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关系序列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欧阳红 代美玲 +1 位作者 王蓉 杨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血脉与乡愁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方传统村落皇城村为例,采用N级编码与分类原理,在创新性识别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基础上立体化呈现出不同景观基因间的关系序列结构,并明晰传统村落景观... 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血脉与乡愁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北方传统村落皇城村为例,采用N级编码与分类原理,在创新性识别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基础上立体化呈现出不同景观基因间的关系序列结构,并明晰传统村落景观基因从外在物质载体到内在文化意涵的逻辑表达机制。研究表明:回归文化视角的传统村落景观基因包括物质景观基因、社会景观基因和精神景观基因三大类以及整体布局、土地利用、宗法礼制、社会关系和地方认同等10小类;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关系序列结构借由“精神-社会-物质”由内而外、从无形意涵到可视化载体的6条具象路径(“整体布局-宗法礼制-地方认同”“公共空间-宗法礼制-地方认同”“公共空间-民俗文化-地方认同”“土地利用-生计方式-地方认同”“土地利用-社会关系-地方认同”和“民居建筑-社会关系-地方认同”)进行表达。研究结论完善了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理论,对实践中传统村落文脉的延续和传承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 文化表达机制 关系序列结构
下载PDF
Commun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Exploring the social potential of web-based technologie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community design
2
作者 Deni Rugseri DevenYou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6年第1期15-26,共12页
Critics have pointed at new technologies as cutprits in the decline of civic life, neighboring and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When applied to community design and ptanning processes, technologie... Critics have pointed at new technologies as cutprits in the decline of civic life, neighboring and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When applied to community design and ptanning processes, technologies can empower residents to actively engage in decision-making, foster connections across social groups, with positive consequences on life and sociatization in public spaces. What kind of participation do technotogies foster? And is it the kind that bridges social and ideotogical divides? The 2012 community design process for Hawthorne Park in Medford, Oregon illustrates many of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onnected to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in design. In the process, technologies were instrumental in enlisting a larger-than-usual number of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of the park. Blogs and online questionnaires were successful in gathering people's thoughts on the design choices being made, but also favored a limited, intermittent form of engagement. The results are synthesized in principles for the successful integration of web-based technologies in future community design efforts: adaptability, fuji participation, nuanced participation and the need for links to the physical rea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design Social capital PubLic outreach Community design PARTICIPATION
原文传递
Soundscape actions: A tool for noise treatment based on three workshop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
作者 Gunnar Cerwen Jacob Kreutzfeldt Carola Wingre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7年第4期504-518,共15页
This paper reports experiences from three workshops dealing with soundscape as a noise treatment approach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orkshop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2012 and 2016 in different contexts, for differ... This paper reports experiences from three workshops dealing with soundscape as a noise treatment approach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workshop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2012 and 2016 in different contex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 and with different participant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workshop approach employed and analyzes the proposals made by workshop participants to employ "soundscape action" as an operational tool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jects. Through a process of 'keywording' and clustering proposals from the workshops, 22 pragmatic soundscape actions emerged and are described on a generat level.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the outcomes and experiences from the workshops and retates thi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ndscape design WORKSHOP Environmental noisemanagement Urban design Soundscape actions
