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SSAT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江西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方亮 刘文英 +5 位作者 田俊 汪建军 刘丹 杨军 李迎春 章毅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14-2624,共11页
江西是中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地区。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双季稻生产。基于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作物资料,对DSSAT模型进行调参验证;利用验证后的DSSAT模型,分析江西省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t... 江西是中国双季稻的主要种植地区。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双季稻生产。基于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作物资料,对DSSAT模型进行调参验证;利用验证后的DSSAT模型,分析江西省双季稻生长期和产量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t检验方法,明确气候变化对江西早稻和晚稻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江西早稻(晚稻)播种期至开花期天数、播种期至成熟期天数和产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87%(1.86%)、2.05%(2.36%)和6.05%(7.30%),D指标分别为0.97(0.98)、0.96(0.96)和0.95(0.94);(2)固定播期和品种条件下,1981—2022年江西早稻和晚稻生长期均呈显著缩短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22 d和1.61 d;研究期间江西早稻和晚稻潜在产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181.30 kg hm^(-2)和276.16 kg hm^(-2);(3)t检验表明,江西早稻生长期气候倾向率极显著地小于晚稻,而江西早稻潜在产量气候倾向率极显著地大于晚稻。DSSAT模型可较好的模拟江西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气候变化对江西早稻生长期和晚稻潜在产量影响更加明显。本研究为江西双季稻作物模型研究、产量预报和气候变化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 早稻 晚稻 生长期 水稻潜在产量
下载PDF
上虞区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对比
2
作者 顾淑华 罗高明 朱化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95-798,共4页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为此,2022年该地区引入秀水7204和春江166等4个新品种,进行大区对比。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熟期、产量、抗性等均优于当年的主栽品种,适宜在上虞区作为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粳稻 品种 生育期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干旱对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特征及产量间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梁新华 许兴 +2 位作者 徐兆桢 裘志新 时海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77,共6页
利用 OS1 - 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及 SPAD- 5 0 1型手持叶绿素计 ,对水分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水分胁迫下各小麦产量进行了测产。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参试... 利用 OS1 - 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及 SPAD- 5 0 1型手持叶绿素计 ,对水分胁迫下不同春小麦品种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水分胁迫下各小麦产量进行了测产。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参试的 8个小麦品种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光量子产额减少、可变荧光产量 ( Fv值 )下降 ,小麦叶光系统 ( 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 ( Fv/Fm值 )和 PS 潜在活性 ( Fv/Fo值 )均降低 ,但不同品种降幅大小不同 ;对水分胁迫下 8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间关系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荧光动力学 叶绿素含量 产量 水分胁迫 春小麦 生育后期 旗叶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播期的适应性调整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华 陈新光 +3 位作者 胡飞 林青山 唐湘如 蔡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261-4269,共9页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期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可提早或推后。综合分析认为晚稻播期提早较推后更有利于气候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气象灾害的减轻。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当前广东晚稻主栽品种在各地区播期提早或推后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合气候因子和耕作习惯等因素,认为晚稻播期提早优于推后。建议广东晚稻播期各区的调整方案为:北部可提早8—9 d,中部可提早10—12 d,南部可提早12—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晚稻生长季 播期调整
下载PDF
晚实核桃叶内矿质营养年动态规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继元 张辉元 +1 位作者 王发林 胡继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205-3206,3330,共3页
