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嘴”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的历时更替 被引量:13
1
作者 吕传峰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嘴”的词义经历了由最初专指鸟类,到用于虫类,再到指称动物和人的演变过程;隐性义显现化,与“口”连用和字形影响是其演变的原因;“嘴”“口”真正竞争始于元末明初,到清末,单用时“嘴”已基本完成对“口”的替换,但由“口”组成的复... “嘴”的词义经历了由最初专指鸟类,到用于虫类,再到指称动物和人的演变过程;隐性义显现化,与“口”连用和字形影响是其演变的原因;“嘴”“口”真正竞争始于元末明初,到清末,单用时“嘴”已基本完成对“口”的替换,但由“口”组成的复合词还大量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演变 常用词更替 词汇史
下载PDF
“口”“嘴”上位化的过程和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燕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155,共5页
殷商到春秋时期,"口"专指人的嘴。战国以后,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口"发生跨域演变,西汉时已成为由于概念域融合而新产生的{口嘴}概念域的上位词。"嘴"专指鸟嘴,产生于东汉,之后其义域不断扩大,使用频率... 殷商到春秋时期,"口"专指人的嘴。战国以后,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口"发生跨域演变,西汉时已成为由于概念域融合而新产生的{口嘴}概念域的上位词。"嘴"专指鸟嘴,产生于东汉,之后其义域不断扩大,使用频率逐渐提高,至唐代完成了上位化演变,到清末则取代了"口"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口"上位化的原因在于古今范畴化方式发生了变化,"嘴"的上位化则是语用、语义、字形变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位化
下载PDF
由林州方言量词“嘴”与“口”的区别说开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媚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89-302,共14页
文章以林州方言量词“嘴”“口”的区别为引子,并结合42方言点中二者的使用差异,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普通话乃至方言中都是量词“口多嘴少”?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何以存在修饰对象的不同?扬州方言中为什么只用量词“嘴”不用量词... 文章以林州方言量词“嘴”“口”的区别为引子,并结合42方言点中二者的使用差异,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普通话乃至方言中都是量词“口多嘴少”?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何以存在修饰对象的不同?扬州方言中为什么只用量词“嘴”不用量词“口”?然后通过考察量词“嘴”“口”的使用历史来试着回答。“口多嘴少”的原因有三:(1)历史的积淀;(2)不同的语义;(3)词形的优势。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修饰对象的不同和“嘴”的原指义有关。扬州方言只用量词“嘴”不用“口”缘于两点:(1)其他量词对“口”的竞争;(2)常用词“嘴”对“口”替换得彻底。本文可为“普—方—古”的结合研究提供一个例证,说明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发展并非同步;就同一种语言系统而言,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嘴”“ 普通话 方言 林州方言 扬州方言
下载PDF
《北齐书》“口马”辨
4
作者 王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7-100,共4页
史书中有"口马"一词,最早出于《北齐书》,释义纷纭,有解释为"良马""骏马"的,有解释为"牲口马匹"的,有解释为"奴婢马匹"的。其实,《北齐书》中"口马"的"口"指的... 史书中有"口马"一词,最早出于《北齐书》,释义纷纭,有解释为"良马""骏马"的,有解释为"牲口马匹"的,有解释为"奴婢马匹"的。其实,《北齐书》中"口马"的"口"指的是"奴仆","马"指牛马等牲畜,"口马"意谓奴仆牲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婢
下载PDF
从“从亼”字构形系统看《说文》“亼”部字的形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敬林 《励耘语言学刊》 2006年第1期237-258,共22页
对《说文》部首字“亼”及“亼”部字的形义,学术界历来说释纷纭。本文在前贤说释的基础上,根据汉字构形成系统的特点,采用构形系统分析考字法,辅之以形训等其他方法,对其作了进一步探索,得出“亼”就是口之倒形,从“亼”字皆与... 对《说文》部首字“亼”及“亼”部字的形义,学术界历来说释纷纭。本文在前贤说释的基础上,根据汉字构形成系统的特点,采用构形系统分析考字法,辅之以形训等其他方法,对其作了进一步探索,得出“亼”就是口之倒形,从“亼”字皆与口有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构形系统分析考字法 形训
下载PDF
说“十口”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云路 楚艳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9-104,共6页
考察文献用例,从唐朝开始,诗歌中"十口"一词出现了"一家老小"义,且几乎仅用于诗歌当中。"十"有完备义,"口"可以指家人,组成"十口"一词表示"一家老小"。
关键词 《宋诗选注》 一家老小
原文传递
当代大型字书《口部》疑难字新考
7
作者 杨宝忠 王亚彬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7,共7页
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口部》《中华字海·口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口攴)(吱)" "㕽" "(口似)" "呮""■(■)"&quo... 利用"形用义音序五者互相求"考字方法,对《汉语大字典·口部》《中华字海·口部》收录的部分疑难字进行了考释。认为"(口攴)(吱)" "㕽" "(口似)" "呮""■(■)""(噞刃)""(口妳)""■""(口蔡)""■""■"皆佛经文献音译字,无实义,《龙龛》收录此类"口边字"多有脱离佛经文献而援引字书、韵书为之说解,致使《龙龛》收录的佛经文献用字与佛经文献脱节者;"■"当是武周新字"君"所变;"■"当是"■"字所变;"■"有可能为"跡"字俗讹;"■"、"■"有可能为"咂"字俗讹;为"嘋"字补充了文献用例和用法。指出"呮"不同"跂"、"(噞刃)"不同"噞"、"(口隂)"不同"陰"、"■"不同"馨"、"㕽"非"(口似)"之省写、"(口妳)""(口蔡)"非"妳(奶)" "㗫"之增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中华字海》 疑难字 考释
原文传递
外来文化涌入下的西词汉译用字问题
8
作者 王铭宇 《国际汉学》 CSSCI 2016年第3期158-164,204,共8页
本文以汉语发展史中外来文化的三次大规模涌入为历史背景,次第梳理外来词汇在汉译转写过程中的译借方式,尤其针对译音过程中的新创汉字及"口"符汉字特用现象做了细致的考察分析,揭示了汉字演进与词汇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汉语... 本文以汉语发展史中外来文化的三次大规模涌入为历史背景,次第梳理外来词汇在汉译转写过程中的译借方式,尤其针对译音过程中的新创汉字及"口"符汉字特用现象做了细致的考察分析,揭示了汉字演进与词汇发展的关系,进而说明汉语之所以能够对异质文化成功"汉化",皆因创字和用字遵循汉字发展规律、尊重国人汉字认知心理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词 汉字 音译 意译 ”符
原文传递
《醉醒石》詞語瑣記
9
作者 王燕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1年第1期254-259,共6页
對擬話本集《醉醒石》俗語"背手" "闖口面""口角兒""肥拱" "脫空脫騙""遊花"等數則辭書未收錄或雖收錄但釋義有缺漏的俗語詞加以考釋。
关键词 《醉醒石》 角兒 肥拱 脫空脫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