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诸葛飘飘 罗森林 +1 位作者 王满囷 张国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1,I0004,F0003,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云斑天牛成虫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的感器类型、形态及分布特征,并分析比较雌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云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5类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乳突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云斑天牛雌、雄成虫触角存在性二型现象:1)虽然雄虫体型明显小于雌虫,但雄虫触角却显著长于雌虫触角;2)乳突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上发现,且雌虫触角上的粗长锥形感器(BⅠ)、粗短锥形感器(BⅡ)和长刺形感器(ChⅡ)在数量上多于雄虫,但发锥形感器(BⅢ)少于雄虫;3)雌虫触角上的刺形感器(包括ChⅠ和ChⅡ)的长度显著长于雄虫。其他感器的形态及数量在两性触角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下颚须和下唇须上都发现了毛形感器、长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包括TBⅠ和TBⅡ2个亚型)、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5类。下颚须和下唇须的长度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下颚须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下唇须,隙缝感器少于下唇须;雌虫的末梢锥形感器数量多于雄虫,钟形感器少于雄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斑天牛 触角 下颚须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栉孔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唇瓣结构 被引量:6
2
作者 绳秀珍 王德秀 +2 位作者 任素莲 范瑞青 高澜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运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栉孔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唇瓣结构。结果表明 ,2种贝的唇瓣结构都是中间一层结缔组织 ,两侧被覆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栉孔扇贝唇瓣的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而太平洋牡蛎... 运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栉孔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唇瓣结构。结果表明 ,2种贝的唇瓣结构都是中间一层结缔组织 ,两侧被覆纤毛柱状上皮 ,结缔组织中富含血腔隙。栉孔扇贝唇瓣的粘膜上皮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而太平洋牡蛎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嗜酸性粒分泌细胞组成。扫描电镜下 ,2种贝唇瓣的褶皱面呈现沟和嵴 ,纤毛浓密 ;光滑面纤毛较少。太平洋牡蛎唇瓣褶皱面的游离边缘部分和光滑面有大量的球状突起 ,这是杯状细胞所在处。纤毛和粘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太平洋牡蛎 唇瓣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桑天牛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诸葛飘飘 葛红梅 +3 位作者 王满囷 吴胜兵 罗森林 张国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8-243,共6页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雄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 利用扫描电镜观测桑天牛Apriona germari(Hope)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感器的分布及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雄桑天牛触角上共存在6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形感器、鳞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分5种亚型,刺形感器分2种亚型,且部分感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的分布模式及数量存在差异,如棒形感器及角锥形感器丛模式仅在雄虫触角上发现,而雌虫触角上的细锥形感器和耳锥形感器多于雄虫,芽形感器少于雄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5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形感器和隙缝感器,各种感器在雌、雄天牛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触角 下颚须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粘虫下唇须陷窝器及其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 被引量:3
4
作者 董钧锋 刘辉 +3 位作者 汤清波 刘杨 赵新成 王桂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 【目的】明确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下唇须和陷窝器形态结构以及陷窝器内部感器的形态、类型与分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粘虫成虫下唇须及陷窝器形态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陷窝器内部的感器。【结果】结果表明,粘虫成虫下唇须似管状,具3节,各节形态和长度不同,其中第2节最长。粘虫下唇须长度雌雄异形,雌性的下唇须长度为2 463.50±143.65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 566.11±70.28μm)(t=2.722,df=34,P=0.012)。陷窝器凹坑深约280μm,开口处直径约50μm,内部直径约32μm,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陷窝器内部的感器主要包括毛形感器和棒状感器2种类型。毛形感器位于陷窝器凹坑的上半部分,而棒状感器分布在陷窝器凹坑的下半部分。雌性毛形感器长为18.20±0.84μm,显著短于雄性的21.24±0.34μm(t=3.335,df=30,P=0.003)。而雌性的棒状感器长为14.69±0.48μm,显著长于雄性的12.31±0.49μm(t=3.452,df=21,P=0.002)。【结论】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分属2大类型,分布于陷窝器内不同的区域,其长度具有性别差异性。本文报道的这些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粘虫下唇须陷窝器感器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下唇须 陷窝器 感器 二氧化碳感器 雌雄异形
