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sh Production, Water Quality and Bacteriological Parameters of Koi Carp Ponds Under Live-food and Manure Based Management Regimes
1
作者 Prithwiraj Jha Sudip Barat Chitta R. Nayak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73,共9页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oducing live zooplankton against direct manuring in ornamental fish ponds upon their survival and production, larvae of koi carp, Cyprinus carpio L., were cultured for 11 weeks in eart...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oducing live zooplankton against direct manuring in ornamental fish ponds upon their survival and production, larvae of koi carp, Cyprinus carpio L., were cultured for 11 weeks in earthen ponds maintained according to four management regimes: (1) live zooplankton fed to carp larvae (LF); (2) direct fertilization with poultry manure (PM); (3) direct fertilization with cowdung (CD); and (4) a control treatment (C). There were three replicates for each treatment. The growth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like Aeromonas sp. and Pseudomonas sp. were also examined in response to pond management. Values of dissolved oxyg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 the water of LF ponds, compared to other treatments, while the PM and CD treatments recorde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values of PO4 - P, NH4 - N, NO3 - N, NO2 - N, specific conductivity, alkalinity, and BOD, compared to the LF and C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s of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bottom sedim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M and CD treatments compared to LF (P〈0.05). Average counts of heterotrophic bacteria in the water of PM and CD pon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P〈0.05). The development of Aeromonas sp. and Pseudomonas s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 the PM and CD treatments. Weight gain of koi carp stocked in L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than that of fish in the other treatm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rvival rate of koi carp among the treatments ranging from 67.21% in C to 90.11% in LF.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aising koi carp larvae in ponds and feeding them exogenously with zooplankton would support high rates of survival and production through maintenance of better water quality and greater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in the system. Significantly lower abundance of Aeromonas sp. and Pseudomonas sp. in the LF treatment considerably lowered any possibility of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i carp ponds Cyprinus carpio L. Management Growth Water quality BACTERIOLOGY
下载PDF
In vitro Sensitivity of Three Bacterial Pathogens of Koi Carp (Cyprynus carpio L.) to Certain Antibiotics
2
作者 Algama Dessanayakelage Wasantha Rohine Rajpakshe Kurcheti Pani Prasad +4 位作者 Subhas Chandra Mukherjee Kumar Kundan Rajeev Kumar Brahmachari Charandas Tembhurne Meena Neeraj Kuma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Thre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infected koi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screened for sensitivity to thirty antibiotics by the 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Bacteria evaluated were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 Thre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infected koi carp, Cyprinus carpio L. and screened for sensitivity to thirty antibiotics by the 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Bacteria evaluated were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Edwardseilla tarda. A. hydrophila was resistant to ampicilin, cephalothin, sulphatriad, cefpodoxime and cefoxitin. Highest sensitivity was recorded to Colistin methane sulphonate and Ceftriaxone. High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for P. aeruginosa in Kanamysin, Cephalothin, Sulphatriad, Colistin methane sulphonate, Tobramysin, Nitro Furantoin, Cefpodoxime, Cefoxitin and Aztreonam. Highest sensitivity recorded with Moxifloxacin. High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in Co-trimoxamole and higher sensitivity performed for E. tarda by Tetracyclin, Cephotaxime, Ciprofloxacin, Norfloxacin, Ofloxacin, Moxifloxacin, Gatifloxacin and Levofloxacin. Out of that highest sensitivity recorded with Moxifloxacin High sensitivity was recorded for Moxifloxacin, Ciprofloxacin, Gatifloxacin, Levofloxacin. By means of 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 highest resistance was recorded to P. aeruginosa (MAR index-0.3) and least resistant was recorded to E, tarda (MAR index- 0.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i carp Aeromonas hydrophil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dwardseilla tarda antibiotics.
