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革”语言中的詈词及其使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刁晏斌 尹立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4-67,共4页
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詈词
下载PDF
略论“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 被引量:10
2
作者 刁晏斌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82-86,共5页
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文革时期的语言暴力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构成及使用情况,分为四种,即攻击性言辞、詈骂性言辞、贬斥性言辞和威胁性言辞;二是主要的判定标准,提出了看目的、看适度与否、看使用场合与看对象等四点。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语言暴力
下载PDF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德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文革"文学 叙述语式 语言特色 语言模式 语言形态 语言规范 政治语言
下载PDF
“文革”新词语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刁晏斌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2-45,共4页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 “文革”时期产生的新词语为数众多,本文对这些新词语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从音节形式和构成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此期新词语的音节形式比其他阶段的新词语长,而在构词上,则有高频使用的构词成分多、“数字构词”多、“军事构词”多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新词语
下载PDF
“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刁晏斌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9-82,共4页
"文革"时期,各类"极端词语"的使用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最"和"大"的使用。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极端词语
下载PDF
“文革语言”中的“詈词”辞格 被引量:2
6
作者 刁晏斌 《邯郸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文革语言中,詈词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它的两个相关特点。
关键词 文革 语言 修辞 “詈词”
下载PDF
“领袖与群众”——新中国文艺政策影响下的一种绘画题材的图像转换 被引量:2
7
作者 贺万里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5,77,共8页
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始终和文化政策有着不解之缘,领袖题材的创作以其题材的敏感性、前沿性和探索性,成为反映文化政策和主流文艺思想变迁的晴雨计。本文把新中国美术分为建国至1976年、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通过对这三个时期... 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始终和文化政策有着不解之缘,领袖题材的创作以其题材的敏感性、前沿性和探索性,成为反映文化政策和主流文艺思想变迁的晴雨计。本文把新中国美术分为建国至1976年、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四种典型类型的领袖题材美术作品的图像分析。文章认为,随着文艺方针以及艺术家与文化体制之间关系的变化,领袖题材的美术图像经历了文革时期图解政策的图像表达、1980年代“写真实”的新现实主义探索,至1990年代的“我观”式表达和作为符号的“他观”式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政策 新中国美术 图像分析 文革美术 我观 他观
下载PDF
文革语言中的对偶及其使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刁晏斌 李欣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2-84,94,共4页
文革修辞中,对偶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有很高的使用频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它的几个相关特点。
关键词 文革 语言 修辞
下载PDF
“文革”中一组称谓语使用情况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刁晏斌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侧面,更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一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语言 称谓语 文化
下载PDF
试论“文革”时期词语的贬义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刁晏斌 《励耘语言学刊》 2006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文革”时期,大量的词语实现了由中性或褒义到贬义的变化,或者是新增了贬义的色彩,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词语贬义化的原因以及几种不同的变化和发展情况。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感情色彩
下载PDF
“文革”时期外来词语使用情况考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刁晏斌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9-82,共4页
外来词语是观察语言和社会以及二者互动关系的一个很好窗口,通过文革时期外来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造成原因等进行分类描写、分析和解释,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文革语言以及文革本身。
关键词 文革 文革语言 外来词语
下载PDF
“文革”语言中的引用辞格及其使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刁晏斌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5期7-10,共4页
"文革修辞"的研究既是文革言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认识当时社会以及文革本身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引用辞格在文革修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有复杂多样的形式,超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有许多引用被当成了"帽子"、"... "文革修辞"的研究既是文革言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认识当时社会以及文革本身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引用辞格在文革修辞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有复杂多样的形式,超高的使用频率,但是有许多引用被当成了"帽子"、"棍子"或"套子",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语言 辞格
下载PDF
“文革”语言中的比喻及其使用
13
