增长、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纯金属触点表面腐蚀膜的成膜机理,并根据扩散理论给出了接触电阻增长与触点间压力、... 电磁继电器贮存过程中,触点间的接触电阻超标是主要的失效模式,而触点间的阴离子扩散是导致触点表面绝缘膜增长、接触电阻增加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纯金属触点表面腐蚀膜的成膜机理,并根据扩散理论给出了接触电阻增长与触点间压力、接触压降以及环境温度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常闭触点间单个导电斑点的接触电阻增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其他学者的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最后通过该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提出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行触点贮存寿命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电磁继电器 表面绝缘膜 扩散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型印刷线路板的热解实验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晓娟 张于峰 +1 位作者 魏莉莉 马洪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利用热重(TG)法进行了聚四氟乙烯(PTFE)型印刷线路板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建立了表观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固定床热解试验装置进行了PTFE线路板热解实验,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扫描电镜(SEM)分别检测了热解气体和固体产... 利用热重(TG)法进行了聚四氟乙烯(PTFE)型印刷线路板不同升温速率的热解特性实验研究,建立了表观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利用固定床热解试验装置进行了PTFE线路板热解实验,利用气-质联用(GC-MS)和扫描电镜(SEM)分别检测了热解气体和固体产物.结果表明:a.所建热解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求得动力学三参数分别为活化能223.606 kJ/mol,反应级数0,指前因子1.529×1013min-1;b.热解气体产物主要为八氟环丁烷.手动剥离即可实现金属和玻璃纤维等组分的分离富集,富集的金属片主要为铜片及其镀层上含有少量的金、镍等贵重金属;富集的玻璃纤维中含有大量的碳,还有一定量的O,F,Al,Si,Ca,Ti等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线路板 热解实验 聚四氟乙烯 反应动力学模型 分离富集 玻璃纤维 气-质联用 八氟环丁烷
下载PDF
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齐艳华 黄海涛 +1 位作者 石玉林 李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文献调查及对加氢过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稳态的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加氢裂化 动力学模型 石油馏分 催化
下载PDF
减压蜡油加氢裂化催化剂组合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龙年 彭冲 +1 位作者 方向晨 曾榕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7-483,共7页
以高压加氢裂化六集总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预测催化剂组合体系产品分布的数学模型.按固定馏程间隔将原料油和加氢裂化生成油划分为减压蜡油-加氢裂化尾油(>360℃)、柴油馏分(290~360℃)、喷气燃料馏分(175~290℃)、重石脑油... 以高压加氢裂化六集总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预测催化剂组合体系产品分布的数学模型.按固定馏程间隔将原料油和加氢裂化生成油划分为减压蜡油-加氢裂化尾油(>360℃)、柴油馏分(290~360℃)、喷气燃料馏分(175~290℃)、重石脑油馏分(65~175℃)、轻石脑油馏分(<65℃)和炼厂气(G)6个集总.分别以2种不同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Matlab 2011b数值计算软件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回归.以优化回归后的动力学模型参数为初值,调整部分模型参数,建立了预测催化剂组合体系产品分布的数学模型.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加氢裂化产品分布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其偏差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蜡油(VGO) 加氢裂化 催化剂组合 集总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含氨煤气再燃脱硝反应的化学动力学模拟
6
作者 卢志民 陆继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59-64,共6页
煤气再燃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低污染燃烧方式得到广泛的使用。该文利用化学动力学模型对2种典型含氨煤气的脱硝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再燃停留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再燃脱硝的效果,再燃停留时间应该大于1s才能取得较... 煤气再燃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低污染燃烧方式得到广泛的使用。该文利用化学动力学模型对2种典型含氨煤气的脱硝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结果发现,再燃停留时间的延长可以显著提高再燃脱硝的效果,再燃停留时间应该大于1s才能取得较好的脱硝效果。同时,再燃温度越高,反应越迅速,脱硝效果越好。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的降低对脱硝也有好处。煤气中的氨成分对煤气脱硝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且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和再燃比例的增加,促进效果增强。含烃煤气与非烃煤气的再燃特性有很显著的差异,进行低NOx燃烧方式设计的时候应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再燃 煤气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香椿盐渍贮藏产酸动力学模型研究
7
作者 刘兴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7-109,共3页
基于香椿采集分散 ,集中贮藏加工的需要 ,研究了不同食盐浓度下盐渍贮藏的产酸和pH值的变化情况 ,建立了产酸动力学模型Y =ax2 +bx +c ,并对二次项a、一次项b、常数项c与食盐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关联。根据产酸动力学模型判断盐渍过程 ,从... 基于香椿采集分散 ,集中贮藏加工的需要 ,研究了不同食盐浓度下盐渍贮藏的产酸和pH值的变化情况 ,建立了产酸动力学模型Y =ax2 +bx +c ,并对二次项a、一次项b、常数项c与食盐浓度的关系进行了关联。根据产酸动力学模型判断盐渍过程 ,从而指导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盐渍贮藏 产酸动力学模型 香椿芽 蔬菜 加工方法
下载PDF
真菌降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陆李超 贾青 +2 位作者 成卓韦 刘威 卜岩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83,共6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生物降解法是近年来兴起的VOCs治理技术,它具有费用低、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目前,有关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研究大部分都以细菌作为优势微生物,而对于真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真...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生物降解法是近年来兴起的VOCs治理技术,它具有费用低、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目前,有关生物降解污染物的研究大部分都以细菌作为优势微生物,而对于真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真菌具有耐干燥、耐弱酸等特性,使得其在处理疏水性VOCs上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了真菌的降解特征及优势,总结了已分离到的可降解VOCs的真菌及其善于降解的污染物,重点探讨了影响真菌生物反应器VOCs降解性能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动力学研究,并对今后真菌降解VOCs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降解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降解特性 生物反应器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纳米单质铁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娇 曾天续 +3 位作者 宋珺 党鸿钟 李维维 陈永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19-2627,共9页