下载PDF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Formulated Feed for Improving Growth and Pigmentation of Koi Carp (Cyprinus carpio L,, 1758) Juveniles
3
作者 Nguyen Van Nguyen Tran Van Khanh Pham Duy Ha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4年第5期433-441,共9页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formulated feed for improving skin pigmentation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koi carp juveniles.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optimal dietary astaxa...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formulated feed for improving skin pigmentation and growth performance of koi carp juveniles.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determination of an optimal dietary astaxanthin and FM (fish meal) ration for koi carp juveniles.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ree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ary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with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astaxanthin consisted of 60, 80 and 100 mg/kg and a commercial feed served as a control. For the second experiment, four isonitrogenous and isoenergetic dietary treatments were formulated with graded inclusions of dietary FM replaced from 0% to 60% at 20% increments by SM (soybean meal), PBM (poultry by-product meal), and a CD (control diet).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kin pigmentation of koi carp juveniles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80 mg/kg astaxanthin, 36.02% protein, 7.78% lipid, 4.20 Kcal/g GE (gross energy) were more better than those at the diet with lower estaxanthin content and commercial diet. Moreover, the highest growth and feed utilization of fish were observed at this diet with WG (weight gain), SGR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FCR (feed conversion ratio) were 121.80%, 0.95 (%/day) and 1.6,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ulated feed PIGMENTATION fish meal REPLACEMENT koi carp juveniles.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闫学成 孙学亮 +5 位作者 方珍珍 毕相东 张震 尤宏争 郭慧玲 陈成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5‰柴胡生粉和基础饲料+5‰柴胡提取物。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锦鲤幼鱼血清中,14 d时,C组的溶菌酶(LZM)和C组、T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 d,并显著高于K组(P<0.05)。锦鲤幼鱼肝脏中,14 d时C组的LZM、酸性磷酸酶(ACP)和T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0 d(P<0.05)。14 d时,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0、7 d。攻毒试验中,24 h内K组锦鲤幼鱼的死亡率为41.7%;C组死亡率为18.3%,保护率为56%;T组死亡率为21.7%,保护率为48%。C组锦鲤幼鱼血清中48 h的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显著高于24、96 h(P<0.05);C组、T组48 h的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P<0.05)。肝脏中,C组锦鲤幼鱼48 h的白细胞介素-4(IL-4)、IL-13和IgM含量显著高于24 h,IL-13含量显著高于K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投喂14 d可以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维氏气单胞菌能力,但两者的作用时间和作用效果具有差异性,柴胡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柴胡提取物 锦鲤幼鱼 抗氧化 免疫 肝功能 维氏气单胞菌
下载PDF
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及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分析
5
作者 郭珺 陈小玉 +3 位作者 史秀兰 罗明坤 林凯 董在杰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以红白、大正、昭和、浅黄、黄金、古黄金6种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和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PIT电子芯片标记后同池饲养,分别对7组6、8、10月龄鲤的生长与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生长速度最快,而... 以红白、大正、昭和、浅黄、黄金、古黄金6种不同体色锦鲤自交和红白♀×福瑞鲤2号♂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PIT电子芯片标记后同池饲养,分别对7组6、8、10月龄鲤的生长与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生长速度最快,而大正锦鲤群体最慢。浅黄、大正锦鲤群体的全长、体高、头长与其他鲤差异显著(P<0.05)。大正吻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头长、体厚/头长与杂交群体的差异极显著(P<0.01)。指出,杂交群体在生长、形态上为最佳,而浅黄、大正群体须进一步改良品种。提出,鱼类的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业中衡量一个群体是否是优良的重要指标,生长速度快的品种,能够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杂交子代可以作为遗传性状稳定、生长速度快的一类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福瑞鲤2号 生长 形态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
6
