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aling the Landform Types and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Lunar Surface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 Weim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517-1518,共2页
A lunar geologic map at a scale of 1:5000000 was finished in the 1970s by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U.S U.S. Geological Survey.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Till now, the landform classificati... A lunar geologic map at a scale of 1:5000000 was finished in the 1970s by 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U.S U.S. Geological Survey.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Till now, the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lunar morphologic mapping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 work aims to put forward a new landform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o obtain index and map in the Sheet H010. Some key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lunar surfac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Earth. This resear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whole lunar morphologic mapping and unraveling evolutionary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N Revealing the landform types and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Lunar Surface
下载PDF
Extrac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formation by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Diverse Landforms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建锋 马军成 +1 位作者 王令超 樊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7期1744-1748,共5页
Based on diverse landform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multi-spectral band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was analyzed in this pa- per. In addition, the inversion models were built for the soil o... Based on diverse landform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multi-spectral band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was analyzed in this pa- per. In addition, the inversion models were built for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different landfor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was nega- tively related to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move was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bands using SPSS. When the inversion models were built based on all the bands, better fitting effect was obtained. The precision of in- version models built based on different landforms was higher than those built re- gardless landform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value, the identification level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was 91 65% under the allowable error was 7%. It indicated that the extrac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with inversion model that was built based on different landforrrs was feasible with higher preci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form type MULTI-SPECTRAL Regression analysis Soil organic matter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and Production Profits of Arable Landscapes upon Varying Landforms——a Case Study of Xinji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3
作者 程宪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8期1982-1984,共3页
The research selected five indices to measure fragmentation degrees of three landforms with GI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oduction profits of arable la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ar... The research selected five indices to measure fragmentation degrees of three landforms with GIS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oduction profits of arable la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arable lands tends to be volatile upon landforms, For example,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mountainous area reached 0.985, followed by hills of 0.705 and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plains was the least at 0.068. Production profits of arable land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rabl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s per specific local circumstances to imorove production Dro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gmentation degree of arable landscape landform type Production profits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与古岩溶耦合关系研究及其对奥陶系储层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马海陇 杨德彬 +4 位作者 王震 张娟 巫波 张世亮 袁飞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246,共20页
