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the Method Based 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as Simple Analysis Method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Foods
1
作者 Kunimasa Matsumoto Kouya Shimada +1 位作者 Naoto Horinishi Katsuji Watanabe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6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Lactic acid bacteria have not only been used to produce various kinds of fermented food, but also used as probiotic products. As lactic acid bacterial group was consisted from diverse genera, a simple inspection metho... Lactic acid bacteria have not only been used to produce various kinds of fermented food, but also used as probiotic products. As lactic acid bacterial group was consisted from diverse genera, a simple inspection method by which numbers and contained microorganisms could be automatically analyzed without any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was required to use them more effectively. In this manuscript, lactic acid bacterial groups in commercial products of kimuchi, komekouji-miso, and yoghurt were identified and enumerated by our newly developed method [1]-[3],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method could be used as an inspection method of various food samples. In kimuchi, numerically dominant bacteria were Lactobacillus sakei, and L. casei (1.4 × 104 MPN g<sup>-1</sup>) and Leuconostoc spp. (l.4 × 104 MPN). In kouji-miso, numerically dominant bacteria was Bacillus spp. (3 × 103 MPN), which mainly included B. subtilis group and B. cereus group. Lactic acid bacteria such as Lactobacillus spp., or Lactococcus spp., included in the komekouji-miso, could be enumerated after 3 days incubation (1.24 × 104 MPN), but not detected after 7 days incubation. In yoghurt A and C, Lactococcus lactis was detected as numerically dominant lactic acid bacteria (3.0 × 105 MPN). In yoghurt B, Lactobacillus spp., or Lactococcus spp., was detected not only by a culturebased method but also by an unculture-based method, although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th estimated number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ethod might become useful as a simple inspection method of food microorganisms, because time and labor of the analysis could be reduced by using an unculture-based method and MCE-202 MultiNA. In this study, Bifidobacteriium spp. was not detected in B and C yoghurt, in spite of indicating their existence, and number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lower than the level of the daily product regulation, because 16S rDNA of Bifidobacteriium spp. might not be amplified by the used PCR condition. The PCR condition must be changed so as to amplify Bifidobacterium spp., before the method will be used as an inspection method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Enzym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 lactic acid bacteria Komekouji-Miso Kimuchi YOGHURT
下载PDF
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ATP检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
2
作者 王慧 魏丽铭 +2 位作者 刘超 喻东威 逯刚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 乳酸菌活菌数作为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的产品质量属性,同时作为国家风险抽检项目,目前的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烦琐、检测周期长、结果滞后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产品卖点宣称及质量控制,故针对发酵乳和乳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开发、研究,旨在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稳定性及缩短检测周期。每种微生物中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都是基本恒定的,而ATP的相对发光单位(Relative Luminescence Unit,RLU)与ATP含量呈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产品中乳酸菌数量与ATP的RLU(相对发光单位)的相关关系开发乳酸菌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试验证实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具有一致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产品中乳酸菌数活菌数,为生产销售流通中的质量监测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总数 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 发酵乳 发酵乳饮料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一种功能性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方芳 顾秋红 +2 位作者 赵玉萍 胡姗姗 张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5种保健中药、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尝试开发一种含保健中药成分的功能性酸奶(以下简称保健中药酸奶)。