[目的]分析晚实核桃叶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核桃叶片养分诊断的适宜采样时期。[方法]以晚实核桃品种陇南12号为试材,测定了叶片生长发育期间N、P、K、Ca、Mg、Mn、Cu、Fe、Zn等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陇南1... [目的]分析晚实核桃叶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核桃叶片养分诊断的适宜采样时期。[方法]以晚实核桃品种陇南12号为试材,测定了叶片生长发育期间N、P、K、Ca、Mg、Mn、Cu、Fe、Zn等元素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陇南12号晚实核桃叶片内N、P、K含量在核桃年生长季内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在整个生育期桃叶片内N、P、K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8、1.97和7.81g/kg;Ca、Mg、Mn、Cu含量随核桃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其中Ca含量的增加幅度接近1倍,Mg含量的增幅为25.1%;Fe、Zn含量则随着核桃生育期上下波动。[结论]综合考虑,对晚实核桃陇南12号叶片进行N、P、K等养分诊断时,采样时期以7月份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实核桃 叶片营养 矿质营养 年生长季
下载PDF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7 位作者 陈明 李钟平 黄天宝 肖小军 李亚贞 刘小三 张昆 叶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下载PDF
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自明 时红 +3 位作者 石秀兰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8-713,共6页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双季晚稻的生长发育,缩短双季晚稻生育期4~6d;前期夜温升高提高了双季晚稻的分蘖能力,增加了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 利用2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生长期间夜温升高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夜温升高促进双季晚稻的生长发育,缩短双季晚稻生育期4~6d;前期夜温升高提高了双季晚稻的分蘖能力,增加了有效穗;中后期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颖花分化和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另外,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稻米的碾磨和外观品质形成,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结论是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夜温升高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继杰 房玉伟 +2 位作者 叶靖 陈孝赏 刘守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0-15,共6页
以早熟和中熟2种类型早籼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式,研究了4个晚季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生育期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晚季播期推迟,2种类型早籼稻的生育进程延迟,全生育期延长;早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能利... 以早熟和中熟2种类型早籼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式,研究了4个晚季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生育期和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晚季播期推迟,2种类型早籼稻的生育进程延迟,全生育期延长;早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能利用率和积温均随晚季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照时数和光合有效辐射均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中熟早籼在生育期间的光照时数、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均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光能利用率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早熟早籼的产量随播期推迟而逐渐下降,中熟早籼的产量表现为Ⅱ期>Ⅲ期>Ⅰ期>Ⅳ期;与早季比较,2种类型早籼稻在晚季的产量、全生育期、光合有效辐射及光能利用率均有所下降,但光照时数有所增加。总之,早熟早籼在翻秋种植时应尽早播种,中熟早籼可适当推迟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播期 晚季 生育期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播期对南方双季晚籼稻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俊豪 解嘉鑫 +6 位作者 熊若愚 郭琳 谭雪明 曾勇军 石庆华 潘晓华 曾研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0,共6页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的最高,早播(6月10日)会导致显著减产,而晚播(6月30日)虽然也会导致减产,但差异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晚籼稻品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变优,但不利于改善食味品质,对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在南方双季晚籼稻实际生产中,不建议早播,应根据品种不同进行适期播种或适当晚播,能使水稻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温光资源,有利于协调水稻高产和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籼稻 播期 温光资源 生育期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粒肥施用时间对双季稻乳熟期亚细胞镉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盛 张小毅 +4 位作者 肖欢 敖和军 向焱赟 田伟 肖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02-1410,共9页
