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河湖岸带草本植物氮磷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特征
1
作者 杨恒 张丹 +3 位作者 李桂芳 叶远行 陈清飞 王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河湖岸带是拦截净化氮磷等陆源污染物进入河湖水体的最后屏障,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的稳定性影响着其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能力,研究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可为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和构建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中国河... 河湖岸带是拦截净化氮磷等陆源污染物进入河湖水体的最后屏障,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的稳定性影响着其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能力,研究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及内稳性,可为河湖岸带草本植物群落恢复和构建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中国河湖岸带草本植物地上部氮(N)、磷(P)含量及土壤或沉积物、水体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了植物氮磷化学计量学和内稳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区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N含量(湿生植物:20.51 g·kg^(-1),水生植物:29.81 g·kg^(-1))和较低的P含量(湿生植物:1.39 g·kg^(-1),水生植物:0.99 g·kg^(-1)),N:P>14,表现为P限制,而其他湖区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P含量(2.73 g·kg^(-1)),N:P<14,表现为N限制。各湖区植物N、P含量及其比值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差异,青藏高原湖区水生植物N含量最高,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最低(P<0.05);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湿生和水生植物P含量最高(P<0.05);青藏高原湖区湿生和水生植物N:P最高,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最低(P<0.05)。植物N、P含量及N:P受环境中P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环境中N:P和N含量。内稳性模型表明河湖岸带草本植物属于稳态型,其中湿生植物内稳性指数HN、HP及HN:P大于水生植物,表明水生植物受环境胁迫时响应较大,水生和湿生植物对环境中N、P含量变化响应的差异表明水生和湿生植物对环境中N、P不同的保守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氮磷 草本植物 河湖岸带
下载PDF
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研究
2
作者 贺翠华 黎小东 +1 位作者 伍宇娟 王淑云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现状岸线资源,明确“一湖三水”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 岸线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对沿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与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现状岸线资源,明确“一湖三水”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科学合理地划分岸线功能区,严格把握岸线保护与利用控制条件。结果表明:湖南省“一湖三水”岸线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利用方式不合理、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不高等。洞庭湖、资水、沅江、澧水河湖岸线长5567.1 km,共划定岸线功能区1038个,其中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的总体比例达78.1%,充分体现了大保护的要求。河湖临水边界线和外缘边界线划定方法、岸线功能分区及管控措施等研究成果可为湖南省及类似地区岸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岸线 河湖长制 功能分区 湖南省 洞庭湖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Role of Forest to Control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aihu Lake Basin-Based on Source-Sink Analysis 被引量:5
3
作者 Jianfeng ZHANG Jingmin JIANG +6 位作者 Zhijian ZHANG Qihua SHAN Guangcai CHEN Ying WANG Yonghui XU Harry WU Aljoy ABARQUEZ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09年第5期345-350,共6页
Taihu Lake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Changjiang delta region, the Lake and its effluent rivers are important water sources for 40 million around inhabitants and rapidly increasing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Shanghai, J... Taihu Lake is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Changjiang delta region, the Lake and its effluent rivers are important water sources for 40 million around inhabitants and rapidly increasing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The pollutants originate mainly from acidy rain, home sewage of the vast number of inhabitants, livestock manure, agricultural fertilizers & pesticides applied over fields in the drainage basin, and the industrial sewage. Due to the kinds of pollutants, the Lake water is getting highly eutrophic, with frequent blooms of blue-green algae. Compared with point-source pollutants, diffuse pollution is much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 Thus combating non-point pollution (NPP) is paid much great attention. Based on analysis on source-sink of NPP in Taihu Lake basi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unction of forests on NPP control is multiple and important by both source reduction and sink expansion.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planting trees through constructing forested wetlands and establishing riparian forest buffers is to control soil & water erosion, decrease agrochemicals application, and improve farming conditions in the region of Taihu Lake basin. Moreover forests help to intercept acidy rain, protect streambanks, uptake nutrients, hold up pollutants and provide habitat for wild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iparian FOREST BUFFER zone SOURCE-SINK Taihu lake