以乳酸菌数和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5种中药水煎液的最适添加量。另外对对照和保健中药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乳酸菌数及p H... 以5种保健中药、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尝试开发一种含保健中药成分的功能性酸奶(以下简称保健中药酸奶)。以乳酸菌数和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5种中药水煎液的最适添加量。另外对对照和保健中药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乳酸菌数及p H值、黏度、多糖和氨基酸含量等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酸奶中中药水煎液的最适添加量为:芦根1%、百合3%、莲子心0%、鸡内金0%、天冬5%;贮藏过程中,对照和保健中药酸奶的乳酸菌数、p H值和黏度均呈下降趋势,但保健中药酸奶中的乳酸菌数、p H值、黏度、多糖和氨基酸含量整体明显高于对照酸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中药 酸奶 乳酸菌数理化性质
下载PDF
利用乳酸菌发酵桑树叶生产非常规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熙涛 何连芳 张玉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菌量9%,发酵时间60h,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叶 发酵 乳酸菌 菌数
下载PDF
土壤污染及乳酸菌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娟娟 赵金梅 +4 位作者 薛艳林 刘洪林 李薇 玉柱 白春生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4-120,共7页
以不添加土壤和乳酸菌为对照,设土壤添加、乳酸菌添加及土壤与乳酸菌混合添加处理,在室温罐贮条件下测定贮藏第7d、14d、28d和49d的pH值、发霉率以及贮藏49d青贮微生物数量、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分析土壤污染和乳酸菌添加对紫花苜蓿青... 以不添加土壤和乳酸菌为对照,设土壤添加、乳酸菌添加及土壤与乳酸菌混合添加处理,在室温罐贮条件下测定贮藏第7d、14d、28d和49d的pH值、发霉率以及贮藏49d青贮微生物数量、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分析土壤污染和乳酸菌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处理苜蓿青贮饲料的pH值和发霉率从青贮14d开始显著高于对照(P<0.05),青贮49d时大肠杆菌数是对照的10倍以上(P<0.05),粗蛋白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0.6%(P<0.05),灰分含量比对照增加了62.9%(P<0.05);土壤与乳酸菌混合添加青贮14d时的pH值显著低于对照和土壤添加处理(P<0.05),青贮28d才有少量的发霉现象,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霉菌与酵母菌数量约为对照的1/10(P<0.05),大肠杆菌数量约为对照的1/100(P<0.05);表明土壤污染导致紫花苜蓿青贮饲料发霉率增加,发酵品质和粗蛋白含量降低,增加了灰分含量,而乳酸菌添加能够有效抑制被土壤污染的苜蓿青贮饲料的不良微生物数量,降低发霉率,减少了土壤污染对苜蓿青贮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紫花苜蓿 乳酸菌添加剂 发霉率 微生物数量
下载PDF
基于RT-PCR与平板计数法对比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明阳 田建军 +4 位作者 赵丽华 张开屏 景智波 李权威 靳烨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5-272,共8页
为快速、准确检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植物乳杆菌F16为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同时以植物乳杆菌CICC:6238为标准菌株进行标准品的制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定量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 为快速、准确检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的动态变化,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组,植物乳杆菌F16为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同时以植物乳杆菌CICC:6238为标准菌株进行标准品的制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定量分析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数,并与传统计数方法作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扩增效率为90%~100%,符合RT-PCR的检测要求;乳酸菌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定量结果与平板计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在各取样点,因存在死亡细胞的DNA,故荧光定量所得结果高于平板计数1lg(CFU/g)左右。利用平板计数和荧光定量数值得出两者间的线性方程y=0.8116x+0.4254。任取1批发酵香肠做验证试验,根据线性方程所得活菌数与平板计数值之间的相似度达94%以上,说明可用线性方程预测乳酸菌活菌数。本试验所建立的RT-PCR技术为定量监测发酵香肠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动态变化提供一条快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数 平板计数 RT-PCR 线性回归方程
下载PDF
接种发酵泡菜及其低温保藏微生物变化规律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俊琦 贺稚非 +1 位作者 赵季 刁雪洋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09年第5期38-41,共4页
通过测定五株乳酸菌在蔬菜汁中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最好的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为发酵出发菌株,运用L9(34)正交表格确定菌株之间的最佳配比为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2:1: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 通过测定五株乳酸菌在蔬菜汁中的生长情况,选择生长最好的干酪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为发酵出发菌株,运用L9(34)正交表格确定菌株之间的最佳配比为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2:1: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值,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泡菜的最佳配方为:接种量3%、盐水浓度3%、糖添加量3%、辣椒添加量为7%;低温保藏泡菜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总数在保藏的初期都有所下降,菌落总数会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而乳酸菌总数会保持短暂的稳定后再继续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汁 接种发酵 低温保藏 菌落总数 乳酸菌总数
