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le metastases to the small bowel from large cell bronchial carcinomas 被引量:4
1
作者 Davor Tomas Mario Ledinsky +1 位作者 Mladen Belicza Bozo Kru(s|ˇ)l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9期1399-1402,共4页
AIM: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to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not rare at postmortem studie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symptom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metastases is very unusual. METHODS: Forma... AIM: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to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not rare at postmortem studie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symptom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metastases is very unusual. METHODS: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were cut into 5 urn thick sections and routinely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Some slides were also stained with Alcian-PAS. Antibodies used were primary antibodies to pancytokeratin, cytokeratin 7, cytokeratin 20, 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vimentin, smooth muscle actin and CD-117. RESULTS: We observed three patients who presented with multiple metastases from large cell bronchial carcinoma to small intestine. Two of them had abdominal symptoms (sudden onset of abdominal pain, constipation and vomiting) and in one case the tumor was incidentally found during autopsy. Microscopically, all tumors showed a same histological pattern and consisted almost exclusively of strands and sheets of poorly cohesive, polymorphic giant cells with scanty, delicate stromas. Few smaller polygonal anaplastic cells dispersed between polymorphic giant cells, were also observed.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positive staining of the tumor cells with cytokeratin and vimentin. Microscopicall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ly all metastases had a similar pattern to primary anaplastic 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small intestine tumors showing anaplastic features, especially with multiple tumors, metastases from large cell bronchial carcinoma should be first excluded, because it seems that they are more common than exp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 intestine tumors Bronchial carcinomas large cell carcinoma Tumor metastases
下载PDF
Latest developments in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4
2
作者 Zhao-Shan Niu Xiao-Jun Niu +1 位作者 Wen-Hong Wang Jing Zh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2期3305-3314,共10页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huma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s a multi-step process in which hepatic precancerous lesions progress into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progressed HCC, and the close surveillance and t... Hepatocarcinogenesis in huma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is a multi-step process in which hepatic precancerous lesions progress into earl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nd progressed HCC, and the close surveillance and treatment of these lesions will help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HCC.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maging technology have facilitated the discovery of nodular lesions of ambiguous significance, such as dysplastic nodule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se nodules may be hepatic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they often appear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lthough the morphology of these nodules is not sufficient to support a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 these nodule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HCC, as indicated by long-term follow-up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pathology, molecular genetics and imaging technology have elucid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Based on our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vidence indicating that 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are more likely to transform into HCC than low-grade dysplastic nodules based on clinical, pathological, molecular genetic and radiological assessments. In addition,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recancerous nature of large cell change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CC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ecancerous lesions 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 large cell change small cell change
下载PDF
Inhalable oridonin-loaded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large porous microparticles for in situ treatment of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9
