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迹山水:中古时代的会稽隐逸
1
作者 陈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8,208,共11页
汉晋之间的会稽隐逸,如龙丘苌隐居会稽龙丘山、严光耕于富春山等,已呈现出寄迹山水、诗书自娱的特点,也为后来的会稽隐逸所继承。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伴随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出现了大批隐逸之士,成为南方隐逸... 汉晋之间的会稽隐逸,如龙丘苌隐居会稽龙丘山、严光耕于富春山等,已呈现出寄迹山水、诗书自娱的特点,也为后来的会稽隐逸所继承。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伴随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东晋南朝时期会稽地区出现了大批隐逸之士,成为南方隐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稽地区的秀丽山水不仅为士大夫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他们的诗文创作和艺术想象提供了无限的驰骋空间,会稽隐逸所代表的南方隐逸之士以诗文艺术摹画山水、重塑自然,赋予山水以精神价值,再加上后世文人的追踪和寻访,使得东南山水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文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会稽隐逸 山水 人文
下载PDF
东晋会稽士僧群与浙江诗歌之路的早期开拓
2
作者 蔡彦峰 魏小利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东晋永和年间,会稽聚集了众多的名士、名僧,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其中支遁等高僧不仅富有名士风度而且长于诗歌创作,“言咏属文”成为会稽士僧交往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的推动下,会稽发展为东晋中后期诗歌创作的中心。会稽是浙江诗歌之路... 东晋永和年间,会稽聚集了众多的名士、名僧,成为重要的佛教中心。其中支遁等高僧不仅富有名士风度而且长于诗歌创作,“言咏属文”成为会稽士僧交往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的推动下,会稽发展为东晋中后期诗歌创作的中心。会稽是浙江诗歌之路中的重要区域,与钱塘江诗歌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会稽的诗歌创作风气,以及会稽士僧在迁移、流动中对会稽诗歌的传播,促进了剡县、天台山、钱塘、永嘉等地诗歌创作的发展,对浙江诗歌之路的形成具有早期的开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会稽 佛教 诗歌之路
下载PDF
宋代方志在《宋诗话全编》补遗中的文献价值——以《会稽续志》为中心
3
作者 王东峰 丁俊丽 《史志学刊》 2024年第2期59-63,共5页
吴文治先生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宋代诗话最为全面的大型图书,其中不仅汇集了一些原已单独编纂成书的宋代诗话,还整理了宋代各种著述中零散的论诗记载。然而,由于该书搜集资料不全,导致许多宋代诗话被遗漏。特别是在宋代... 吴文治先生主编的《宋诗话全编》是迄今为止收录宋代诗话最为全面的大型图书,其中不仅汇集了一些原已单独编纂成书的宋代诗话,还整理了宋代各种著述中零散的论诗记载。然而,由于该书搜集资料不全,导致许多宋代诗话被遗漏。特别是在宋代方志类著作中,蕴含了大量宝贵的诗话史料,编者却普遍忽略了这一部分文献。如《张淏诗话》仅有三十条,系从张淏《云谷杂记》中辑录,而实际上,还可以从张淏《会稽续志》中辑录诗话九十余条,是原书的三倍,如此才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张淏诗话》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话全编》 张淏 《张淏诗话》 《会稽续志》
下载PDF
北京绍兴县馆碑记及沿革
4
作者 胡鸣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近年来,随着“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城市特色的不断强化,深挖文物内涵、活化利用成为传承发展北京古都文化的时代新主题。会馆作为宣南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已成为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中的亮点。在宣南地区众多会馆中,... 近年来,随着“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城市特色的不断强化,深挖文物内涵、活化利用成为传承发展北京古都文化的时代新主题。会馆作为宣南地区最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已成为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中的亮点。在宣南地区众多会馆中,绍兴县馆因为鲁迅曾在此居住而被广泛熟知。其活化的意义不仅是绍兴县馆单组建筑复原,更是宣南乃至首都会馆活化的抓手。本文通过《山阴会稽两邑会馆记》《绍兴县馆新葺修禊堂记》两块碑记,辅以鲁迅创作的作品和其亲友对鲁迅居住在绍兴县馆时期的回忆进行考证;沿考绍兴县馆建馆初始、鲁迅居住时期和当下基址格局的变化,为绍兴县馆复原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县馆 山会邑馆 碑记 鲁迅 基址格局 活化利用
下载PDF
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与SWOT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金林 张淮南 +3 位作者 李敏 耿昊 周天焕 陈军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11-118,共8页