原文传递
论中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25
4
作者 龙岳林 《中国园林》 2001年第6期32-34,共3页
明确中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含义和特点,针对实际分析中国观光农业型园林产生的原因、发展概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 从中国观光农业型园林作为生态园林。
关键词 观光农业园林 城市园林 生态园林 生态农业模式
下载PDF
中日园林文学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庭风 《中国园林》 2003年第2期45-49,共5页
中国园林文学历史比日本的长。两国园林文学上都是以汉诗为基础的题名、联对,但日本的联对少。在文学意境上,中国的偏于理性和积极;日本的偏于苍凉和悲哀。在文人行动上,中国园林表现为早期描述,中期参与,后期观望;日本表现为始终的参与。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文学 汉诗 题名 文人行动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泰州市人民公园植物造景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曲良谱 吴红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192-196,共5页
基于泰州市人民公园的植物造景现状,对公园内各功能区的植物资源和配置特点进行实地调查、拍摄照片、搜集资料,分区分析园林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的景观配置以及各类植物的主要造景形式,剖析植物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基于泰州市人民公园的植物造景现状,对公园内各功能区的植物资源和配置特点进行实地调查、拍摄照片、搜集资料,分区分析园林植物与建筑、水体、山石的景观配置以及各类植物的主要造景形式,剖析植物配置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植物造景应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规律和习性特点,结合季相和色相特点,丰富植物品种,栽植乡土树种,构建复层次植物群落结构,创建生态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造景 景观配置 造景形式 乡土植物 群落结构 泰州市人民公园
下载PDF
朴实也动人——倚重生活的庭院空间
7
作者 胡晓鸣 孟欣 陈林 《中国园林》 2003年第2期37-38,共2页
通过对黄山脚下宏村的一所农家小院的亲身感受,并经过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来自民间的创作动力,及其给当今景观设计带来的一种启示,并由此引发对建筑实质的一种探讨,进而展示了一种源自于乡间又颇具特色的空间形式。
关键词 庭院 空间 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
8
作者 李佳艺 苏俊霆 《四川建材》 2017年第1期45-45,48,共2页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该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有利于恢复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城市的生态平...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及研究,从景观文化营造的角度对该历史街区的街区概况、环境特征、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具体深入分析,有利于恢复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和城市文脉的延续,对历史街区的振兴、城市的生态平衡、营造特色城市提供了一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造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文化 胜利街
下载PDF
国家空间体验与抗战时期陪都戏剧文学中文学地理景观的建构
9
作者 马晶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16,共5页
抗战时期,旅渝剧作家对国家空间体验深刻。这种空间体验表现为对国土完整性的关注;对生活在土地上的人的关注;对国家沦亡的伤痛体验。这种国家空间体验通过在渝创作的大量剧本体现出来,尤其表现在文学地理景观的建构上。全国各地地理景... 抗战时期,旅渝剧作家对国家空间体验深刻。这种空间体验表现为对国土完整性的关注;对生活在土地上的人的关注;对国家沦亡的伤痛体验。这种国家空间体验通过在渝创作的大量剧本体现出来,尤其表现在文学地理景观的建构上。全国各地地理景观的集中出现凸显出旅渝剧作家心目中的国家概念;对国家空间残缺的伤痛之感和空间统一感自然融入到了文学地理景观的塑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空间体验 抗战时期 陪都 戏剧文学 文学地理景观
下载PDF
碱性和中性食线虫真菌丝氨酸蛋白酶动力学行为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桑鹏 杨丕仁 +3 位作者 许丹 朱月勋 沈建新 杨力权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6-1016,共11页
食线虫真菌丝氨酸蛋白酶被认为是病原真菌感染线虫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研究表明,碱性体壁降解丝氨酸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和杀线虫活性.研究选取中性丝氨酸蛋白酶PII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PR1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 食线虫真菌丝氨酸蛋白酶被认为是病原真菌感染线虫最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研究表明,碱性体壁降解丝氨酸蛋白酶比中性蛋白酶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和杀线虫活性.研究选取中性丝氨酸蛋白酶PII和碱性丝氨酸蛋白酶PR1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元动力学模拟和本质动力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二者的结构动力学差异及对催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PII比PR1具有更高的全局构象柔性; PII较PR1具有更为粗糙的自由能表面和更高的自由能最小化值,说明PR1比PII具备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全局结构稳定性.对于两者底物结合区域柔性的比较结果表明,PR1的底物结合区域比PII具备更高的RMSF、Rg和SASA,同时具备更少NHB和NNC,说明PR1底物结合部位具有更强的构象柔性.通过对二者的模拟平衡轨迹进行本质动力学分析表明,PII和PR1具有不一样的主要运动模式,PII的大尺度协同运动主要为分子表面环区的运动,而PR1的大尺度协同运动则是底物结合区域与功能相关的协同运动.以上动力学行为的差异可能使得碱性丝氨酸蛋白酶PR1较中性丝氨酸蛋白酶PII具备更强的催化活性和杀线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图谱 动力学行为差异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中文化元素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结兵 杨晨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期198-198,219,共2页
工业遗产是城市特殊景观与历史记忆,是多元文化、历史等意识形态载体。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工业废弃地,许多承载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面临淘汰。本文试图从文化与利用角度为工业景观设计予以启示。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后工业景观 文化
