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in Built-up Area of Chengde City in the Past 14 Years
1
作者 SUN Baish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4期42-44,共3页
Landsat TM/OLI images of the built-up areas in Chengde City(Shuangqiao District and Shuangluan District) in 2000,2009 and 2014 were adopted,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images automatically,... Landsat TM/OLI images of the built-up areas in Chengde City(Shuangqiao District and Shuangluan District) in 2000,2009 and 2014 were adopted,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images automatically,land use/cover map of the study area was obtained after precision test.Through analyzing the land use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also applying transfer matrix to monitor the chan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14 years have brought the increasing tendency of construction land,and the negative growth of arable land,forest and shrubbery land.It is urgent to 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maintain the coverage of forest and shrubbery land in the built-up area of Chengde City,so a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improv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coverage change monitoring Chengde City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以吉林省汪清县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梦颖 邢艳秋 +4 位作者 王铮 刘美爽 姚松涛 谢杰 曾旭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7-263,共7页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 基于Landsat TM/OLI_TIRS遥感影像数据,以汪清县为研究区域,利用RS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转移模型,以2004年为时间节点,分析1994-2014年间汪清县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该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2%,空间变化差异明显,2004年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降为0.56%,但空间变化差异逐步扩大,总体变化趋势放缓。1994-2014年间,林地面积总体减少,但2004年后呈增长趋势,变化程度较高的有裸地、草地及居民用地,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驱动力分析表明,汪清县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人口、经济等因子综合驱动的结果,不同土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和GIS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转移矩阵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西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凌寒 赵鹏祥 +2 位作者 张晓莉 高婷 赵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0-256,281,共8页
以西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1987、200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定量指标,分析了研究区1987-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建立... 以西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1987、200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定量指标,分析了研究区1987-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预测西宁市未来26a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显著,从1987年占各地类比重的10.98%到2014年的23.42%;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更显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类土地比重也不断变化,根据马尔可夫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未来的30a内仍将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市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动态分析 模型预测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董莹 刘德成 +2 位作者 高雪媛 左琳 赵进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的方法。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和ARCGIS为主要的处理分析工具,以1998年、2006年和2018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1998—2006年、2006—2018年以... 目的:研究确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类的方法。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和ARCGIS为主要的处理分析工具,以1998年、2006年和2018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1998—2006年、2006—2018年以及1998—2018年淮安市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状况,并从土地利用面积、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空间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1998—2006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呈现“两增四减”。耕地及农村用地面积相对分别上涨538.880km^2、370.210km^2;水体、林地、城镇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101.485km^2、85.454km^2、174.539km^2、547.612km^2;(2)2006—2018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三增三减”。水体、农村用地、城镇用地面积分别增加217.545km^2、464.800km^2、610.411km^2,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分别下降434.125km^2、19.350km^2、839.281km^2。(3)1998—2018年的20年间,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呈现“四增两减”,即:农村用地、水体、耕地、城镇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林地面积减少。每种土地类型都有不同数量的相互转化。结论: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处理技术方法是研究土地利用分类的一个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利用 遥感处理 覆被变化 landSAT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Spatio-Temporal Trends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Dhaka Metropolitan Area by Applying Landsat Images
5
作者 Musammat Shahinara Begum Sujit Kumar Bala +2 位作者 AKM Saiful Islam GM Tarekul Islam Debjit Roy 《Journa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021年第4期538-560,共23页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is a basic determinant of the global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Earth surface. LST is a vital consideration for the appraisal of gradual thermal change for urban areas to examine the stre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is a basic determinant of the global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Earth surface. LST is a vital consideration for the appraisal of gradual thermal change for urban areas to examine the strength of the thermal intensity of the surface of urban heat island (SUHI) and to see how ho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would be in a particular location. In this respect, the most developed urban city like Dhaka Metropolitan Area (DMA), Bangladesh is considered for estimation of LST,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changes trend in more developed and growing developing area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critical