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作晚稻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比较
1
作者 王丽丹 包碎云 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543-2546,共4页
针对连作晚稻季节紧、产量低的问题,比较6个高产杂交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甬优59、华中优9326、嘉丰优2号和甬优31每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甬优1540提高12.0%、14.0%、15.4%和16.4%。嘉丰优2号和华中优9326产量较对... 针对连作晚稻季节紧、产量低的问题,比较6个高产杂交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甬优59、华中优9326、嘉丰优2号和甬优31每667 m^(2)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甬优1540提高12.0%、14.0%、15.4%和16.4%。嘉丰优2号和华中优9326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甬优31和甬优59产量较甬优154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提高。供试品种的生育期较对照品种延长1~6 d。生产上可根据早晚稻品种的生育期进行搭配,选用生长期适宜的杂交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机插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杂交稻 籼粳杂交稻 机插 产量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对不同杂交晚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金羽清 卢依灵 +2 位作者 王清清 许剑锋 汤学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02-1306,共5页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 钵苗机插技术在水稻上广泛应用。2021年选用中浙优8号、泰两优217、嘉丰优2号、甬优15等4个杂交晚稻品种,分析比较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2种育秧机插方式对不同单季晚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稻米品质的影响。钵苗机插能够实现水稻增产,主要是由于钵苗秧苗素质好,干物质积累多,机插发棵早,穗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不明显,只减少了垩白度。深入研究钵苗机插技术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钵苗机插的优质单季晚稻品种,达到优质、稳产、节本的目的,为钵苗机插的推广提供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晚稻 品种 产量构成 稻米品质
下载PDF
连作晚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效果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江立斌 王志刚 +4 位作者 王琴霞 张仙平 朱伟君 秦叶波 王宏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3,共4页
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及连作晚稻单产,开展连作晚稻不同播栽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期播种下钵苗秧苗素质要好于毯苗;相同播栽期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摆栽的播齐历期缩短,齐穗期提前,但全生育期基本一致,钵苗摆栽... 为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及连作晚稻单产,开展连作晚稻不同播栽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同期播种下钵苗秧苗素质要好于毯苗;相同播栽期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摆栽的播齐历期缩短,齐穗期提前,但全生育期基本一致,钵苗摆栽的产量明显高于毯苗机插,平均增产150 kg/667 m^(2)左右;同一育插秧方式下,随着播栽期的推迟,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均以B2处理(7月2日播种、7月30移栽)的产量最高,且钵苗摆栽要比毯苗机插耐迟播迟栽。结合温岭当地的生产实际,连作晚稻要高产,应在立秋前完成移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钵苗摆栽 毯苗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机插优质晚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保卫 王岩 +5 位作者 蔡嘉鑫 唐健 唐闯 胡雅杰 邢志鹏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3-843,共11页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 为探明优质晚稻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对氮肥的响应特征,以优质双季晚稻泰优398、黄华占、天优华占、美香新占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于机插条件下设0(N0)、135(N1)、180(N2)、255 kg·hm^(-2)(N3)4个施氮水平,测定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分配与转运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机插优质晚稻产量,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齐穗后叶面积衰减幅度,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期至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加后减少,且均在N2水平下达到最大值,N2处理下4个品种上述各指标分别较N0增加了46.5%~115.7%、78.8%~200.0%、79.8%~143.9%、26.2%~79.1%、34.1%~98.5%。齐穗期、成熟期的单茎干物质量、各器官干物质量均表现为N2、N3>N1>N0,且多数指标在N2与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N2处理齐穗、成熟期单茎干物质量分别较N0增加了5.8%~31.9%、6.8%~45.7%。齐穗后茎鞘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以N2处理最低,叶片输出量、输出率与转化率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综上,优质晚稻在180 kg·hm^(-2)左右氮肥水平下齐穗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干物质积累量高,籽粒产量依赖齐穗前茎鞘物质转运程度低,有利于优化群体质量。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晚稻生产的氮素调控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 优质晚稻 氮肥用量 物质生产 物质转移与分配
下载PDF
连作晚稻改良基质稀播大苗育秧技术
5
