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gradation problems of the land/water ecotones in China and their ecological impact to water systems 被引量:1
1
作者 Yin Cheng qing, Wang Xing SKLEAC, Research Center for Ec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Degradation of land/water ecotones in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it is often neglected by people. The types of ecotone degradation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degradation of land/water ecotones enhanced the wa... Degradation of land/water ecotones in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it is often neglected by people. The types of ecotone degradation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degradation of land/water ecotones enhanced the water quality reduction, bank erosion, de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 flood and drought, biodiversity reduction, lost of fertilized lands, decrease of the resource value of water scenic beauty and many others. The paper analyzes how these problems are related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water ecotones DEGRADATION types impact on other systems.
下载PDF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 at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DU Xiong DOU Tie-ling +2 位作者 FENG Li-xiao ZHANG Wei-hong ZHANG Li-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8期1183-1193,共11页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of resource losses in the large barren area resulted from re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s studied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of resource losses in the large barren area resulted from reconverting cultivated land into forest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northern China. The final objective was to realiz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the barren land with both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gether with laboratory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level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eropping because the pumpkin vines covered the gap between pumpkin planting-furrow and elm trees belt.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increased by 23.7-163.3% as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croppi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changed the sequential succession trend of the grasses growing in the gap of the pumpkin planting-furrow. The annual grasses become the dominant vegetation. The nutritive value as fodder and yield of the annual grasses were also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biomass of pumpkin, elm trees and grasses under intercropping increased by 24.4, 28.4 and 144.4%,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under single cropping.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increased by 132%. It wa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erosion from the intercropping land was not increased due to pumpkin plantati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il erosion among intercropped area, elm trees belt and pumpkin strip with single cropping were not remarkable.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utilize the barren land between the young elm trees belt and realize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prof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ne young elm trees belt-pumpkin strip intercropp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land use efficiency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profit
下载PDF
THE FEATURE AND EVALUATION OF ECOTONE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Zhong Zhaozhan IREIS, Institute of Geography, CAS, Beijing 1001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i Kehua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1997年第2期33-44,共12页
Based on explicating the definition of ecotone, this paper discussed emphatically the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joint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and intersection zone... Based on explicating the definition of ecotone, this paper discussed emphatically the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joint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and intersection zone between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regions. The 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the three ecotones were evaluated, their developing tendency predic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the 21st century point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tone joint zone between land and water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intersection zone between agricultural and husbandry regions.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土壤养分变异规律
4
作者 王静 潘复静 +1 位作者 卢倩倩 王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5-1916,共12页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减少,水陆交错带由分布零星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变为草、灌、乔植物群落,植被物种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砾石滩最低,在疏林地最高。(2)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随水淹时间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上养分含量最大值多出现在灌草地或疏林地,在草地次之,在砾石滩最低。(3)相关性及冗余分析得出土壤有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与植被物种α多样性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与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联性最强。综上认为,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具有异质性分配格局,适度水淹有利于植被群落聚集,对土壤养分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草本植物对适度水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漓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过程中需针对性设计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修复方案,并充分考虑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水陆交错带 漓江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韧性配置与生态复苏的思考及建议
