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语情态动词动力情态的主观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楚楚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2期58-66,共9页
本文通过在Langacker的精致认识与动态演变模式中增设“已知现实”与“非已知现实”之区分,阐释了动力情态can所谓“非情态用法”的情态属性;并在Palmer,Coates和Perkins等学者语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Halliday的功能语法情态理论勾... 本文通过在Langacker的精致认识与动态演变模式中增设“已知现实”与“非已知现实”之区分,阐释了动力情态can所谓“非情态用法”的情态属性;并在Palmer,Coates和Perkins等学者语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Halliday的功能语法情态理论勾画出一个从主观情态到客观情态再到非情态客观意义的连续体;文章指出,约束情态动词的语法潜规——“判断条件”证明了情态动词主观情态的合理性,从而从不同的语法视角实证性地论证了英语情态动词动力情态的主观性与情态性,同时也批驳了将时态、体态及评价等纳入情态体系的情态范畴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情态 已知现实/非已知现实 判断条件
下载PDF
论“‘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兼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关于“所知”争鸣的实质
2
作者 马文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理解"‘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可能"这一语词。"可能"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二是相对于现实而言。在"所知学"中,"可能"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 理解"‘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可能"这一语词。"可能"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二是相对于现实而言。在"所知学"中,"可能"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的,因此,"‘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这一观点所要表达的,既是现实地知道的、也是想象地知道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由于在不同意义上理解了"可能"这一语词,所以他们关于"‘所知’是什么"的讨论很难形成正面交锋,从而也难以形成有积极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知 可能 不可能 现实 想象
下载PDF
历史真实与话语建构——《已知世界》的当代奴隶叙述研究
3
作者 吴婷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97-198,共2页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的长篇小说。为探索新世纪奴隶叙述文本的发展方向,文章将小说作为当代奴隶叙述文本,研究琼斯对蓄奴史历史真实和话语建构领域的关注。小说不仅再现了蓄奴史的历史真实,也参与其在话语建构领域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已知世界》 奴隶叙述 历史真实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