作者 方珍珍 任顺 +4 位作者 孙学亮 石洪玥 赵鸿昊 杨圆圆 陈成勋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62-4575,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7.65±0.37)g的锦鲤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源饲料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肠道菌群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7.65±0.37)g的锦鲤4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鱼油(FO组)、豆油(SO组)、黑水虻油(BO组)、黄粉虫油(TO组)、蝇蛆油(MO组)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的等氮等脂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肥满度、肝体比及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MO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FO和BO组的前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O和TO组(P<0.05),FO组的中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SO、TO和MO组(P<0.05)。BO组的前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组的中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TO和MO组(P<0.05),MO组的后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FO、SO和TO组(P<0.05)。BO组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O组的中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SO和FO组(P<0.05)。4)TO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O和BO组(P<0.05),FO、SO和MO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O和TO组(P<0.05),TO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O和MO组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SO和BO组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O、BO和MO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富度相似。6)FO组的肝脏脂肪合成酶(FAS)和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O和MO组的肝脏FA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O组的肝脏LPL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虫油(黑水虻油、黄粉虫油和蝇蛆油)不会影响鱼体生长,并且添加黑水虻油、蝇蛆油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且与鱼油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丰富度相似,能够保证鱼体正常的脂质水平,并且提高机体脂质代谢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脂肪源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鱼腥草添加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吕兆君 尤禄涵 +3 位作者 仇钧仪 李建胜 闫学成 陈成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 为探讨鱼腥草对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锦鲤鳃部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锦鲤96尾随机分两组,C组锦鲤投喂添加6‰鱼腥草的饲料,K组投喂基础日粮作为对照。分别饲养14 d后空腹24 h,通过腹腔进行人工感染维氏气单胞菌,于0、1、2、4 d进行采样,检测鳃部的炎性因子(Il-4,Il-10)和免疫球蛋白(Ig T)。结果表明:K组四个时间段IL-4、IL-10和IgT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IL-4含量1 d和2 d时显著高于0 d、4 d(P<0.05),且高于K组;IL-10含量1,2,4 d时显著高于0 d(P<0.05),且均高于K组;IgT含量1 d与2 d高于4 d且显著高于0 d(P<0.05),且1 d与2 d时C组高于K组。说明前期鱼腥草饲养对细菌感染锦鲤鳃部免疫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锦鲤 IL-4 IL-10 IGT
下载PDF
天津地区养殖鲤鱼(Cyprinus carpio)鲤浮肿病毒(CEV)PCR检测与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群 韩进刚 +5 位作者 王菁 张丹 霍文慧 陈浩楠 耿绪云 孙金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8-645,共8页
对2015—2016年天津地区鲤鱼养殖场采集的发生鲤浮肿病毒(CEV)/锦鲤睡眠病(KSD)的鲤鱼样品,进行套式PCR检测和人工浸泡感染试验,并测定养成期鲤鱼感染率。实验观察研究发现,所采集样品均表现为体色发黑,头部上方颅骨软组织周围皱缩,眼... 对2015—2016年天津地区鲤鱼养殖场采集的发生鲤浮肿病毒(CEV)/锦鲤睡眠病(KSD)的鲤鱼样品,进行套式PCR检测和人工浸泡感染试验,并测定养成期鲤鱼感染率。实验观察研究发现,所采集样品均表现为体色发黑,头部上方颅骨软组织周围皱缩,眼球凹陷,鳃粘脏,黏液较多,常滞游于浅水区水面。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全部10个样品均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为CEV阳性。目的产物测序后经NCBI BLAST,与已报道的CEV相关序列相似性介于85%—99%;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样品编号JY1856与JY1650位于同一分支,与已知CEV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其余8个样品位于同一分支,与已知CEV病毒株亲缘关系较远。通过人工浸泡感染健康鲤鱼,半数致死时间为55d,累计死亡率为71.1%±3.2%,并从试验感染鱼组织中检测到CEV病毒DNA。养成期鲤鱼CEV携带率为77.5%。以上结果表明,天津地区养殖鲤鱼中存在CEV感染,揭示了我国鲤鱼养殖产业可能面临新的疫情,需引起养殖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浮肿病毒(CEV)/锦鲤睡眠病(KSD) 套式PCR 系统发育树 人工感染试验
下载PDF
发酵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对锦鲤生长、体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付豪 宋红梅 +4 位作者 牟希东 田雪 刘超 刘奕 杨叶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89,共10页