走滑断裂与古岩溶作用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TH12518走滑断裂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地层内构造样式时空叠加改造特征和不同期岩溶作用的研究,明确不同期次走滑断裂内幕结构与古地貌、古水系间的耦合关系。在TH12518走滑断... 走滑断裂与古岩溶作用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TH12518走滑断裂在奥陶系一间房组地层内构造样式时空叠加改造特征和不同期岩溶作用的研究,明确不同期次走滑断裂内幕结构与古地貌、古水系间的耦合关系。在TH12518走滑断裂在多期构造活动改造下,一间房组地层构造样式多次差异叠加,形成5种分段类型:Ⅰ型,拉分+平移+拉分段;Ⅱ型,拉分+平移+平移段;Ⅲ型,平移+挤压+拉分段;Ⅳ型,平移+挤压+平移段;Ⅴ型,逆冲推覆改造段。即加里东中期Ⅰ~Ⅲ幕形成平移段和拉分段;加里东晚期形成平移+挤压段、拉分+平移段、逆冲推覆段3种样式;海西早期发生“弯曲效应”,形成平移+挤压+平移段、拉分+平移+平移段、平移+挤压+拉分段、拉分+平移+拉分叠加构造样式。不同期岩溶地貌差异大。加里东中期Ⅰ幕岩溶台地水系欠发育;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抬升形成岩溶准平原,南部岩溶斜坡区发育近南北向地表水系及暗河;加里东晚期,岩溶斜坡区发育多组水系,沿北东东向断裂新形成北东东向暗河和地表水系。海西早期,岩溶斜坡发育大型曲流河。一间房组地层在不同岩溶期,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段的岩溶作用不同。加里东中期Ⅰ幕整体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沿断裂带下渗溶蚀,北北东向断裂拉分段溶蚀较强。加里东中期Ⅱ-Ⅲ幕北部发育开发式裸露型岩溶,南部为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拉分段溶蚀进一步增强,Ⅱ幕还发育“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加里东晚期发育开发裸露型岩溶、半开放承压岩溶和“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北部受岩溶基准面控制,向下在寒武系顶面白云岩岩性界面岩溶作用受阻。南部不受基准面控制,向下至少溶蚀至寒武系阿瓦塔格组顶面,纵向上岩溶缝洞体分层明显。海西早期,发育半开放式承压型岩溶,除弯曲效应拉分段外,岩溶作用较弱。在空间上存在某一区域储层由某一期或多期关键岩溶期和关键岩溶方式控制决定,如覆盖区加里东中期Ⅱ幕“下降型”埋藏断控岩溶作用是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缝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为滚动开发实践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分段类型 古地貌 岩溶期次 岩溶作用
下载PDF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霞 何庆成 +3 位作者 董颖 曹晓娟 王智勇 段学敏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1-508,共8页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 贵州赤水南部地区广泛分布着白垩系嘉定群巨厚红层,受构造活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和重力崩塌等内外力地质作用影响,形成了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貌景观。本文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成因演化相结合,按主导动力对丹霞地貌进行分类,包括丹霞构造地貌、丹霞水蚀地貌、丹霞风化地貌和丹霞重力地貌等类型,并对典型的代表景观特征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赤水南部地区丹霞地貌的成因演化过程,从地质学的角度揭示出丹霞地貌景观的成因演化机理,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地学研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类型 特征 成因演化
下载PDF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单一参数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宋孝玉 李亚娟 +1 位作者 李怀有 沈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15,共4页
在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类型、不同质地土壤样品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试验测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南小河沟流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通过实测值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单一参数模型预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实测... 在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类型、不同质地土壤样品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试验测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南小河沟流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单一参数模型,通过实测值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单一参数模型预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实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较接近,而该模型参数少,结构简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一参数模型 壤质地 貌类型
下载PDF
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对枯水径流的影响——以贵州省河流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在高 梁虹 杨明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1-448,共8页
影响流域的枯水径流及其变差系数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岩性、地貌、植被、土壤等。本文借助于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 ,对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进行划分和数字化 ,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各流域按地貌类型的差异进行归类 ,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其... 影响流域的枯水径流及其变差系数的因素很多 ,如气候、岩性、地貌、植被、土壤等。本文借助于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 ,对喀斯特流域地貌类型进行划分和数字化 ,并通过聚类分析把各流域按地貌类型的差异进行归类 ,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其空间配置的差异与枯水径流特征值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而揭示地貌类型的差异对流域枯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喀斯特流域 地貌类型 枯水径流 气候 岩性 地貌 植被 土壤
下载PDF
岩溶山区不同岩性和地貌类型下景观斑块分布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2 位作者 王世杰 魏朝富 谢德体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8-485,500,共9页
以研究区2000年TM影像、1:50 000地形图和1:250 000DEM为基础数据源,运用景观斑块分布与多样性特征指数,测算了黔西南中低山丘原盆谷区不同岩性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灌木林地、疏林地、中覆盖度草地占据着景观中的优... 以研究区2000年TM影像、1:50 000地形图和1:250 000DEM为基础数据源,运用景观斑块分布与多样性特征指数,测算了黔西南中低山丘原盆谷区不同岩性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灌木林地、疏林地、中覆盖度草地占据着景观中的优势地位,是明显的景观基质,控制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及其发展。景观斑块类型在不同岩石和地貌类型区存在较明显差异;②在连续性灰岩区、灰岩与碎屑岩互层区和灰岩夹碎屑岩区形成的山间盆地和高原台面上以及北部水热丰富的河谷地带,水田、旱地、疏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集中分布,浅中切割低山类型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集中分布;③在连续性白云岩区形成的深切割(低、中和高)丘陵、浅切割(低、中和高)丘陵,低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集中分布;④从岩溶石漠化、土壤侵蚀、森林退化的空间格局及其组合来看,在形成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过程中,岩性和地貌的空间组合结构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貌类型 景观 多样性 岩溶山区
下载PDF
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24
9
作者 宋孝玉 李亚娟 +1 位作者 李怀有 沈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160,16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的土壤进行分层(0-20,20~60(或20~40,40~60),60~100cm)取样,采用筛析法和吸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土壤颗粒含量和质量分形维数进行侧定,利用土壤粒径分形原理,研究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粘粒含量列土壤质量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在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质量分形维数与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结论】:上壤质量分形维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和质量的潜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分形特征 地貌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长白山基本地貌类型提取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龙恩 程维明 +2 位作者 周成虎 姚永慧 刘海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5,共9页