作者 孙雄彪 周建霞 +2 位作者 虞涛 王孔俭 陈丽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23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推进水稻机插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07年以来浙江金华市武义县开始了水稻工厂化育秧,节本增效明显。总结了武义县育秧基地一套以“改良基质”、“稀播”、“温室叠盘”、“大苗机插”为主要特点的连作晚稻集中育秧技术。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改良基质 稀播 温室叠盘 大苗机插
下载PDF
不同移栽期和灌水量对晚熟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肖艳云 田立双 +2 位作者 谢立勇 杨恒山 曹敏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40,共8页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强水稻种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2008~2009年以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避开春季用水高峰延迟移栽和减少生育期间灌水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了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三个...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增强水稻种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2008~2009年以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为试材,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了避开春季用水高峰延迟移栽和减少生育期间灌水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试验,研究了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三个移栽期和全生育期旱管理(干旱灌溉)、全生育期15~30 mm水层("浅、薄、湿、晒"灌溉)、全生育期湿润+浅水+干湿交替管理(间控灌溉)和全生育期1~3 cm水层(常规灌溉)几种灌溉处理条件下晚熟水稻品种辽星1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6月5日移栽,常规灌溉条件下,干物质量、穗长、千粒重及籽粒灌浆速率最大,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均为间控灌溉条件下最大;各移栽期不同灌溉水平的分蘖数均呈单峰曲线变化;6月5日移栽的间控灌溉的灌水量比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分别节水658.64、522.86 m3/hm2,节水效率为6.52%、5.25%,但产量降低,单产为9 297.15 kg/hm2,比5月5日与5月20日移栽减产幅度分别为6.54%、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稻 移栽期 灌水量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杂交晚稻机插不同播量条件下育插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叶厚专 药林桃 +4 位作者 周韧金 何小金 廖禺 曹晓林 申琪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4-16,19,共4页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 以杂交晚稻“江四优992”为供试材料,进行了不同播量软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水育秧手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插软盘育秧随播种量增加,漏插率降低,以90~100g芽谷/盘为最佳播量;机插秧虽然前期分蘖稍慢,但后期具有分蘖稳健、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的特点;机插稻的全生育期比手插稻延长2~3d;与手插稻相比,机插稻的穗粒结构合理,穗粒数多,产量高,平均增产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机插秧 手插秧 播种量 分蘖 产量
下载PDF
稻草全量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倪国荣 魏赛金 +7 位作者 吕伟生 黄国强 周春火 谭雪明 曾勇军 涂国全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0-965,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全量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秸秆还田(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秆菌剂处理提高了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从...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稻草全量还田配施腐解菌剂对机插晚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秸秆还田(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腐秆菌剂处理提高了水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了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从2年(2013、2014年)的结果来看,秸秆还田配施腐秆菌剂使干物质量提高了8.31%,植株N、P、K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2.12%、11.97%、9.0%,产量提高了9.24%,效果显著。因此该自制腐秆菌剂可在当地秸秆全量还田机插栽培模式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晚稻 稻草还田 腐解菌剂
下载PDF
一季晚稻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的农艺性状比较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岳平 张玉烛 +4 位作者 曾翔 瞿华香 张兴怀 谢建红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1-584,共4页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 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晚稻 直播 移栽 性状比较
下载PDF
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志军 吴小文 +5 位作者 陈刚 吴晨阳 张晓红 尹玲 吴文革 吕和平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100,共4页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 以早熟高产品种上农粳2号和镇稻18为材料,采用常规毯苗机械栽插,分别设置20 d、24 d、28 d、32 d等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沿江地区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秧龄天数增加,参试品种的绿叶数、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均逐渐升高;与20 d、24 d和28 d秧龄的处理相比,32 d秧龄处理的成熟期提前4~5 d,茎蘖高峰期提早15 d左右,结实率显著升高;与24 d秧龄处理相比,上农粳2号和镇稻18在32 d秧龄处理下的产量分别提高10.26%和20.82%。