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the Attachment Line Instability for Hybrid Laminar Flow Control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馨元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7年第4期42-51,共10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ttachment line instability for Hybrid Laminar Flow Control(HLFC),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drag reduction technologies for modern transport aircraft respect to high Rey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ttachment line instability for Hybrid Laminar Flow Control(HLFC),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drag reduction technologies for modern transport aircraft respect to high Reynolds numbers and large sweep angles.The attachment line instability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laminar-turbulent transition control and HLFC design on a swept wing.The overview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presented and knowledge gaps are pointed out as the concl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achment line hybrid laminar flow control(HLFC) boundary layer subcritical instability leading edge
下载PDF
A computational study on robust prediction of transition point over NACA0012 aerofoil surfaces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flows
2
作者 Mojtaba Ahmadi-Baloutaki Ahmad Sedaghat +1 位作者 Mohsen Saghafian Mohammad Ali Badri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3年第4期32-34,共3页
Flow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is prerequisite to decide whereabouts to apply surface flow control techniques. This appears missing in a number of works in which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merely investigated... Flow transition from laminar to turbulent is prerequisite to decide whereabouts to apply surface flow control techniques. This appears missing in a number of works in which 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merely investigated without getting insight into alteration of transition posit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apture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ransition over NACA0012 aerofoil at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Firstly, an implicit, time marching, high resolution total variation diminishing (TVD) scheme wa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for compressible fluid flows around aerofoil sections to obtain velocity profiles around the aerofoil surfaces. Secondly, the linear instability solver based on the Orr-Sommerfeld equations and the eg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calculate the onset of transition over the aerofoil surfaces. For the low subsonic Mach number of 0.16, the accuracy of the compressible solutions was assessed by som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low speed incompressible flows. In all cases, transition positions were accurately predicted which shows applicability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esent work to be extended for higher Mach number compressible flows. Here, transition prediction methodology is described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without active flow control or separat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 prediction hydrodynamic stability laminar flow control TVD solver aerofoil
下载PDF