3
作者 Lifei Zhu Miao Li +2 位作者 Xiaoyan Liu Lina Du Yiguang Ji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0-90,共11页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ccounts for about 85% of all lung cancers.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leads to serious side effects. Here we prepared an inhalable oridonin-loaded poly(lactic-co-glyco...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ccounts for about 85% of all lung cancers. 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leads to serious side effects. Here we prepared an inhalable oridonin-loaded 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 large porous microparticle(LPMP) for in situ treatment of NSCLC with the emulsion/solvent evaporation/freeze-drying method. The LPMPs were smooth spheres with many internal pores. Despite a geometric diameter of 10 mm, the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the spheres was only 2.72 mm, leading to highly efficient lung deposition. In vitro studies showed that most of oridonin was released after 1 h, whereas the alveolar macrophage uptake of LPMPs occurred after 8 h, so that most of oridonin would enter the surroundings without undergoing phagocytosis. Rat primary NSCLC models were built and administered with saline, oridonin powder, gemcitabine, and oridonin-loaded LPMPs via airway, respectively. The LPMPs showed strong anticancer effects. Oridonin showed strong angiogenesis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Relevant mechanisms are thought to include oridonin-induc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ccompanied by low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s, downregulation of BCL-2 expressions, upregulation of expressions of BAX, caspase-3 and caspase-9. The oridonin-loaded PLGALPMPs showed high anti-NSCLC effects after pulmonary delivery. In conclusion, LPMPs are promising dry powder inhalations for in situ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porous micropartic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ridonin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ulmonary delivery
原文传递
肺癌椎体转移瘤影像学特征与原发灶组织学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魏巍 崔伟 +4 位作者 赵龙 王思曼 王静 李聪智 史福平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45-52,共8页
目的 探讨肺癌椎体转移瘤患者CT、MRI影像特征与原发灶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3例肺癌椎体转移瘤临床资料,其中腺癌37例、鳞癌31例、小细胞癌19例、大细胞癌16例,分析CT、MRI特征与原发灶组织... 目的 探讨肺癌椎体转移瘤患者CT、MRI影像特征与原发灶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3例肺癌椎体转移瘤临床资料,其中腺癌37例、鳞癌31例、小细胞癌19例、大细胞癌16例,分析CT、MRI特征与原发灶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 103例肺癌椎体转移瘤受累椎体以胸椎多见(65例,63.11%),37例(35.92%)单节段转移,23例(22.33%)双节段转移,43例(41.75%)多节段转移。原发灶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椎体转移瘤部位、受累节段、椎体骨折、椎管受累、椎旁肿物、常规MRI信号表现、增强MRI强化特点、椎间盘膨出、腰椎退行性病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骨质改变类型以混合型为主,腺癌骨质改变类型以溶骨型、成骨型为主,鳞癌与腺癌骨质改变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出现脊髓受压、其他脏器转移患者多于腺癌、鳞癌、大细胞癌(P<0.05);腺癌、鳞癌有胸腔积液患者多于小细胞癌、大细胞癌(P<0.05)。结论 骨质改变类型、脊髓受压、其他脏器转移、胸腔积液情况与肺癌椎体转移患者原发灶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和鳞癌患者更易发生椎体转移,采用CT、MRI检查可相互弥补,准确识别以上特征,可为临床判断原发灶组织学类型、筛选肺癌椎体转移高风险人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椎体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腺癌 鳞癌 小细胞癌 大细胞癌
下载PDF
化疗联合大分割放疗或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5
作者 贾亮亮 王锋 蔡嘉蕙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5,14,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化疗联合大分割放疗或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超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每组4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均采用顺... 目的比较研究化疗联合大分割放疗或超分割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3年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超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每组40例。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均采用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静脉滴注依托泊苷(5mL:0.1g),剂量100mg/m2,d1-3;静脉注射顺铂,剂量75mg/m^(2),d1。化疗周期21天,共6个周期。在化疗的第2个周期开始联合放疗。超分割组给予超分割放疗,总剂量45Gy,1.5Gy/次,2次/d,两次放疗至少间隔6小时,每周放疗5天;大分割组给予大分割放疗,总剂量55Gy,2.5Gy/次,1次/d,每周放疗5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近期疗效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内皮抑素(ES)、循环内皮细胞(CEC)]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生活质量(KPS评分)、≥3级的不良事件。结果(1)近期疗效。大分割组与超分割组缓解率(92.50%&8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7,P=0.288);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大分割组[(20.80±2.12)个月]高于超分割组[(15.00±1.8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8,P=0.044)。(2)肿瘤指标。治疗后两组CEA、VEGFR1、VEGFR2、CEC均较治疗前降低,ES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两组之间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大分割组较超分割组更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大分割组较超分割组更低(均P<0.05)。