hotspot zones for further instantaneous analysis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areas. The trends of long-term spatial and temporal LST and NDVI are estimated applying Landsat images-Landsat 5-TM and Landsat OLI_TIRS-8 for the period of 1988 to 2018 for DMA and for developed and growing developing areas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like for the month of March. The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land cover categories and to generate the LST trends maps of the different percentiles of LSTs over time using the emissivity and effective at sensor brightness temperature. The study found the change in land cover patterns by different LST groups based on 50th, 75th, and 90th percentile where the maximum LST for the whole DMA went up by 2.48<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176;</span>C, 1.01<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176;</span>C, and 3.76<span style="white-space:nowrap;">&#176;</span>C for the months of March, April, and May, respectively for the period of 1988 to 2018. The highest difference in LST was found for the most recently developed area. The moderate change of LST increased in the built-up areas where LST was found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than the growing developed areas.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decreased by 6.74% in the growing, developing areas compared to the developed areas from 1988 to 2018.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might be helpful for urban planners and researchers to take up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mitigate the thermal effect on urban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Surface Urban Heat Island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NDVI change Vegetation coverage change
下载PDF
基于GlobeLand30的山东省地表覆盖时空变化与分析
6
作者 朱林烨 牛婧格 +2 位作者 邢华桥 陈冰瑶 刘畅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第12期54-58,63,I0002,共7页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30数据,综合采用用地面积、构成占比、增量占比以及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各地市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并从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对...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30数据,综合采用用地面积、构成占比、增量占比以及地表覆盖转移矩阵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各地市地表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并从人口、经济、政策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地表覆盖变化驱动力、变化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地表覆盖在过去的20 a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其减少率为11.63%;人造地表扩张速度较快,增长率高达80.92%,其他地类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草地和森林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东丘陵的东北部地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中部区域,湿地和水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鲁西北平原北部沿海地区和南四湖地区。山东省地表覆盖变化是由多种驱动力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如经济的增长、人口的流动、政策的实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地表覆盖 Globeland30 山东省
下载PDF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differences in cloud coverage of the available Landsat observations over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from 1986 to 2015 被引量:3
7
作者 Peng Li Zhiming Feng Chiwei Xi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18年第5期437-450,共14页
Landsat data are the longest available records that consistently document global change.However,the extent and degree of cloud coverage typically determine its usability,especially in the tropics.In this study,scene-b... Landsat data are the longest available records that consistently document global change.However,the extent and degree of cloud coverage typically determine its usability,especially in the tropics.In this study,scene-based metadata from the U.S.Geological Survey Landsat inventories,ten-day,monthly,seasonal,and annual acquisition probabilities(AP)of targeted images at various cloud coverage thresholds(10%to 100%)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using available Landsat TM,ETM+,and OLI observations over mainland Southeast Asia(MSEA)from 1986 to 2015.Four significant results were found.First,the cumulative average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of available Landsat observations over MSEA at the 30%cloud cover(CC)threshold was approximately 41.05%.Second,monthly and ten-day level probability statistics for the 30%CC threshold coincide with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dry and rainy seasons.This demonstrates that Landsat images acquired during the dry seaso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for land cover monitoring.Third,differences in acquisition probabilities at the 30%CC threshold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regions of MSEA.Finally,the ability of TM,ETM+,and OLI to acquire high-quality imagery has gradually enhanced over time,especially during the dry season,along with consequently larger probabilities at lower CC thresho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cloud coverage(CC) acquisition probability(AP)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land cover and land use changes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NDVI的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
8
作者 李孟泽 师庆东 汪溪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6-259,共14页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 【目的】研究20 a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塔城地区2001~2020年植被生长比较旺盛月份(6~9月)的MODIS-NDVI产品数据和2000、2010以及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Theil-Senmedi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像元二分法、变异系数等工具和方法。【结果】塔城地区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介于0.32~0.46之间,以低、中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植被覆盖度区主要集中于西北部和中部;2001~2020年,塔城地区植被覆盖度以0.38%/a的变化率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植被覆盖改善区(72%)大于退化区(26%),沙湾市和乌苏市南部、塔城市以及额敏县改善较为明显;弱变异和中等变异为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异主要类型;塔城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耕地的转化,未利用地在草地和耕地的补充与占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与土地利用类型存在响应联系,未利用地面积的显著减少区域与植被显著增加区域高度重合,说明未利用地对植被覆盖度的贡献最大。【结论】反映出在研究时段内塔城地区未利用地的环境得到改善,荒漠化防治等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塔城地区
