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与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研究
1
作者 张桂芬 万坤 +9 位作者 潘梦妮 王龙 黄聪 王玉生 张毅波 冼晓青 杨念婉 桂富荣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4,共11页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虫为对象在室内笼罩条件下,研究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定殖、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方法】每笼接入不同数量(2、4、6、8、10头)的番茄潜叶蛾成虫(性比1:1),通过评价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研究繁殖体数量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能力的影响;以1对成虫(2头,性比1:1)为起始繁殖体数量,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及丰富度指数R评价,研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重建和延续能力。【结果】以5个繁殖体数量(2、4、6、8、10头,性比1:1)接入番茄潜叶蛾成虫,各繁殖体数量的总计产卵量分别为93.1、194.9、271.3、311.5和400.2粒,差异显著;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3.1、97.4、90.4、77.9和80.0粒,差异显著,且繁殖体数量为1♀:1♂、2♀:2♂和3♀:3♂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明显高于4♀:4♂和5♀:5♂;此外,在5个繁殖体起始数量处理中,卵孵化为幼虫的比率均比较高,为91.3%—92.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定殖能力大小依次为5♀:5♂>3♀:3♂>4♀:4♂>2♀:2♂>1♀:1♂。1对(2头,性比1:1)番茄潜叶蛾成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约90 d(3个世代)后种群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在168 d(约5个世代)的种群重建和种群延续过程中,仅在最初的0—91 d范围观察到3个较为明显的种群发生高峰(世代),高峰日总计虫量(蛹未予计入)较起始繁殖体数量分别增加77.8、60.5和60.1倍,其中,成虫数量分别增加6.4、4.1和7.7倍;之后,各虫态(卵、1—4龄幼虫、成虫)同时发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并波动增长,总计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在96.6—140.6头,不同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在16.67%上下波动,丰富度指数R稳定在1.011—1.094。【结论】番茄潜叶蛾1对成虫即具有较高的生殖与存活能力,传入的起始繁殖体数量越大,番茄潜叶蛾成功定殖的可能性越大;1头雌虫和1头雄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并使种群得以稳定延续。1对成虫的传入即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以满足种群延续和扩张,因此,在番茄潜叶蛾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预警,并力争在其点片发生期予以灭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繁殖体数量 种群定殖 种群重建 种群延续 虫态(龄期)丰富度
下载PDF
巨尾阿丽蝇幼虫发育形态学及其在死者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江峰 胡萃 +2 位作者 陈玉川 闵建雄 李俊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5-270,共6页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 ,分别在 12、 16、 2 0、 2 4和 2 8℃下饲养了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 (Aldrich)并定期取样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后气门形态、表皮... 为了明确对于凶杀案件中死亡时间判断有重要意义的蝇类幼虫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 ,分别在 12、 16、 2 0、 2 4和 2 8℃下饲养了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grahami (Aldrich)并定期取样 ,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表明 :后气门形态、表皮、消化道等随时间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可作为幼虫日龄的标志。据此将幼虫期划分为 :1龄期、 2龄早期、 2龄后期、 3龄叠气门期、开环期、浅闭环期、深闭环期、圆锥期。到达上述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决定于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尾阿丽蝇 幼虫 发育形态学 死者 死亡时间推断 应用 法医昆虫学 发育阶段 温度
下载PDF
不同发育期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幼体摄食的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小明 姜晓东 李少菁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每天从锯缘青蟹育苗池采集幼体,在实验室内依平衡法测定从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天青蟹幼体的摄食率,并同时测定青蟹幼体每天的干重和比能值,比较研究了饵料密度对青蟹不同发育阶段幼体摄食的影响,以及幼体蜕皮周期内摄食的变化。结果表明,... 每天从锯缘青蟹育苗池采集幼体,在实验室内依平衡法测定从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天青蟹幼体的摄食率,并同时测定青蟹幼体每天的干重和比能值,比较研究了饵料密度对青蟹不同发育阶段幼体摄食的影响,以及幼体蜕皮周期内摄食的变化。结果表明,轮虫是青蟹蚤状幼体(Z)Ⅰ期(Z1)和Ⅱ期(Z2)适宜的饵料,卤虫无节幼虫是青蟹幼体生长发育主要的能量来源,占整个幼体发育期摄入能量的96·48%。以干重和能量表示的青蟹幼体摄食率(CDW和CJ)随幼体蜕皮发育呈指数增长[CDW=13·463e0·8283(d+1)(r2=0·927),p<0·01;CJ=0·4018e0·7516(d+1)(r2=0·956),p<0·01];青蟹大眼幼体摄食强度显著上升,摄入能量高达整个幼体发育期摄入能量的77·25%。Z1、Z2期为被动摄食,青蟹幼体主动摄食的能力随幼体发育而逐渐提高,大眼幼体为主动摄食。锯缘青蟹各期幼体蜕皮周期内摄食率的变化是:Z1→Z4期蜕皮后上升,蜕皮前稍微下降;Z5期蜕皮后和蜕皮前较高,蜕皮间较低。Z5期日粮水平最低;青蟹大眼幼体期有2个摄食峰值,变化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缘青蟹 摄食 幼体发育期 蜕皮周期 饵料密度
下载PDF
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英 陈丹丹 +4 位作者 郑学礼 李祥会 张浩 张军 滕铁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5-788,共4页
观察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18只雌性昆明小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囊包(20个/鼠),感染后60、100、200、300、400、500 d,分别安乐死3只小鼠,每组取10份肉样(20个囊包/肉样),分别经口感染10只雌性昆明小鼠。感染后30 d取... 观察旋毛虫成囊幼虫的感染性与其发育阶段的关系,18只雌性昆明小鼠经口感染旋毛虫囊包(20个/鼠),感染后60、100、200、300、400、500 d,分别安乐死3只小鼠,每组取10份肉样(20个囊包/肉样),分别经口感染10只雌性昆明小鼠。感染后30 d取小鼠完整膈肌,称重后压片镜检,计数囊包。计算每克膈肌虫荷(囊包)。实验结果显示,60 d组囊壁完整,深染层边缘出现透明,幼虫可见;100 d组囊壁完整,深染层边缘外出现透明痕迹,幼虫可见,2个囊包无囊壁和囊内结构,幼虫隐约可见;200 d组囊壁完整,深染层边缘外出现浅色痕迹,幼虫可见,4个囊包无囊壁和囊内结构,幼虫隐约可见或看不到;300 d组囊壁完整,透明带和透明痕迹均可见,幼虫可见,4个囊包无囊壁和囊内结构,幼虫隐约可见或看不到;400 d组多数囊壁完整,透明带和透明痕迹均可见,幼虫可见或隐约可见,12个无囊壁和囊内结构的囊包,囊内幼虫状况分别:可见、隐约可见或看不到;500 d组囊壁不明显或者消失,深染层边缘有透明带,幼虫可见或隐约可见。60~500 d感染组,肌幼虫长度均值分别为:(1026.6±64.8)、(1041.1±62.8)、(1031.5±75.6)、(1047.9±56.0)、(1030.5±72.2)、(1011.2±95.0)μm。60~400 d感染组囊包长度均值分别为:(371.4±69.1)、(309.4±40.3)、(311.9±48.1)、(299.5±43.8)、(294.3±23.4)μm,60 d与100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实验组小鼠膈肌镜检,均检出幼虫囊包。随着寄生时间的延长,幼虫囊包老化数量和程度加重,感染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幼虫囊包 发育阶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