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光补充UV-A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原源 查凌雁 +3 位作者 王座祺 段逸文 魏仕伟 章竞瑾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 叶用莴苣特有的苦味来源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等。为探究紫外光对叶用莴苣生长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调控作用,以纯红光(180μmol·m^(-2)·s^(-1))为对照,比较了补充UV-A(30μmol·m^(-2)·s^(-1))、UV-B(10μmol·m^(-2)·s^(-1))对7个叶用莴苣品种生长及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红外光添加UV-A补光强度(15、30、45μmol·m^(-2)·s^(-1))及补光时长(0、1、2、3、6、9 d)对叶用莴苣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UV-A处理可显著提高绿罗的地上部鲜质量,显著降低7个叶用莴苣品种的山莴苣苦素和莴苣苦素含量,分别降低了33%~74%和29%~60%。随着UV-A补光强度的增加,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逐渐降低,且以添加30μmol·m^(-2)·s^(-1)UV-A处理2 d后叶用莴苣中山莴苣苦素含量迅速上升,处理3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而莴苣苦素含量在处理2 d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处理6~9 d时略有下降。综上所述,红光补充适量的UV-A(30μmol·m^(-2)·s^(-1)、3~6 d),可在不影响生物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叶用莴苣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从而减轻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紫外光 UV-A 山莴苣苦素 莴苣苦素
下载PDF
山莴苣素调控线粒体功能改善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堆积及抗NAFLD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雷毅 叶银松 +3 位作者 马晓丽 米娜 康金森 杨建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6期41-49,共9页
研究山莴苣素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堆积的影响,探索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机制。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变性(构建NAFLD体外模型),给予山莴苣素共同处理48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含量,检测... 研究山莴苣素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堆积的影响,探索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机制。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变性(构建NAFLD体外模型),给予山莴苣素共同处理48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含量,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脂肪酸β氧化的活力以及高通量电子显微镜观察MitoSOX Red与Mitotracker Red的荧光强弱;qRT-PCR法检测脂质代谢与线粒体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PARα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山莴苣素抑制FFA诱导HepG2细胞内脂滴的增加,降低TG含量、MitoSOX Red的荧光强度以及SREBP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脂肪酸β氧化的活力、Mitotracker Red的荧光强度以及AMPK、PPARα、CPT1A、PPARγ、PINK1、Park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山莴苣素通过PPARα/CPT1A,PINK1/Parkin的信号转导恢复线粒体功能,改善FFA诱导HepG2细胞脂质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莴苣素 线粒体损伤 脂质堆积 NAFLD
下载PDF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
3
作者 仲烨伟 祁淑雯 +1 位作者 闫俊林 马晓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141-149,共9页
随机将HFD诱导的肥胖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山莴苣素组、山莴苣苦素组、奥利司他组和二甲双胍组,饲喂10周后,利用试剂盒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方法检测各组肥胖小鼠的各项相关指标,以探讨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对HFD诱导的... 随机将HFD诱导的肥胖小鼠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山莴苣素组、山莴苣苦素组、奥利司他组和二甲双胍组,饲喂10周后,利用试剂盒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等方法检测各组肥胖小鼠的各项相关指标,以探讨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对HFD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显示: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均能显著缓解HFD造成的小鼠肥胖、降低肝脏TG水平(P<0.01),减少肝脏脂肪空泡、改善肝索病变;能显著升高肝脏T-AOC、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山莴苣苦素能显著升高CAT水平(P<0.05);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能显著升高肾脏SOD水平,显著降低MDA水平,山莴苣素能显著升高T-AOC水平(P<0.05)。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均可显著下调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Fas的mRNA表达(P<0.05),山莴苣苦素可显著上调脂质分解基因Pparα、Cpt-1α的mRNA表达(P<0.05);山莴苣素可显著提升肝脏Nrf2的mRNA表达(P<0.01),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均可显著提升肾脏Nrf2的mRNA表达(P<0.001)。因此,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可通过影响脂代谢基因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莴苣素 山莴苣苦素 肥胖 脂代谢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莴苣属植物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玉琳 周亚伟 叶蕴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54-960,共7页
关键词 莴苣素型愈创木内酯 中美菊素C型愈创木内酯 倍半萜内酯 莴苣属 菊科
下载PDF
毛菊苣中活性物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叶银松 雷毅 +3 位作者 马晓丽 康金森 陈锦锦 杨建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80-183,190,共5页