下载PDF
CMIP5和CMIP6模式对1950~2014年中国陆地植被碳储量的模拟评估
9
作者 王一然 韩洋 +1 位作者 张倩 曹富强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301,共21页
选取两套植被碳密度数据和首次至第九次(1950~2018年)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遥感的土地覆盖数据,对比评估CMIP5和CMIP6地球系统模式对中国陆地植被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模拟能力,并进一步探究CMIP5和CMIP6土地变化数据的异... 选取两套植被碳密度数据和首次至第九次(1950~2018年)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基于遥感的土地覆盖数据,对比评估CMIP5和CMIP6地球系统模式对中国陆地植被碳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模拟能力,并进一步探究CMIP5和CMIP6土地变化数据的异同对植被碳储量模拟结果的影响。1995~2004年多模式平均结果表明,CMIP5和CMIP6模式均高估了中国植被碳储量,分别为28.0±6.0 Pg(C),25.3±7.7 Pg(C),两套参考数据分别为18.1 Pg(C)和18.7 Pg(C)。CMIP6模式对植被碳空间分布的模拟优于CMIP5模式,其各项泰勒评分(TSS)指标均显著提高,模式间不确定性有所减小。1950~1990年,CMIP5和CMIP6模拟的中国区植被为碳源,分别为-89.4 Tg(C)a^(-1)和-58.2 Tg(C)a^(-1),且于1980年代显著增强,分别为-256.6 Tg(C)a^(-1)和-171.0 Tg(C)a^(-1)。1990~2014年CMIP5模式中植被碳源减弱[-48.1 Tg(C)a^(-1)],而CMIP6模式中植被则转变为碳汇[42.8 Tg(C)a^(-1),P<0.05]。CMIP5与CMIP6模式对中国植被碳源汇模拟的差异和模式的土地变化情况密切相关,相较于CMIP5模式,CMIP6模式的土地变化数据(LUH2)和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更吻合,1980年代后模式森林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与清查结果更为接近。本研究显示目前用于CMIP模拟的LUH1、LUH2数据与中国森林和农田在过去65年的变化情况有较大差异,采用更准确的土地变化数据对提高下一代CMIP模式植被碳模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CMIP6 植被碳储量 森林覆盖度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1982—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生长季的月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杜近芳 程江浩 +2 位作者 刘悦俊 何再军 张燕杰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2期40-49,共10页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敏感,而其植被覆盖率和物候期变化对全球生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文章基于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与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敏感,而其植被覆盖率和物候期变化对全球生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文章基于Gl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与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两种长时间序列青藏高原NDVI数据集,分析1982—2020年5—10月逐月青藏高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月降水量、月均气温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近40年5—10月逐月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植被生长季初始期有所提前,并且生长季有延长趋势。近40年,5—10月逐月NDVI出现下降趋势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的西部和东南部,西部草地对气温上升的敏感性与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部分草地退化为荒漠,近年来水热条件的改善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使植被有所恢复;而东南部的植被变化则主要与人类活动和气温升高有关。该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率的影响规律,为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青藏高原
下载PDF
2010年—2020年攀枝花市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11
作者 王佳宁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53-55,共3页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 用2010年—2020年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和转移方向,以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来研究20年来攀枝花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特征。经过对3年的地表覆盖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攀枝花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林地;20年来城市扩张同时,攀枝花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林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利用/覆盖 时空变化 转移矩阵 攀枝花市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郑丙辉 田自强 +1 位作者 王文杰 李子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78-1085,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 ,利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对中国西部地区 12个省 (直辖市 ) 1995年和2 0 0 0年的 6种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制图及其叠加分析。结果表明 :(1)对 1330 0个土地利用 /覆盖类型的图斑判读中 ,平均正确率 92 .92 %。同时对西部各省级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动态及更新成果进行的准确程度检查中 ,共获取全部 6个一级类型的动态图斑 13874 6个。地类更新平均准确率 97.71% ,勾绘图斑界线的准确率 99.85 %。 (2 )制图区域国土面积近 6 73万 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70 %。其中 ,耕地面积 5年来增加了 12 0 .6 5万 hm2 ,比 1995年增长了 2 .4 1% ;林地面积 5年来减少了 6 1.5 0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6 1% ;草地面积减少了 119.6 5万 hm2 ,比 1995年减少了 0 .5 9% ;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 5年来分别增加了 19.2 5万 hm2和 17.0 4万 hm2 ,比 1995年增加了 1.36 %和 1.4 4 %。另外 ,作为西部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的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 ,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以及油田开发等人为干扰的加剧 ,5 a来不可利用地面积扩大了 2 4 .2 8万 hm2 ,其中草地沙化面积占到 2 6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地区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动态分析 RS GIS
下载PDF
利用NOAA-CHAIN监测近10a来中国西北土地覆盖的变化 被引量:43
13
作者 马明国 角媛梅 程国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72,共5页
近 10a来 ,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盖发生显著的变化 .利用基于遥感的中国西北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NOAAAVHRRProcessingChain (NOAA CHAIN) ,预处理 1990年 7~ 8月和 1999年 7~ 8月NOAAAVHRR影像资料 ,对预处理过程的大气纠正和几何纠正... 近 10a来 ,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覆盖发生显著的变化 .利用基于遥感的中国西北土地覆盖动态监测系统NOAAAVHRRProcessingChain (NOAA CHAIN) ,预处理 1990年 7~ 8月和 1999年 7~ 8月NOAAAVHRR影像资料 ,对预处理过程的大气纠正和几何纠正方法及有关参数的计算进行详细的介绍 .对计算的参数NDVI进行统计 ,获取两个时期土地覆盖变化的数据 .从NDVI差值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西北植被指数普遍减小 ,植被退化严重 ,严重退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东部农牧交错区、新疆的天山地区和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地带等 ;中度退化地区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南部、甘肃的民勤地区、陕西北部和甘肃庆阳地区北部等 .植被增加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伊利河流域、新疆北部、青海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变化 中国西北 NOAA-CHAIN 预处理 大气纠正 几何纠正 植被指数 遥感影像
下载PDF