NUMERICAL SOLUTION OF VISCOUS FLOW PAST A SOLID SPHERE WITH THE CONTROL VOLUME FORMULA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毛在砂 陈家镛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24,共12页
The control volume formulation with the QUICK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is used to solveincompressible liquid flow past a solid sphere in terms of stream function and vorticity.Several tech-nical points are addressed o... The control volume formulation with the QUICK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is used to solveincompressible liquid flow past a solid sphere in terms of stream function and vorticity.Several tech-nical points are addressed o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milarproblems of fluid flow.In particular,the importance of suitable specification of the distortion func-tion to enforcing the far field boundarv conditions i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E lamina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trol VOLUME FORMULATION QUICK scheme
下载PDF
高压气井电缆作业密封失效解决措施
4
作者 唐英才 李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8期130-132,共3页
文章通过引入电缆运动增加密封脂消耗量和密封脂在注脂管线内的流动压降等影响密封的因素,分析了本次作业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通过控制影响密封理论参数等因素,如季节性温度变化、电缆结构和新旧程度及井内气体等,有效解决了... 文章通过引入电缆运动增加密封脂消耗量和密封脂在注脂管线内的流动压降等影响密封的因素,分析了本次作业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通过控制影响密封理论参数等因素,如季节性温度变化、电缆结构和新旧程度及井内气体等,有效解决了本次作业密封失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测井 防喷装置 流管 偏心环形缝隙 圆管层流
下载PDF
双体层流验证机横航向模态特性改善方法研究
5
作者 黄振威 武虎子 +1 位作者 齐万涛 申晓明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10期27-31,共5页
双体层流验证机采用双机身、π尾的气动布局形式,内翼段为层流验证段,其特殊的布局形式导致横航向气动特性和质量特性与常规布局飞机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横航向模态特性与常规布局飞机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使双体层流验证机横航向模态特性... 双体层流验证机采用双机身、π尾的气动布局形式,内翼段为层流验证段,其特殊的布局形式导致横航向气动特性和质量特性与常规布局飞机存在明显差异,进而横航向模态特性与常规布局飞机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使双体层流验证机横航向模态特性具有良好的飞行品质,通过研究横航向模态特性关键参数对双体飞机模态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改善双体飞机横航向模态特性的一般规律,综合得到了参数配置方法,通过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验证了参数配置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获得了双体飞机横航向模态特性受关键参数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参数配置方法,为上述类型的飞机快速优化总体布局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验证机 双机身 横航向模态 操稳特性 飞行品质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翼型表面局部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周 夏天宇 董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6-685,共10页
数值模拟研究了Re=4×10^(4)时小迎角下表面局部振动激励对SD8020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从时均化和非定常流动两个方面分析了频率和幅值两个振动激励参数对于翼型分离和转捩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迎角2°和3°时局部振动激励... 数值模拟研究了Re=4×10^(4)时小迎角下表面局部振动激励对SD8020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从时均化和非定常流动两个方面分析了频率和幅值两个振动激励参数对于翼型分离和转捩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迎角2°和3°时局部振动激励能够有效对流场施加影响,促进层流分离泡结构的转变,改善翼型的气动性能。同时研究发现,振动频率在不同迎角下对翼型气动特性和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类似,频率f=32 Hz时气动性能提升最明显;而随着振动幅值的增加,层流分离泡长度减小且整体向前缘移动。进一步非定常分析表明,迎角2°和3°时流场在同一振动激励参数下表现出相似的非定常涡演化过程,弦向位置的压力脉动频率与振动激励频率一致,此时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特征由振动激励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局部振动 流动控制 非定常流动
下载PDF
局部振动对火星环境下薄翼型气动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肇麟 陆政旭 +1 位作者 肖天航 邓双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38-2950,共13页