5
作者 董增川 张济韬 +1 位作者 郑子沁 王道立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1期43-48,共6页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 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长期的过度开发与不均衡利用,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系统退化、经济社会发展受阻。围绕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战略地位和河湖复苏实践现状,分析了西北内陆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与挑战。研究提出了遵循“四水四定”和“以水定绿”原则,识别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特性与弹性空间,科学确定用水优先级和调控策略,构建水资源韧性配置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河湖生态复苏的统一;基于上中下游空间关联,量化生态服务供需关系,优化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规模,确定适宜的生态格局,实现生态水量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建立“天空地水工”全要素监测体系,构筑水资源管理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增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适应性和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 水资源韧性配置 四水四定 以水定绿 河湖复苏
下载PDF
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原则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丰华丽 王超 李剑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运用河流廊道原理 ,提出了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以额济纳地区为例 ,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景观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河流两岸的乔灌木林和灌丛草甸的生态需水量为 3 .91× 1 0 8m3,占总需水量的 39.388% ,加上河流和湖泊的蒸发... 运用河流廊道原理 ,提出了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以额济纳地区为例 ,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景观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河流两岸的乔灌木林和灌丛草甸的生态需水量为 3 .91× 1 0 8m3,占总需水量的 39.388% ,加上河流和湖泊的蒸发耗水量 0 .55×1 0 8m3及河流自身生态用水 ,四者占总需水量的 73 .61 %。可见 ,只要保证了四者的生态需水量 ,即可保证现状河流廊道的基本功能。但从长远来考虑 ,河道的流量要确保抗性最小面积对生态需水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需水量 河流廊道 水陆交错带 流域生态 估算原则
下载PDF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詹存卫 于丹 +2 位作者 吴中华 刘春花 李中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 ;3)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4)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5 )金鱼藻 +狐尾藻 +荇菜 (Nymphyoides peltatum)群落 ;6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菱 (Trapabispinosa) +菰 (Zizania latifolia)群落 ;7)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 ;8)菰 +荇菜 +水蓼群落 ;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群落 2 414g· m- 2 ,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4379g· m- 2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1486 g· m- 2 ,微齿眼子菜群落 2 80 5 g· m- 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忧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陆交错区 群落生态学 水生植物 湖泊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立地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青山 王冬梅 +2 位作者 信忠保 李扬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03-2011,共9页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 研究根系与土壤关系是发掘河岸带生态退化等问题内在原因的重要途径。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缓坡、陡坡、江心洲、人工岸坡4种典型立地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根系生物量、比根长,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类型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比根长差异性不显著。0—10 cm到10—20 cm土层,各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立地类型根长密度和根系生物量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细根根长和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为人工岸坡>陡坡>江心洲>缓坡;土壤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人工岸坡、陡坡、缓坡、江心洲,其值分别为:3.12、2.33、1.56、1.32 g/kg;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江心洲和缓坡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人工岸坡和陡坡,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立地类型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比根长、根系生物量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土壤根系越丰富,越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遏制了土壤有效磷。细根长度、生物量与根长密度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密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根长密度 比根长 根系生物量密度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青山 王冬梅 +2 位作者 信忠保 李扬 任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104-5109,共6页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一叶萩、细叶水团花、枫杨3种典型灌木群落,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以及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灌木植被配置、快速绿化... 在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选取一叶萩、细叶水团花、枫杨3种典型灌木群落,对不同土层深度的根长密度,以及根长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漓江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灌木植被恢复、主要灌木植被配置、快速绿化材料选取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漓江水陆交错带典型灌木群落各土层根长密度差异性显著,分布规律均为: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0—10 cm到40—60 cm土层,各灌木群落根长密度均减小,但不同灌木群落根长密度的差异程度逐渐缩小,表明地形、地表植物类型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2)枫杨(25.10g/kg)灌木群落底层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是细叶水团花、一叶萩的1.24、1.87倍。各灌木群落全氮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枫杨、细叶水团花、一叶萩,其值分别为:3.23、2.41、1.46 g/kg。土壤有效磷分布规律为一叶萩(11.56 mg/kg)>细叶水团花(5.37 mg/kg)>枫杨(3.99 mg/kg);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远远大于枫杨和细叶水团花,原因是漓江水长期受人为洗漱影响,导致受江水干扰大的一叶萩灌木群落有效磷含量高。(3)根长密度与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说明适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减少土壤有效磷,有利于土壤根系的生长。根长密度与0<L≤1 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与1<L≤2 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根系细根越多,根长密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灌木群落 根长密度 根系分布 土壤性质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对陆源营养物质的截留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93