基于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工作,以吉林省长白山区为试验区,对基于Srtm-DEM与遥感提取基本地貌类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Srtm-DEM派生的各种模型对基本地貌类型自动提取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其中坡度3.5°是实现该区平地... 基于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制图工作,以吉林省长白山区为试验区,对基于Srtm-DEM与遥感提取基本地貌类型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于Srtm-DEM派生的各种模型对基本地貌类型自动提取具有很大的实效性:其中坡度3.5°是实现该区平地和山地宏观地貌单元自动提取的最佳断点,高程模型及起伏度模型相结合,可初步实现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提取,其结果可很好的反应区域地貌宏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区域地质、土地利用、植被、土壤等多地理要素信息及制图综合知识,以及地貌单元的完整性特征,以山脊线、坡折线和山麓线为地貌单元的标志线,基于地貌知识的专家修正,可获得研究区完整的基本类型地貌单元,实现了基于Srtm-DEM与遥感的基本地貌类型的智能化提取;最后,以研究区内1∶50万地貌图为准,对提取结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表明,其提取总体精度达76%,面积相差较小;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手工和野外调查为主的提取方法,实现了地貌信息的数字化、定位化及定量化,为全国1∶100万数字地貌信息提取与集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m-DEM遥感 基本地貌类型 智能化提取 长白山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评价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惠清 许嘉巍 吴秀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6-371,共6页
以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卫片影像解译为资料 ,在对乃东县生态系统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侵蚀强度、功能缺损程度、生产力水平三项指标对乃东县 99种生态类型进行健康性评价。以此为乃东县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 以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和卫片影像解译为资料 ,在对乃东县生态系统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侵蚀强度、功能缺损程度、生产力水平三项指标对乃东县 99种生态类型进行健康性评价。以此为乃东县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立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健康 生物气候 地貌类型 植被类型
下载PDF
雁荡山流纹岩地貌景观特征及其形成发育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小猛 许红根 +3 位作者 陈美君 李怡 王杜涛 陈敏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0-279,共10页
流纹岩地貌有其独有的特色和发育规律。本文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对雁荡山流纹岩地貌景观进行了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发育规律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流纹岩地貌景观可分为2个大类,6个亚类,16个类型单元;受区域断裂构造... 流纹岩地貌有其独有的特色和发育规律。本文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数据,对雁荡山流纹岩地貌景观进行了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发育规律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流纹岩地貌景观可分为2个大类,6个亚类,16个类型单元;受区域断裂构造的控制,区内沟谷和岩嶂在平面上的发育延伸主要沿NE、NW和EW三个方向;在新构造运动和岩性差异的控制下,区内峰、嶂、瀑在垂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带性;区域现代地貌的发育肇始于晚第三纪区域一级夷平面的分裂解体,自此以后的区内地貌演化经历了四个不同发育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景观组合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荡山 流纹岩地貌 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规律
下载PDF
中国的红层及发育的地貌类型 被引量:67
13
作者 李廷勇 王建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7-431,共5页
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 .红层主要形成于三叠纪至早第三纪的炎热、干燥的地质历史时期 .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 ,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 ;各地区、各时代地层所夹岩层不同 .... 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 .红层主要形成于三叠纪至早第三纪的炎热、干燥的地质历史时期 .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 ,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 ;各地区、各时代地层所夹岩层不同 .红层为陆相碎屑沉积物 ,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 ,许多盆地和湖泊受到了后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而抬升 .由于各地区红层受到构造影响的强度及方式的不同 ,所含夹层岩性不同以及所受外力作用不同 ,使得在红层上发育了多种地貌 ,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层 分布 形成时期 古环境 岩性 地貌类型
下载PDF
北洛河流域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径流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亭亭 张建军 +2 位作者 郭敏杰 陈利利 张晓萍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4,共7页
采用水文统计法,以北洛河流域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阶地平原区以及林区等不同地貌类型和覆被区水文测站资料为基础,分析其近50年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程度以及极端降雨事件下的稳定性,对比辨析区域尺度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和控制因素... 采用水文统计法,以北洛河流域丘陵沟壑区、高塬沟壑区、阶地平原区以及林区等不同地貌类型和覆被区水文测站资料为基础,分析其近50年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程度以及极端降雨事件下的稳定性,对比辨析区域尺度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总体上北洛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均变率为-0.19mm/a。林区流域径流比较稳定,而非林区流域,无论哪种地貌类型,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变幅为-0.11^-0.66mm/a。丘陵沟壑区年径流量发生跃变时间在1999年左右,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变化时间则在1994年。在水文序列的3个阶段,即1979年前、1979年后水土流失治理效应期以及1999年后的退耕还林时期,丰水流量(5%)不受地貌类型差异和森林覆被与否的影响,各流域均呈持续减小趋势。而枯水流量(95%),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影响,各流域首先表现出一致地增加趋势,然后受退耕植被恢复类型和程度影响,在不同地貌类型间有差异。以草灌恢复为主的丘陵沟壑区流域,枯水流量持续增加,以林灌恢复为主的高塬沟壑区和阶地平原区反而呈减少趋势。平水流量(50%)在各流域间反应均变化较小。多重分形临界指数分析认为,总体上阶地平原区和林区流域径流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高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稳定性最差。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对各流域1%~5%和5%~50%频域下的降雨-产流调控作用均比较有效,而对≤1%极端降雨事件的作用有限。