火星的稀薄大气环境迫使无人机在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工作,低雷诺数层流分离问题给无人机气动性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火星大气的声速较低,使无人机运行的马赫数更高,压缩效应增强并可能产生激波。为研究火星环境下翼型局部振动的流... 火星的稀薄大气环境迫使无人机在亚临界雷诺数范围工作,低雷诺数层流分离问题给无人机气动性能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同时,火星大气的声速较低,使无人机运行的马赫数更高,压缩效应增强并可能产生激波。为研究火星环境下翼型局部振动的流动控制作用,采用基于动网格的数值方法对非定常流场进行模拟。选取NACA5605低雷诺数薄翼型,雷诺数为1.5×10^(4),马赫数为0.43和0.63。时均流场和时均气动力系数结果显示:翼型局部振动能够明显减少时均分离区的大小,起到增升减阻的作用。非定常流场表明流动控制机理在于振动产生的涡流运动抑制了翼型尾缘附近的层流分离。研究了不同振幅、频率和振动位置下的流动控制效果。最佳参数下,马赫数为0.43时升阻比最多提高24.7%,马赫数为0.63时升阻比最多提高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环境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 局部振动 流动控制
下载PDF
掘进巷道隔热分流排热降温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邹声华 李孔清 +2 位作者 张登春 曹瑜 丁雨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2,共4页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热害已成为了继矿井五大灾害后的又一灾害,高温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热害最为突出。惯用的加大通风量的方法已无法满足降温要求,而采用空调降温电耗成本又太高,因此,采用绝热方法降温很有必要。运用流体力学...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热害已成为了继矿井五大灾害后的又一灾害,高温矿井中掘进工作面的热害最为突出。惯用的加大通风量的方法已无法满足降温要求,而采用空调降温电耗成本又太高,因此,采用绝热方法降温很有必要。运用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理论,在掘进巷道设置主、副巷道以改变巷道的传热结构和风流结构,实现了非人工制冷降温。得出选用性能良好的隔热材料、合理设置副巷道的宽度和对副巷道风流进行层流控制,是获得良好降温效果的关键,并给出了实现副巷道风流为层流状态的准则判别式及范围,导出了设置隔热板前后的热阻计算公式。唐洞煤矿的实践证明,掘进巷道采用隔热分流排热降温技术后,局部通风机送入掘进工作面的风流温度降低了2.5℃;单个人体获得的辐射热从得热56 W变成了失热27W;由隔热板、副巷道及围岩形成的复合传热结构的热阻增加了42.64%;主巷道中的风流温度降低了5.5℃。这表明掘进巷道隔热分流排热降温效果很好,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温矿井 掘进巷道 隔热分流排热降温技术 层流控制
下载PDF
基于升华法的后掠翼混合层流控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菲 额日其太 +2 位作者 王强 郭辉 苏沛然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4-58,共5页
在低湍流度风洞中针对45°后掠角NACA64A-204翼型模型,采用升华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不同吸气量和不同迎角状态下混合层流控制(HLFC)对转捩位置的影响。结合热线方法测量流向速度研究扰动增长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萘升华流动显示技术... 在低湍流度风洞中针对45°后掠角NACA64A-204翼型模型,采用升华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不同吸气量和不同迎角状态下混合层流控制(HLFC)对转捩位置的影响。结合热线方法测量流向速度研究扰动增长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萘升华流动显示技术适合用来研究HLFC方法对后掠翼转捩的影响,可以直观和准确地表示后掠翼上的转捩位置;在无吸气的情况下,随着迎角从-6°到2°增大,层流区长度先增大后减小;HLFC方法可以显著推迟由横流不稳定触发的转捩;在同一迎角下增加吸气量,可以更有效地减小主要扰动波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流控制 流动稳定性 转捩 萘升华 横流
下载PDF
中厚板在线控冷高密度管层流水冷装置的开发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庆伍 唐荻 +5 位作者 徐福昌 李谋渭 李成果 王润生 高亮 丛津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6-69,78,共5页
钢板的轧后控冷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介绍了在鞍钢厚板轧机后建立的用于轧后控冷的高密度管层流冷却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自主开发的高密度管层流冷却装置 ,具有冷却能力强、冷却均匀 ,冷却后板形不变、设备结构及维护简单... 钢板的轧后控冷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介绍了在鞍钢厚板轧机后建立的用于轧后控冷的高密度管层流冷却系统 ,该系统采用了自主开发的高密度管层流冷却装置 ,具有冷却能力强、冷却均匀 ,冷却后板形不变、设备结构及维护简单等特点。通过鞍钢厚板厂的现场生产实践 ,该系统已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轧制 控制冷却 高密度管层流 水冷装置
下载PDF
多孔表面抑制第二模态失稳的最优开孔率和孔半径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涂国华 陈坚强 +2 位作者 袁先旭 杨强 张毅锋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78,共6页
多孔介质、微槽道和超声波吸声材料等可用于抑制高超声速边界层第二模态扰动波。通过声波在无穷长小管道中的传播模型给定多孔介质表面的扰动边界条件,采用时间模式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多孔介质表面对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对马赫数6... 多孔介质、微槽道和超声波吸声材料等可用于抑制高超声速边界层第二模态扰动波。通过声波在无穷长小管道中的传播模型给定多孔介质表面的扰动边界条件,采用时间模式的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多孔介质表面对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对马赫数6热壁平板边界层的考察表明,多孔介质表面不仅可以大大推迟第二模态扰动波的中性点,还可以大大抑制最不稳定第二模态扰动波的幅值增长率。为了找到最优控制参数,在较广的参数范围内考察了多孔介质表面的开孔率和孔半径对第二模态扰动波幅值增长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开孔率和孔半径沿流向的分布。最后,还考察了基本流的当地非平行性(法向速度)对控制效果和最优控制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表面 线性稳定性 高超声速边界层 转捩 层流控制