10
作者 尹澄清 兰智文 晏维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和总P... 在白洋淀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水陆交错带中的芦苇群落和群落间的小沟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府河的陆源营养物质.其中,有植被290m长的小沟对地表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分别为42和65%;4m芦苇根区土壤对地表下径流总N和总P的截留率分别为64和92%.被截留比率最大的是无机态的正磷酸根态磷和铵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截留 水陆交错带 芦苇 白洋淀
下载PDF
白洋淀水陆交错带土壤对磷氮截留容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9
11
作者 尹澄清 邵霞 王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1,共5页
Nutrient retention capacity by the land/water ecotone soil of Lake Baiyangdia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in situ. The results from colum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adsorp... Nutrient retention capacity by the land/water ecotone soil of Lake Baiyangdia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simulation in situ. The results from column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standard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adsorption be less than P14 mg·kg -1 soil in order to meet the lake water quality regulation (P 0.1 mg·L -1 ). Thus the 9,333 hectares of ecotone around the lake could retain 1,245 tons phosphorus in the upper 50-cm soil without degrading the water quality. The amount was nearly 24 times large as that of taken by annual reed harvesting. The maximum capacity for phosphorus was measured as P 774 mg·kg -1 soil. The isothermal equation of phosphorus was also obtained. It was found that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and higher temperature would accelerated the nitrification rate. Nitrogen retention was conducted by 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in the soil and the uptake through aquatic vegetation. The research will benefit for better utilization of local ecotone and design of the planning project which aims to wate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陆交错带 白洋淀
下载PDF
漓江沿岸水陆交错带景观调查与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莹 阙欣欣 李彩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分析漓江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河岸植被群落结构,为漓江及其沿岸生态景观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重点样地调查、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漓江沿岸河岸形态、水质状况、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 【目的】分析漓江河流形态、水质状况、河岸植被群落结构,为漓江及其沿岸生态景观的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普查、重点样地调查、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的方法,对漓江沿岸河岸形态、水质状况、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漓江沿岸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特别是自然河道的裁弯取直、渠道化、修筑硬质驳岸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受到严重干扰,阻碍了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使漓江沿岸驳岸渠道化现象得以改善,恢复了河流的蜿蜒曲折状态;沿岸残缺的植被得以修复,植物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植物景观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结构已基本恢复。【结论】应用生态砾石床水质净化技术、植物浮岛技术、增加河岸植被缓冲带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可促进漓江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生态景观 生物多样性 植被群落 调查 生态修复技术
下载PDF
贡湖湾水陆交错带中磷污染现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祖茂 蒋丽佳 +3 位作者 卢少勇 曲洁婷 许秋瑾 胡小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7-51,共5页
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分别对贡湖湾水陆交错带进行底泥和水体理化因子的采样调查,对比研究了水体和底泥中磷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贡湖湾水陆交错带退圩还湖后,随着植被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磷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总磷在... 于2012年11月和2013年5月分别对贡湖湾水陆交错带进行底泥和水体理化因子的采样调查,对比研究了水体和底泥中磷浓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贡湖湾水陆交错带退圩还湖后,随着植被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水体中磷的污染程度有所降低。总磷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均值由2012年11月的0.117 mg/L降到2013年5月的0.074 mg/L,溶解性总磷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均值由2012年11月的0.055 mg/L降到2013年5月的0.022 mg/L,水质从Ⅴ类提高到Ⅳ类。贡湖湾水陆交错带退圩还湖后未淹水区和淹水区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呈增加趋势,未淹水区各采样点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值由130.91 mg/kg增至524.79 mg/kg,淹水区各采样点底泥中总磷的浓度均值由49.28 mg/kg增至400.78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湖湾 水陆交错带 底泥
下载PDF
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配置型式分类及生态特征 被引量:18
14
作者 任远 王冬梅 信忠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423-4434,共12页