(4)生活质量。大分割组生活质量优于超分割组(Z=2.006,P=0.045)。(5)不良事件。两组≥3级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气管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采用大分割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与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相似,但大分割放疗联合化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化疗 大分割放疗 超分割放疗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结构观察及功能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晓云 刘树青 姜明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 中国对虾类淋巴器位于肝胰腺前方,左右各一个,呈白色,半透明状。它由触角动脉上分出的动脉血管不断分叉、迂曲,形成了一个外包透明结缔组织膜,内部充满小管的组织结构。类淋巴器的小管依其发育时期和功能不同表现为3种不同的形态。其中,第二种小管管壁具有生成和释放血细胞的功能。在类淋巴器中,观察到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具有吞噬功能,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以胞吐方式释放细胞中的电子致密颗粒。大颗粒细胞无吞噬功能。无颗粒细胞又可分为巨噬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样无颗粒细胞。前者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而后者在受到抗原刺激时,可表现出类似浆细胞样分化的细胞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类淋巴器 颗粒细胞 对虾 虾病防治
下载PDF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血细胞超微结构、分类及计数 被引量:44
7
作者 叶燕玲 陈宽智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2期35-42,共8页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 研究中国对虾循环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分类和计数。血细胞分成三类:(1)透明细胞,不含电子致密颗粒;(2)小颗粒细胞,含小的电子致密颗粒;(3)大颗粒细胞,含大的电子致密颗粒。循环血细胞总量平均值为10320个细胞/mm^3。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等分别占循环血细胞总量的25.32%、61.79%和12.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血细胞 超微结构 分类
下载PDF
软组织及骨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 被引量:4
8
作者 皋岚湘 丁华野 +1 位作者 赵坡 钟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阐述罕见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双侧肩胛区、累及骨和周围软组织的小细胞型ALCL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PCR基因分析。结果 :病变以小到中体积的恶性淋巴细胞为主 ,局... 目的 :阐述罕见的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 :对 1例发生于双侧肩胛区、累及骨和周围软组织的小细胞型ALCL进行了光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PCR基因分析。结果 :病变以小到中体积的恶性淋巴细胞为主 ,局部可见大的间变性细胞 ,部分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呈花环状排列 ,肿瘤间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30和EMA ,并具有T细胞表型和TCR β基因重排。 结论 :此型ALCL具有特殊的组织学表现和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应注意与炎症和嗜酸性肉芽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软组织
下载PDF
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及杯状细胞分布特点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金星 钱兆全 +2 位作者 靳二辉 刘文举 金光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6-952,共7页
为探明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取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3头,经麻醉后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小肠和大肠各3段,投入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72 h,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观察黄淮白山羊小肠和大肠黏膜组织结... 为探明黄淮白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取成年健康黄淮白山羊3头,经麻醉后颈静脉放血致死,立即取小肠和大肠各3段,投入到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72 h,制作组织切片,经HE和PAS染色后,观察黄淮白山羊小肠和大肠黏膜组织结构和杯状细胞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黄淮白山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固有层分布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回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黏膜下层中含大量的集合淋巴小结,盲肠、结肠和直肠的上皮细胞呈低柱状,大肠腺发达,腺体间弥散着淋巴细胞,直肠的固有层中可见淋巴小结,上皮之间的杯状细胞呈顶浆分泌的形式分泌黏多糖。黄淮白山羊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中性为主,大肠杯状细胞分泌的黏多糖以酸性为主。大肠三段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小肠杯状细胞,大肠中结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盲肠和直肠,小肠中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P<0.05)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因此,黄淮白山羊从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细胞由高柱状逐渐向低柱状变化,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大肠,在结肠中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状细胞 组织结构 小肠 大肠 黄淮白山羊
下载PDF
体外留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大武 陈君辉 +5 位作者 段天红 杨永莲 文永君 曹蓉 杨玉波 吴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评价体外留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经体外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灌... 目的 评价体外留置导管经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化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经体外留置导管支气管动脉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 3次。结果 大剂量灌注免疫化疗组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90 %和 6 3% ,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7.6个月和 10 .3个月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无脊髓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体外留置导管行支气管动脉大剂量灌注免疫及化疗药物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留置导管 药物治疗 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支气管动脉灌注 非小细胞 大剂量 免疫化疗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下载PDF