作者 刁晏斌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在"文革"语言中,比喻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这一点,在"词"和"句"的层面都有充分的体现。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比喻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对相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文革” 语言 修辞 辞格
下载PDF
1966—1976年间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制定及其效益
14
作者 赵德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共11页
无论从粮食总产量的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粮食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来看,1966—1976年间的粮食产量增长绩效仍然十分突出。不过,在1966—1976年间,粮食生产与流通系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了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 无论从粮食总产量的绝对规模来看,还是从粮食产量的平均年增长率来看,1966—1976年间的粮食产量增长绩效仍然十分突出。不过,在1966—1976年间,粮食生产与流通系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了1958年"大跃进"之后的错误,而也有一些错误则是新出现的问题。其中,粮食政策领域犯的"旧错误"主要表现在打击责任田、关闭粮食交易市场、高征购的冒进主义抬头等。粮食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则是以粮为纲带来的多种经营萎缩的后果、粮食储备制度引起的未曾预料的后果以及粮食亏损补贴压力的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粮食政策 统购统销 供需系统 “大跃进”时期
下载PDF
英雄话语的纯粹与迷失——论“文革”期间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
15
作者 任现品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1-46,共6页
"文革"时期的民国叙事小说向"样板戏"模式看齐,为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剔除了一切有碍主题的杂质:民国时代含混复杂的社会状况、人生应有的无法言传的况味、个人的生理情感需要,由此形成了特定的英雄话语。这种纯粹... "文革"时期的民国叙事小说向"样板戏"模式看齐,为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剔除了一切有碍主题的杂质:民国时代含混复杂的社会状况、人生应有的无法言传的况味、个人的生理情感需要,由此形成了特定的英雄话语。这种纯粹的英雄话语因违背了生活本身的逻辑而打破了"仿真"局面,造成了叙事目的全面失效,同时也使民国时代的内在精神彻底迷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代 英雄话语 纯粹 迷失 文革期间小说
下载PDF
文革语言中的“呼告”辞格及其使用
16
作者 刁晏斌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6期7-9,共3页
文革语言在修辞方面的特点一直被人们忽视,而它的发掘对了解和认识文革以及文革语言有重要的、独特的价值。通过对"呼告"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它在此期的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作为一种"套子",二... 文革语言在修辞方面的特点一直被人们忽视,而它的发掘对了解和认识文革以及文革语言有重要的、独特的价值。通过对"呼告"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它在此期的语言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是作为一种"套子",二是作为"扣帽子"和"打棍子"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 修辞 辞格
下载PDF
重构历史的方法——《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的语言世界
17
作者 孙德喜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8-41,共4页
吕新的中篇小说《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以语言的方式重构“文革”历史。在那个时代,政治性词语虽然统治天下,但遭到了民间词语的纠缠;语言与权力勾结制造着荒唐;现实中痛苦的呻吟不时响起;时间感的缺失;作为民间语言的... 吕新的中篇小说《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以语言的方式重构“文革”历史。在那个时代,政治性词语虽然统治天下,但遭到了民间词语的纠缠;语言与权力勾结制造着荒唐;现实中痛苦的呻吟不时响起;时间感的缺失;作为民间语言的病态的流言到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历史 重构 语言 政治词语 民间语言 时间缺失
下载PDF
“文革”时期毛泽东生平传记的文本研究
18
作者 唐春元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8,共9页
"文革"时期,出于对领袖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敬,一些群众组织和单位编写、翻印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的内部资料,其版本之多,数量之大,的确难以作出准确统计。但是,在这众多的版本中,无非是翻印和重印斯诺的《毛泽东自传》、... "文革"时期,出于对领袖毛泽东的热爱和崇敬,一些群众组织和单位编写、翻印了许多有关毛泽东生平传记的内部资料,其版本之多,数量之大,的确难以作出准确统计。但是,在这众多的版本中,无非是翻印和重印斯诺的《毛泽东自传》、萧三的《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马玉卿的《毛主席的革命实践活动》、"颂东写作组"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等几个文本。这些文本的毛泽东生平传记,除斯诺文本、萧三文本外,其他的虽然有不少个人崇拜的东西,但从另一角度看,研究这个时期的毛泽东生平传记文本,对于我们今天完整、系统地研究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毛泽东生平传记 文本研究 参考价值
下载PDF
1966~1976年农村粮食生产及产量研究——以山东省滕县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其科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1966~1976年间,山东省滕县并没有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停止粮食生产,运动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前三年,粮食产量明显下降。但随着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逐渐稳定,粮食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只是与国家、农民期望值及粮食生产自身发展... 1966~1976年间,山东省滕县并没有因"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停止粮食生产,运动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前三年,粮食产量明显下降。但随着社会和生产秩序的逐渐稳定,粮食生产逐步恢复并有所发展,只是与国家、农民期望值及粮食生产自身发展应达到的水平相比,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了许多。滕县是当时粮食生产先进县,对其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考察,并与山东省及全国的情况作适当比较,可以分析出"文化大革命"运动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并可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粮食生产 粮食产量 滕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