下载PDF
织就写意山水——仙居文化中心设计回顾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建 蔡弋 应倩 《华中建筑》 2018年第1期22-26,共5页
寻求特定的城市山水情怀与文化建筑功能需求之间的平衡,是探索如何以现代的建筑语言构筑山水城市空间节点的有效方式。结合仙居文化中心设计回顾,阐述了在文化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建筑空间的感性创作与功能、建造的理性表达进行平衡,进而... 寻求特定的城市山水情怀与文化建筑功能需求之间的平衡,是探索如何以现代的建筑语言构筑山水城市空间节点的有效方式。结合仙居文化中心设计回顾,阐述了在文化建筑设计中如何对建筑空间的感性创作与功能、建造的理性表达进行平衡,进而讨论了实现"情与理"的矛盾统一对文化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建筑 文化 编织 场地 山水城市
下载PDF
考古遗址公园体验式景观应用研究--以谷阳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13
作者 孟飞 《城市建筑》 2014年第27期42-42,44,共2页
本文以谷阳城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将景观体验理论应用于考古遗址公园设计。从个体感知、社会认同和场景塑造三个方面,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发掘和景观设计分析,介绍了遗址公园体验式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体验式景观 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
下载PDF
开启钱塘时代的窗口:杭州广播电视中心方案设计回顾
14
作者 费芸 《建筑创作》 2004年第4期92-99,共8页
建筑创作是一个全面思考的过程,它需要吸收消化各方面要求。既满足功能、经济、技术、材料、法规、业主的要求,又要符合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城市景观,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同时也要溶入地域性文化的元素。
关键词 杭州市 广播电视中心 城市景观 建筑设计 地域性文化
下载PDF
苏锡常地区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俊宇 刘茂松 +3 位作者 徐驰 杨雪姣 张艳 张明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9-695,共7页
利用1987、1993、1999、2005和201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江苏苏锡常地区3个地级市及9个县级市行政单元的聚落用地,并将聚落斑块按<5、5~20、20~80、80~320、320~1280、1280~5120、5120~20480和≥20480hm2分为8个粒级,对各... 利用1987、1993、1999、2005和201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江苏苏锡常地区3个地级市及9个县级市行政单元的聚落用地,并将聚落斑块按<5、5~20、20~80、80~320、320~1280、1280~5120、5120~20480和≥20480hm2分为8个粒级,对各行政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7—2010年,研究区聚落总体规模增长了约5倍,但不同区域聚落规模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节律性差异;期间各单元聚落粒级数增长了1~2级,最低粒级聚落斑块的面积占比大幅减小,最高粒级聚落的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在地级市单元及部分县级市单元中,出现次高粒级面积占比较小甚至缺失现象;地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持续下降,而多数县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上升。比较均衡分布型与非均衡分布型行政单元的区位条件及单元内景观资源格局特征发现,域内资源分布格局应是影响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结构动态 聚落扩展强度 聚落粒级结构 均衡分布型 非均衡分布型
原文传递
Design of hospital healing gardens linked to pre- or post-occupancy research findings 被引量:3
16
作者 Angeliki Triandafillou Paraskevopoulou Emmanouela Kamper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8年第3期395-414,共20页
This work examined the evidence-based design (EBD) and post-occupancy research of hospital healing gardens. The lack of statutory design guidelines raises concerns on how such gardens are created and whether they me... This work examined the evidence-based design (EBD) and post-occupancy research of hospital healing gardens. The lack of statutory design guidelines raises concerns on how such gardens are created and whether they meet the intended design purpose. This issu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hospitals because a neutral or even a negative effect on users can be generated.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in two databases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was undertaken. Results showed that pre- and post-occupancy research findings on hospital healing garden design are sparse and design recommendations vary among users. Despite the tack of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healing gardens, the review showed that while post-occupancy research findings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design recommendations, pre-occupancy research findings, combined with site analysis, constitute a traditional approach follow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and determine the site and user featur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for each hospital. Pre- and post-research findings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to create a “successful” healing garden. A summary of EBD recommendations for different users is presented, and the need to enrich the existing amount of EBD recommenda-tions is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idence-baseddesign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Systematic analysi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