下载PDF
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唇瓣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范瑞青 姜明 +1 位作者 任素连 高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2年第4期52-55,共4页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贻贝唇瓣的形态结。结果表明,贻贝唇瓣外部形态呈羽毛状,分为光滑面和皱褶面;褶皱面表面被覆浓密纤毛,分有沟嵴和无沟嵴两部分,界限明显。光滑面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不均。在褶皱面中央分界处和光滑...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贻贝唇瓣的形态结。结果表明,贻贝唇瓣外部形态呈羽毛状,分为光滑面和皱褶面;褶皱面表面被覆浓密纤毛,分有沟嵴和无沟嵴两部分,界限明显。光滑面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不均。在褶皱面中央分界处和光滑面的一侧,有大量球状突起,为杯状细胞所在。纤毛和粘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贻贝 唇瓣 形态结构 养殖 纤毛 光滑面 皱褶面
下载PDF
栉孔扇贝鳃和唇瓣过氧化物酶活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宜艳 孙虎山 +1 位作者 孙修勤 李光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3-518,共6页
采用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唇瓣内的过氧化物酶(EC1.11.1.7;POD)进行研究,以探讨扇贝的鳃和唇瓣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组织化学显示,鳃轴、鳃丝和唇瓣上皮细胞均呈POD强阳性,结缔组织呈... 采用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唇瓣内的过氧化物酶(EC1.11.1.7;POD)进行研究,以探讨扇贝的鳃和唇瓣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组织化学显示,鳃轴、鳃丝和唇瓣上皮细胞均呈POD强阳性,结缔组织呈弱阳性;病毒感染后酶活力逐步增强。电镜细胞化学定位表明,鳃和唇瓣上皮细胞内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POD强阳性颗粒,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为150-220 nm;次级溶酶体也呈POD强阳性;内质网和空泡膜等细胞内膜系统以及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纤毛呈POD弱阳性。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细胞呈POD强阳性。鳃轴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少,而低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多;主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少,普通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致密阳性颗粒和呈POD强阳性的次级溶酶体均较多;唇瓣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鳃的略少。生化测定显示,鳃轴的POD酶活力最高,鳃丝次之,唇瓣最低;病毒感染24 h后,各部分的酶活力均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唇瓣内大量的POD可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唇瓣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唇瓣的表面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范瑞青 姜明 +1 位作者 高澜 汝少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膨大呈勺状 ,两面都有大量黏液细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唇瓣 结构 纤毛 微绒毛 扫描电子显微镜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小菜蛾成虫下唇须感器的超微结构及其神经元中枢投射
8
作者 闫喜中 王志宇 +6 位作者 段雨 冯雪梦 邓彩萍 武爱华 付淑慧 孙学俊 郝赤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 【目的】明确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下唇须感器的形态结构及感器神经元的投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下唇须结构和感器类型,利用神经回填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下唇须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结果】小菜蛾成虫下唇须共3节,其上存在B&#x00F6;hm氏鬃毛、钟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微毛形感器5种不同类型的感器和一个陷窝器结构。B&#x00F6;hm氏鬃毛短小尖细,钟形感器形如顶部凹陷的圆帽,两种感器均分布于下唇须第1节,且大小上均无雌雄二型差异;鳞形感器形同柳叶,锥形感器粗而直,均散生于下唇须的第2和3节,两种感器在大小上均存在雌雄二型差异,其中雌性的鳞形感器显著大于雄性的,根据其雌雄二型差异现象推测雌蛾的鳞形感器可能与感受寄主植物挥发物有关;下唇须第3节中上部具有一个圆形陷窝器结构,雄虫的陷窝器内径为5.68±0.33μm,雌虫的为6.03±0.23μm,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凹坑内长有表面光滑的微毛形感器。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神经元主要投射于脑部咽下神经节、每个触角叶的下唇须陷窝器神经纤维球和腹神经索3条通路。