清澜港湾红树林景观变化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动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3 位作者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175,共7页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澜港 红树林 景观变化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下载PDF
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88
15
作者 朱连奇 许叔明 陈沛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2-438,共7页
本文以福建省山区为例 ,在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建瓯市牛坑龙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观测、实验资料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 ,探讨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产生和... 本文以福建省山区为例 ,在对福建省水土保持实验站、建瓯市牛坑龙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观测、实验资料深入分析对比的基础之上 ,探讨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产生和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 ,植被的覆盖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 ;植被的覆盖度和径流系数呈负线性关系 ,随着覆盖度的增加径流系数逐渐减小 ;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模数为负指数关系 ,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 ,土壤侵蚀模数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草被覆盖度 径流系数 土壤侵蚀模数
下载PDF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耀军 郭菊兰 +3 位作者 武高洁 郭志华 林广旋 吴晓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9,共8页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罗湾 红树林 景观过程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变化轨迹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Forest Change from 1985–2000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雪 谢花林 范员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4期301-308,共8页
Forests are fundamental to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est land change can result in many ec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soil erosion, water shortages dro... Forests are fundamental to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est land change can result in many ecological problems including soil erosion, water shortages drought and biodiversity loss.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 explor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factors affecting forest land changes from 1985 to 2000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China. The results show decreased local fragmentation of woodland landscapes and that the shapes of forest patches have become more regular. For forest land cover chang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lope type I (〈5°),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village and per capita GDP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ndependent variables from 1985 to 2000.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spatial heterogeneity can affect the predictability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for forest land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st land land Use/land coverage change (LUCC)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forest management ecological security
原文传递
植被覆盖异常变化影响陆面状况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海山 倪东鸿 +1 位作者 李忠贤 曾刚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5-734,共10页
利用NCAR最新的公用陆面模式CLM3.0,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植被LAI的异常变化能够引起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循环等陆面状况的异常。(1)植被LAI的异常变化... 利用NCAR最新的公用陆面模式CLM3.0,通过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植被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异常变化对陆面状况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植被LAI的异常变化能够引起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循环等陆面状况的异常。(1)植被LAI的异常变化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在植被与地表之间的分配,以及地表的感热、潜热通量。植被LAI增大,能够引起植被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而到达土壤表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并导致植被的蒸发、蒸腾潜热通量增加,造成地表的蒸发潜热和感热通量不同程度的减小。(2)植被LAI增大时,植被对降水的拦截和植被叶面的蒸发增大,植被的蒸腾作用也明显增强;植被LAI增加会使得热带地区各个季节的土壤表面蒸发、地表径流减小,而土壤湿度有所增加;LAI增加造成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蒸发的减少主要出现在夏季;LAI增加还能够引起中高纬地区冬、春积雪深度不同程度的增加,造成春末、夏初地表径流的增加。(3)植被LAI增加能够使得叶面和土壤温度有所下降,但植被LAI的变化对叶面、土壤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异常变化 陆面状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大庆市为例 被引量:42
19
作者 梁欣 臧淑英 张思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2,共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研究表明,大庆市自1988年以来土地利用状态变化很大,由此引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大庆市1988年和2001年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研究表明,大庆市自1988年以来土地利用状态变化很大,由此引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大庆市1988年和2001年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3年间,大庆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20.76%-2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价值 大庆市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景观格局演变与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25
20
作者 周淑琴 荆耀栋 +1 位作者 张青峰 吴发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74-3782,共9页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 以1991、1999和2007年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将其按地貌分区,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植被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9年是研究区16a植被景观结构变化的转折点,植被覆盖状况前期恶化后期好转。1991—1999年两区极低和低级植被覆盖度占绝对优势,继续增强,风沙区55%—70%,丘陵区70%—80%。高等级比例均在5%以下,持续下滑。2007年两区的优势级别提升为低级和中级,风沙区比例55%,丘陵区70%。极低级别比例减小,风沙区40%—20%,丘陵区50%—15%。高级比例不同程度增大。(2)1999年前后植被景观格局反向演变,两区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程度不同。植被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减小后增大,等级间交替分布规律先弱后强。风沙区景观形状由复杂到简单,破碎度先增后减;丘陵区破碎度持续增大,形状变化微小。整体上来看,风沙区植被多样性高整体性好,植被均匀度指数大,交替分布规律明显,丘陵区植被格局较差。但外界对风沙区的干扰比丘陵区强烈。(3)植被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多核心模式,核心面积、形状甚至类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风沙区核心多为无植被斑块,丘陵区多为高植被覆盖度斑块。核心外围植被分布具有梯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演变 景观指数 毛乌素沙地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