为探讨发酵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92±0.22)g的锦鲤450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添加未发酵... 为探讨发酵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体色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92±0.22)g的锦鲤450尾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添加未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实验组添加由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复合菌(1∶1∶1)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分别命名为ES(对照组)、EF、LP、CB和MIX,南极磷虾粉的添加量均为200 g/kg,共投喂7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南极磷虾粉替代鱼粉显著提高了锦鲤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P<0.05),MIX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组皮肤和鳞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红色(a*)值、黄色(b*)值以及tyr在皮肤和鳞片中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MIX组的a*值、b*值和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比值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锦鲤肝细胞出现脂滴和空泡化现象。研究表明,在脱脂磷虾粉添加水平为20%的锦鲤饲料中,使用复合菌对磷虾粉进行发酵能有效提高磷虾粉的吸收和转化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南极磷虾粉 锦鲤 生长 体色 血清生化指标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发酵南极磷虾粉对锦鲤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豪 梁艺馨 +4 位作者 牟希东 刘超 杨叶欣 刘奕 宋红梅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2,共9页
【目的】为进一步挖掘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作为水产饲料优质蛋白源的利用价值,探讨发酵南极磷虾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方法】以初体质量(4.92±0.22)g的450尾锦鲤... 【目的】为进一步挖掘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作为水产饲料优质蛋白源的利用价值,探讨发酵南极磷虾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菌群的影响。【方法】以初体质量(4.92±0.22)g的450尾锦鲤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其中对照组添加200 g/kg未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实验组添加200 g/kg由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其三者复合菌(质量比1∶1∶1)发酵的脱脂南极磷虾粉,分别命名为A(对照组)、B、C、D和E组。投喂共计70 d,然后测定锦鲤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及肠道菌群。【结果】1)实验组锦鲤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E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其余各实验组(P<0.05)。2)实验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提高(P<0.05)。3)肠道组织学发现,各实验组锦鲤肠道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均于对照组,并且各组肠道健康状况较为一致,未发现明显损伤。4)肠道菌群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Chao1指数、香农指数(Shannon)和辛普森指数(Simpson)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门水平上,各组共有的优势菌群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水平上,优势菌群有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实验组锦鲤肠道内有益菌分布比例(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有所提高,有利于肠道菌群的稳定和肠道健康。【结论】在脱脂南极磷虾粉添加水平为200 g/kg的锦鲤饲料中,使用复合菌[m(粪肠球菌)∶m(植物乳杆菌)∶m(丁酸梭菌)=1∶1∶1]对磷虾粉进行发酵,更有利于锦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南极磷虾粉 锦鲤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形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青蒿和槟榔制剂浸泡对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鳃及鳃丝组织病变的影响
11
作者 马娇娇 许斌 +4 位作者 韦永春 曹鑫盛 张震 张其杰 陈成勋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水温(28.5±1.0)℃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45.00±3.00)g的锦鲤(Cyprinus carpio)放入780 mm×575mm×467 mm(实际加水110 L)的养殖箱中,采用槟榔(Areca catechu L.)和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1∶1混合制剂粉碎后无... 在水温(28.5±1.0)℃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45.00±3.00)g的锦鲤(Cyprinus carpio)放入780 mm×575mm×467 mm(实际加水110 L)的养殖箱中,采用槟榔(Areca catechu L.)和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1∶1混合制剂粉碎后无纺布挂袋药浴,浸泡浓度分别为0 mg·L^(-1)(对照组)、6.25 mg·L^(-1)(A组)、12.5 mg·L^(-1)(B组)、125mg·L^(-1)(C组)和250 mg·L^(-1)(D组)。试验开始的第0 d、3 d、6 d、9 d、12 d和15 d随机取出3尾鱼测定血清中C3a、C5aR、PGE2、PGF-2a、LZM和IL-6含量及鳃部表观变化,研究这两种中草药浸泡对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鳃及鳃丝组织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天中,浸泡组C3a、PGE2、PGF-2a和LZM含量显著上升(P<0.05),C5aR和IL-6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同浓度的C3a、C5aR、PGE2、PGF-2a、LZM和IL-6的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中D组中含量变化最大。切片显示,在试验第0 d,鱼的鳃丝正常,无病变。在试验第9 d,各浸泡组鳃丝末端均无血细胞增多导致的膨大现象,炎症细胞未增多;而对照组鳃丝红肿溃烂。由此可见,此中药配方在适量范围内可以调节锦鲤体内的炎性因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浸泡浓度250 mg·L^(-1)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疾病预防 青蒿槟榔碱混合制剂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鳃丝病变
下载PDF
饲料浮萍水平对黄金锦鲤形体及体色的影响
12
作者 张植元 范泽 +4 位作者 胡佳祥 王雄延 魏东 钱静 陈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8-142,共5页