2019年4—7月,采用资料查询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与SWOT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共有风景资源单体104个,涉及8主类、15亚类、34种基本类型。其中,特品级资... 2019年4—7月,采用资料查询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调查、评价与SWOT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共有风景资源单体104个,涉及8主类、15亚类、34种基本类型。其中,特品级资源单体2个、优良级43个、普通级59个,优良级及以上资源单体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生物景观和地文景观。经综合评定,会稽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属于一级风景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森林公园开发现状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研究结果可为会稽山森林公园后期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资源 分类与评价 SWOT分析 浙江绍兴会稽山
下载PDF
从侨土嬗代到吴会之争:孙吴文学本土化与世族文学兴起
6
作者 徐昌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8-59,共12页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 根据历史进程和文学发展,将现在可以考知的49名孙吴文人分为前、中、后三期,能够鲜明地发现侨土嬗代的演进趋势以及孙吴文学从侨土融合到全面本土化的进程。在江东文学的崛起过程中,出现了吴会之争,吴郡文人后来居上,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世族文学群体。不同于汉代世族的经学传家,吴郡世族的文史成就斐然,尤以文学名世,开启了东晋以降门阀士族的尚文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 文人 文学 侨土嬗代 吴会之争
下载PDF
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雷电防护措施分析
7
作者 华晨辉 《现代工程科技》 2023年第8期65-68,共4页
古香榧树树体高大,枝干发达,有些树木位于某局部高地生长,其根部区域土壤含水率及无机盐浓度普遍高于周围区域,很容易遭受雷电击灾害,造成树枝、树干折断,甚至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解决古香榧树雷电灾害防御的问题,... 古香榧树树体高大,枝干发达,有些树木位于某局部高地生长,其根部区域土壤含水率及无机盐浓度普遍高于周围区域,很容易遭受雷电击灾害,造成树枝、树干折断,甚至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为解决古香榧树雷电灾害防御的问题,根据相应的风险等级制定古香榧树生长区域雷电防护措施,以降低雷电灾害对古香榧的损害,提高古香榧树整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会稽山 古香榧树 雷电灾害 灾害防御
下载PDF
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香榧古树受损特征分析
8
作者 刘玲玲 王梦晶 +4 位作者 邱璟 王梦婷 邹奕巧 唐宇 颉洪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1期110-115,125,共7页
香榧古树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 a、301~500 a、501~700 a、701~1000 a、1001~... 香榧古树具有较高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但易受到各类损伤,对其受损特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保护和恢复香榧古树群。以浙江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香榧古树为研究对象,在6个树龄梯度(100~300 a、301~500 a、501~700 a、701~1000 a、1001~1300 a和1301~1600 a)下比较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并分析坡度对香榧古树受损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古树的受损率随着树龄增大而明显升高,受损个体主要分布在301~1000 a树龄段。随着树龄增加,受损香榧个体的树高和胸径均显著增大,但冠幅显著减小。当坡度增加时,受损香榧古树的树高变化不明显,但胸径和冠幅均显著减小。就受损程度而言,树龄在100~300 a的受损香榧古树以轻度受损为主(55%),300~1000 a树龄段以中度受损为主(占48%~54%),而树龄在1300 a以上的受损香榧古树则以重度受损为主(占67%)。坡度的增加也提升了香榧重度受损的比例,但在不同的坡度上,各树龄段香榧古树的受损程度特征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坡度和树龄均为影响香榧古树受损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浙江会稽山地区香榧古树的受损特征及其与树龄和坡度的关系,可为香榧古树的分类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古树 受损特征 坡度 树龄 浙江会稽山
下载PDF
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文化遗产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斌 闵庆文 +3 位作者 杜波 白艳莹 袁正 徐远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9-785,共7页
