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ing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the Charg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Through the Taguchi Method
1
作者 Mohd H.S.Alrashdan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24年第2期152-166,共15页
In recent times,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wing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extended cycle lifespan, and minimal self-discharge rate.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fa... In recent times, lithium-ion batter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wing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 extended cycle lifespan, and minimal self-discharge rate. The design of high-speed recharge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face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owing to the need to increase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charging. This challenge results from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the power level on 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s occurring in the battery electrodes. In this study, the Taguchi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The Taguchi technique is a statistical strategy that facilitates the systematic and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numerous experimental variables. The proposed method involved varying seven input factors, including positive electrode thickness,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volume fractio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volume fraction, separator thickness, positive current collector thickness, and negative current collector thickness. Three levels were assigned to each control factor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conditions and maximize the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charging. Moreover, a variance assess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Taguchi analysi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aguchi method was an eff ective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the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the charg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llowed by the separator thickness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volume fraction, was key factors significantly infl uencing the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the charg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response. The identification of optimal conditions resulted in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extending their potential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average electric power of 16 W and 17 W during charging were designed and simulated in the range of 0-12000 s using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This study efficiently employs the Taguchi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o develop lithium-ion batteries capable of storing a predetermined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the charging phase. Therefore, this method enables the battery to achieve complete charging within a specific timeframe tailored to a specificappli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can save costs, time, and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other alternative methods, such as the trial-and-error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Average electric power during charging Taguchi method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C rate l27 orthogonal array
下载PDF
锂硒电池ZIF-L衍生氮掺杂碳纳米片/碳布自支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荀道祥 罗序维 +4 位作者 周明冉 何佳乐 冉茂进 胡执一 李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3-1021,共9页