本试验以初重(52.99±1.95)g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研究浮萍对其形体及体色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籽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38.5%~38.6%)等能(12.2 MJ/kg)饲料,分别记为D1... 本试验以初重(52.99±1.95)g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研究浮萍对其形体及体色的影响。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籽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38.5%~38.6%)等能(12.2 MJ/kg)饲料,分别记为D1、D2、D3、D4、D5、D6。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养殖时间8周。形体指标的结果表明:D4组与D6组的体长/体高表现最为理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D6组相比D1组显著降低6.67%);空壳率(DOR)与肥满度(CF)均以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显著提高17.14%~20.82%);色素指标结果显示:体表白度值(L^(*))随养殖时间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在养殖第四周时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体表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背鳍>皮肤>鳞片>肌肉,且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紫背浮萍添加量提高呈上升趋势,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较于D1组上升50.00%~587.27%)。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浮萍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体型趋于美观,达到体表增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黄金锦鲤 形体指标 体色 总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丁香酚对锦鲤麻醉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志明 胡盼 +2 位作者 姜志强 刘东超 丁慧萍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5,共6页
水温18~20℃条件下,测定了丁香酚对锦鲤的麻醉效果。锦鲤体长12~15cm,质量30~40g。通过预试验设计的丁香酚质量浓度梯度为10、30、60、100、200mg/L。根据锦鲤的行为特征变化将麻醉及复苏过程各分成五个阶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丁香... 水温18~20℃条件下,测定了丁香酚对锦鲤的麻醉效果。锦鲤体长12~15cm,质量30~40g。通过预试验设计的丁香酚质量浓度梯度为10、30、60、100、200mg/L。根据锦鲤的行为特征变化将麻醉及复苏过程各分成五个阶段。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丁香酚质量浓度30~200mg/L的逐渐升高,锦鲤达到A4期麻醉状态的时间由32.27min缩短至4.10min,复苏时间由8.26min延长至13.38min(P<0.01)。30mg/L丁香酚液麻醉锦鲤60min以及60mg/L麻醉30min,锦鲤复苏率均为100%;100mg/L麻醉20min,锦鲤复苏率为60%;200mg/L麻醉10min,锦鲤复苏率为80%,麻醉15min,复苏率仅20%。经丁香酚液深麻的锦鲤置于空气中,随着丁香酚质量浓度30~200mg/L的逐渐升高,锦鲤苏醒弹动时间由2.1min延长至25.8min(P<0.05)。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麻醉锦鲤24h,丁香酚质量浓度大于35mg/L时,锦鲤全部死亡,30mg/L时,复苏率为60%,丁香酚质量浓度为10、15、20、25mg/L时,复苏率均为100%。分别用5、10、15、20、25mg/L丁香酚液麻醉锦鲤,耗氧率及排氨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锦鲤麻醉运输适宜质量浓度为15~20mg/L,锦鲤人工操作适宜质量浓度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麻醉 复苏 适宜质量浓度 锦鲤
下载PDF
粪源抗生素金霉素和喹乙醇在养殖水体中的残留及对锦鲤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瑞成 包红朵 +3 位作者 郑勤 侯翔 李维 王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00-1805,共6页
用含不同剂量金霉素和喹乙醇的猪粪饲喂锦鲤,分别测定摄食10、20和30d时肌肉组织中抗生素含量、体表和消化道微生物数量,试验结束时对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 用含不同剂量金霉素和喹乙醇的猪粪饲喂锦鲤,分别测定摄食10、20和30d时肌肉组织中抗生素含量、体表和消化道微生物数量,试验结束时对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猪粪中金霉素和喹乙醇在养殖水体中溶出存在较大差异,从试验第1d到结束养殖水体中喹乙醇浓度Ⅲ和Ⅳ组分别为0.05~0.32mg·kg-1和0.12~0.70mg·kg-1,锦鲤肌肉组织中喹乙醇浓度Ⅲ和Ⅳ组在试验的10、20和30d分别为1.87、5.25、3.83mg·kg-1和2.96、4.33、4.23mg·kg-1。没有在水环境和锦鲤体内检测到金霉素。锦鲤体表和消化道微生物随着加样次数增加,数量也急剧上升。猪粪中的成分能显著降低SOD酶活性,增加MDA含量,而加入金霉素和喹乙醇也未能使锦鲤肝脏SOD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机体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喹乙醇 锦鲤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和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向军 罗琳 +3 位作者 姜志强 孙砚胜 史东杰 梁拥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 研究了在螺旋藻添加的质量分数为12%时,饲料脂肪水平(5.36%、7.74%、10.52%、12.85%和15.45%均为质量分数)对红白锦鲤Ornmmental carp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5 g±0.19 g)体色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饲养10尾锦鲤,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脂肪水平为10.52%时,试验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体表红质的a*值最高;试验鱼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下降,饲料脂肪水平对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免疫指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上述研究说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螺旋藻时,锦鲤着色效果最好时的适宜饲料脂肪水平为10.52%,提高饲料脂肪水平不会持续提高锦鲤对螺旋藻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脂肪水平 体色 免疫
下载PDF
锦鲤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7
16
作者 沈晓静 胡秀彩 +4 位作者 兰云 李雪 朱爱华 张培 吕爱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3-446,共4页
