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李红燕 欧美景 +1 位作者 赵秋菊 李佳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4-575,I0001-I0004,共16页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 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直径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显著性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叶脉密度可能是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种针中,直径为0.5 mm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的穿刺针不适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直径为1 mm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穿透力 穿透力差异 叶片密度 比叶重 角质层厚度 叶脉密度
下载PDF
广东不同地区引种油棕叶片解剖结构对油棕抗寒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宪海 焦云飞 +2 位作者 廖子荣 潘登浪 林位夫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50-58,173,共10页
为进一步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6个地区(居群)的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大树的低温适应能力,以其中38株油棕为对象,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植株和居群的... 为进一步评价早期引种到广东深圳、东莞、茂名、化州、湛江和雷州6个地区(居群)的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大树的低温适应能力,以其中38株油棕为对象,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进行观测,并比较分析植株和居群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LT_(50)的相关性及影响油棕抗寒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油棕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和LT_(50)存在显著的植株间和居群间(中脉维管束长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除外)差异;油棕植株的叶片中脉维管束宽度以及油棕居群的叶片上角质层厚度、下内皮层厚度、下表皮层厚度、中脉维管束长度和宽度与其他解剖结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油棕植株和居群的叶片解剖结构与LT_(50)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油棕居群的叶片上角质层厚度和植株的叶片海绵组织厚度对LT50分别具有最大的正、负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叶片解剖结构 抗寒性 海绵组织厚度 角质层厚度
下载PDF
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兴滨 孙雷 +1 位作者 卢颖 崔福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综合分析了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核...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综合分析了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核仁变形、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内嵴减少、解体、空泡化;内质网减少,小池扩张、囊泡化,表面核糖体数量减少。中毒的肌肉细胞内核仁变形;线粒体内嵴溶解,空泡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二氧化氯 表皮 肌肉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棉红铃虫表皮结构与自然耐药性研究
4
作者 李显春 席庆奎 +1 位作者 王荫长 陈长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5期461-463,共3页
棉红铃虫4龄漫行期滞育幼虫中后胸背板表皮高度皱缩,由外向内呈明暗相间的抛物线型片层结构;非滞育幼虫表皮不皱缩,呈明暗相间的直线型片层结构。漫行期滞育幼虫雌雄个体表皮厚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7.89μ和23.75μ,是... 棉红铃虫4龄漫行期滞育幼虫中后胸背板表皮高度皱缩,由外向内呈明暗相间的抛物线型片层结构;非滞育幼虫表皮不皱缩,呈明暗相间的直线型片层结构。漫行期滞育幼虫雌雄个体表皮厚度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7.89μ和23.75μ,是非滞育型幼虫对应性别的3.01倍和2.88倍。而表皮的致密程度在不同虫态和性别之间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表皮增厚引起的穿透速率降低是漫行期滞育幼虫耐药性高于非滞育幼虫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红铃虫 耐药性 表面结构 幼虫 表皮厚度
下载PDF
家蚕表皮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苏陶俊枫 夏川林 +5 位作者 李艳君 张香云 周梦婷 张银霞 刘春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昆虫表皮层的黑色素参与了体色及多种斑纹颜色的形成。为了研究家蚕斑纹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以受控基因同属于p等位基因群(2-3.0)的黑缟(pS)、C108(p)、大造(+p)3种斑纹家蚕品种为材料,解剖4龄眠期幼虫体壁,对表皮的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进... 昆虫表皮层的黑色素参与了体色及多种斑纹颜色的形成。为了研究家蚕斑纹黑色素的形成机制,以受控基因同属于p等位基因群(2-3.0)的黑缟(pS)、C108(p)、大造(+p)3种斑纹家蚕品种为材料,解剖4龄眠期幼虫体壁,对表皮的斑纹黑色素形成过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每一体节3/4部分为黑色的黑缟(pS)在4眠12 h左右形成新表皮,而具有家蚕普通斑纹(+p)的大造和全身无黑色斑纹的姬蚕(p)C108在4眠16 h才形成新表皮,新生表皮呈透明状;4眠24 h左右,黑缟和大造幼虫新生表皮呈现标志性斑纹的部位有黑色素开始形成。进一步对5龄3 d幼虫体壁半月纹处与非斑纹处的真皮层和外表皮层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3种斑纹品种幼虫的真皮层都有大量颗粒物,以C108最多,而且对应外表皮层含黑色素区域的颗粒物明显少于不含黑色素的区域;在呈现黑色斑纹部位的外表皮中都有三角锥形颗粒物,黑缟与大造的颗粒物数量较多,C108较少,并且黑缟非斑纹黑色部位的外表皮也有大量三角锥形颗粒物,而大造和C108则基本没有。推测真皮层存在的颗粒物主要是尿酸盐,外表皮层存在的颗粒物极有可能就是黑色素。根据家蚕幼虫体壁中的尿酸盐颗粒分布与黑色素颗粒分布呈相反模式,推测黑色斑纹性状基因对真皮层尿酸盐颗粒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幼虫 半月纹 新表皮 黑色素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伟 朱东来 +2 位作者 程艳蓉 马明远 李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9月笔者医院诊治的15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西药阿维A胶囊及扑尔敏、维生素E对... 目的:研究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9月笔者医院诊治的158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采用西药阿维A胶囊及扑尔敏、维生素E对症治疗,观察组7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皮肤症状变化情况,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p38MAPK活化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略高于对照组的9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愈显率为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红斑、鳞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p38MAPK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染色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抑制炎性反应,显著改善红斑、角质层厚度、鳞屑症状,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和解祛邪法 表里双解 红斑 角质层厚度 鳞屑
下载PDF
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中球状胚胎化石表面刺状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姚肖永 郑亚娟 +1 位作者 韩健 郭俊锋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60,共12页
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 以宽川铺生物群中获取的磷酸盐化立体保存的胚胎化石为研究材料,对胚胎化石表面超微结构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胚胎化石表面被一单层光滑卵膜结构所包裹,卵膜之下胚胎形态多样;刺状结构位于卵膜之下,为原生质胚胎分泌而成的保护层,出现在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胚胎中。结果表明:1)单一依靠胚胎大小或者表面结构不能作为胚胎的分类依据;2)与现生海葵等动物胚胎表面微绒毛相似,Olivooides表面刺状结构可能具有保护胚胎和生态扩散的功能;3)带刺Olivooides很可能发育成为动物演化早期最简单的带刺幼虫形式,是动物间接发育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化石 幼虫 刺状结构 宽川铺生物群 寒武纪早期
原文传递
臭氧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8
作者 孙兴滨 崔福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为探讨臭氧对摇蚊幼虫的致毒机理,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了臭氧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 为探讨臭氧对摇蚊幼虫的致毒机理,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分析了臭氧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核仁变形、染色质固缩;真皮细胞内线粒体空泡化严重,形成大的电子透明区;细胞内内质网减少,小池扩张,并出现水肿,表面核糖体脱落;脂滴有空泡化现象.臭氧处理后肌原纤维无明显变化;肌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核仁变形;肌细胞中线粒体破坏严重,双层膜变得模糊不清,内嵴减少,空泡化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臭氧 表皮 肌肉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