硒(Se)因其较高的体积比容量(3253 mAh cm^(-3))和电子电导率(1×10^(-5)S m^(-1))而成为新一代锂硒(Li-Se)电池储能材料。针对其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容量衰减较快以及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碳布(CC)上生长二维Z... 硒(Se)因其较高的体积比容量(3253 mAh cm^(-3))和电子电导率(1×10^(-5)S m^(-1))而成为新一代锂硒(Li-Se)电池储能材料。针对其反应过程中体积膨胀较大、容量衰减较快以及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碳布(CC)上生长二维Zn基金属有机框架(ZIF-L)并碳化,设计了一种ZIF-L衍生氮掺杂碳纳米片/硒自支撑复合材料(Se@NC/CC)用于锂硒电池研究。ZIF-L碳化形成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中丰富的微孔结构有效缓解了反应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掺杂N原子有利于吸附反应过程中的Li2Se,减少活性物质损失。特别地,Se@NC/CC电极中Se和C之间存在强的化学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活性物质损失,提高整体性能稳定性。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5C(1.0C=675 mAh g^(-1))电流密度下,Se@NC/CC电极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574 mAh g^(-1),展现出高初始放电比容量;电流密度为2.0C时,初始放电比容量为453.3 mAh g^(-1),循环500圈后仍然具有406.2 mAh g^(-1)的容量;同时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与文献报道相比有较明显的优势。本研究设计的柔性自支撑硒电极为先进碱金属-硒电池的硒宿主材料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硒电池 碳布 自支撑 ZIF-l材料 碳纳米片
下载PDF
L形脉动热管电池包的传热性能数值研究
3
作者 郭子瑞 王家伟 +1 位作者 池日光 彭兆洋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66-571,共6页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其核心部件——锂电池因其发热特性使汽车安全性难以保障.研究汽车锂电池热管理问题最终要解决电池包温度问题,对锂电池工作原理、发热机理进行模拟研究,通过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知识... 随着化石能源逐渐枯竭,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交通工具.其核心部件——锂电池因其发热特性使汽车安全性难以保障.研究汽车锂电池热管理问题最终要解决电池包温度问题,对锂电池工作原理、发热机理进行模拟研究,通过传热学、流体力学等知识对锂电池建模.在ANSYS17.2中进行单体电池的网格划分及仿真分析,在1~3C的放电倍率下对L形脉动热管电池包的传热性能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发热率随着C-rate的增加而增大,且电池环境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发热量的增加.其发热率范围为10~30 W.结果显示,通过对L型热管和板式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包进行仿真计算,在25℃冷却水条件和1~3C的电流条件下,电池包的平均温度保持在50℃以下,最高温度55℃,能够充分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与其他散热方式相比,L形脉动热管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散热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 l形脉动热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Ni_xLi_(1/3-2x/3)Mn_(2/3-x/3)]O_2(x=1/5,1/4,1/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绥军 赵煜娟 +1 位作者 赵春松 夏定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58-2362,共5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OH)2(M=Mn,Ni)前驱体,并与LiOH混合,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NixLi1/3-2x/3Mn2/3-x/3]O2,采用XRD、SEM和充放电实验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i,Ni,Mn原子在M层中呈有序分布,形成超结构;富锂正极材料由...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M(OH)2(M=Mn,Ni)前驱体,并与LiOH混合,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NixLi1/3-2x/3Mn2/3-x/3]O2,采用XRD、SEM和充放电实验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i,Ni,Mn原子在M层中呈有序分布,形成超结构;富锂正极材料由亚微米的一次粒子团聚组成1~3μm颗粒;在2.0~4.8V电位范围内,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0mA/g时,富锂正极材料表现出很高的可逆比容量,达到200~240mA.h/g,同时具有良好的循环可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PLC的L形镍片自动上料机的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琳娜 郑天池 +2 位作者 孙小刚 鞠家全 邱自学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19,共5页
L形镍片自动上料机应用于电池保护器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代替人工将L形镍片放置到治具上。根据镍片结构的特殊性,设计了自动上料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分析了自动上料机的关键部件,包括供料装置、直线送料装置、智能相机和四自由度机械手;... L形镍片自动上料机应用于电池保护器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代替人工将L形镍片放置到治具上。根据镍片结构的特殊性,设计了自动上料机的整体结构,设计并分析了自动上料机的关键部件,包括供料装置、直线送料装置、智能相机和四自由度机械手;介绍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对样机进行调试和运行,并与人工上料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自动上料机整体性能优越,上料速率为90~100pcs/min,较人工上料速率提高了近一倍;产品合格率可达99%,较人工上料的合格率提高了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镍片 自动上料机 电池保护器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不同SOC下的热失控燃爆过程分析
6
作者 范高敏 王晓娜 +2 位作者 王志宇 杨遂军 叶树亮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6-2051,共6页
为明晰锂离子电池不同荷电状态(SOC)的热失控燃爆过程及其危险性,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20 L标准容器中进行不同SOC电池的热失控实验,记录并分析燃爆过程的温度、压力和质量数据。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爆过程存在喷... 为明晰锂离子电池不同荷电状态(SOC)的热失控燃爆过程及其危险性,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20 L标准容器中进行不同SOC电池的热失控实验,记录并分析燃爆过程的温度、压力和质量数据。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爆过程存在喷射和燃爆两个阶段,且喷射持续时间随着SOC增加而缩短,SOC为25%时,喷射时间长达10.1 s,而SOC为100%时,喷射时间仅有0.03 s;SOC为25%时,燃爆质量损失为原电池质量的14%,而SOC为100%时,达到67.8%,随着SOC的增大,电池质量损失大幅增加;SOC为75%和100%时,电池燃爆的最大压力p_(max)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q_(max)变化负相关,而SOC为25%和50%时,p_(max)和q_(max)均较大。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明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燃爆过程,对锂离子电池的结构设计、安全性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燃爆 热失控 荷电状态 20 l
