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黄淮地区的官方治水与地权转移
1
作者 马俊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在清代,对官员而言,治河带来的土地利益的回报,不低于对国帑的贪污。在淮黄运交汇的水患区,土地价值取决于能否避水之害。无权平民被洪水逼迫大量弃耕弃田,与官权有关的强势集团则大肆占地,导致大地产极为普遍,土地在权力加持下大量增... 在清代,对官员而言,治河带来的土地利益的回报,不低于对国帑的贪污。在淮黄运交汇的水患区,土地价值取决于能否避水之害。无权平民被洪水逼迫大量弃耕弃田,与官权有关的强势集团则大肆占地,导致大地产极为普遍,土地在权力加持下大量增值。晚清黄淮地区发生的山东湖团(客民)在徐州与当地民众(土民)的争田事件中,被朝廷及后世史家视为非常“公允”的曾国藩处理方案,实质上融入很大的政治考量,把官府的责任转嫁给了受害的土客双方,并用冠冕堂皇的官场套话打压了民间规范,留下了无尽的土地纠纷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水 水淹地亩 荒地报领 湖团 唐守忠
下载PDF
Variation of Flood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Poyang Lake,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LI Xianghu ZHANG Q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3-25,共13页
The Poyang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flooded areas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as well as the affecting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of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The Poyang Lak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flooded areas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as well as the affecting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of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ied the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s of historical floods in the Poyang Lake and their tendencies based on the Mann-Kendall(M-K) test, and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both from clim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highest flood stages, duration as well as hazard coefficient of floods showed a long-term increasing linear trend during the last 60 years with the M-K statistic of 1.49, 1.60 and 1.50, respectively. And, a slightly increasing linear trend in the timing of the highest stages indicated the floods occurred later and later during the last six decades. The rainfall during the flood season and subsequent discharges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River and runoff from the Poyang Lake Basin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severe flood situation in the Poyang Lake in the 1990 s. In addition, the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land reclamation and levee construction, also played a supplementary role in increasing severity of major floods. While, the fewer floods in the Poyang Lake after 2000 can be attributed to not only the less rainfall over the Poyang Lake Basin and low discharg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uring flood periods, but also the stronger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y which increased the floodwater storage of the Poyang Lake than b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characteristics water level land reclamation Changjiang River Poyang lake
下载PDF
关于湖北省退垸(田、渔)还湖政策机制方面的一些思考
3
作者 常达 袁修猛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0期61-64,共4页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历年来湖泊围垦造成湖泊面积缩小,不仅降低了其防洪蓄水功能,还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为响应湖北省关于退垸(田、渔)还湖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在学习借鉴江苏省多个试点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称,历年来湖泊围垦造成湖泊面积缩小,不仅降低了其防洪蓄水功能,还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平衡。