下载PDF
极端洪水作用下升金湖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凌晨 周立志 +2 位作者 程磊 姚简 宋昀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31-7745,共15页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 水鸟是湿地生境质量的重要指示性动物类群,可敏感地反映湿地环境变化。浅水通江湖泊消落带具有复杂多样的生境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是水鸟特别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其食物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受水文节律影响。在极端洪水作用下,消落带生境变化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水鸟及湿地生态学问题。选择了具有典型消落带生境的升金湖作为研究区域,对2019年(正常水位)和2020年(异常水位)两个越冬季水鸟的数量、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消落带的生境变化情况对越冬水鸟群落结构的影响。2019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50984.20±9595.71)只(n=5),隶属7目13科51种;2020年越冬期,记录到水鸟(27923.00±13808.47)只(n=5),隶属7目12科53种。整个越冬季消落带的水鸟种类略增但数量减少,2019年游禽中的优势种为豆雁,2020年游禽中的优势种增加为豆雁和斑嘴鸭,但涉禽中的优势种由白琵鹭、反嘴鹬、凤头麦鸡转变为苍鹭、大白鹭和反嘴鹬。洪水导致的草滩-水域混合区生境面积减小使湿生植物退化,可能是导致以豆雁为主的食苔草水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重要原因;因湖水延迟消退,裸露的泥滩面积大幅度下降,可能致使食底栖动物水鸟数量减少;湖泊水位上升和消落带水域面积的增加,加大了食鱼水鸟的捕食难度,导致数量锐减;提供植物种子的生境缺少,使觅食种子的斑嘴鸭和绿翅鸭数量明显下降;沉水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下降直接影响到食地下茎的水鸟分布,并致其数量减少。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升金湖消落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越冬水鸟的保护和湿地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鸟 栖息地 取食集团 消落带 空间分布 升金湖
下载PDF
汉丰湖入湖支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永 程丽 +4 位作者 郑志伟 万成炎 王忠 胡红青 李春辉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汉丰湖入湖支流河岸带植物分布格局及其环境特征,2013年6月在4条主要入湖支流——南河、桃溪河、头道河和东河设置12个站点,从纵向分布格局(沿河岸带上游至下游)和侧向分布格局(沿水面到高地)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 为探究三峡库区汉丰湖入湖支流河岸带植物分布格局及其环境特征,2013年6月在4条主要入湖支流——南河、桃溪河、头道河和东河设置12个站点,从纵向分布格局(沿河岸带上游至下游)和侧向分布格局(沿水面到高地)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维管束植物69科、155属、171种;其中禾本科、菊科和蔷薇科种类数较多,分别为19种、16种和9种,占总种数的11.1%、9.4%和5.3%,生活型以草本为主(68.4%),其次为灌木(12.9%);草本植物鲜重、盖度和高度均值依次为(1 951.6±3 076.2)g/m2、(79.9±34.7)%和(34.2±18.3)cm;重要值较大的植物主要有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河岸带土壤容重、p 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均值依次为(1.32±0.19)g/cm3、(7.91±0.38)、(18.22±21.45)g/kg、(60.58±68.67)mg/kg、(6.51±5.21)mg/kg和(59.42±34.33)mg/kg。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河岸带植物重要值的环境因子主要是高程和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丰湖 河岸带 植物群落 环境影响
下载PDF
骆马湖滨岸带4种植物氮磷与土壤氮磷含量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翠英 徐德兰 +2 位作者 万蕾 韩宝平 闫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2,47,共6页
对骆马湖东部滨岸带4种植物和土壤的总氮、总磷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植物组织氮磷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植物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带植物区土壤TN、TP显著高于无草区;4种植物群落立地土壤氮磷的水平变化差异较... 对骆马湖东部滨岸带4种植物和土壤的总氮、总磷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植物组织氮磷分布变化,分析了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植物氮磷的关系。结果表明:滨岸带植物区土壤TN、TP显著高于无草区;4种植物群落立地土壤氮磷的水平变化差异较大,TN按近滨—前滨—后滨依次递减变化,而TP按后滨—近滨—前滨依次递减变化;从垂直变化来看,4种植物群落的立地土壤各层TN、TP差异显著,土壤表层(0—20cm)TN最高;而TP最高值分别出现在黄蒿、茅草群落土壤表层以及芦苇、香蒲群落土壤次表层(20—40cm)。4种植物的叶、茎、根等组织的TN、TP差异较大,但均以叶中含量最高,茎和根中含量较低,而且植物对氮素的吸收能力远大于磷素。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叶TN与土壤表层、次表层TN显著正相关,植物叶TP与土壤表层TP极显著正相关,植物茎TP与土壤次表层TP显著负相关。芦苇和茅草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效应较好,而香蒲和黄蒿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滨岸带 植物 土壤 氮磷
下载PDF
东平湖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春季土壤CO_2通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路亚坤 刘加珍 +2 位作者 陈永金 路明 肖召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8期8-14,共7页
为了准确揭示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LI-8100A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东平湖湖滨带3种典型植被类型(香蒲、芦苇、人工杨树林)的春季土壤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 为了准确揭示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采用LI-8100A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东平湖湖滨带3种典型植被类型(香蒲、芦苇、人工杨树林)的春季土壤CO2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植物群落中,人工杨树林的土壤有机质明显要高于其他2个原生湿地土壤。(2)3种植物群落的土壤CO2释放速率日变化趋势都均为单峰曲线;土壤碳通量速率最高值在12:00—14:00,最低值出现在6:00。以人为扰动过的土壤,即杨树林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最大,日平均值达到2.26μmol/(m2.s)。(3)土壤CO2释放速率与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相关性要高于与土壤温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同一气候区相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影响作用不同,且因其自身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从而导致对土壤呼吸的调控作用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湖 湖滨带 土壤呼吸 CO2通量 植物群落