下载PDF
分离传统酸马奶中乳酸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德亮亮 乌仁图雅 +6 位作者 秦艳婷 白娜 扎木苏 陈红霞 刘文俊 张和平 孟和毕力格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7,共4页
以采集于新疆地区的10份酸马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5种(MRS培养基、MRS合成培养基、M17培养基、MRS+X-gal培养基和MRS+蘑菇汁+番茄汁培养基)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乳酸菌的活菌计数,且分析分离株统计结果筛选出最适于乳酸菌的生长、分... 以采集于新疆地区的10份酸马奶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5种(MRS培养基、MRS合成培养基、M17培养基、MRS+X-gal培养基和MRS+蘑菇汁+番茄汁培养基)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乳酸菌的活菌计数,且分析分离株统计结果筛选出最适于乳酸菌的生长、分离的培养基。实验表明,MRS合成培养基更加适合乳酸菌的生长,其活菌数最高,便于乳酸菌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马奶 乳酸菌 活菌数 培养基筛选
下载PDF
啤酒酵母与几种乳酸细菌互生关系的初探
9
作者 王禾 王金凤 马永强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了啤酒酵母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互生作用,测定了互生培养的生长曲线及产气性能、互生过程中基质的酸度变化。结果表明这种互生关系对双方的生长均有利,基质中的细胞总数较单独培养大为增加... 研究了啤酒酵母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的互生作用,测定了互生培养的生长曲线及产气性能、互生过程中基质的酸度变化。结果表明这种互生关系对双方的生长均有利,基质中的细胞总数较单独培养大为增加。互生培养促进了酵母茵的代谢活性及产气指数。提示,啤酒酵母和乳酸细菌的互生作用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生作用 生长曲线 产气指数 啤酒酵母 乳酸细菌
下载PDF
同/异质型乳酸菌配比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双双 李彦飞 +4 位作者 段新慧 马向丽 任健 单贵莲 初晓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0-845,共6页
【目的】筛选适宜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菌种类及添加量,促进青贮玉米产业化开发。【方法】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原料,设置自然发酵(CK)、添加植物乳杆菌(Z)、添加布氏乳杆菌(B)以及m植物乳杆菌∶m布氏乳杆菌分别为1∶1(Z_(1)B_(1))、5∶1(Z_... 【目的】筛选适宜全株玉米青贮的乳酸菌种类及添加量,促进青贮玉米产业化开发。【方法】以蜡熟期全株玉米为原料,设置自然发酵(CK)、添加植物乳杆菌(Z)、添加布氏乳杆菌(B)以及m植物乳杆菌∶m布氏乳杆菌分别为1∶1(Z_(1)B_(1))、5∶1(Z_(5)B_(1))和1∶5(Z_(1)B_(5))处理,开展同/异质型乳酸菌配比对全株玉米微生物数量、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与CK相比,布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单独添加或混合添加均可提高青贮玉米乳酸菌数量,降低其pH值,增加有机酸含量,减少酵母菌数量,有效抑制好氧细菌滋生,提高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青贮玉米品质优劣顺序为B=Z_(1)B_(5)>Z>Z_(5)B_(1)>CK>Z_(1)B_(1)。【结论】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或植物乳杆菌以及m植物乳杆菌∶m_(布氏乳杆菌)=1∶5混合添加可有效提升青贮玉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 乳酸菌制剂 发酵品质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活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光学快速定量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绮 李永玉 +2 位作者 彭彦昆 韩东海 刘亚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6-243,共8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市售活菌饮料为研究对象,进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定量检测。对活菌饮料的原始光谱分别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结合一阶求导(FD)、多元散射校正(MSC)及正交信号校正(OSC)... 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分析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市售活菌饮料为研究对象,进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的快速定量检测。对活菌饮料的原始光谱分别进行Savitzky-Golay(SG)平滑结合一阶求导(FD)、多元散射校正(MSC)及正交信号校正(OSC)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乳酸菌活菌数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最优模型进行优化与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活菌饮料中乳酸菌活菌数,采用OSC预处理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建立的PLS模型效果最好。利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进行波长筛选与模型的优化,校正集相关系数(Rc)为0.9974,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211,验证集相关系数(Rp)为0.9837,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508。利用未参与建模的市售样品对优化后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9068,均方根误差为0.0108。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活菌饮料中乳酸菌数活菌数,为活菌饮料生产销售流通中的质量监测提供一种快捷方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菌饮料 乳酸菌活菌数 近红外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脱脂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期间水溶性多肽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豆佳毓 梁琪 张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0-86,共7页