为响应湖北省关于退垸(田、渔)还湖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在学习借鉴江苏省多个试点的成功经验后,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对推进湖北省退垸(田、渔)还湖工作进行了政策机制方面的一些思考,提出退垸(田、渔)还湖的主要方式,明确还湖范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针对重点湖泊开展“一湖一规划”,转变湖泊开发利用方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退垸(田、渔)还湖 体制机制 湖北省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秀英 邓金运 孙昭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0-65,共6页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 通过对洞庭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泥沙运动规律,最终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调蓄能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此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湖区水面的保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正确科学地解决湖泊泥沙淤积问题,达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垦 泥沙淤积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高原湖沼区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价态金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理勤 卫万顺 +1 位作者 路彦明 刘桂阁 《黄金科学技术》 2002年第6期39-44,共6页
西藏班公湖 -怒江成矿带的典型样品中价态金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 (残坡积物 )中Au0 和Au3+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 ( γ)为 0 .96;水系沉积物中∑Au和Au3 + +Au+ 具相关性 ,相关系数 (γ)为 0 .50。以此为例探讨了高原湖沼区价态金分布的成因。
关键词 土壤 水系沉积物 价态金 分析 高原湖沼区
下载PDF
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文化逻辑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卫华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为归宿。洞庭湖区与太湖流域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若使用相同的文化逻辑进行运作,势必使得洞庭湖围湖造田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并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湖造田 文化逻辑 汉文化
下载PDF
我国历史时期的湖泊围垦与湖泊退缩 被引量:6
7
作者 方金琪 《地理环境研究》 1989年第1期71-78,共8页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历史时期的湖泊围垦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南宋和明末清初。近乎90%的古湖泊消失于这些时期。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口增长导致湖泊围垦、退缩。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湖泊田垦时期与气候干旱期、黄河和...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历史时期的湖泊围垦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魏晋——南北朝、南宋和明末清初。近乎90%的古湖泊消失于这些时期。大多数学者认为,人口增长导致湖泊围垦、退缩。本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湖泊田垦时期与气候干旱期、黄河和长江的低水位期相吻合:与此同时,湖泊也处于低水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围垦 湖泊退缩 历史时期 中国
下载PDF
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土地返耕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柳 江丰 +3 位作者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0,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退田还湖 土地返耕 鄱阳湖 遥感
下载PDF
江汉湖群气候效应研究
9
作者 冯明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以洪湖为例,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对气温、降水的影响,还分析了围湖造田对湖区降水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效应 围湖造田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南洞庭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凤翔 钟永德 +1 位作者 张合平 何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探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的7 项原则.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性和"泄漏”极限、与专家的伙伴关系原则,认为... 在探讨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和水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南洞庭湖生态旅游开发的7 项原则.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性和"泄漏”极限、与专家的伙伴关系原则,认为这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给旅游地带来实惠,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强调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庭湖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下载PDF
洞庭湖区堤垸景观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甜 郭巍 文斌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91,共6页
堤垸是洞庭湖区最为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综合了农业生产、水利调控和聚落建设。人们在湖区的淤洲上建设堤垸来控制垸区的水位,以获得生活和生产空间;数百年的堤垸开垦历史,使得洞庭湖区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了设计,积累了大量的水土整... 堤垸是洞庭湖区最为重要的乡土景观类型,综合了农业生产、水利调控和聚落建设。人们在湖区的淤洲上建设堤垸来控制垸区的水位,以获得生活和生产空间;数百年的堤垸开垦历史,使得洞庭湖区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了设计,积累了大量的水土整合经验。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堤垸看作一种空间结构和文化表达的结果,而不单纯是水利工程的产物;通过系统分析和图解的方式,探索堤垸景观的空间设计法则,推断和解读这类景观的发生机制和特征。首先,简要阐述了洞庭湖区堤垸的围垦历史,理清了堤垸的发展脉络;其次,总结了湖区堤垸的现状空间分布情况;再次,从水利、垸田和聚落3个空间层,对不同空间层、不同尺度下的堤垸空间及其嵌套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解析;最后,总结出洞庭湖区的堤垸景观具有堤垸的更新性、尺度的层级性、形态的整体性等相关特征。上述分析可以使人们对洞庭湖区的堤垸景观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并获得堤垸保护与转型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堤垸景观 洞庭湖区 土地开垦 空间设计