下载PDF
骆马湖滨岸缓冲带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德兰 万蕾 +2 位作者 张翠英 韩宝平 孙君瑶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以及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骆马湖东南岸有草和无草两块滨岸缓冲区土壤的氮、磷、有机质含量的异质性特征,探讨植物带对污染物的富集、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有草区土壤的TN、TP及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均大于无草区;在骆马...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以及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骆马湖东南岸有草和无草两块滨岸缓冲区土壤的氮、磷、有机质含量的异质性特征,探讨植物带对污染物的富集、截留作用。结果表明:有草区土壤的TN、TP及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均大于无草区;在骆马湖滨岸缓冲带,不同的植物群落对氮、磷元素的截留、富集效率差异不大;植物群落对有机质的截留作用不明显,有草区和无草区的有机质含量的性质较为接近。滨岸缓冲带植物能够通过吸收、截留、吸附、分解等作用减少湖泊水体中的碳、氮、磷的含量。研究结果可为骆马湖非点源的治理提供理论参考,为湖泊滨岸缓冲带的研究和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滨岸带 土壤性质 异质性
下载PDF
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作用关系——以鄱阳湖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云良 赵贵章 +1 位作者 姚静 张奇 《热带地理》 2017年第4期522-529,共8页
依托野外地下水位与湖水位观测、地下水流速与流向测定、地下水与湖水水化学离子测试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了鄱阳湖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湖岸带地下水和湖水偏弱酸性,SO_2^(4-)、Ca^(2+)和Mg^(2+)是湖水和地下水... 依托野外地下水位与湖水位观测、地下水流速与流向测定、地下水与湖水水化学离子测试分析等研究方法,探析了鄱阳湖湖岸带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湖岸带地下水和湖水偏弱酸性,SO_2^(4-)、Ca^(2+)和Mg^(2+)是湖水和地下水的主要阴阳离子。此外,湖岸带地下水中出现了较多NO_3^-,可能受到当地农业施肥及化粪池泄露等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流向主要是由周边丘陵地区向下游地势相对平坦的湖区流动,该地区潜水面为由补给区向排泄区倾斜的曲面,地下水总体上向河流和湖区方向流动。监测数据表明:所测得的研究区地下水位由上游向下游地区呈减小趋势,地下水位呈明显的动态变化,但水位变幅基本<2 m。地下水流速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远离湖区和河流的上游丘陵地区,最大流速可达19.5 m/d,而下游湖区附近地下水流速较小,平均流速约5.1m/d。地下水位和流速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变化基本一致,比较符合地形影响下的地下水流动规律。水化学证据指示了地下水和湖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而地下水流场特征以及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的季节性动态水位梯度表明了地下水可能以不同的排泄强度补给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湖水 流场 补排关系 湖岸带 鄱阳湖
下载PDF
水位变化对湖泊(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吴起鑫 韩贵琳 唐杨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6-453,共8页
消落带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替控制地带,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的频繁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特征。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特别是湖泊消落带生态系统主导因素,水位变化的频度、大小、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消落带水-陆交换过... 消落带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替控制地带,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的频繁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特征。水位变化是影响湖泊特别是湖泊消落带生态系统主导因素,水位变化的频度、大小、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消落带水-陆交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水位变化影响研究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水位变化对消落带物理因子、植物、动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并讨论了国内外的研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水位变化 影响 湖泊 水库
下载PDF
滇池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氮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邵军 曹子林 +3 位作者 李小英 廖周瑜 胡兵辉 倪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59,共5页
土壤碳、氮循环是反映湖滨带对氮、磷污染物吸收与固定生态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笔者对滇池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杨树林(29.4g... 土壤碳、氮循环是反映湖滨带对氮、磷污染物吸收与固定生态学过程的重要因素,笔者对滇池湖滨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碳、氮含量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杨树林(29.4g/kg,2.0mg/kg)〉池杉林(19.7g/kg,1.6mg/kg)〉垂柳林(15.9g/kg,0.8ms/kg)〉樟树林(10.8g/kg,0.5mg/kg)。(2)无论在干旱还是湿润季节,杨树林、池杉林和樟树林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沿土层加深均呈下降趋势,而垂柳林则呈现增大趋势。0—10cm土层,杨树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在≥20~30cm土层样地之间差异性不显著,说明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土壤湿度是影响土壤氮时空格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土壤氮 土壤有机碳 滇池
下载PDF