下载PDF
二维翼型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耿子海 刘双科 +1 位作者 王勋年 张扬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选择NACA0006系列层流翼型作为物理模型,使用FLUENT商用软件计算分析翼型表面压力梯度,结合对翼型后缘做局部优化修形增大顺压梯度范围以及在翼型前缘布置吸气控制单元并配套吸气装置形成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风洞试验中应用红外成像... 选择NACA0006系列层流翼型作为物理模型,使用FLUENT商用软件计算分析翼型表面压力梯度,结合对翼型后缘做局部优化修形增大顺压梯度范围以及在翼型前缘布置吸气控制单元并配套吸气装置形成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风洞试验中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测量翼型表面层流区域,探索研究了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的实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翼型实施混合层流控制减阻技术后,明显增大了翼型表面的层流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翼型 混合层流控制 减阻 红外成像技术
下载PDF
基于能量观点的混合层流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3
作者 史亚云 郭斌 +3 位作者 刘倩 白俊强 杨体浩 卢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2-1174,共13页
为了合理地在混合层流设计中减小阻力,降低能量消耗,利用吸气控制功率消耗与阻力、吸气速度的关系式,建立了考虑以吸气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该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了自由变形(FFD)参数化方法,紧支型的径向基函数(RBF)动网格... 为了合理地在混合层流设计中减小阻力,降低能量消耗,利用吸气控制功率消耗与阻力、吸气速度的关系式,建立了考虑以吸气功率最小为优化目标的优化设计方法。该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了自由变形(FFD)参数化方法,紧支型的径向基函数(RBF)动网格技术,改进的微分进化(DE)算法,以及耦合基于eN转捩预测的RANS流场高精度求解器。针对25°后掠角的跨声速无限展长后掠翼,进行了以阻力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均匀吸气和以功率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分布式吸气的混合层流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基于能量观点的优化结果在雷诺数10×10~6下可以达到均匀吸气的阻力收益,相比初始构型,阻力降低了29. 1%,上下翼面转捩位置分别推迟了18%和15%弦长,功耗降低了1. 7%;而在雷诺数20×10~6状态下,相比初始构型,阻力减小了41. 3%,比均匀吸气阻力优化结果提高了4. 5%,上下翼面转捩位置分别推迟了52%和14%弦长,功耗降低了8. 14%。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能量观点的混合层流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优化设计 层流转捩 主动控制 混合层流控制(HLFC) 能量消耗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翼型层流分离泡及吹吸气控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沛清 马利川 +1 位作者 屈秋林 段中喆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8-524,540,共8页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 在低雷诺数下Eppler387翼型表面会出现层流分离泡现象,因此本文使用Fluent求解器开展吹/吸气控制翼型表面层流分离泡的数值研究,主要探究了射流位置、射流角度、射流速度比三个控制参数对层流分离泡控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与SSTk-ω湍流模型耦合的γ-R槇eθt转捩模型可以准确预测层流分离泡的位置;吹/吸气可以有效抑制低雷诺数下层流分离泡的发展,明显提高低雷诺数下翼型升阻比。固定射流位置,较大吸气速度比和较小吹气速度比可分别获得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且吸气控制比吹气控制对层流分离泡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雷诺数 层流分离泡 流动控制 转捩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医院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国琇 张皖瑜 +1 位作者 尹湘毅 丁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探讨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依据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以及对空气净化流程、空气过滤装置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对层流手术室的使用、感染管理制订了 10项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层流手术室使用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 作者通过临床实践探讨层流手术室的感染管理。依据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以及对空气净化流程、空气过滤装置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对层流手术室的使用、感染管理制订了 10项措施。建立了一整套层流手术室使用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本达到空气洁净工程技术装备的使用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手术室 感染管理 措施