下载PDF
镁离子掺杂对LiFePO_4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成林 代建清 +1 位作者 戴永年 易惠华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Mg2+对LiFePO4进行掺杂,以Li3PO4为锂源、Mg(OH)2为掺杂源,采用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MgxFePO4(x=0.005、0.01、0.02和0.0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Mg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 为了提高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用Mg2+对LiFePO4进行掺杂,以Li3PO4为锂源、Mg(OH)2为掺杂源,采用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MgxFePO4(x=0.005、0.01、0.02和0.0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Mg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掺入少量的Mg2+,可以减小晶胞体积,提高LiFePO4的循环性能和比容量.当Mg的掺入量为2 mol%时,以0.1C倍率充放电,Li0.98Mg0.02FePO4最大放电容量为123.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镁离子
下载PDF
尖晶石型LiNi_xMn_(2-x)O_4锂离子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宁 刘国强 +1 位作者 曾潮流 吴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Pechini法在 80 0℃空气中焙烧 6h制备LiNixMn2 -xO4试样 (x =0 ,0 .0 5 ,0 .1,0 .2 ,0 .3,0 .4 ,0 .5 )。经XRD测试表明除LiNi0 .5Mn1.5O4以外 ,其它的试样均为纯净的尖晶石结构。尖晶石LiNixMn2 -xO4试样电极在 3.3~ 4 .5V以及 4... 采用Pechini法在 80 0℃空气中焙烧 6h制备LiNixMn2 -xO4试样 (x =0 ,0 .0 5 ,0 .1,0 .2 ,0 .3,0 .4 ,0 .5 )。经XRD测试表明除LiNi0 .5Mn1.5O4以外 ,其它的试样均为纯净的尖晶石结构。尖晶石LiNixMn2 -xO4试样电极在 3.3~ 4 .5V以及 4 .5~ 4 .8V范围内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 :在 3.3~ 4 .5V范围内 ,试样初始充放电容量随Ni元素掺杂比例的增加而降低 ;在 4 .5~ 4 .8V范围内 ,试样初始充放电容量随Ni元素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在 3.3~ 4 .8V范围内 ,试样总的初始容量基本不变 ;在 3.3~ 4 .5V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晶石型liNixMn2-xO4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醋酸镧及L-半胱氨酸对铝空电池阳极耐蚀影响
9
作者 张旭昀 史安邦 +2 位作者 孙振旭 王勇 李永存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恒电流放电及浸泡腐蚀等方法,研究醋酸镧及L-半胱氨酸对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铝合金阳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镧对铝阳极腐蚀有抑制效果,为混合型缓蚀剂,抑制阴极析氢反应和因Cl-引起的阳极点蚀... 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恒电流放电及浸泡腐蚀等方法,研究醋酸镧及L-半胱氨酸对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铝合金阳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镧对铝阳极腐蚀有抑制效果,为混合型缓蚀剂,抑制阴极析氢反应和因Cl-引起的阳极点蚀,缓蚀效率为67.54%;L-半胱氨酸对醋酸镧有增益作用,当L-半胱氨酸达到10 mmol/L时,复合缓蚀效果最佳,缓蚀效率达到98.51%;复合缓蚀体系在未降低铝阳极表面活性的同时提高放电性能,放电能量密度可达3370.7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镧 l-半胱氨酸 铝空电池 缓蚀性能
下载PDF
杨梅状碳包覆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
10
作者 吴臻 王相 +8 位作者 汪双双 尹艳镇 梁兴唐 张斌斌 黄蓉 易甜甜 朱诗婷 覃子林 陈梓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Fe_(3)O_(4)被认为是一种储锂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目前仍存在导电性差和充放电过程体积膨胀问题。文中以L-精氨酸、对苯二甲醛和九水硝酸铁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铁离子掺杂L-精氨酸聚合物(W-Fe_(3)O_(4)@NC precursor... Fe_(3)O_(4)被认为是一种储锂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目前仍存在导电性差和充放电过程体积膨胀问题。文中以L-精氨酸、对苯二甲醛和九水硝酸铁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铁离子掺杂L-精氨酸聚合物(W-Fe_(3)O_(4)@NC precursors),随后高温热解制备了杨梅状碳包覆四氧化三铁(W-Fe_(3)O_(4)@NC)复合负极材料。对W-Fe_(3)O_(4)@NC的形貌、表面化学结构、孔隙率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益于独特的杨梅状形貌、有益的氮掺杂、高度分散的Fe_(3)O_(4)纳米微粒和均匀的碳包覆,W-Fe_(3)O_(4)@NC在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800圈后比容量高达815.1 mAh/g,在5 A/g的大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仍保持在232 mAh/g,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显著优于纯碳材料(NC)和市售Fe_(3)O_(4)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聚合物 四氧化三铁 杨梅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L-半胱氨酸/ZnO缓蚀剂对5A06铝合金在碱性溶液中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通帅 马景灵 +3 位作者 王广欣 李亚琼 任凤章 熊毅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7,共6页
为了降低铝阳极材料的自腐蚀速率及成本,选用防锈铝合金5A06作为铝空气电池阳极材料,研究L-半胱氨酸/ZnO复合缓蚀剂对5A06铝合金在4.00 mol/L NaOH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ZnO复合缓蚀剂明显降低了5A06铝合金的自... 为了降低铝阳极材料的自腐蚀速率及成本,选用防锈铝合金5A06作为铝空气电池阳极材料,研究L-半胱氨酸/ZnO复合缓蚀剂对5A06铝合金在4.00 mol/L NaOH溶液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ZnO复合缓蚀剂明显降低了5A06铝合金的自腐蚀速率,且该合金作为阳极的铝空气电池在NaOH/L-半胱氨酸/ZnO溶液中具有较高的电位及阳极利用率;L-半胱氨酸属于阴极型缓蚀剂,而ZnO属于成相型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空气电池 l-半胱氨酸 ZNO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基于PLC的锂电池等级分选装备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润泽 宋国民 +2 位作者 彭俊泉 史耀 刘新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72,77,共5页