目的对新疆毛菊苣中活性物质进行抗肿瘤活性筛查。方法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358、人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人胃癌细胞NCI-N87、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DA-MB-468、SK-BR-3、人... 目的对新疆毛菊苣中活性物质进行抗肿瘤活性筛查。方法采用CellTiter-Glo发光法,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358、人原位胰腺癌细胞BXPC-3、人胃癌细胞NCI-N87、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人乳腺癌细胞MDA-MB-453、MDA-MB-468、SK-BR-3、人乳腺导管癌细胞HCC1954肿瘤细胞株上检测毛菊苣中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菊苣酸和绿原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菊苣酸和绿原酸对肿瘤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山莴苣素与山莴苣苦素分别对NCI-H358肿瘤细胞、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BXPC-3肿瘤细胞、NCI-N87人胃癌细胞、COLO-205人结肠癌细胞、MDA-MB-468人乳腺癌细胞、SK-BR-3人乳腺癌细胞和HCC1954人乳腺导管癌细胞活力的IC_(50)为28.3μmol/L与5.9μmol/L、6.237μmol/L与1.082μmol/L、36.1μmol/L与8.7μmol/L、14.8μmol/L与5.4μmol/L、8.3μmol/L与2.9μmol/L、5.5μmol/L与3.3μmol/L、10.0μmol/L与1.5μmol/L、12.8μmol/L与5.6μmol/L。Cisplatin组对MDA-MB-453人乳腺癌细胞活力的IC_(50)为15.94μmol/L。结论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和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特别是山莴苣苦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山莴苣素 山莴苣苦素 乳腺癌 半数致死量
下载PDF
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促进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谭惠文 仲烨伟 +3 位作者 雷毅 阿达来提·阿布都热西提 张芮 马晓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8,共9页
目的:比较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对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预处理FFA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48h,油红O观察细胞内脂滴,检测各组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比较脂质代谢相关因子(FABP1、HADHA、PPAR... 目的:比较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对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预处理FFA诱导的HepG2细胞模型48h,油红O观察细胞内脂滴,检测各组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比较脂质代谢相关因子(FABP1、HADHA、PPARγ、CPT1A、PPARα、PGC1α)与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的分子对接亲和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质代谢相关基因(FABP1、HADHA、PPARγ、CPT1A、PPARα、PGC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均能抑制FF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降低细胞内脂滴数量,但山莴苣苦素对细胞内TG水平的影响没有山莴苣素明显;分子对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山莴苣苦素与6个脂代谢因子结合能均优于山莴苣素,山莴苣素、山莴苣苦素也均可上调PPARα、PPARγ、PGC1α、CPT1A、HADHA,下调FABP1的mRNA相对表达量,山莴苣苦素促进脂质代谢的能力也明显优于山莴苣素。结论: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均具有促进细胞内脂质代谢的能力,山莴苣苦素对于这6个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较山莴苣素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莴苣素 山莴苣苦素 脂质代谢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的菊苣及其相关产品中6种功能成分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晶 钱晓国 +2 位作者 许洪高 陈小强 鲁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45-156,共12页
菊苣酸、绿原酸、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是菊苣中6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也是菊苣保健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high-... 菊苣酸、绿原酸、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是菊苣中6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也是菊苣保健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测定菊苣及其相关产品中6种功能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7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样品中的功能成分,以0.1%的磷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在HPLC法中使用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UPLC法中采用填料粒径小的C18+色谱柱(2.1 mm×100 mm,1.5μm),流速分别为1.0 mL/min和0.4 mL/min,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的检测波长为258 nm,菊苣酸、绿原酸、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检测波长为330 nm。该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平均回收率在97.0%~103.6%。6种功能成分在HPLC法中的检出限为0.49 mg/kg~2.14 mg/kg,定量限为1.65 mg/kg~7.14 mg/kg,在UPLC法中检出限为1.11 mg/kg~5.24 mg/kg,定量限为3.72 mg/kg~17.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酸 绿原酸 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 山莴苣素 山莴苣苦素 菊苣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UPLC同时测定维药毛菊苣和菊苣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君萍 迪丽拜尔.马木提 +2 位作者 李渊 柳惠斌 杨建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65-68,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维药毛菊苣和菊苣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维药毛菊苣和菊苣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UPLC,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山莴苣素、菊苣酸、山莴苣苦素分别在0.025~0.225,0.01~0.05,0.2~1.0,0.1~0.5,0.24~1.20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3,0.999 9,0.999 8,0.999 9,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7%,98.66%,99.63%,100.05%,99.97%。结论:《中国药典》收载两种菊苣的各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毛菊苣以山莴苣苦素、山莴苣素和秦皮乙素含量较高,菊苣以菊苣酸含量高,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菊苣 秦皮甲素 秦皮乙素 山莴苣素 菊苣酸 山莴苣苦素