会稽山区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并针对性地开展保护... 会稽山区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其千年古香榧群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古老的嫁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类型,并针对性地开展保护工作。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调查资料,采用生态系统评估方法,从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4方面对会稽山区古香榧群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会稽山古香榧群提供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达86.14万元.hm 2.a 1;其中林副产品等供给功能价值为36.86万元.hm 2.a 1,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释氧、净化环境等调节功能价值为20.78万元.hm 2.a 1,遗产、旅游、人文、科研等文化功能价值为28.45万元.hm 2.a 1,生境提供、养分循环等支持功能价值为489元.hm 2.a 1。会稽山古香榧群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是经济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同时还具有承继香榧起源与香榧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将古香榧群资源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而且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评价 古香榧群 会稽山
下载PDF
东汉孝女曹娥原为“巫女”考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小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75,共6页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曹娥是一名孝女,而不知道她还有另一种身份——"巫女"。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以"神道设教",因势利导,将中原儒家伦常观念植入曹娥故事,成功地把一个巫女塑造成为一个孝女。孝女曹娥的故事,是汉代以... 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曹娥是一名孝女,而不知道她还有另一种身份——"巫女"。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以"神道设教",因势利导,将中原儒家伦常观念植入曹娥故事,成功地把一个巫女塑造成为一个孝女。孝女曹娥的故事,是汉代以降占据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伦常观念与正处于地域文化转型中的会稽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孝女 曹娥 巫女 会稽
下载PDF
《周易参同契》作者新证(二)——从文本用韵看《参同契》为齐人所著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启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54,共11页
《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 《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参同契 音韵 齐人 徐真人 淳于叔通 魏伯阳 古会稽
下载PDF
《琴操》的作者及其成书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德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2-87,共6页
关于《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据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汉之际桓谭说、西晋孔衍说、东汉蔡邕说三种说法。但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度分析,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无疑都是最有说服力的。... 关于《琴操》的撰者及其创作年代,据史料记载,主要有两汉之际桓谭说、西晋孔衍说、东汉蔡邕说三种说法。但无论从文本的角度、文献记载的角度还是从著者的生平思想的角度分析,将《琴操》一书的编撰权给予蔡邕无疑都是最有说服力的。《琴操》一书产生于东汉音乐文化下移、琴的地位得到提升的历史背景下,是蔡邕本人的音乐天赋、儒道兼修的思想及传奇经历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其成书大致在蔡邕流放吴会的十二年间(179~1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操》 蔡邕 桓谭 孔衍 音乐文化 儒道兼修 音乐天赋 吴会
下载PDF
会稽大族与两晋士族政治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培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9-25,共7页
两晋时期的南北大族是司马氏政权的基本政治力量,与大族势力的结合成为该政权的特质,这一现象在会稽大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西晋政权以北来大族为重,故会稽大族的政治地位已不及前朝。进入东晋后,随着世族地主经济的持续发展,东晋... 两晋时期的南北大族是司马氏政权的基本政治力量,与大族势力的结合成为该政权的特质,这一现象在会稽大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西晋政权以北来大族为重,故会稽大族的政治地位已不及前朝。进入东晋后,随着世族地主经济的持续发展,东晋统治者为了稳固其政权,不得不拉拢会稽大族,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会稽士族官僚群体的形成.便是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大族势力与政权之间的这种关系,体现出两晋政权的士族政治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稽郡 两晋政权 世家大族 官僚群体 士族政治
下载PDF
会稽山齐贤洞:瑶族文化的发祥地 被引量:1
14
作者 莫金山 李大庆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9-166,共8页
本文通过查阅民族文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互勘互证。鉴于浙江绍兴有远古人类居住遗址,符合瑶族文化特征,地名与瑶族文献所记相符,民间传说也与瑶族相似,得出"会稽山齐贤洞是瑶族文化的发祥地&q... 本文通过查阅民族文献、历史文献、考古材料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所得的材料进行互勘互证。鉴于浙江绍兴有远古人类居住遗址,符合瑶族文化特征,地名与瑶族文献所记相符,民间传说也与瑶族相似,得出"会稽山齐贤洞是瑶族文化的发祥地""瑶族形成于在帝喾高辛氏与尧舜之际"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稽山 瑶族 发祥地