对锦鲤赤皮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自患病锦鲤心脏、皮肤病变组织中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KC-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gyrB基因克隆测序以及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测序结果获得该菌株的16SrRNA、gyrB基因片段大小... 对锦鲤赤皮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自患病锦鲤心脏、皮肤病变组织中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KC-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gyrB基因克隆测序以及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测序结果获得该菌株的16SrRNA、gyrB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501bp、1215bp,与荧光假单胞菌标准菌株LMG5831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为99.87%,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KC-1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登录号:GU198110)的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类为一支,最终鉴定KC-1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C-1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四环素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24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荧光假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伟 李池陶 +1 位作者 曹顶臣 尹家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4-148,共5页
对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 transparent colored var.)、红鲫(C.a.red vat.)和锦鲤(Cyprinus carpio ornamental var.)腹膜脏层黑色素进行肉眼观察和密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这3种鱼的不同体色个体,腹膜脏层黑色素的... 对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 transparent colored var.)、红鲫(C.a.red vat.)和锦鲤(Cyprinus carpio ornamental var.)腹膜脏层黑色素进行肉眼观察和密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这3种鱼的不同体色个体,腹膜脏层黑色素的密度不同。依据黑色素的密度,将其分为Ⅰ~Ⅵ级。水晶彩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肉白a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肉白b和红白个体多数在Ⅰ~Ⅱ级,红色个体多数在Ⅰ~Ⅳ级,杂色个体多数在Ⅳ~Ⅵ级,密度表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红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白色个体分布在Ⅲ级,红白个体分布在Ⅲ~Ⅳ级,红色个体分布在Ⅲ~Ⅴ级,杂色分布在Ⅳ~Ⅵ级,青灰色分布在Ⅴ~Ⅵ级,密度依次也表现出递增的趋势。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体表没有黑色斑纹的红、黄、白、红白和黄白等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体表有黑色斑纹的红黑、黄黑、白黑和红白黑等个体多数有黑色素出现,主要分布在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彩鲫 红鲫 锦鲤 体色 腹膜脏层 黑色素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春兰 赵文 +4 位作者 徐立蒲 殷守仁 魏杰 曹欢 王静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8-332,共5页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着色剂 锦鲤 体色 总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莉 杨国梁 +4 位作者 王军毅 吴婷婷 张海波 吴添文 陈国宏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40,共6页
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3个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20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108、164、154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等位基因数2~16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96、5.695和5.606。... 利用20对微卫星标记对长鳍鲤、锦鲤和龙凤鲤3个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20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108、164、154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等位基因数2~16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496、5.695和5.606。3个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0.806、0.801,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03、0.761和0.757,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64、0.803和0.799,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71。结果说明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鲤 锦鲤 龙凤鲤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的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建光 胡世然 +4 位作者 刘霆 张竹青 江晓峰 王朝明 罗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33-36,40,共5页
本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阿卜酯、辣椒红素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1050尾体重(19.28±0.51)g单色红锦鲤随机分为1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每种增色剂... 本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阿卜酯、辣椒红素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生长、形体、体色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1050尾体重(19.28±0.51)g单色红锦鲤随机分为14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试验鱼,每种增色剂设3个梯度(50、100、200mg/kg),另设虾青素400mg/kg组和不加增色剂的对照组,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四种增色剂对锦鲤的生长、体色、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锦鲤形体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2)增色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3)锦鲤体表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排序为:辣椒红素200mg/kg组>辣椒红素100mg/kg组>胡萝卜素阿卜酯100mg/kg组>叶黄素200mg/kg组>其他增色剂组>对照组。因辣椒红素的增色效果较好,且其价格低廉,故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将辣椒红素作为锦鲤增红的最佳增色剂,其在饲料中的最佳添加量为2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增色剂 生长 形体 体色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