通过以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0个样地实地调查其草本层盖度、植被类型、河岸带宽度、坡度、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位置、人为干扰度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现有植被配置型式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划分... 通过以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40个样地实地调查其草本层盖度、植被类型、河岸带宽度、坡度、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位置、人为干扰度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现有植被配置型式进行汇总分类研究,划分结果为: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T1)、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T2)、城区人工乔草型式(T3)、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T4)、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T5)和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T6)。通过对各种植被配置型式的生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漓江流域现有的不同植被配置型式的退化状况及其存在的生态退化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江心洲天然灌草型式和远郊天然林乔灌草型式生态退化程度较小,宜采取保护和自然恢复的方法;城区人工乔草型式采用近自然方法治理;缓坡边滩天然草本型式适当采用引种和育植方法治理;农商用地人工林乔灌草型式生态恢复应注重生境多样性的恢复;城外天然乔灌草型式退化较为严重,采用全系列生态护坡和土壤生物工程护坡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水陆交错带 植被配置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我国北方水陆交错带的功能与发展方向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长盛 陈庆峰 +3 位作者 赵明 蒋利 王利红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0期14823-14826,共4页
概述了我国北方水陆交错带的几种常见形式,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实例,总结出农业排水沟渠、湿地塘、河流缓冲带等水陆交错带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在讨论水陆交错带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 概述了我国北方水陆交错带的几种常见形式,通过分析我国北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实例,总结出农业排水沟渠、湿地塘、河流缓冲带等水陆交错带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生态功能。在讨论水陆交错带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几种主要水陆交错带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农业排水沟渠 湿地塘 河流缓冲带
下载PDF
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 被引量:167
16
作者 尹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内陆水/陆地交错带是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的界面区。由于它在系统间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生态和环境学界的格外重视。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功能有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拦截和过滤经过此交错带的物质流、有利于鱼类的繁育、稳定毗邻... 内陆水/陆地交错带是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的界面区。由于它在系统间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受到国际上生态和环境学界的格外重视。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功能有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拦截和过滤经过此交错带的物质流、有利于鱼类的繁育、稳定毗邻的生态系统、净化水体、减少洪水危害、保持水土等。水陆交错带的保护和科学开发都有待提高,使之在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生态功能 全球环境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牛最荣 刘进琪 +1 位作者 赵文智 马正耀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8,共6页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采用多期TM等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要素,应用斑块破碎度和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等方法,研究河西内... 土地利用对水资源的影响,直接导致水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从而对流域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产生深刻影响。采用多期TM等卫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要素,应用斑块破碎度和分段比重百分比指标等方法,研究河西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应用河川径流的溯源性和零地表水资源尺度等理论,研究土地利用对地表水资源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驱使地表水资源格局产生剧烈变异,地表水资源整体向河源溯进;疏勒河水资源受耕地面积扩张等影响中下游径流变化产生紊乱;黑河耕地面积10万hm2成为水资源格局变化的极值,地表水资源损耗量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石羊河耕地面积的扩张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力不断减小,转化为对地下水影响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径流溯源性 零地表水资源尺度 河西内陆河
下载PDF
城市道路和绿地布局对雨水污染状况的影响——以杭州城市中心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前虎 寿建伟 +1 位作者 吴松杰 武前波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54-260,共7页
文章以杭州城市中心区5条内河为研究对象,选取内河两侧300米范围内与水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道路与绿地两类用地,建立表征数量结构和布局结构的土地利用格局指数以及相关的水质指数,运用SPSS分析土地利用指标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文章以杭州城市中心区5条内河为研究对象,选取内河两侧300米范围内与水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城市道路与绿地两类用地,建立表征数量结构和布局结构的土地利用格局指数以及相关的水质指数,运用SPSS分析土地利用指标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揭示城市土地利用对内河水质的影响机理与关键机制。结论为:城市道路和绿地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内河水质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多项绿地指标的改善能有效削减道路指标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必要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管控中,通过完善道路交通结构、改进雨水排放模式、合理设置绿带宽度等综合措施,控制和管理面源污染,改善城市内河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内河水质 道路径流 绿化布局 杭州
下载PDF
贡湖湾退圩还湖区水位高程下植被分布格局与土壤特征
19
作者 张森霖 卢少勇 +1 位作者 陈方鑫 毕润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400-4413,共14页
为揭示水陆交错带水位高程下植被分布格局、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特征的变化,于2015年10月对贡湖湾湿地北部生态修复区不同水位高程下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有165种植物,隶属65科、142属,多为多年生植物且受... 为揭示水陆交错带水位高程下植被分布格局、多样性指数和土壤特征的变化,于2015年10月对贡湖湾湿地北部生态修复区不同水位高程下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有165种植物,隶属65科、142属,多为多年生植物且受人为影响严重;随水位高程增加,植物群落R、H、D、J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具体表现为常年水淹区G1<季节性水淹区G2<水淹区G3;土壤容重及机械组成中粉、黏粒含量随水位高程升高而增加;随土壤营养物渐增其植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与土壤全氮(TN和有机质(OM)负相关。OM含量呈"V"型先减后增分布;TN呈逐渐增多的趋势;速效钾(EP)含量无明显波动,约为13.50 mg/kg;有效磷(AP)含量先减少后基本不变;4个多样性指数间正相关;TN与OM显著正相关(R^2=0.533);OM与EP负相关(R^2=-0.144;TN与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正相关;AP与4个多样性指数均正相关;pH值与4个多样性指数负相关;回归分析可见,TN和OM是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科学的植被管理、全面调控土壤营养盐含量有助于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交错带 水位高程 区系组成 生物多样性 土壤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区位功能及其水土保持案例分析
20
作者 魏玲 高林林 +1 位作者 韩曦 罗培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6期61-64,共4页
以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北方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点、功能,并选取该区域内3个水土流失治理典范砒砂岩丘陵沟整区、毛乌素沙地和武川县为例,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水土保持 砒砂岩丘陵沟整区 毛乌素沙地 武川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