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企业孵化器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海内外标杆孵化器建设经验与启示
1
作者 万子卿 巫英 《科技智囊》 2024年第10期9-18,共10页
[研究目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范式变革的深入演进,标杆孵化器作为连接“硬科技”原始创新和产业化的桥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借鉴海内外标杆孵化器的建设经验,探讨推进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范式变革的深入演进,标杆孵化器作为连接“硬科技”原始创新和产业化的桥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借鉴海内外标杆孵化器的建设经验,探讨推进我国孵化器转型升级的可行性路径。[研究方法]采取案例分析、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归纳总结标杆孵化器的核心特征、功能定位及未来发展路径,并对海内外典型标杆孵化器的建设路径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论]在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标杆孵化器应具备“五个一”核心要素。对标发现,我国当前标杆孵化器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传统孵化器有待向标杆转型升级。结合案例启示,从政府、孵化器、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三大视角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政府部门统筹协调和战略布局、加快孵化器运营模式转型、深化产学研协同和产业链生态打造等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企业孵化器 转型升级 标杆 建设经验 启示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农业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75
2
作者 黄耀 刘世梁 +1 位作者 沈其荣 宗良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09-714,共6页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 为研究环境因子对有机C在农业土壤中分解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水分及土壤质地下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及其根培养实验 ,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 ,秸秆有机C的分解量大于根的分解量 .在温度较低情况下 ,升高温度促进了有机C的分解 ;而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促进作用降低 .在非淹水条件下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小 .淹水条件下培养一周后 ,温度对有机C分解的影响不随时间而变化 .当含水量为 30 0 g·kg-1和 5 0 0 g·kg-1时 ,有机C分解较快 ,而在 2 0 0 g·kg-1和淹水条件下则分解较慢 ,空白对照培养结果的趋势是分解速率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加快 .培养实验的第一个月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土壤有机碳 分解 农业土壤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制革污泥污染土壤矿化过程中Cr(Ⅲ)和氮的释放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宏瑞 王晓蓉 +1 位作者 牛晓君 李桂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制革污泥污染土壤矿化过程中Cr(Ⅲ)和N的释放。结果表明,制革污泥污染土壤中高浓度Cr(Ⅲ)可导致作物各部位Cr的大量积累,小麦、玉米子粒中Cr含量远远超过安全食用标准;Cr(Ⅲ)向土壤底层的... 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制革污泥污染土壤矿化过程中Cr(Ⅲ)和N的释放。结果表明,制革污泥污染土壤中高浓度Cr(Ⅲ)可导致作物各部位Cr的大量积累,小麦、玉米子粒中Cr含量远远超过安全食用标准;Cr(Ⅲ)向土壤底层的迁移可达160cm,并与有机物迁移具有显著相关性。14周好气培养实验显示,矿化结束后,污泥中14%~26%以上有机态Cr(Ⅲ)转化为无机态,具有很高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由污泥带入土壤中的氮与土壤原有N的矿化速率和可矿化N量具有明显差异,Cr(Ⅲ)的转化与N的矿化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污泥 土壤污染 矿化过程 CR 氮释放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路磊 李忠佩 车玉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4,共6页
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土微生物生物量C、N和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呈下降趋势,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前期升高至一定水平后或保持稳定、或... 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泥土微生物生物量C、N和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呈下降趋势,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前期升高至一定水平后或保持稳定、或呈下降趋势,而微生物生物量N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活性呈前期上升后期下降趋势,而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则单施化肥处理呈上升趋势、配施有机肥处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高量施用化肥处理还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但对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并不明显。秸秆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和酶活性,特别是高量施用秸秆的效果更明显。施用猪粪由于同时带入了大量的活性养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N和酶活性的影响尚难评价。在高度集约农业利用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化肥施用量并不利于土壤生物质量的维护和提高,而秸秆直接还田才是保持土壤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黄泥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酶活性
下载PDF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以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Ⅱ胡敏酸性质及组成变异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旭东 关文玲 殷宪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5,共5页
通过腐解试验 ,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腐殖物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 ( H/F)、胡敏酸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腐解的前期 ( 0 d~ 90 d) ,随腐解进行 ,H/F增大 ,胡敏酸酚羟基含量较高 ,羧基含量较低 ,结构较复杂。在腐... 通过腐解试验 ,对玉米秸秆腐解过程腐殖物质中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 ( H/F)、胡敏酸的性质、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腐解的前期 ( 0 d~ 90 d) ,随腐解进行 ,H/F增大 ,胡敏酸酚羟基含量较高 ,羧基含量较低 ,结构较复杂。在腐解的中期 ( 90 d~ 2 1 0d) ,H/F减小 ,胡敏酸结构趋于简单 ,羧基含量明显增加 ,酚羟基含量明显下降。在腐解后期( 2 1 0 d~ 360 d) ,H/F增大 ,胡敏酸结构趋于复杂 ,羧基和酚羟基的变化趋缓。玉米秸秆腐解形成胡敏酸以组分 5、4、3为主 ,组分 1、2为次 ,不同组分随腐解时间变化趋势不同 ,胡敏酸性质及其组分的变化证实胡敏酸的形成前期以木质素衍生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腐解试验 胡敏酸 酒精沉淀分级 动态变化 组成变异 富里酸