结果表明,森林覆盖与否及植被恢复类型等生态因素,而不是地貌类型,控制着区域尺度径流演变过程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地貌类型 林区流域 水土流失治理 退耕还林(草) 北洛河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起伏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建军 方炫 +1 位作者 那嘉明 汤国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56,共6页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起伏具有不同的特征,有必要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视角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该文以沟沿线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对选取的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样区沟沿线地形的起伏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起伏具有不同的特征,有必要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视角对其进行量化分析。该文以沟沿线地形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分形方法对选取的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样区沟沿线地形的起伏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6个典型地貌样区的沟沿线地形起伏在整个空间尺度均表现出标度不变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计算并对比6个样区的多重分形参数Δα和Δf(α),绥德样区的Δα(0.6479)最小、Δf(α)(0.4941)最大,表明绥德样区沟沿线全局地形起伏变化的奇异性最小,而局部地形以高值起伏为主;甘泉样区的Δα(0.8945)最大,其多重分形特征最强,沟沿线整体地形起伏变化的奇异性最大;淳化样区Δf(α)(-0.4881)最小,其沟沿线局部地形以低值起伏为主。多重分形谱参数可作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沟沿线地形起伏变化特征描述和评价的综合定量指标,为分析黄土地貌地形变化特征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 地形变化 沟沿线 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中国地貌形态类型划分 被引量:12
16
作者 汪禹芹 李艳 刘爱利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以GTOPO30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我国地貌形态的自动划分。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度变化率、光照晕渲图及平均高程6个地形因子组合成特征影像,并结合《中国及毗邻地区1∶400万地貌图》进行... 以GTOPO30数据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进行我国地貌形态的自动划分。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地表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度变化率、光照晕渲图及平均高程6个地形因子组合成特征影像,并结合《中国及毗邻地区1∶400万地貌图》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思想的遥感分类法可克服传统的基于像元的遥感分类难以利用空间位置信息的缺陷,分类过程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所分地貌类型更为完整,对提高地貌分类的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ECOGNITION 面向对象 GTOPO30 分类
下载PDF
奉节脐橙产区不同表生环境土壤有益元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栾进华 向晓军 +4 位作者 刘东 王伟 黄波 蒙炳儒 秦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623-22624,22636,共3页
在奉节脐橙种植区野外采集表层土壤样,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中16个有益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K元素作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在紫色土中含量最高;河谷平原土壤有益元素富集情况最好,其次是低山、台地及丘陵... 在奉节脐橙种植区野外采集表层土壤样,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貌类型土壤中16个有益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K元素作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在紫色土中含量最高;河谷平原土壤有益元素富集情况最好,其次是低山、台地及丘陵,中山元素富集情况相对其他地貌类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节脐橙 表层土壤 有益元素 土壤类型 地貌类型
下载PDF
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在不同地貌类型区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安宏锋 安裕伦 +1 位作者 李晗 张跃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9-164,共6页
为给不同地貌类型区的石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20世纪60年代和2000年的石漠化敏感性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60年代到2000年不敏感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敏感类型面积呈上升趋势。石漠化敏感... 为给不同地貌类型区的石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20世纪60年代和2000年的石漠化敏感性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60年代到2000年不敏感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敏感类型面积呈上升趋势。石漠化敏感度类型正向演变与逆向演变并存,石漠化各类型之间演变非常明显,逆向演变面积远远大于正向演变面积,说明贵州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敏感度 地貌类型 贵州
下载PDF
县域尺度不同地貌类型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艳 文倩 +2 位作者 崔卫国 吴大放 霍金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4,共6页
地貌是影响景观空间格局的自然要素之一,本研究应用GIS软件,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分析了县域尺度不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地貌类型深刻影响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地貌区中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总... 地貌是影响景观空间格局的自然要素之一,本研究应用GIS软件,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分析了县域尺度不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地貌类型深刻影响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地貌区中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林地和水田占主导地位的景观格局。(2)随着地势的升高,林地景观优势愈加明显,其他景观类型的分布比例逐渐减少,景观多样性降低。(3)平原、低山区景观的空间异质化程度较高,破碎程度深;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相对简单、优势度高,生态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类型 景观格局 空间特征 县域尺度 醴陵市
下载PDF
丹霞山风景地貌的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蔚秋 李植华 刘兰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 描述了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征,对其科、属、种进行系统分析,并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作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丹霞地貌对本区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影响。丹霞山植物区系体现了华夏植物区系的特征,其表征科有不少同时也是华夏区系的表征科。从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来看,以泛热带分布局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东亚分布局及北温带分布属。丹霞山植物区系相对其纬度来说热带性较强,这与其特定的地貌特征有关。另外,本区的苦藓植物较为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27科70属,其中石生性苔藓分布尤其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丹霞地貌 植物区系 分布区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