镇江市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恢复的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阮宏华 叶镜中 徐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湖滨带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在湖滨带土壤特性、植被组成和当地人文特征等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镇江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恢复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多样性等植物群落学原理和地方... 湖滨带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在湖滨带土壤特性、植被组成和当地人文特征等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镇江金山湖湖滨带植物群落恢复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目标,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多样性等植物群落学原理和地方文化特点,分别为堤坝下部(水陆交错区)、堤坝坡面、堤坝顶面(公路)进行群落设计,并将堤坝坡面分为生态景观区、人文植物区、抗污染群落区。各分区的设计体现群落的功能、景观和文化内涵,每区分别设计3组具时空变化的复合森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植物群落 生态恢复 镇江金山湖
下载PDF
苏州太湖湖滨带不同水分梯度土壤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冯育青 陈月琴 +2 位作者 阮宏华 张海娣 傅丽娜 《华东森林经理》 2010年第1期7-14,共8页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三个实验区,探讨了湖滨带土壤全氮、有效氮、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土壤有效氮含量... 选择苏州渔阳山保存较为良好典型的太湖湖滨带作为试验地,并根据距离水体的远近,将湖滨带从近水体到高岗地分别设置三个实验区,探讨了湖滨带土壤全氮、有效氮、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时间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湖滨带土壤有效氮含量近水区>中水区>远水区,土壤湿度和水淹作用对土壤氮素含量具有影响作用;土壤有效氮呈明显季节波动秋季>春季>夏季,在植物生长旺盛季节维持较低水平;土壤有效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土壤有效氮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沿水分梯度土壤有效氮受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湿度、植被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梯度 湖滨带 土壤氮 太湖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鄱阳湖五河滨岸带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坚 李国忠 +3 位作者 郑航 栾华龙 刘同宦 杨文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4-162,共9页
河流滨岸带在净化水体、截留污染、景观休闲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鄱阳湖五河不同河段滨岸带的生态水利功能,从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综合运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鄱阳湖五河典型河... 河流滨岸带在净化水体、截留污染、景观休闲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分析鄱阳湖五河不同河段滨岸带的生态水利功能,从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构建了滨岸带功能分类体系,综合运用遥感、GIS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的滨岸带进行了地表覆盖解译和功能分区,进一步分析鄱阳湖五河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及横纵向的空间差异。基于典型河段滨岸带现状分析,探讨了滨岸带生态水利功能在河流纵、横向上的空间分区,最终结合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生态水利治理建议,为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分区管理、区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遥感解译 GIS 河流滨岸带 生态水利 鄱阳湖
下载PDF
衡水湖岸带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其对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大安 张曼胤 +3 位作者 郭子良 王贺年 刘魏魏 王辽宏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1年第3期24-28,35,共6页
湿地岸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为探讨湿地岸带对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以及湿地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测定衡水湖四周道路降尘和岸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多种指数对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降... 湿地岸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具有显著的截留作用。为探讨湿地岸带对道路径流污染物的截留效应以及湿地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测定衡水湖四周道路降尘和岸带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多种指数对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降尘和岸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值。结合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地质累积指数可知,衡水湖四周道路存在轻微的铅、镉和锌污染,岸带在靠近道路排水渠的表层土壤存在轻微的镉和锌污染。道路和岸带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50,表明衡水湖道路降尘和岸带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岸带表层土壤的铅、镉、锌和铁含量由公路至水面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下层土壤的镉、锌含量显著低于表层土壤,表明岸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对重金属都具有较好的截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岸带 重金属元素 潜在生态风险 截留效应
下载PDF
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晓龙 谢洪民 +1 位作者 魏伟伟 李宽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06-2713,共8页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前期确定3种适宜太湖沿岸带生态修复的挺水植物为菰(Zizani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前期确定3种适宜太湖沿岸带生态修复的挺水植物为菰(Zizania latifoli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挺水植物对水深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水深高度都会限制其生长,为探讨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的影响,确定这3种挺水植物最适宜的水深高度,该研究进一步设置不同梯度水深高度--高水深(40 cm)、中水深(20 cm)和低水深(10 cm),试验历时42 d,收获时测定这3种挺水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叶面积和根系长度)、相对生长速率(RGR)指标和生理指标〔总可溶性糖、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水深对挺水植物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较高或较低的水深都会影响挺水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形态指标、相对生长速率指标和生理指标,且挺水植物可以通过调节形态和生理指标来适应和抵抗水深胁迫带来的不利影响.②在高水深这一胁迫条件下,3种挺水植物都倾向于产生更多的总可溶性糖、SOD和MDA,显示出植物对高水深这一胁迫的生理适应性.③高水深对慈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再力花对水深的耐受性高于慈姑,而菰对高水深的适应性最强.研究显示,不同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不同,在实际的生态修复工程中应使用不同挺水植物组合配置以抵抗水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太湖 水深 沿岸带