12种小分子肽对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玉莲 倪江 +6 位作者 王晓宁 程治平 王德心 鲁桂琛 王逎功 刘文 关慕贞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3,共5页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含量,观察了人工合成的12种小分子肽对大鼠黄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Gly-Tyr-NH_2和Gly-Ser-Lys 有抑制黄体细胞基础孕酮分泌作用,还抑制hCG 诱导的孕酮分泌;Lys-Tyr-NH_2,Thr-Ser-Lys,Gly-Ty...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含量,观察了人工合成的12种小分子肽对大鼠黄体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Gly-Tyr-NH_2和Gly-Ser-Lys 有抑制黄体细胞基础孕酮分泌作用,还抑制hCG 诱导的孕酮分泌;Lys-Tyr-NH_2,Thr-Ser-Lys,Gly-Tyr-Lys 抑制hCG 诱导的孕酮分泌;(Gly-Tyr)_2=Lys 则增强基础及hCG 诱导的孕酮分泌;其余6种小分子肽(Gly-Gly,Gly-D—Tyr,Tyr-D—Tyr,Thr-Ser-Tyr,Thr-Asn-Tyr-Thr-NH_2,Tyr-Tyr-His-Lys-Ser),对大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没有影响。同时讨论了其构效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细胞 孕酮 小分子肽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邢舴 呼群 +3 位作者 苏乌云 赵海燕 王华 张称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初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并行EGFR突变检测的336例肺癌患者,进行EGFR 29种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则为突变组,而无基因突变的患者则为无突变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染色,比较2组肺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138例(41.07%),无突变组患者198例(58.93%)。突变组、无突变组患者TS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 39.39%、44.2%vs 60.1%,P<0.05)。EGFR突变与TS低表达、β-tubulin-Ⅲ低表达相关(r=-0.332、-0.15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男性患者2.109倍[OR=2.109、95%CI:1.268~3.509],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鳞癌的24.265倍[OR=24.265,95%CI:3.508~167.845],鳞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癌的15.2倍[OR=15.200,95%CI:4.480~51.569],肺穿刺患者EGFR突变发生是手术患者的2.364倍[OR=2.364,95%CI:1.266~4.413],TS低表达的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6.171倍[OR=6.171,95%CI:3.145~12.109]。结论 NSCLC组织中TS和β-tubulin-Ⅲ的低表达可以提示EGFR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类胸苷酸合成酶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 β-微管蛋白Ⅲ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表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分割模式放疗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血清EGFR、TGF-α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葛琴 钱霞 +6 位作者 吴建亭 谢国栋 蔡晶 杨百霞 赵季忠 尹海兵 储春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观察大分割放疗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探讨放疗前后血清EGFR、TG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放疗科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 目的:观察大分割放疗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探讨放疗前后血清EGFR、TGF-α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放疗科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处方剂量为PTV 60 Gy/30 f,单次剂量为2 Gy)和大分割放疗组(处方剂量为PTV 50 Gy/10 f,单次剂量为5 Gy),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通过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含量。结果:大分割放疗组胸部病灶治疗的有效率和稳定率分别为75. 00%和85. 00%,明显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的68. 00%和80. 00%(P <0. 05),大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治疗前血清EGFR、TGF-α含量分别为(24. 31±4. 06)μg/L、(26. 30±2. 16)μg/L和(24. 42±4. 04)μg/L、(25. 96±2. 24)μg/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血清EGFR、TGF-α含量分别为(12. 11±3. 58)μg/L、(14. 13±1. 72)μg/L和(14. 31±3. 64)μg/L、(18. 25±1. 6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大分割放疗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较常规分割放疗有更高的局控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EGFR、TGF-α水平有关。因此,大分割放疗有望成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剂量分割方式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大分割放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Α
下载PDF
大肿瘤抑制激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红军 贾金广 +3 位作者 朱婉凌 魏然 姚菲菲 何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检测大肿瘤抑制激酶2(large tumor suppressor kinase 2,LATS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NSCLC细胞增殖、侵袭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 目的:检测大肿瘤抑制激酶2(large tumor suppressor kinase 2,LATS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NSCLC细胞增殖、侵袭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260例,免疫组化实验检测NSCLC和癌旁组织中LATS2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LAT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qRT-PCR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ATS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转染实验将LATS2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MTT实验检测LATS2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LATS2对A549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LATS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LATS2的高表达率为72.3%(188/260),低表达率为27.7%(72/260);LATS2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在性别、肿瘤类型、胸膜侵犯、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和T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年龄、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和病理分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SCLC组织和细胞中LATS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HPAEpiC;LATS2质粒转染至A549细胞中使其表达水平升高,LATS2高表达组细胞的OD值和发生侵袭的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LATS2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其表达水平增加后可显著抑制NSCL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可能成为NSCLC治疗的新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大肿瘤抑制激酶2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武 