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彭晓玲小小说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春
《钦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新时期以来繁荣发展的小小说离不开女作家的辛勤耕耘,湖南女作家彭晓玲的小小说,以其浓郁的"浏阳"风味,典型的"故事"张力和浓厚的"世情"韵味,在小小说女作家群中成绩明显,而且具有别样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彭晓玲
小小说女作家群
“浏阳”风味
“故事”张力
“世情”韵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视角下员工建言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2
作者
孙彦玲
赵秀清
《中国人事科学》
2018年第5期45-54,共10页
当前在工作场所雇佣关系更为复杂的背景下,建言作为组织自下而上的一种沟通方式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两个角度,对员工建言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研究视角对建言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关注重点等...
当前在工作场所雇佣关系更为复杂的背景下,建言作为组织自下而上的一种沟通方式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两个角度,对员工建言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研究视角对建言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关注重点等。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建言多从行为层面进行界定,已有大量的量化研究;劳动关系视角下将之称为抱怨或申诉,既有个体层面的行为研究,又有宏观层面的机制研究,且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对两个视角下的建言研究进行了评述,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管理实践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言
申诉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微型机器人装置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英文)
被引量:
5
3
作者
Dorfer C
Minchev G
+6 位作者
Czech T
Stefanits H
Feucht M
Pataraia E
Baumgartner C
Kronreif G
Wolfsberger S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精确度
深度电极
机器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彭晓玲小小说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春
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钦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资助课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综合研究"(09BZW06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课题:"中国小小说史研究"(10B026)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中国小小说史研究"(1011093B)
文摘
新时期以来繁荣发展的小小说离不开女作家的辛勤耕耘,湖南女作家彭晓玲的小小说,以其浓郁的"浏阳"风味,典型的"故事"张力和浓厚的"世情"韵味,在小小说女作家群中成绩明显,而且具有别样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彭晓玲
小小说女作家群
“浏阳”风味
“故事”张力
“世情”韵味
Keywords
Peng Xiaoling
female mini-novel galaxy
"Liuyang" flavor
"story" tension
lasting appeal of "human relation"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视角下员工建言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2
作者
孙彦玲
赵秀清
机构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室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人事科学》
2018年第5期45-54,共10页
文摘
当前在工作场所雇佣关系更为复杂的背景下,建言作为组织自下而上的一种沟通方式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两个角度,对员工建言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不同研究视角对建言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关注重点等。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建言多从行为层面进行界定,已有大量的量化研究;劳动关系视角下将之称为抱怨或申诉,既有个体层面的行为研究,又有宏观层面的机制研究,且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对两个视角下的建言研究进行了评述,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管理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
建言
申诉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关系
Keywords
voice
appeal
complai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labor
relation
分类号
G9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微型机器人装置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英文)
被引量:
5
3
作者
Dorfer C
Minchev G
Czech T
Stefanits H
Feucht M
Pataraia E
Baumgartner C
Kronreif G
Wolfsberger S
机构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epartment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c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econd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Austrian Center of Med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CMIT)
出处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8-308,共1页
关键词
癫痫
精确度
深度电极
机器人
Keywords
OBJECTIVE The authors'group recently published a novel technique for a navigation-guided frameless stereotactic approach for the placement of depth electrodes in epilepsy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trajectory and enhance the procedural workflow, the authors implemented the iSysl miniature robotic device in the present study into this routine. METHODS As a first step, a preclinical phantom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human
skull model, and the accuracy and timing between 5 electrodes implanted with the manual technique and 5 with the aid of the robot were compared. After this phantom study showed an increased accuracy with robot-as- sisted electrode placement and confirmed the robot ability to maintain stability despite the rotational forces and the leverage effect from drilling and screwing,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nd analyzed for robot-assisted depth electrode placement at the anthors'institntion from Janu- 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All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7 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 with Synergy Cranial software and the iSysl miniature robotic device. RESULTS Ninety-three electrodes were implanted in 16 patients (median age 33 years, range 3 -55 years
9 females, 7 males). The authors sa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ccuracy compared with their manual technique, with a median deviation from the planned entry and target points of 1.3 mm ( range 0.1 - 3.4 mm) and 1.5 mm ( range 0.3 - 6.7 mm), respectively. For the
last
5 patients ( 31 electrodes) of this series the authors modified their technique in placing a guide for implantation of depth electrodes (GIDE) on the bone and saw a significant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accuracy at the entry point to 1.18 ± 0.5 mm (mean :1: SD) compared with 1.54 ± 0.8 mm for the first 11 patients ( P = 0.021 ). The median length of the trajectories was 45.4 mm ( range 19 ± 102.6 mm). The mean duration of depth electrode placement from the start of trajectory alignment to fixation of the electrode was 15.7 minutes (range 8.5 -26.6 minut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with the manual technique. In 12 patients, depth electrode placement was combined with subdural electrode placement. The procedure was well tolerated in all patients. The authors did not encounter any case of hemorrhage or neurological deficit
relat
ed to the electrode placement. In 1 patient with a psoriasis vulgaris, a superficial wound infection was encountered. Adequate physiological recording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electrodes. No additional electrodes had to be implanted because of misplacement. CONCLUSIONS The iSysl robotic device is a versatile and easy to use tool for frameless implantation of depth electrodes for the treatment ofepilepsy. It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 the authors'manual technique by 60% at the entry point and over 30% at the target. It further enhanced and expedited the authors'procedural workflow.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彭晓玲小小说论
张春
《钦州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视角下员工建言研究的述评与思考
孙彦玲
赵秀清
《中国人事科学》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应用微型机器人装置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英文)
Dorfer C
Minchev G
Czech T
Stefanits H
Feucht M
Pataraia E
Baumgartner C
Kronreif G
Wolfsberger S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