下载PDF
施用秸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矿质氮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丁婷婷 王百群 +1 位作者 何瑞清 张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7,共6页
为了研究施用秸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M2,M4,M6共4个处理,处理中每100g干土中加入秸秆量分别为0,2,4,6g。在室温为25℃、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试验,分别在15,30,45,60,105,1... 为了研究施用秸秆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矿质态氮含量的影响,设置CK(对照),M2,M4,M6共4个处理,处理中每100g干土中加入秸秆量分别为0,2,4,6g。在室温为25℃、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试验,分别在15,30,45,60,105,150d时,采取各处理中的土壤样品,观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及矿质氮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个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再减小,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趋于平稳。在培养的整个过程中,M4与M6处理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明显高于CK中的含量,表明了施用秸秆可以促进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累积。在相同时间段内,各处理之间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加入秸秆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矿物态氮 秸秆 培养试验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尹云锋 蔡祖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51-2255,共5页
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2×10-4.d-1、6.0×10-4.d-1和3.4×10-4.d-1... 通过室内培育实验研究了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2×10-4.d-1、6.0×10-4.d-1和3.4×10-4.d-1.回归分析发现,土壤pH与有机碳分解速率常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H<5.5或>8.0时,分解速率常数均大幅提高.土壤中粘粒+粉粒含量与3种类型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常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粘粒+粉粒含量是3类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存在差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育实验 土壤类型 有机碳 分解速率
下载PDF
污泥改良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 被引量:4
8
作者 孟繁宇 姜珺秋 +5 位作者 赵庆良 王琨 刘纯甫 马立 杨俊晨 郑振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为了研究施用污泥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通过孵育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了施污泥后盐碱土中养分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土柱淋滤液中总有机碳、N、P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孵育0 d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5倍,总... 为了研究施用污泥盐碱土中污染物的淋滤行为,通过孵育实验和淋滤实验研究了施污泥后盐碱土中养分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以及土柱淋滤液中总有机碳、N、P污染物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孵育0 d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5倍,总氮、磷分别增加4倍、2.4倍;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3.2倍、11.6倍和1.2倍。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养分总量有所降低,速效养分有所增加。施用污泥对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影响较小,孵育60 d后,可交换态与碳酸盐结合态的Zn、Ni、Pb明显降低;土壤淋滤液中TOC、TN、NH4+-N、Cr、As、Pb、Ni的浓度随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若孵育60 d后改良土壤经历降水,淋滤液中污染物含量已接近对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污泥 盐碱土 孵育实验 淋滤实验 土壤养分 氮磷污染物 重金属
下载PDF
中国企业孵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玲 任晓悦 +1 位作者 张元杰 贾梦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1,共10页
区域创新基础深刻影响科技创业过程,空间网络化联结以及信息技术渗透又使得企业孵化要素呈跨区域流动特征。目前关于企业孵化投入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误。超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使得企业孵化过程呈现叠加效应,... 区域创新基础深刻影响科技创业过程,空间网络化联结以及信息技术渗透又使得企业孵化要素呈跨区域流动特征。目前关于企业孵化投入产出的研究忽略了空间相关性,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误。超越组织边界的合作使得企业孵化过程呈现叠加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而创业项目的争夺又引发区域竞争,形成企业孵化过程中的创新溢出屏障。因此,企业孵化过程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基于2009-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从基础设施、资金条件、研发水平以及创业经验4个维度分析中国企业孵化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从空间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孵化过程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孵化过程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对企业孵化和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作用显著,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发挥了不同程度的杠杆作用。最后,分别从企业孵化器定位、企业孵化产业、企业孵化政策制定以及企业孵化创新绩效4个方面提出引导科技创业资源合理流动以及提高企业孵化产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孵化器 创新溢出 创业经验 孵化器
下载PDF
用INCU对婴儿培养箱进行质控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辉 刘文 商洪涛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8期75-77,共3页