该研究以脱脂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硬质干酪,探索成熟时间与干酪中水溶性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对0~6个月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 该研究以脱脂牦牛乳为原料制得硬质干酪,探索成熟时间与干酪中水溶性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关系,对0~6个月的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羟自由基(OH·)清除率均在第4个月时达到峰值,分别为52.39%、63.27%和49.54%,在成熟1个月时增幅分别为71.43%、62.20%和104.39%;还原力在成熟2个月时增幅为24.50%。在6个月成熟期间,微生物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乳酸菌总数和菌落总数在成熟第4个月时分别减少了9.89%和8.00%。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熟时间影响水溶性多肽的抗氧化活性和干酪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干酪成熟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影响水溶性多肽的浓度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脂牦牛乳硬质干酪 水溶性多肽 抗氧化活性 乳酸菌总数 菌落总数
下载PDF
pH值及乳酸菌对米曲霉固态制曲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高丹 蒋予箭 于佳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3-76,共4页
考察了在固态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初始pH值及乳酸菌对米曲霉固态制曲过程的影响。以豆粕和麸皮(质量比为55∶45)为原料,1∶0.6的料水比,0.3%~0.5%的接种量接入沪酿3.042米曲霉种曲,33℃下制曲,定时取样测定固体曲的蛋白酶活力及孢子数。... 考察了在固态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初始pH值及乳酸菌对米曲霉固态制曲过程的影响。以豆粕和麸皮(质量比为55∶45)为原料,1∶0.6的料水比,0.3%~0.5%的接种量接入沪酿3.042米曲霉种曲,33℃下制曲,定时取样测定固体曲的蛋白酶活力及孢子数。结果表明:适当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成曲蛋白酶的提高,培养基初始pH调节为6.5时米曲霉中性蛋白酶活力获得最大值(4 080±61)U/g干基,较对照组提高33%~37%;添加1.0%~2.0%乳酸菌,也同样起到改善米曲霉制曲过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力 孢子数 米曲霉 乳酸菌
下载PDF
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付薇 陈伟 +3 位作者 王小利 孟军江 覃涛英 韩永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245-6256,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对甜高粱青贮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甜高粱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制提供科技支撑。根据生长活性和产酸速率测定分析,试验筛选得到活性较强、产酸速率较高的2株短乳杆菌LBR02、LBR07和1株发酵乳杆菌LFE19。将前期获得的植物乳杆菌LP06和戊糖片球菌PP02与上述3株菌株制成发酵菌剂,发酵菌剂添加量均为5×105 CFU/g,分为8个处理:1)CK处理(无乳酸菌);2)T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1∶1);3)Y1处理(短乳杆菌LBR02);4)Y2处理(短乳杆菌LBR07);5)Y3处理(发酵乳杆菌LFE19);6)T+Y1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2=1∶1∶2);7)T+Y2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短乳杆菌LBR07=1∶1∶2);8)T+Y3处理(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发酵乳杆菌LFE19=1∶1∶2)。对8个处理青贮60 d和有氧暴露后第0、3、6、9天的pH、营养价值、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贮60 d时,各处理pH差异不显著(P>0.05),均低于4.1。T处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CK、Y3、T+Y3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各处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贮前相比,青贮60 d时,各处理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2)有氧暴露第9天,Y1、Y2、T+Y1、T+Y2处理pH和酵母菌、霉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处理综合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T+Y1处理>Y1处理>T+Y2处理>Y2处理>Y3处理>T处理>T+Y3处理>CK。综上分析,不同发酵乳酸菌剂及组合添加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甜高粱青贮发酵品质,有氧暴露后,短乳杆菌LBR02单独添加或与植物乳杆菌LP06、戊糖片球菌PP02组合添加在保存甜高粱营养价值、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生长、提高青贮有氧稳定性方面作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发酵乳酸菌 甜高粱青贮 营养价值 微生物数量 有氧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光谱的酸奶乳酸菌数快速检测
15
作者 马劭瑾 李永玉 +1 位作者 彭彦昆 王绮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6,共7页
以市售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搭建的激光诱导荧光(LIF)采集系统,获取不同乳酸菌数酸奶样品的荧光光谱,探讨酸奶中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峰强度随乳酸菌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结合光散射校正算法建立了酸奶中乳酸菌数定量预测模型.结果... 以市售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搭建的激光诱导荧光(LIF)采集系统,获取不同乳酸菌数酸奶样品的荧光光谱,探讨酸奶中各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峰强度随乳酸菌数变化的响应关系,结合光散射校正算法建立了酸奶中乳酸菌数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不同乳酸菌数酸奶样品均在435、485和520 nm附近出现了荧光特征峰,且均随乳酸菌数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利用4种光散射校正方法对酸奶原始荧光光谱进行了校正,其中,OPLEC+SR光散射校正算法能够有效消除与波长相关的基线漂移的影响,所建立的PLSR预测模型结果最优,其校正集、验证集相关系数R_(c)、R_(p)分别为0.9654和0.9533,均方根误差C_(RMSE)、P_(RMSE)分别为0.1525 logCFU/mL和0.2362 logCFU/mL.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利用未参与建模的8个酸奶样品对最优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线性拟合后的相关系数R可达到0.9510,拟合残差模为0.8606,说明所建预测模型可以实现酸奶中乳酸菌数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数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光散射校正 无损检测