为了提高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分选效率和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对锂电池进行等级分选的控制系统。给出了分选装备的总体结构和抓取机械手的详细结构,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使系统集成了锂电池的抓取、扫码、喷码、分选和装盘功能;... 为了提高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分选效率和精确度,提出了一种对锂电池进行等级分选的控制系统。给出了分选装备的总体结构和抓取机械手的详细结构,并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使系统集成了锂电池的抓取、扫码、喷码、分选和装盘功能;设计了锂电池等级分选策略,保证机械手抓取时序的同时提高了分选效率。最后,进行了分选装备的实物装配和程序搭建,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等级分选 机械手 PlC控制 工控机 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LC-L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均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向伟 刘震 +2 位作者 胡治国 艾永乐 耿佳豪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5,共8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一致性问题,这种不一致性会降低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及使用寿命,甚至危及电池系统的安全。为改善电池组的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C-L储能的串联电池组主动均衡拓扑。利用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一致性问题,这种不一致性会降低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及使用寿命,甚至危及电池系统的安全。为改善电池组的不一致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C-L储能的串联电池组主动均衡拓扑。利用电感电容谐振电路实现能量转移,利用缓冲电路减小均衡电流的突变,均衡能量可以在任意单体间转移。所提新拓扑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扩展的特点。通过搭建4节单体串联的电池组均衡实验平台验证了新型均衡拓扑的有效性,通过与传统均衡拓扑的对比,说明了新型均衡拓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池组 不一致性 lC-l储能 主动均衡拓扑
下载PDF
LiNi_(0.5)Mn_(1.5)O_4粒径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涛 樊少娟 +1 位作者 王启岁 杨续来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1-324,共4页
以粒径为3μm和1μm的LiNi_(0.5)Mn_(1.5)O_4匹配石墨制备LiNi_(0.5)Mn_(1.5)O_4/石墨全电池,研究LiNi_(0.5)Mn_(1.5)O_4粒径对全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粒径为3μm和1μm的LiNi_(0.5)Mn_(1.5)O_4制备的电池(0.50 C,4.1~4.8 V)25℃下第20... 以粒径为3μm和1μm的LiNi_(0.5)Mn_(1.5)O_4匹配石墨制备LiNi_(0.5)Mn_(1.5)O_4/石墨全电池,研究LiNi_(0.5)Mn_(1.5)O_4粒径对全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粒径为3μm和1μm的LiNi_(0.5)Mn_(1.5)O_4制备的电池(0.50 C,4.1~4.8 V)25℃下第205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5.7%和60.6%;45℃下第55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55.4%和37.6%。粒径更大的LiNi_(0.5)Mn_(1.5)O_4由于具有较小的电解液接触面积,可减缓Jahn-Teller效应造成的Ni^(2+)和Mn^(2+)在电解液中的溶出,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MN1.5O4 粒径 锂离子电池 全电池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L形2 Ah锂离子电池的仿真、制备和性能
15
作者 李明 范茂松 +1 位作者 焦春雷 李建玲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498,共4页
以LiNi0.5Co0.3Mn0.2O2(NCM532)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对L形电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1 C充放电时电极上的电流分布规律,研究不同电极浆料固含量的涂覆质量。采用相同工艺制备L形和常规方形软包装电池,以1 C在3.00~4.15 V充放电... 以LiNi0.5Co0.3Mn0.2O2(NCM532)为正极材料、人造石墨为负极材料,对L形电极结构进行仿真,分析1 C充放电时电极上的电流分布规律,研究不同电极浆料固含量的涂覆质量。采用相同工艺制备L形和常规方形软包装电池,以1 C在3.00~4.15 V充放电进行性能对比。充放电时,电极上的电流分布规律相同,最高温度出现在极耳附近,其他位置差异不大;正、负极浆料固含量分别为56%、45%时,涂覆质量最佳;L形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内阻与方形电池相差小于1.5%。循环50次,两种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相差0.09%,表明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 锂离子电池 结构仿真 电池制备 性能评测
下载PDF
适用于L型限界的蓄电池电力工程车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本旭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8年第1期48-50,92,共4页
文章介绍了L型限界蓄电池电力工程车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参数,详细阐述了该工程车的技术性能,及其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制动系统等子系统或部件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l型限界 蓄电池电力工程车 技术特点 性能
下载PDF
26650型Li_4Ti_5O_(12)锂离子电池的研制
17
作者 崔明 许汉良 +1 位作者 张帆 郭付祥 《电池工业》 CAS 2009年第5期309-312,共4页
采用LiMn2O4为正极材料,Li4Ti5O12为负极材料制成了26650/2500mAh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10C放电容量能够达到1.0C放电容量的97.30%,电池在-20℃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容量的98.72%,在55℃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 采用LiMn2O4为正极材料,Li4Ti5O12为负极材料制成了26650/2500mAh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10C放电容量能够达到1.0C放电容量的97.30%,电池在-20℃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容量的98.72%,在55℃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容量的97.83%,1.0C循环测试200次后,容量剩余率为96.10%;电池以3.0C倍率过充到20.0V,没有爆炸和起火,经过针刺短路之后,没有爆炸和起火,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MN2O4 电性能