为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双季稻乳熟期植株亚细胞镉分布及成熟期糙米镉积累的影响,开展大田试验,选取早稻株两优819(低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高镉积累品种)和晚稻湘晚籼12号(低镉积累品种)、玉针香(高镉积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 为探究水稻生育后期施氮对双季稻乳熟期植株亚细胞镉分布及成熟期糙米镉积累的影响,开展大田试验,选取早稻株两优819(低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高镉积累品种)和晚稻湘晚籼12号(低镉积累品种)、玉针香(高镉积累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后期施氮时期处理,分别为始穗期施氮、齐穗期施氮、灌浆期施氮,并以后期不施氮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后期不施氮情况下,水稻根、叶细胞镉分布表现为细胞壁>细胞液>细胞器,后期施氮处理下不同稻季根、叶亚细胞各组分镉分配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早稻品种根、叶乳熟期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降低,细胞器分配比例提高,低镉积累品种株两优819根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含量显著高于高镉积累品种陆两优996;晚稻品种乳熟期根、叶细胞壁和细胞液镉分配比例提高,细胞器镉分配比例降低。根细胞壁中镉分配比例与细胞器和细胞液中镉分配比例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壁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细胞器中镉分配比例与镉的转运系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始穗期施氮,株两优819糙米镉含量显著降低28.57%;齐穗期施氮,陆两优996、玉针香糙米镉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8.46%、48.15%,湘晚籼12号糙米镉含量降低10.00%;灌浆期施氮会提高糙米镉含量。水稻生育后期是籽粒镉积累的关键时期,水稻齐穗期施氮可显著降低高镉积累品种糙米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氮肥 生育后期 亚细胞
下载PDF
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双季优质晚稻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差异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春梅 袁立伦 +5 位作者 陈松 褚光 叶为发 丁玉华 王丹英 章秀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9,共13页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 【目的】研究在机插条件下长江下游不同生态区各类型优质晚稻产量、生长特性和温光利用的差异,为选择适宜在该地区作为双季种植的优质晚稻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和2017年筛选适合长江下游机插的双季优质晚稻为材料(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和常优杂粳共20个品种),比较在机插条件下浙江富阳(30.05°N,119.95°E,海拔17.9 m)与安徽庐江(31.15ºN,117.16ºE,海拔14 m)两个生态区在产量、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以及温光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各类型晚稻产量高纬度试点均高于低纬度试验点。与浙江富阳点相比,安徽庐江点种植的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常规粳稻、常优杂粳稻产量分别高11.1%、12.9%、6.6%和12.4%。同一试点种植时,常优杂粳产量最高,常规籼稻最低。高纬度点种植时,生育期延长,干物质积累量增加。高纬度点生育期延长杂交籼稻最长(10.4 d),干物质积累量高纬度点增幅常规粳稻最大(齐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增加11.93%和9.44%)。同一试点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杂交稻大于常规稻。籼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两个纬度点差异不明显,但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率均是高纬度点显著高;粳稻灌浆期和全生育期累积的有效积温高纬度点明显较低,累积日照时数高纬度点变化不明显,而累积太阳辐射则显著增加;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趋势与此一致;同一试点种植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温光资源利用率均是粳稻大于籼稻。【结论】晚籼稻在安徽庐江点种植时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从而提高产量,晚粳稻对温光资源利用率差异不明显,安徽庐江点产量增加的原因是生育期延长和干物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产量 纬度 生长特性 温光利用
下载PDF
单季晚稻强化栽培的生育特性表现及高产途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恒德 袁育英 +3 位作者 徐建强 全金龙 熊鹰 范新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5,208,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 :单季晚稻实行强化栽培具有早栽早发 ,有效分蘖期长 ,单株分蘖多 ,根系发达等个体强化特征特性 ,其高产途径是强个体、适群体 ,争大穗 ,夺高产 ,是传统穗粒兼顾高产途径向大穗更高产途径改进的新型技术 ,不仅增产潜力大 ,... 试验结果表明 :单季晚稻实行强化栽培具有早栽早发 ,有效分蘖期长 ,单株分蘖多 ,根系发达等个体强化特征特性 ,其高产途径是强个体、适群体 ,争大穗 ,夺高产 ,是传统穗粒兼顾高产途径向大穗更高产途径改进的新型技术 ,不仅增产潜力大 ,而且省工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晚稻 强化栽培 生育特性 高产途径
下载PDF
涝害对晚稻秧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方德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本试验以晚杂汕优10号和晚粳秀水11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方法,秧苗20~25d秧龄时,分别在水泥槽中淹没2d,4d和6d后取出,经13~17d恢复生长同期移栽,并以未淹水的秧苗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受淹秧苗出水... 本试验以晚杂汕优10号和晚粳秀水11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淹水方法,秧苗20~25d秧龄时,分别在水泥槽中淹没2d,4d和6d后取出,经13~17d恢复生长同期移栽,并以未淹水的秧苗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受淹秧苗出水后和未淹水秧苗比较,表现为茎蘖数和绿叶数减少,苗高增加;移栽时秧苗素质变差,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发根力减弱;移栽后秧苗返青和分蘖推迟,生育期延长,最后导致经济性状和产量的显著减低,汕优10号和秀水11各淹水处理比未淹水的分别减产9.8%~44.6%和18.3%~38.9%。这些随着淹水天数的延长,表现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秧苗 涝害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