目的:掌握医院婴儿培养箱的性能现状,提高婴儿培养箱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专业的质控设备对婴儿培养箱进行质控检测,提出预防性保养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提出了保养婴儿培养箱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总结出婴... 目的:掌握医院婴儿培养箱的性能现状,提高婴儿培养箱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专业的质控设备对婴儿培养箱进行质控检测,提出预防性保养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提出了保养婴儿培养箱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总结出婴儿培养箱质控工作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培养箱 质量控制 体会
下载PDF
旱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付会芳 张兴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1期53-57,共5页
通过对有机质、全氮、C/N比差异较大的1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培养试验,用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幂函数方程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进行了摸拟。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土壤N素矿化过程;并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一级动力学模式... 通过对有机质、全氮、C/N比差异较大的10种土壤进行盆栽和培养试验,用对数方程、指数方程、幂函数方程对土壤氮素矿化过程进行了摸拟。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土壤N素矿化过程;并建立了土壤氮素矿化的一级动力学模式,求出了不同模型中的参数;最后探讨了影响土壤氮素矿化动力学模型参数的土壤因子——有机质、全氮、土壤机械组成、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培养试验 数学模型 旱地土壤 氮素矿化
下载PDF
有机物料添加磷素释放动态与土壤磷组分响应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志红 魏宗强 +2 位作者 杨敏琪 颜晓 吴建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2-1591,共10页
【目的】为农业生产中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及广辟磷源、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物料(紫云英秸秆、油菜秸秆、400℃稻壳生物质炭、700℃稻壳生物质炭、无机磷肥)等磷量添加入土壤,进行18周恒温培养试验;采用土壤颗粒... 【目的】为农业生产中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及广辟磷源、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不同物料(紫云英秸秆、油菜秸秆、400℃稻壳生物质炭、700℃稻壳生物质炭、无机磷肥)等磷量添加入土壤,进行18周恒温培养试验;采用土壤颗粒有机质分离法与修正的Hedley化学连续浸提法相结合,研究物料磷素释放动态与土壤磷素形态响应转化机制。【结果】(1)紫云英秸秆添加入土壤腐解后,有最高的磷素释放率,达95.4%;其次为700℃稻壳生物质炭,磷的释放率为77.3%;而400℃稻壳生物质炭与油菜秸秆,磷素释放不显著。(2)等磷量各物料添加对土壤无机磷的提升率由高到低顺序为:紫云英秸秆,700℃稻壳生物质炭,400℃稻壳生物质炭,油菜秸秆,无机磷肥;对土壤conHCl-Po组分的提升率顺序为:紫云英秸秆,油菜秸秆,400℃稻壳生物质炭,而700℃稻壳生物质炭添加与无机磷肥添加,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均无影响;各物料添加对土壤Residual-P组分的提升率顺序为:700℃稻壳生物质炭,400℃稻壳生物质炭,紫云英秸秆,油菜秸秆,无机磷肥。(3)就土壤磷组分而言,外源磷的添加,均以提升土壤Residual-P组分为主,其提升率最高;土壤各无机磷组分中,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均以HCl-Pi组分提升率最高,而等磷量无机磷肥添加,以Resin-Pi组分提升率最高,HCl-Pi组分次之。外源磷的添加能显著提升土壤磷素有效性;有机物料添加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提升效果均显著优于等磷量无机磷肥添加。【结论】农业生产中,相对于其他有机物料,紫云英等绿肥作物还田,在土壤磷素有效性及土壤供磷能力提升方面有明显优势。土壤颗粒有机质分离法用于分离土壤与秸秆腐解残余物以监测秸秆腐解动态,经试验验证及物料回收率数据来看,此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后续仍需更多的研究加以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质炭 土壤培养 颗粒态有机质(POM) Hedley P组分
下载PDF
4种人工纯林土壤及其凋落叶混合培养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增文 高文俊 +3 位作者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高祥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54,共7页
引进更新树种并形成混交林是改造人工纯林、避免因长期连栽而导致土壤退化的最优途径,而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树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以当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 引进更新树种并形成混交林是改造人工纯林、避免因长期连栽而导致土壤退化的最优途径,而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树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以当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及其凋落叶的针阔混合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松(Pinus yunnansinsis)林地土壤与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或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地土壤混合后,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C、N含量及土壤有机C和全N的含量;而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地土壤与连香树或桦树林地土壤混合后,以上各项指标提高不明显或略有降低。说明从土壤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云南松与连香树或桦树的种间协调性优于云杉与连香树或桦树的种间关系,所以建议当地营造云南松与连香树或桦树混交林,而且混交的比例以云南松和连香树1∶1~1∶3、云南松和桦树1∶1~3∶1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针叶林 人工纯林 混合培养试验 种间关系 土壤生物化学性质
下载PDF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曹亚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3-26,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应用δ^(1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有机质的分解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固有及新形成的有机质都逐渐分解,但前者的分解速度较慢。第360 d时,玉米秸秆和土壤固有有机质的残留率分别为30.0%和92.2%;720 d时分别为25.3%和78.8%。培养初期,富里酸的形成速度大于胡敏酸,而后富里酸转化为胡敏酸或相互转化;与新形成有机质相比,固有有机质中胡敏酸、富里酸的转化速度相对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土壤有机质 分解转化规律 富里酸
下载PDF