下载PDF
鄱阳湖滨岸带对N素的净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丹 张展羽 +3 位作者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陈晓安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0,110,共7页
以鄱阳湖周边的土壤、水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对典型滨岸带中N素分布及运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滨岸带对N素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鄱阳湖滨岸带采样点土壤TN质量比平均值为(0.721±0.275)mg/g,... 以鄱阳湖周边的土壤、水体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对典型滨岸带中N素分布及运移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滨岸带对N素净化效果的因素进行排序。结果表明:鄱阳湖滨岸带采样点土壤TN质量比平均值为(0.721±0.275)mg/g,空间差异性大,且周边用地土壤TN质量比普遍高于临水区;水体TN质量浓度表现出周边内陆水体高于近岸湖水、汛前高于汛后的特征;滩地式滨岸带中的土壤TN质量比随滨岸带缓冲宽度增加而减少,且比值普遍低于堤岸式结构;滨岸带结构对N素净化率影响显著,滨岸带的净化效果与结构形式和植被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素净化 TN质量比 滨岸带 鄱阳湖
下载PDF
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不同植被带中细菌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欣艳 王海燕 +2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5-711,共7页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和UV(无植被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带植被带中细菌种类丰富,共有54个门、106个纲、192个目、334个科和503个属被检测到,细菌的OTUs从高到低依次为EP(3 162个)、AG(2 926个)、UV(2 709个)和SP(2 427个),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P(10.14)、AG(9.75)、SP(9.44)和UV(9.26);湖滨带植被带中主要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G,48.55%;EP,47.83%;SP,40.36%;UV,44.0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AG,19.30%;EP,5.31%;SP,5.67%;UV,6.30%)、厚壁菌门(Firmicutes)(AG,6.01%;EP,8.24%;SP,3.96%;UV,13.13%)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G,3.98%;EP,8.91%;SP,8.95%;UV,7.59%),主要类群在不同植被带中占比不同;植被带类型对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w(TP)、pH和w(OM)(OM为有机质)是影响不同植被带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湖滨带 植被带 细菌群落 分布特征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升金湖消落带植被特征及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黎明 皇甫超河 +2 位作者 远勇帅 孟盈盈 贾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2,共11页
探讨湖泊湿地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湿地植被分布及功能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升金湖消落带沿水位梯度设立研究样方,测定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 探讨湖泊湿地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理解湿地植被分布及功能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安徽升金湖消落带沿水位梯度设立研究样方,测定植物的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全磷等指标,并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了土壤特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与全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以及C:N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负相关(P<0.001),土壤全氮、N:P以及C:P与土壤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01)。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含量以及C?P和N:P是影响消落带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共同解释了变化的91.85%。总之,土壤含水量可以直接影响消落带植物多样性,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中氮元素的转化和磷元素的有效性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特征 土壤含水量 植物 水位波动 物种多样性 消落带 升金湖湿地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湖滨缓冲带恢复研究——以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秋洁 马国强 +1 位作者 余刚 王德芬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3期105-107,共3页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I类水质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近自然恢复、科学营建、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生态功能保护优先的湖滨缓... 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I类水质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对其进行科学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近自然恢复、科学营建、合理布局、重点突出、生态功能保护优先的湖滨缓冲带恢复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陡岸生态恢复、近自然型防护带营建、塘、沟透水系统营造等工程措施的实施,建立湖滨缓冲带的生态屏障功能,对高原湖泊湿地湖滨带的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湖滨缓冲带 湿地恢复 防护带 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