在秧苗强化化控和苗床管理的条件下,安徽沿江地区常规毯苗机插的栽插秧龄可延长至3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机插 秧龄 秧苗素质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降解秧盘育插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鸿志 朱德峰 +3 位作者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陈惠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探明双季晚稻生物降解秧盘育秧适宜播期,以五优308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期(7月1日、7月6日和7月11日)育秧对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过迟...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探明双季晚稻生物降解秧盘育秧适宜播期,以五优308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期(7月1日、7月6日和7月11日)育秧对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浙江晚稻机插播种期以7月1日左右为宜,此处理的秧苗健壮,没有超秧龄迹象,且群体颖花量较多,有较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产量最高。但株高易过高,需要合理调控其秧苗生长,以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机插 生物降解秧盘 播期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及秧龄对机械栽插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阳 程建平 +2 位作者 赵锋 汪本福 陈少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7,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d(Y1)和20d(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 采用大田试验,设计15d(Y1)和20d(Y2)2个秧龄以及6月25日(播期一,B1)、6月30日(播期二,B2)、7月5日(播期三,B3)3个播期处理,以探讨机械插秧下秧龄和播期对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二和播期一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但分别高于播期三产量8.7%、3.5%,随着播期延后,播期三各产量构成因子除千粒重外,呈下降趋势。H优518最高产量相比最低产量降低速度显著高于鄂粳403,分别达45.0%、13.5%,花后干物质积累H优518也显著大于鄂粳403。综合分析可知,晚籼稻比晚粳稻对低温反应更敏感,前者高产需提早播种,推迟播期不利于结实灌浆,后者高产也需在较早播种基础上保证足够苗数,两者秧龄都不宜超过20d。播期和秧龄可能导致生理上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插秧 晚稻 播期 秧龄
下载PDF
基于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获取基本苗定量参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吕伟生 曾勇军 +6 位作者 石庆华 潘晓华 黄山 商庆银 谭雪明 李木英 胡水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精确定量机插晚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3个晚稻(H优518、H优159和五优308)高产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插晚稻1次分蘖集中在主茎第3~7叶位,第3~6叶位为分蘖发生... 为精确定量机插晚稻适宜的群体起点,合理利用分蘖成穗,以3个晚稻(H优518、H优159和五优308)高产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机插晚稻分蘖成穗特性及基本苗公式参数。结果表明,机插晚稻1次分蘖集中在主茎第3~7叶位,第3~6叶位为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2次分蘖在3/0~5/0上均有发生,但成穗以1/3和1/4为主;主要依靠1次分蘖成穗,2次分蘖成穗较少;单株分蘖成穗数4.5个左右;主茎及优势蘖位穗部性状较好,穗粒结构协调,产量较高,对群体产量贡献大。晚稻在4叶1心期机插,移栽分蘖缺位叶龄(bn,blemish number)为0.7~0.8,校正系数(a)为0.6左右,有效分蘖发生率(r)在0.8左右。生产中机插晚稻应在保证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争取分蘖早生快发,在充分发挥1次分蘖的分蘖成穗优势的同时,合理利用低位2次分蘖成穗,以获取适宜的穗数而实现高产。该研究揭示了高产条件下机插晚稻分蘖成穗规律及基本苗公式参数,为大面积生产中机插秧基本苗精确定量及分蘖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农作物 机械化 机插晚稻 分蘖特性 成穗规律 基本苗 参数
下载PDF
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国君 王政 +1 位作者 吕利华 蓝日青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阐明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2011年在韶关市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田埂杂草上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早稻上大量的褐飞虱1~2龄若虫... 为了阐明华南双季稻区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2011年在韶关市采用田间调查与卵巢解剖的方法研究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田埂杂草上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结果表明:早稻收割后,早稻上大量的褐飞虱1~2龄若虫被淘汰,3龄以上若虫及成虫不断转移扩散致使附近晚稻秧田和杂草上褐飞虱虫量突增;晚稻移栽之后,杂草及晚稻秧田的褐飞虱又向新插秧的晚稻进行转移,但成为有效虫源的虫量较少,因此,早稻收割和晚稻移栽对褐飞虱种群动态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晚稻秧田和田埂杂草可作为褐飞虱转移过程中的流动栖息场所,在褐飞虱虫量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早稻收割 晚稻移栽 种群动态 虫源性质 转移
下载PDF
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舒鹏 郭保卫 +8 位作者 霍中洋 周年兵 张洪程 程飞虎 陈忠平 陈恒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31,共9页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30.0 cm×13.2 cm),比较研究了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在双季晚稻区的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密度条件下D1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2年平均增产8.13%~9.50%;(2)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后群体的茎蘖数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与CK相比,D1处理的茎蘖数栽后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成穗率高;(3)移栽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三种类型水稻钵苗机插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移栽期至拔节期CK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大于D1处理,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D1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均高于CK;(4)钵苗机插水稻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而单茎干物质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钵苗机插水稻在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及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D1处理极显著高于CK。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双季晚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最适宜行株距为33 cm×1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钵苗机插 密度 产量 群体质量