下载PDF
新形势下开展退田还湖的思路与措施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钟楠 张忠广 +3 位作者 郑超蕙 邢子强 黄火键 曲璐 《中国水利》 2019年第3期19-21,共3页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湖泊水域空间不断萎缩,并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通过退田还湖以恢复湖泊健康。在系统分析我国湖泊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新... 湖泊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湖泊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湖泊水域空间不断萎缩,并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通过退田还湖以恢复湖泊健康。在系统分析我国湖泊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按照新形势下推进河湖休养生息和强化空间用途管制等要求,提出了开展退田还湖的总体思路、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为系统科学推进退田还湖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退田还湖 休养生息 空间管控
下载PDF
湖泥充填技术在采煤塌陷区复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朝阳 时洪超 孙国庆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5-106,122,共3页
分析了采煤塌陷地几种常用复垦技术,介绍了湖泥充填技术的特点,阐述了湖泥充填复垦技术的可行性、环保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复垦 湖泥充填技术
下载PDF
湖泊围垦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家玉 《自然资源学报》 1988年第1期28-36,共9页
70年代初,在“以粮为纲,向荒湖要粮”的影响下,不注意生态经济效益,掀起盲目“围湖造田”高潮。本文针对这种“围湖造田”的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损益作了较具体分析,除对发展粮食生产,消灭钉螺有一定好处,在其他农业生态,水产,滨湖气... 70年代初,在“以粮为纲,向荒湖要粮”的影响下,不注意生态经济效益,掀起盲目“围湖造田”高潮。本文针对这种“围湖造田”的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损益作了较具体分析,除对发展粮食生产,消灭钉螺有一定好处,在其他农业生态,水产,滨湖气候,水运等方面都带夹了不良影响。因此看出,盲目围垦的作法是利少而弊多。 文中提出,对湖泊资源只有合理的充分利用,才能做到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又只有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使用这些可更新的自然财富,为人类造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 围湖造田 经济效益 农业生态
下载PDF
阿尔乡泡沼湿地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5
作者 王美臻 王延松 姚焱中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4期83-85,共3页
本研究以阜新市阿尔乡泡沼湿地为对象,探讨人为扰动下阜新市沙化敏感区泡沼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1985-2019年,阿尔乡泡沼湿地的面积减少率高达89%,泡沼湿地的数量下降率达到67.4%,湿地景观整体呈破碎化发展。从泡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来看... 本研究以阜新市阿尔乡泡沼湿地为对象,探讨人为扰动下阜新市沙化敏感区泡沼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1985-2019年,阿尔乡泡沼湿地的面积减少率高达89%,泡沼湿地的数量下降率达到67.4%,湿地景观整体呈破碎化发展。从泡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来看,研究区主要表现是湿地朝非湿地转移,其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74%,其中湿地主要向耕地和草地转移。社会因子主要对泡沼湿地的面积产生影响,而自然因子则主要影响泡沼湿地的数量,对泡沼湿地面积变化不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沼湿地 湿地退化 土地利用变化 驱动分析
下载PDF
1368-1945年曲靖坝子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16
作者 董凌霄 杨煜达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4,共13页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内部的湖沼湿地水体发生严重萎缩乃至消亡。通过历史地貌学方法,对1368—1945年间曲靖坝子湖沼湿地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成功复原了5个时间断面的曲靖坝子水环境情形。复原结果显示,过去600年间曲靖坝子高原湖沼湿地天然... 明清以来,云贵高原内部的湖沼湿地水体发生严重萎缩乃至消亡。通过历史地貌学方法,对1368—1945年间曲靖坝子湖沼湿地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成功复原了5个时间断面的曲靖坝子水环境情形。复原结果显示,过去600年间曲靖坝子高原湖沼湿地天然景观萎缩,逐渐形成以高原圩田水网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景观。这一演变过程受到自然因素的明显制约,但人类活动才是导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元、明两代为加强边疆控制,于云贵高原大规模推行屯田政策,开启了曲靖水环境的转变过程;随着全国和区域人口压力上升,外来移民涌入与本地人口增长为曲靖水环境变迁提供了持续动力;而圩田、河道治理等技术相继引入与运用,则改变了曲靖坝子的土地利用模式,加速了区内湖沼消亡。这一案例表明,明清以来云贵高原坝区日益激烈的人地矛盾,是导致天然湖沼湿地逐步消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云贵高原 曲靖坝子 湖沼湿地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信息的二十年来上海市滩涂湿地时空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阮俊杰 黄沈发 +1 位作者 王卿 王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4-100,共7页