【结论】阐明了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形态特征及其感器神经元在脑部的投射形态,为深入了解小菜蛾下唇须感器的生理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下唇须 感器 陷窝器 雌雄二型 神经投射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唇瓣的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舒凤月 李修善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的唇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的唇瓣分为外唇瓣和内唇瓣,内外唇瓣相向一面具沟嵴,为褶皱面,相背一面表面光滑,为光滑面.光滑面表面无沟嵴,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纤毛较少,呈簇状,...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的唇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的唇瓣分为外唇瓣和内唇瓣,内外唇瓣相向一面具沟嵴,为褶皱面,相背一面表面光滑,为光滑面.光滑面表面无沟嵴,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均匀;褶皱面具有褶襞,呈现出平行的沟和嵴,沟和嵴上都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处变细,纤毛其它各处粗细比较均匀,两面都有大量分泌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唇瓣 纤毛 微绒毛
下载PDF
二疣犀甲成虫头部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车江萍 阎伟 +4 位作者 吕朝军 李朝绪 龚殿 马子龙 覃伟权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0期1921-192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疣犀甲(O.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5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 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Linnaeus)]雌雄成虫的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上嗅感器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疣犀甲(O.rhinoceros)成虫头部存在5种感受器。触角上有3种,以板型感器为主,分布在触角鳃片表皮内陷形成的凹腔里,此外还有毛型感器、腔锥形感器。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器的分布模式及数量没有明显的区别;下颚须和下唇须存在4种感器,即腔锥形感器、毛型感器、末梢锥形感器、钟型感器,其中末梢锥形感器在下颚须上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余3种感器在雌、雄二疣犀甲下颚须和下唇须上的分布和数量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疣犀甲 触角 下颚须 下唇须 扫描电镜 感受器
下载PDF
宽胫夜蛾成虫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超微形态
11
作者 胡桂林 张传敏 路纪琪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6-767,共12页
触角和下唇须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上被有多种类型的感器。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但其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 触角和下唇须是昆虫头部的重要感觉器官,其上被有多种类型的感器。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但其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研究较少。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宽胫夜蛾的雌雄触角均为丝状,雌虫触角鞭节明显短于雄虫。雌雄触角均分布有8种类型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鳞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且雄性毛形感器的数量明显多于雌性。宽胫夜蛾的下唇须为长管状,雌雄下唇须长度无显著差异。共观察到5种类型感器,即毛形感器、钟形感器、鳞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毛形感器分布在下唇须基部第1节和端部第3节的陷窝器内,钟形感器位于第1节毛形感器簇之中,鳞形感器在各节均有分布,刺形感器和棒形感器只见于第3节。并对宽胫夜蛾的触角和下唇须感器的功能进行初步的推测和讨论。为昆虫感器功能分析、分类学和行为学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夜蛾科 宽胫夜蛾 触角 下唇须 感器
下载PDF
锈翅蚁蛉头部附器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颖娟 李子忠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6-1642,共7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Wang雌雄成虫头部触角及口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描述了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期解析其取食机制。结果表明:锈翅蚁蛉触角上存在10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 利用扫描电镜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 Bao&Wang雌雄成虫头部触角及口器感器的形态进行观察,描述了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以期解析其取食机制。结果表明:锈翅蚁蛉触角上存在10种感器,即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腔形感器、钟状感器、鳃形感器、耳形感器、盘形感器、舌形感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有3种亚型,数量最多;耳形感器、腔形感器和钟状感器仅在雌成虫触角上发现,而舌形感器和鳃形感器仅在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在锈翅蚁蛉触角鞭节近末端扁平匙状处各有1枚盘形感器,其形状和位置在雌雄虫上有差异。鳃形感器和盘形感器在已有的昆虫感器研究中未见报道,是新发现的昆虫触角感器。下颚须、下唇须上均发现锥形感器,下唇须上的数量多于下颚须;此外,下颚须上还存在钟状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翅蚁蛉 触角 下唇须 下颚须 感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