下载PDF
水稻受旱迟栽的栽培技术对策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家国 张大学 张鸿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49,共6页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栽培技术对策,可显著增强秧龄弹性,早插增产,迟栽亦能获得较高产量,减轻灾害损失,变被动受旱减产为主动抗旱减灾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迟栽 秧龄弹性 旱育大苗 栽培
下载PDF
双季晚稻机插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放波 陈佳娜 +2 位作者 谢小兵 单双吕 邹应斌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5-207,共3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晚稻品种,以H优518等11个组合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已成为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筛选适宜湖南地区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晚稻品种,以H优518等11个组合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其产量及生育期表现。结果表明,保证足够的有效穗数和安全齐穗是双季晚稻机插获得高产的前提。因此,在湖南进行双季晚稻机插,应选择生育期相对适中,分蘖力较强,穗粒结构协调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机插秧 产量
下载PDF
机插密度对连作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春赞 赖联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1484-1485,共2页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 [目的]研究机插密度对连作杂交晚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明确其合理的群体起点,为连作稻区晚季杂交稻机插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插秧机设计的行株距规格,设栽插丛数为12万、15万、18万、21万和24万丛/hm25个处理,采用小区重复试验,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最高苗数、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减少,成穗率降低;机插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增产增效。[结论]"甬优6号"在温州地区作连作晚稻种植,机插密度以21万丛/hm2左右,每丛插2.5~3.5本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机插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秧龄对手插晚稻‘广两优7217’和‘天优华占’产量及生育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义虎 何贤彪 +2 位作者 朱练峰 张中熙 齐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4期1-6,共6页
为研究2个杂交籼稻‘广两优7217’和‘天优华占’的秧龄弹性,采用湿润育秧、手工移栽方式,比较25、30、35、40、45天秧龄处理对手插晚稻产量、秧苗素质、生育进程、分蘖能力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两个品种的产量... 为研究2个杂交籼稻‘广两优7217’和‘天优华占’的秧龄弹性,采用湿润育秧、手工移栽方式,比较25、30、35、40、45天秧龄处理对手插晚稻产量、秧苗素质、生育进程、分蘖能力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秧龄的延长,两个品种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皆以30天秧龄处理的产量最高,较各自秧龄处理的最低产量分别提高15.8%和8.2%,产量的提高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结实率无显著差异。随着秧龄的延长,苗高和叶龄增加、单株分蘖减少、百株干重和充实度先增大后减小;生育时期提前,始穗期提前尤为突出;生物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收获指数增加。综上所述,‘广两优7217’高产栽培适宜秧龄为30天,不宜超过35天;‘天优华占’的高产栽培适宜秧龄为30~35天,秧龄弹性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龄 晚稻 产量 手插 生育特性
下载PDF
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的适宜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立才 张文毅 +5 位作者 李艳大 黄俊宝 胡友发 舒时富 叶春 王康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1期9-13,共5页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 为探明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所需的适宜播种量,以杂交晚稻品种‘天优华9’为材料,设置每盘干种60、70、80 g 3个播种量水平,展开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播种量对可降解秧盘育秧的秧苗素质具有显著影响,供试水稻的叶龄、单株根数、倒二叶SPAD值、苗茎基宽、苗干重等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均降低,株高增加,叶、茎、穗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减小。播种量越少,根系生长速度越快,分蘖早发,70 g/盘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最多;不同播种量育秧下,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差异较小,播种量为60 g/盘和70 g/盘的实际产量分别比80 g/盘增产237.75 kg/hm^2和228.1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2.97%和2.85%。综上,杂交晚稻可降解秧盘育秧的最适播种量为60 g/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稻 可降解秧盘 机插秧 播种量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