下载PDF
富锂材料zMnO_x·(1-z)Li[Ni_(0.2)Li_(0.2)Mn_(0.6)]O_2的性能优化
18
作者 寿好芳 崔夏菁 《汽车电器》 2017年第12期50-53,共4页
提出厚层材料改性的概念,对比常规包覆和厚层包覆对材料性能改善的差异,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深入分析厚层包覆Mn Ox使富锂二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厚层包覆材料0.1Mn Ox·0.9Li[Ni_(0.2)Li_(0... 提出厚层材料改性的概念,对比常规包覆和厚层包覆对材料性能改善的差异,通过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深入分析厚层包覆Mn Ox使富锂二元材料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的原因。厚层包覆材料0.1Mn Ox·0.9Li[Ni_(0.2)Li_(0.2)Mn_(0.6)]O_2的XRD图谱和HRTEM图像观察到包覆层厚度达20 nm,且包覆层中存在少量的尖晶石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得出,厚层包覆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90.2%),较高的可逆容量(30周循环容量保持在265m Ahg^(-1)),同时循环其低倍率性能相比于本体材料和常规包覆材料同样有很大的提升(1C下放电比容量238m Ahg^(-1),2C下222m 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富锂 改性
下载PDF
催化剂作用原理实验设计:碘化钾催化下的L-半胱氨酸氧化反应
19
作者 任成军 张程 +4 位作者 闫双昊 赵明 李珊珊 王健礼 游劲松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2,共7页
催化剂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等特点。催化化学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催化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为了具象理解该原理,设计了“碘化钾催化下的L-半胱氨酸氧化反应”。该实验通过温度、催化剂2个变... 催化剂具有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等特点。催化化学是物理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催化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为了具象理解该原理,设计了“碘化钾催化下的L-半胱氨酸氧化反应”。该实验通过温度、催化剂2个变量验证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变色反应检测中间物,理解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用原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验证了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吉布斯自由能的热力学特性。通过设计创新实验将催化剂作用原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实验将动力学、催化化学和电化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电池电动势测定装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动力学 催化化学 l-半胱氨酸 旋光法 变色反应 原电池电动势
原文传递
Copper nanowire/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com- posites as all-nanowire flexible electrode for fast-charging/ discharging lithium-ion battery 被引量:3
20
作者 Zhenxing Yin Sanghun Cho +3 位作者 Duck-Jae You Yong-keon Ahn Jeeyoung Yoo Youn Sang Kim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769-779,共11页
A novel lightweight three-dimensional (3D) composite anode for a fast-charging] discharging Li-ion battery (LIB) was fabricated entirely using one-dimensional (1D) nanomaterials, i.e., Cu nanowires (CuNWs) and... A novel lightweight three-dimensional (3D) composite anode for a fast-charging] discharging Li-ion battery (LIB) was fabricated entirely using one-dimensional (1D) nanomaterials, i.e., Cu nanowires (CuNWs) and multi-walled C nanotubes (MWCNTs). Because of the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igh-aspect ratio structures, and large surface areas of these nanomaterials, the CuNW-MWCNT composite (CNMC) with 3D structure provide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regarding the transport pathways for both electrons and ions. As an advanced binder-free anode, a CuNW-MWCNT composite film with a controllable thickness (~ 600 prn) exhibited a considerably low sheet resistance, and internal cell resistance. Furthermore, the random CuNW network with 3D structure acting as a rigid framework not only prevented MWCNT shrinkage and expansion due to aggregation and swelling but also minimized the effect of the volume change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Both a half cell and a full cell of LIBs with the CNMC anode exhibited high specific capacities and Coulombic efficiendes, even at a high current. More importantly, we for the first time overcame the limitation of MWCNTs as anode materials for fast-charging]discharging LIBs (both half cells and full cells) by employing CuNWs, and the resulting anode can be applied to flexible LIBs. This innovative anode structure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fast chargeable LIBs for electric veh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3D)composite all-nanowire electrode fast chargeable batter3 fuN-cell li-ion batteries(l1Bs) flexible batt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