原文传递
毛菊苣总倍半萜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罗玉琴 杨伟俊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脂质体和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山莴苣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溶液组、脂质体溶液组和磁性纳米脂质体溶液组(加磁场)在小... 目的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脂质体和磁性纳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靶向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山莴苣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毛菊苣总倍半萜有效部位溶液组、脂质体溶液组和磁性纳米脂质体溶液组(加磁场)在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并以AUC0-12 h、平均滞留时间(MRT)和靶向效率(TE)、相对靶向效率(RTE)、靶向指数(TI)为指标评价不同剂型的靶向作用。结果尾静脉注射给药10 min后,磁性纳米脂质体组在心、肝、脾、肺、肾脏组织中山莴苣素浓度较有效部位组、脂质体组显著提高;在动物的肝部体外施加磁场,磁性纳米脂质体组肝部位的AUC0-12 h明显高于其他部位,MRT明显的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E仅在肝部有增加,且TI大于10。结论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毛菊苣总倍半萜磁性纳米脂质体可改变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在肝部位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总倍半萜 磁性纳米脂质体 磁靶向给药系统 山莴苣素 靶向性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药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溶出度测定
10
作者 罗玉琴 杨伟俊 +1 位作者 信学雷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24,共4页
目的:建立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中山莴苣素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溶出介质和转速,利用HPLC测定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中山莴苣素的溶出度,流动相甲醇(A)-0.2%甲酸(B)梯度洗脱(0 - 30 min... 目的:建立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中山莴苣素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溶出介质和转速,利用HPLC测定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中山莴苣素的溶出度,流动相甲醇(A)-0.2%甲酸(B)梯度洗脱(0 - 30 min,28%- 72% A),检测波长256 nm.结果:选择含0.2%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山莴苣素线性范围0.015 -0.075 g·L-1(r=0.999),平均回收率101.04% (RSD 1.38%).样品30 min时体外溶出度均>8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毛菊苣总倍半萜滴丸的溶出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总倍半萜 溶出度 山莴苣素
原文传递
毛菊苣药材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再娜布.吐合达洪 仲婕 +1 位作者 信学雷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18-1021,共4页
目的:比较毛菊苣根、茎、种子3个部位中绿原酸、秦皮乙素、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的含量。方法:InertsilODS-S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1,柱温32℃,流动相甲醇-0.2%甲酸,0-40 min,30%-70%甲醇梯度洗脱,进样... 目的:比较毛菊苣根、茎、种子3个部位中绿原酸、秦皮乙素、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的含量。方法:InertsilODS-SP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速1.0 mL.min-1,柱温32℃,流动相甲醇-0.2%甲酸,0-40 min,30%-70%甲醇梯度洗脱,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分别为256,350,299和229 nm。结果:绿原酸、秦皮乙素、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8.2%,99.57%,100.50%和99.46%,线性范围分别为0.97-97.2(r=1.000),2.2-88.0(r=0.998 9),21.0-210.0(r=0.999 8),和2.6-533.3 mg.L-1(r=1.000),RSD分别为1.6%,1.5%,0.77%,2.0%。毛菊苣根山莴苣苦素和山莴苣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678 9,0.752 0 mg.g-1,而种子里的分别为0.239 6,0.052 0 mg.g-1,种子中秦皮乙素、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1 0,0.189 0 mg.g-1,而根中质量分数分别为0.004 8,0.004 3 mg.g-1。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为毛菊苣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菊苣 绿原酸 秦皮乙素 山莴苣素 山莴苣苦素 含量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山莴苣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叶银松 雷毅 +4 位作者 康金森 郝锋 宁金鹰 马晓丽 杨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山莴苣素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常规培养,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实验组分别用10、20和30μmol·L^(-1)山莴苣素处理MDA-MB-453乳腺... 目的探讨山莴苣素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常规培养,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实验组分别用10、20和30μmol·L^(-1)山莴苣素处理MDA-MB-453乳腺癌细胞24 h。以划痕愈合实验评估细胞的迁移能力;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组的迁移率分别为(29.35±2.99)%、(21.44±1.14)%、(18.83±0.49)%和(10.73±0.43)%;Akt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4、0.94±0.05、0.92±0.05和1.09±0.03;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0.43±0.04、0.30±0.03和0.31±0.03;PI3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4、1.03±0.19、1.14±0.12和1.09±0.08;p-PI3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2、1.06±0.15、1.12±0.08和1.09±0.07。以上指标,低、中、高剂量山莴苣素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莴苣素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MDA-MB-453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莴苣素 乳腺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