下载PDF
九江、涂山、会稽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俊男 《云梦学刊》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大禹时的九江、涂山、会稽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同名地点地望不同 ,大禹至春秋时的九江在湖南 ,涂山即会稽山 ,在湖南攸县一带。周穆王伐楚 (伐大越 )所至之九江及涂山之会的地望与大禹同。随大禹后代向北、东迁徙及楚吴、楚越及秦楚战争 ,... 大禹时的九江、涂山、会稽与战国秦汉以后的同名地点地望不同 ,大禹至春秋时的九江在湖南 ,涂山即会稽山 ,在湖南攸县一带。周穆王伐楚 (伐大越 )所至之九江及涂山之会的地望与大禹同。随大禹后代向北、东迁徙及楚吴、楚越及秦楚战争 ,楚国向东南扩张、迁移 ,吴越退至东南一隅直至灭亡 ,这些地名也一并移向东南 ,至秦汉设郡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涂山 会稽 湖南攸县
下载PDF
中国六世纪之特色复合调料:“八和韲”——《齐民要术》“八和韲”之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洪霞 郭华波 赵建民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年第3期25-29,共5页
《齐民要术》卷八中记载的"八和韲",是由八种不同风味的原料调制而成的辛香味型复合调料,是专门用来佐食"脍"肴的佳品。我国古代美味"韲"有多种,各有风味特色。《齐民要术》关于"八和韲"的记载... 《齐民要术》卷八中记载的"八和韲",是由八种不同风味的原料调制而成的辛香味型复合调料,是专门用来佐食"脍"肴的佳品。我国古代美味"韲"有多种,各有风味特色。《齐民要术》关于"八和韲"的记载,弥补了历史文献无"金韲"描述的缺憾,也创立了记录菜肴制作工艺的典范,保留了失传的《食经》中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八和韲 脍盎 复合调料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东汉时期会稽郡太守的治绩与区域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正娥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9-15,共7页
会稽郡,地处吴越故地,是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大郡。秦朝始设,两汉沿置,两汉之际,不少中原移民避乱迁徙江南,会稽人口增长迅速,东汉顺帝永建四年,会稽郡分置吴郡,分置前,会稽郡为扬州五郡中的第一大郡,辖区最大,人口最多,分置后,户口减半... 会稽郡,地处吴越故地,是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大郡。秦朝始设,两汉沿置,两汉之际,不少中原移民避乱迁徙江南,会稽人口增长迅速,东汉顺帝永建四年,会稽郡分置吴郡,分置前,会稽郡为扬州五郡中的第一大郡,辖区最大,人口最多,分置后,户口减半,实力减弱,但仍是东汉政权的江南要郡、南方重镇。东汉时期,会稽郡的历任太守在移风易俗、崇兴教化、兴修水利、扬善抑恶、巩固边防等方面,治理有绩,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建武年间,移风易俗,人才辈出;明、章、安、顺时期,经济发展,文教兴盛;顺帝以降,治理乏善,乱中有稳。区域社会发展呈现出充满活力,但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会稽郡 地方治理 区域发展
下载PDF
秦汉时代大禹传说与中国认同的巩固及拓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崔建华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6-23,共8页
秦汉时代,大禹传说是巩固及拓展中国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以大禹治水为内容的《禹贡》将天下构拟为“九州”,对汉王朝的区域控制策略有所启发,也为中国代表权的更替提供了合法性。秦统一前后,“禹须臾”等托名大禹的择日术为秦、楚两地... 秦汉时代,大禹传说是巩固及拓展中国认同的重要文化元素。以大禹治水为内容的《禹贡》将天下构拟为“九州”,对汉王朝的区域控制策略有所启发,也为中国代表权的更替提供了合法性。秦统一前后,“禹须臾”等托名大禹的择日术为秦、楚两地共享,使文化融合有所依托,至西汉前期,秦系日书在故楚渐占优势,反映了民俗领域的区域融合。大禹传说亦盛行于秦汉帝国的边缘地带,吴越民众传言的“禹葬会稽”,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都具有文化统一的意义。三苗居于洞庭、彭蠡之间,禹征三苗之说反映出长江中游正在融入中原文化圈。禹生于西羌说以秦人与羌戎的长期共存为背景,汉代蜀地民众将东方流行的“禹生于石”演变为禹“生于石纽”,最终在帝国西南地区确立了中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中国认同 大禹 会稽
下载PDF
感悟终极——从史铁生的小说看他的苦难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红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深重的灾难迫使史铁生不得不对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探索,不断地追寻生命存在的理由。对于世界史铁生有着自己的诠释,他的作品贯注着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精神,并以其独特的力量感化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关键词 史铁生 理性生命 意义 苦难
下载PDF
会稽山新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立申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0-52,共3页
 大禹封禅之会稽山是何地,历来观点不一。但笔者以为会稽山应与禹治水及禹妻涂山氏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会稽山即是禹娶妻生子、治水之地;是其妻族之地望。因而大禹为报答天地之功便积极来泰封禅,其所禅之会稽山,经考证便是今蒿里山。
关键词 会稽山 涂山 蒿里山 位置考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