上海地区滩涂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含有丰富的生态价值。近年来,滩涂湿地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滩涂资源锐减,进一步影响了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用Landsat TM/ETM+遥感卫星数据,并结合大量的地面调查,对上海地区... 上海地区滩涂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含有丰富的生态价值。近年来,滩涂湿地受到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滩涂资源锐减,进一步影响了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用Landsat TM/ETM+遥感卫星数据,并结合大量的地面调查,对上海地区滩涂湿地近20余a的时空动态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上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1 m等高线以上滩涂湿地面积330.75 km2,主要分布在大陆边滩、长江口岛屿及江心沙洲等处;滩涂湿地淤涨快速,以年均100~300 m的速率不断向海延伸;滩涂湿地圈围强度较大,近20余a累积圈围滩涂653.54 km2,严重影响滩涂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影响上海地区滩涂湿地变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应遵循滩涂湿地的自然演变规律,同时加强协调管理,控制圈围,保护与合理利用滩涂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遥感 圈围 土地资源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冬梅 王磊 +1 位作者 冯育青 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9,共5页
为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中易变组分的影响,选取湖泊围垦后形成的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和农田)作为试验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包括:冷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W)、热... 为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中易变组分的影响,选取湖泊围垦后形成的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和农田)作为试验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包括:冷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W)、热水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HW)和盐溶液可溶性有机碳含量(cDOC,Ca Cl2)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cDOC,HW、cDOC,CW和cDOC,Ca Cl2的含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降低。除香樟林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DOC,CW大小在0-10 cm和≥10-25 cm两个土层均表现为农田〉毛竹林〉水杉林,cDOC,HW和cDOC,Ca Cl2在毛竹林土壤中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在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cDOC,HW与cDOC,Ca Cl2都与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以及土壤p H呈显著的相关性。而水杉林土壤的cDOC,HW与cDOC,Ca Cl2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之间表现出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总之,湖泊围垦后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伴随着不同的管理措施,导致了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性质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积累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类型 可溶性有机碳(DOC)
原文传递
过去300 a大清河上游南部流域耕地变化重建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俊 叶瑜 魏学琼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3-895,共13页
过去300 a耕地变化重建是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华北地区河湖演变对历史土地开垦的影响需要在历史耕地重建时予以考虑。论文基于清代地方志、民国统计资料和现代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量化坡度和历史时期潜在耕地垦殖率因子,建立宜垦性模型,... 过去300 a耕地变化重建是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华北地区河湖演变对历史土地开垦的影响需要在历史耕地重建时予以考虑。论文基于清代地方志、民国统计资料和现代土地利用数据,通过量化坡度和历史时期潜在耕地垦殖率因子,建立宜垦性模型,重建过去300 a白洋淀与大清河上游南部流域5个时间断面上空间分辨率为1km×1 km的耕地变化,并结合大清河南支的河道变迁和白洋淀演变过程分析了县域尺度下河道变迁、湖群演变对土地开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300 a来研究区开垦范围向山区扩展,开垦强度不断加深,平均垦殖率由1646年的0.162增至1980年代的0.579;②白洋淀收缩为安新、容城、任丘、高阳和蠡县土地开垦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清中后期5县垦殖率较同期周围县高约3%~40%不等,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周围县;③古河道为肃宁、河间、任丘和安国的土地开垦提供了物质基础,河流改道后肃宁、河间和任丘的垦殖率分别增长为原来的2.12、2.6和2.86倍;安国垦殖率增长了37%,为同期增长最为显著的县;④新河道虽会冲毁部分土地,但泛滥区却能为土地开垦提供物质基础,故途经地垦殖率有增有减,蠡县和高阳的垦殖率分别增加为原来的1.80倍和1.88倍,望都、清苑垦殖率分别增加3%、4%,定州垦殖率减少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垦 耕地网格化分配 过去300 a 河道变迁 白洋淀 大清河上游南部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