下载PDF
发酵乳乳酸菌数近红外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黄宝莹 佘之蕴 +3 位作者 黄玲玲 周臣清 张娟 赵玲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4-50,64,共8页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乳乳酸菌数进行快速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67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实测值,并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以校正集根均方误差(RMSEC)、预测集根均方误差(RMSEP)、校正集交互验证的根均方误差(RMSE...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发酵乳乳酸菌数进行快速检测。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67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实测值,并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以校正集根均方误差(RMSEC)、预测集根均方误差(RMSEP)、校正集交互验证的根均方误差(RMSECV)及其相关系数Rc、Rp、Rcv为评价指标建立最优的乳酸菌数定量模型。利用模型对10批次含活乳酸菌发酵乳样品的乳酸菌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28、0.172、0.179和0.9466、0.9364、0.8932。嗜热链球菌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27、0.180、0.176和0.9478、0.9241、0.8982。乳酸菌总数的RMSEC、RMSEP、RMSECV和Rc、Rp、Rcv分别为0.111、0.194、0.154和0.9533、0.9100、0.9097。经外部验证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嗜热链球菌数、乳酸菌总数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最大绝对差值分别为0.35、0.40、0.33,满足不超过0.45的要求。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发酵乳中乳酸菌数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数 近红外光谱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一种复合防腐剂对不同泡菜防腐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佳 赵旭 +1 位作者 李欣蔚 周钢霞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2年第2期25-27,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复合防腐剂对不同泡菜储藏中防腐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酱小豆、海带豆和酒香泡菜3种泡菜添加复合防腐剂处理,在37℃条件下培养18 d,分别在第3、6、12、18、24、30 d测定菌落总数、乳酸菌数和pH值。结果表明:使用该复合防腐剂,... 本试验研究了复合防腐剂对不同泡菜储藏中防腐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酱小豆、海带豆和酒香泡菜3种泡菜添加复合防腐剂处理,在37℃条件下培养18 d,分别在第3、6、12、18、24、30 d测定菌落总数、乳酸菌数和pH值。结果表明:使用该复合防腐剂,常温下放置30 d,其抑菌效果仍然较好,通过感官评价,3种泡菜均未出现腐败、胀袋现象,可延长产品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菌落总数 乳酸菌数 PH值 防腐效果
下载PDF
益生菌冲剂中乳酸菌总数测定方法的探讨
18
作者 周爽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11期1186-1187,1190,共3页
对GB/T4789.35方法测定益生菌冲剂中乳酸菌总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GB/T4789.35方法测定益生菌冲剂中的乳酸菌时,规范稀释过程中的振摇的频次是减少检测误差的关键,振摇50次能准确测定益生菌冲剂中的乳酸菌含量。
关键词 乳酸菌 菌落总数 振摇
下载PDF
混合益生菌粉检验方法探讨
19
作者 吴家碧 蔡晓霞 +1 位作者 陈叶兰 李露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14期63-66,76,共5页
研究对比混合益生菌类产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检出率和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传统国标检测方法,称取益生菌粉在均质袋中,通过拍打使益生菌产品在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通过梯度稀释,在可计数梯度上... 研究对比混合益生菌类产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方法,提出了一种检出率和准确度更高的检测方法。传统国标检测方法,称取益生菌粉在均质袋中,通过拍打使益生菌产品在生理盐水中混匀,然后通过梯度稀释,在可计数梯度上,选用合适培养基,培养计数,计算益生菌活菌数。由于益生菌菌含量太高,均质袋拍打已无法使产品充分混匀,现通过研究在均质器选择、供试液制备时间控制、称样量的改变和提高稀释试管水体积准确度方面,来提高益生菌检测准确率。通过研究优化检测方法后,益生菌检验的原料及成品检出率提高100%;检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优化试管水后,改善前后对数值差值dlog≤0.25。该方法准确、稳定,适合测定混合益生菌粉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益生菌粉 乳酸菌总数 双歧杆菌 嗜热链球菌
下载PDF
常温下市售酸奶乳酸菌数和pH值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叶向库 刘汉勋 贺红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2-54,共3页
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含量是评价产品对于人体营养与保健作用的重要指标,而酸奶的pH值及酸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风味和口感。新的酸奶国家标准(GB2746-1999)中规定产品中的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6cfu/mL,酸度应≥70°T。本试验... 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含量是评价产品对于人体营养与保健作用的重要指标,而酸奶的pH值及酸度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风味和口感。新的酸奶国家标准(GB2746-1999)中规定产品中的乳酸菌数不得低于1×106cfu/mL,酸度应≥70°T。本试验通过对5种市售酸奶的检测及分析,得出在常温下贮藏和销售,酸奶在保质期内仍然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常温 乳酸菌数 PH值 酸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