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轨交路票价合理性影响因素异质性分析
1
作者 张婧宜 马景峰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票价的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而交路可缓解城市轨道线网中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因此,针对城轨交路票价制定合理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非常必要。从乘客属性、出行特征、交路体验、社会属性4个方面,选... 票价的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乘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满意度,而交路可缓解城市轨道线网中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因此,针对城轨交路票价制定合理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非常必要。从乘客属性、出行特征、交路体验、社会属性4个方面,选取22个潜在影响因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获取453份有效问卷数据,利用潜类别聚类(LCC)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基于AIC准则与熵值法得出最合理的聚类数为3;围绕完整数据集与子数据集分别构建偏比例优势(PPO)模型。结果表明,其中20个因素具有显著性影响,部分因素在总模型中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在个别子模型中却具有显著性,表明LCC-PPO联合模型在探索异质性影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由3个子PPO模型的边际效应分析可知,影响最大的前6个因素为月收入、私家车保有量、出行距离、到站用时、大交路发车间隔与小交路补贴,其边际效应绝对值的最大值均超过32%。此外,不同类别间与各因素内的子变量对城轨交路票价制定合理性的评价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交路 票价合理性 异质性影响 潜类别聚类分析 偏比例优势模型
下载PDF
潜在类别分析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0
2
作者 张洁婷 焦璨 张敏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91-1998,共8页
潜在类别分析是通过对类别型的外显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得到各种潜在类别的具体外在表现的潜在特征分类技术。该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心理行为特征的分类、控制认知心理实验中被试个体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 潜在类别分析是通过对类别型的外显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统计模型,根据模型参数得到各种潜在类别的具体外在表现的潜在特征分类技术。该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心理行为特征的分类、控制认知心理实验中被试个体差异引起的系统误差、评价临床心理诊断的精确性,以及心理测验中的项目分析、信度分析、结构分析等。对此方法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可以与其他测量理论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其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也可在纵向数据和多水平数据中应用。在应用中亦有提升方法技术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类别 聚类模型 条件概率 潜在类别概率
下载PDF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潜在类别聚类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周学辉 +2 位作者 张利会 崔春燕 褚朋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类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2所部属、省属和市属院校1988名高校教师施测原创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结果:1)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低度倦怠型、中度倦怠型、边缘倦... 目的:研究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类型.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对全国范围内22所部属、省属和市属院校1988名高校教师施测原创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结果:1)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低度倦怠型、中度倦怠型、边缘倦怠型和高度倦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6%、42%、11%和31%;2)在不同性别、年龄、院校类型和离职倾向上,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类型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科学地辨别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类型,综合考虑不同特征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类型分布差异,有助于高校合理地开展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心理援助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工作倦怠 群体类型 潜在类别聚类分析
下载PDF
K-means、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文超 边玉芳 +1 位作者 郭雯婧 谢敏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5期431-436,共6页
基于模拟研究比较了K-means方法、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在二分外显变量情境下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1)潜在类别数量、变量数量、样本量、样本平衡和变量间相关对K-means方法、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的分类准确性均有影响... 基于模拟研究比较了K-means方法、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在二分外显变量情境下的聚类效果。结果表明:(1)潜在类别数量、变量数量、样本量、样本平衡和变量间相关对K-means方法、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的分类准确性均有影响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存在;(2)除了在2个潜在类别的样本不平衡条件下K-means方法表现较差外,在其他条件下与潜在类别模型和混合Rasch模型的表现相当;(3)混合Rasch模型的分类一致性在2个潜在类别的情境下要好于潜在类别模型,但是在4个潜在类别的情境下要差于潜在类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潜在类别模型 混合Rasch模型 聚类分析 模拟研究
下载PDF
基于潜在类别的公路旅客群体细分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戢晓峰 李德林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158,共7页
针对弥补当前公路旅客类别划分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足,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因素两个层面甄选旅客年龄、性别、收入、学历、出行目的及选择公路客运主要理由等6个指标作为外显变量,在对连续变量进行类别... 针对弥补当前公路旅客类别划分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足,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因素两个层面甄选旅客年龄、性别、收入、学历、出行目的及选择公路客运主要理由等6个指标作为外显变量,在对连续变量进行类别化处理的基础上,将各外显变量概率参数化,构建公路旅客群体细分的潜在类别模型.基于昆明市833份公路的有效调查问卷,使用Latent GOLD软件构建潜在类别模型,将旅客市场细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4种类别,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细分结果进行校核.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公路客运市场旅客可细分为4类,分别以在校学生、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务工人员及商务人士为主体,分别占总体的40.06%,22.56%,21.59%及15.79%;4类旅客在收入、受教育水平及选择公路客运首要理由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该差异与各类别主体人群特征相匹配,且各类旅客均具有重视便捷性的特征;聚类分析的分类误差均小于5%,表明基于潜在类别的公路旅客市场细分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旅客群体细分 潜在类别模型 公路旅客群体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考虑潜在类别的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致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焦朋朋 李汝鉴 +2 位作者 王健宇 葛浩菁 陈越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8-336,共9页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行人的出行安全同样引起各界重视。本文基于潜在类别聚类分析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相结合的两步法深入探究影响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对北卡罗来纳州2007—2019年65岁及以上老年行人与机动车的碰...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行人的出行安全同样引起各界重视。本文基于潜在类别聚类分析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相结合的两步法深入探究影响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诱因。对北卡罗来纳州2007—2019年65岁及以上老年行人与机动车的碰撞数据进行清洗。为消除碰撞数据中固有的未观察到的异质性,首先进行潜在类别聚类分析,依据拟合优度指标确定最佳聚类数,将数据分成3个集群,分别对每个集群进行特征描述。然后,分别对每个集群建立随机参数Logit模型,以进一步探索集群内部未观察到的异质性,同时计算各显著变量的边际效应,量化其对事故严重程度概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机参数Logi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不同集群参数估计结果有所差异,一些变量只在特定集群内是显著的;集群1中,“救护车援助”为随机变量,集群2中“事故发生在城市”为随机变量,集群3中未发现随机变量,退化为多项Logit模型。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交通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可靠准确的老年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诱因信息,为老年行人出行安全改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伤害严重程度分析 潜在类别聚类分析 随机参数Logit模型 老年行人 异质性
下载PDF
城中村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青 蔡银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42,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 研究目的:基于对武汉市洪山区两个已拆迁城中村原住民的调研数据,分析拆迁对原住民社会阶层变化的影响,为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城中村治理提供基础资料。研究方法: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在软件LatentGold 4.5中进行客观分层模型和住房分层模型估计,归纳拆迁前后社会客观阶层与住房阶层结构的特征与变化。研究结果:拆迁前社会客观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拆迁后中间退休阶层与零工底层群体融合形成新的零工退休阶层,客观社会阶层类别减少,社会分层趋于同质化,阶层分化减弱。拆迁后城中村居民住房的绝对价值均有所提高,住房价值整体的不平等差异减弱,而各个客观阶层内部住房价值的非均衡性均有所增加,阶层间的住房价值差距也随着拆迁而扩大。住房分层与社会客观分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前者未打破人们原有的社会客观位置而重构社会阶层,但也并未与客观分层表现为完全的一致性,而是不同客观阶层的住房价值分布特征各不相同。研究结论:未来应重视拆迁对城中村居民的住房财产、社会阶层等各方面的影响,针对城中村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探寻规范化、差别化且能够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拆迁补偿制度,以缓和阶层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社会分层 潜在类别聚类模型 拆迁 城中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