中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系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相飞 王宇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基于整体系统性构架,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索中美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不同,进而从政府职能、运营机制、市场需求以及人文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 科技中介服务 系统性 孵化器 国际经验比较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δ^(13)C值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晋京 窦森 张大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 以黑土、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通过田间定位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施肥(包括施用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结果表明:一般与未施肥的处理相比,田间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使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均呈下降趋势;培养试验中,施用猪粪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也呈下降趋势,而施用玉米秸秆后则呈增加趋势。产生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有机肥料的δ13C值不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施肥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的数量与结构组成。初步分析表明,施肥后全土有机质和胡敏酸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及结构组成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全土有机质的δ13C值与其有机碳数量的增加量和增加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培养试验 土壤有机质 胡敏酸 δ^13C值 ^13C-核磁共振
下载PDF
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的清除机制:现场培养结果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召伟 任景玲 +2 位作者 金杰 刘素美 石金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至0.68d-1,沙尘添加组的比生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培养过程中营养盐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耗殆尽。对照组和N/P/Si加富组中溶解态Al浓度缓慢下降,而N/P/Si/Al加富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在指数增长期降低约40%,在衰亡期显著回升,沙尘添加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随培养时间不断升高。利用草酸盐淋洗试剂区分指数增长期浮游植物细胞中Al的存在形态,对照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为(3.6±0.1)mg/g和(2.1±0.3)mg/g,而N/P/Si/Al加富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增加至(5.1±0.3)mg/g和(3.2±0.4)mg/g。浮游植物细胞的生长能够显著清除海洋中溶解态Al,其清除机制是细胞内吸收作用为主,细胞外吸附作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铝 浮游植物水华 细胞内结合态Al 现场培养实验 黄海
下载PDF
河西灌漠土土壤氮素矿化势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仁陟 李增风 陶永红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标。(3)N_1与碱解氮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碱解扩散法代替短期好气培养法,以确定土壤氮肥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矿化势 灌漠土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专业孵化器建设的经验借鉴与推进对策——基于宁波软件园的调研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凌 《未来与发展》 2014年第7期85-91,52,共8页
专业孵化器是孵化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孵化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企业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模式。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美国、以色列比较有特色的建设专业孵化器相关举措与经验,对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专业孵化器的... 专业孵化器是孵化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孵化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企业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兴模式。本文通过收集整理美国、以色列比较有特色的建设专业孵化器相关举措与经验,对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专业孵化器的实地调研,就如何提升宁波软件园专业孵化器建设水平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孵化器 经验借鉴 推进对策 宁波软件园
下载PDF
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萃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玉洁 周静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介绍与总结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周教授门诊抄方,对东直门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RA患者初诊和后期随访的诊疗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RA临床研究... [目的]介绍与总结周静威教授从伏邪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周教授门诊抄方,对东直门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RA患者初诊和后期随访的诊疗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查阅中医典籍和现代RA临床研究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诊疗思路及立法处方用药几个方面总结周教授从伏邪论治RA的经验,并举一则验案进行例证。[结果]周教授认为伏邪是RA的始动因素,伏邪痹阻是RA的核心病机,由此立透邪通痹之法,采用大量藤类药,以通经入络,荡涤肌肉、筋骨等伏藏之邪气,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滑膜炎、关节破坏等病变,减少RA发作,延缓病情进展。周教授还注重RA的个体化治疗,主张"主症定病名,兼症定证型",对基础方龙藤汤,进行随症加减,并结合四时养护、饮食、运动、定期随访等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所举医案,患者辨为风湿热痹证,周教授治以透邪通痹、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并据此遣方用药,疗效显著。[结论]周教授从伏邪论治RA,以透邪通痹为治则,龙藤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加减,往往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周教授的经验丰富了中医药治疗RA的辨证论治体系,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伏邪 透邪通痹 龙藤汤 医案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周静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