通过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中投加纳米单质铁(nZVI),考察了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ANAMMOX)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pH值为7.5±0.5,进水NH_(4)^(+)-N和NO_(2)^(-)-N浓度分别为30.35mg/L和37.89mg/L条件下... 通过向厌氧氨氧化反应器(ASBR)中投加纳米单质铁(nZVI),考察了其对厌氧氨氧化反应(ANAMMOX)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0.5)℃,pH值为7.5±0.5,进水NH_(4)^(+)-N和NO_(2)^(-)-N浓度分别为30.35mg/L和37.89mg/L条件下,分别投加0,10,50,100.200,500,1000mg/L nZVI时,总氮去除率(NRE)分别达到70.27%、74.25%、83.45%、90.16%、68.59%、57.18%、50.93%.用修正的Boltzmann、Gompertz、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R_(2)值分别为0.9963、0.9944、0.9851,总氮(TN)出水浓度和NRE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其均方误差值分别为2.13、6.31、8.48和6.93、7.47、1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单质铁 厌氧氨氧化 脱氮效能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动力学模拟初步研究
10
作者 郭君康 周寅宁 罗正鸿 《应用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14-21,31,共9页
基于矩方法建立了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ATRP)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eATRP与普通ATRP之间的区别,并模拟了过电位、催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电位的增大对聚合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 基于矩方法建立了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eATRP)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eATRP与普通ATRP之间的区别,并模拟了过电位、催化剂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过电位的增大对聚合反应速率的促进作用明显,但聚合物分散指数(PDI)不变;增大催化剂浓度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同时降低PDI.当催化剂含量(催化剂与单体浓度之比)低至3×10-5时,PDI在反应时间内不能达到稳定且其值高达1.2以上;引发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的诱导期长短上,当引发剂与单体浓度比下降至0.5…300时,诱导期从200s迅速增大到400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调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章安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30期181-182,共2页
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基本模型之一。压水堆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有粘附铀的贡献以及缺陷燃料棒释放两种来源,动力学模型能够对这两种来源进行定量地描述,为燃料包壳的缺陷评价提供了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学模型,之... 动力学模型是描述压水堆裂变产物释放的基本模型之一。压水堆冷却剂中的裂变产物有粘附铀的贡献以及缺陷燃料棒释放两种来源,动力学模型能够对这两种来源进行定量地描述,为燃料包壳的缺陷评价提供了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学模型,之后探讨了模型的初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燃料缺陷评价 粘附铀
下载PDF
Cellular journey of nanomaterials:Theories,trafficking,and kinetics Cellular journey of nanomaterials:Theories,trafficking,andkinetics
12
作者 Xiangrui Wang Wen-Xiong Wang 《Aggregate》 EI CAS 2023年第6期11-26,共16页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NMs)are increasingly fabricated in various fields involv-ing consumer goods,waste management,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drug deliver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NMs)are increasingly fabricated in various fields involv-ing consumer goods,waste management,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drug delivery,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conditions.While these NMs are intentionally or unexpectedly in contact with the human body,there are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ir intracellular journey,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therapeu-tic or deleterious effects after they cross the cell membrane.In this review,the cellular journey of NMs including internalization,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and depo-sition/exocytosis is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accumulation of NMs in cells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moment of NMs crossing the cell membrane but also at the following trafficking and exocytosis process.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ellular journey of NMs implies that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to fabricate spe-cific targeting NMs is to bypass a few pathways of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to achieve potent therapeutic effects with minimal toxicity.Aft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ing the cellular journey of NMs,current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kinetic models are discussed.Finally,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technologies for studying the cellular journey of NMs.Recent progresses on the cellular journey of NM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ab-rication of biomedical NMs and facilitat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probing the nano-cell interaction with high temporal-spatial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journey EXOCYTOSIS intracellulartrafficking kinetic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