下载PDF
中厚板轧后冷却的过程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彩军 于明 +1 位作者 蔡晓辉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中厚板终轧后只能靠前馈模型控制钢板的冷却过程,普通的温度模型计算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推导了中厚板控制冷却过程的差分模型·结合首钢中板厂控制冷却系统的改造,通过采用两次修正计算和自学习修正计算,从系统上保证了温... 中厚板终轧后只能靠前馈模型控制钢板的冷却过程,普通的温度模型计算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推导了中厚板控制冷却过程的差分模型·结合首钢中板厂控制冷却系统的改造,通过采用两次修正计算和自学习修正计算,从系统上保证了温度控制的精度·提出了热交换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中厚板控制冷却特点,给出了层流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的自学习算法·通过采用自学习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控制精度·控制冷却系统在首钢顺利投产,系统终冷温度控制合格率在96 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层流冷却 过程控制 自学习 算法
下载PDF
层流冷却过程喷水系统的智能设定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谭明皓 柴天佑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9-302,307,共5页
针对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具有强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等综合复杂特性,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层流冷却过程喷水系统的智能设定方法.层流冷却过程的典型工况及喷水系统设定值以案例的形式存于案例库,对于待冷却的带钢,根据当前的工况描... 针对热轧层流冷却过程具有强非线性、分布参数和时变等综合复杂特性,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技术的层流冷却过程喷水系统的智能设定方法.层流冷却过程的典型工况及喷水系统设定值以案例的形式存于案例库,对于待冷却的带钢,根据当前的工况描述特征在案例库中检索匹配的历史案例,经推理完成当前工况下喷水控制系统的设定.采用某钢铁公司热轧层流冷却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设定方法在工况变化时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流冷却过程 喷水系统 智能设定 案例推理
下载PDF
北京市18所医院洁净手术部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荣 武迎宏 +2 位作者 邢玉斌 李素英 钟秀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3-97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层流洁净手术部的管理现状与净化系统的卫生情况。方法采用调查表方式调查了北京市18所医院的手术室,包括空气监测、通风口的清洁、通风系统的管路清洗状况与过滤器更换频率等。结果50.0%的医院洁净系统通风... 目的了解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层流洁净手术部的管理现状与净化系统的卫生情况。方法采用调查表方式调查了北京市18所医院的手术室,包括空气监测、通风口的清洁、通风系统的管路清洗状况与过滤器更换频率等。结果50.0%的医院洁净系统通风管路从未进行清洗,通风口从未清洗占14.3%,空气卫生指标的监测方法全部采用敏感度低的沉降法,有50.0%的医院监测方法存在问题。结论目前只有针对洁净手术部建筑标准的验收要求,缺少日常管理规范和污染技术控制标准,也没有可以使用的动态污染控制方法和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日常管理存在较大隐患,制定并实施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标准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部 污染控制 动态标准 空气监测
下载PDF
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维边界层的层流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耕夫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9-524,共6页
根据可压缩黏性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壁面冷却和抽吸对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维边界层的层 流控制作用.数值结果证明:壁面冷却对第一模式起稳定作用,对第二模式有不稳定作用;壁 面抽吸对第一、二模式都起稳定作用;直到M_e=7,导致绝... 根据可压缩黏性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壁面冷却和抽吸对超音速、高超音速三维边界层的层 流控制作用.数值结果证明:壁面冷却对第一模式起稳定作用,对第二模式有不稳定作用;壁 面抽吸对第一、二模式都起稳定作用;直到M_e=7,导致绝热壁边界层转捩的始终是第一模 式,M_e≥6的冷却壁边界层则是第二模式对转捩起主导作用.壁面冷却能够推迟边界层转 捩,但是和二维边界层相比壁面冷却对高速三维边界层的层流控制作用是很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 高超音速 三维边界层 层流控制 可压缩黏性稳定性理论 壁面冷却 抽吸 旋转圆锥 紧致差分格式 扰动
下载PDF
板带层流冷却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问题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笑波 王继相 《基础自动化》 CSCD 2000年第5期1-5,共5页
介绍了板带层流冷却的控制目的及过程 ,对国内外板带层流冷却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剖析了该技术的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针对如何提高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 ,提出了基于优化设定技术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 层流冷却 板带 轧制 控制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