王文娴 +6 位作者 黄章洲 黄韵坚 许春伟 方美玉 朱有才 杜开齐 陈刚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8期1659-1664,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状态,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其显著性检验分析用Log-rank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手术切除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基因状态,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其显著性检验分析用Log-rank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 :65例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状态改变以PIK3CA基因突变为主,小细胞癌(26.7个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0.4个月)和类癌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小细胞癌单因素分析基因类型、癌症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神经内分泌癌基因状态改变少见,以PIK3CA基因突变为主,肺神经内分泌癌分子表达谱种类丰富且不同亚型表达谱不同,类癌生存明显高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类癌 基因状态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健脾固肠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华 晋玮 +2 位作者 吴昊 卢永屹 李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健脾固肠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健脾固肠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脾固肠方行肺肠同治,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CD3^(+)、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两组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肠球菌数目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明显升高(P<0.05),CD8^(+)、CD4^(+)/CD8^(+)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期间,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健脾固肠方治疗NSCLC患者,不仅有助于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还可改善免疫功能状态,减轻化疗所致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健脾固肠 非小细胞肺癌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林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3期2874-2875,共2页
目的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25、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肺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 目的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50、CA125、CA15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肺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80例肺癌患者血清CEA、CA50、CA125、CA153、SCCA、CYFRA21-1、ProGRP、NSE水平,探讨了该8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织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NSE、ProGRP水平分别为(356.7±298.7)pg/mL和(52.03±28.98)μg/L,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22.7±11.9)pg/mL和(37.01±18.01)μg/L,而CEA、CA50、CA125、CA153水平明显高于肺鳞癌,NSCLC患者明显高于SCLC患者。SCCA是肺鳞癌较特异的标志物,在判别SCLC与NSCLC类型中,CYFRA21-1是NSCLC最灵敏的肿瘤指标。结论该8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组织分型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鳞癌 肺大细胞癌 肺小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分型
下载PDF
表面培灌大鼠大小黄体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秀东 李丽颖 +1 位作者 侯维志 宋连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185-188,共4页
将制成的黄体细胞悬浮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小黄体细胞。分离后的大、小黄体细胞按4×10~6细胞/管的数目与预膨胀的Bio—Gel混合,分别装入培灌管内。结果表明,在表面培灌系统中,细胞存活情况良好,细胞内环境稳定,并具有稳... 将制成的黄体细胞悬浮液,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小黄体细胞。分离后的大、小黄体细胞按4×10~6细胞/管的数目与预膨胀的Bio—Gel混合,分别装入培灌管内。结果表明,在表面培灌系统中,细胞存活情况良好,细胞内环境稳定,并具有稳定的分泌孕酮功能,因此认为,大、小黄体细胞表面培灌系统为研究黄体细胞的机能提供了一种有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培灌系统 大黄体细胞 小黄体细胞 孕酮
下载PDF
混合能源基站的用户关联与资源分配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海林 毛淑霞 +1 位作者 刘小兰 张文倩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2,共8页
5G超密集网络部署混合能源微小区基站(SBS),其网络架构和能源供应的异构性会导致负载分布的极度不均衡,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无线资源,该文提出了一种约束目标通信速率的用户关联机制与资源分配策略的方法。该方... 5G超密集网络部署混合能源微小区基站(SBS),其网络架构和能源供应的异构性会导致负载分布的极度不均衡,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无线资源,该文提出了一种约束目标通信速率的用户关联机制与资源分配策略的方法。该方法以最小化系统总能耗成本为前提,采用基站喜好偏置因子作为用户关联依据,考虑能量减少的不确定因素,提出基于大偏差理论的能量饥饿概率估计算法。在保证用户关联的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对偶算法的资源分配策略合理利用带宽资源。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能量充足的条件下相比最大接收功率算法系统能耗成本减少82.47%,绿色能量的使用率相比最大信道增益算法增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能源 大偏差理论 资源分配 微小区基站 用户关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