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to Estimate Differential PTSD Trajectorie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Psychiatric Staff Following Workplace Violence
1
作者 Ask Elklit Sara Al Ali Jesper Pihl-Thingvad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23年第4期360-371,共12页
Background: Workplace violence (WV) towards psychiatric staff has commonly been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However,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ot all psychiatric staff who experien... Background: Workplace violence (WV) towards psychiatric staff has commonly been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However, prospectiv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ot all psychiatric staff who experience workplace violence experience post-traumatic stress. Purpose: We want to examine the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PTSD in this population to identify possible subgroups that might be more at risk. Furthermore, we ne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certain risk factors of PTSD might identify membership in the subgroups. Method: In a sample of psychiatric staff from 18 psychiatric wards in Denmark who had reported an incident of WV, we used 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ling (LGMM) and furthe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is. Results: We found three separate PTSD trajectories: a recovering, a delayed-onset, and a moderate-stable trajectory. Higher social support and negative cognitive appraisals about oneself, the world and self-blame predicted membership in the delayed-onset trajectory, while higher social support and lower accept coping predicted membership in the delayed-onset trajectory. Conclusion: Although most psychiatric staff go through a natural recovery,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and identify staff members who might be struggling long-term. More focus on the factors that might predict these group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ask for psychiatric departments to prevent posttraumatic symptomatology from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PTSD Trajectories Psychiatric Staff Work-place Violence
下载PDF
Aberrant activation of 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initiates the onse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被引量:16
2
作者 Liwei Zheng Caixia Pi +9 位作者 Jun Zhang Yi Fan Chen Cui Yang Zhou Jianxun Sun Quan Yuan Xin Xu Ling Ye Xu Cao Xuedong Zhou 《Bone Research》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There is currently no effectiv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 due to a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its pathogenesi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key role of transfo... There is currently no effective medical treatment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 due to a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its pathogenesis.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key rol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ignalling in the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of the TMJ using a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 rat model, an ageing mouse model and a Camurati–Engelmann disease(CED) mouse model. In the three animal models, the subchondral bone phenotypes in the mandibular condyles were evaluated by μCT, and changes in TMJ condyles were examined by TRAP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Osterix and p-Smad2/3. Condyle degradation was confirmed by Safranin O staining, the Mankin and OARSI scoring systems and type X collagen(Col X), p-Smad2/3 a and Osterix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es. We found apparent histological phenotypes of TMJ-OA in the TMD, ageing and CED animal models, with abnormal activation of TGF-βsignalling in the condylar cartilage and subchondral bone. Moreover, inhibition of TGF-β receptor I attenuated TMJ-OA progression in the TMD models. Therefore, aberrant activation of TGF-β signalling could be a key player in TMJ-OA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J OA TMD Aberrant activation of 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initiates the onse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
下载PDF
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
3
作者 郭泽希 伊力扎提·麦麦提 古丽格娜·艾塔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611,共5页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背景大学生是强迫症状的高发群体,已有大量横断面研究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整体发展趋势,但缺少对于大学生强迫症状发展轨迹的研究。目的通过纵向追踪的方式,考察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师范大学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强迫症状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3次追踪测试,第一次施测时间为2020年11月(T1),第二次施测时间为2022年3月(T2),第3次施测时间为2023年3月(T3)。对调查结果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同时参与3次测量的3289份有效被试数据进行数据分析。3289名大学生中女性1966人(59.8%),汉族2352人(71.5%),首次施测平均年龄(21.0±0.7)岁。大学生焦虑得分分别为:T1(1.48±0.51)分,T2(1.38±0.45)分,T3(1.33±0.43)分;强迫症状得分分别为:T1(1.75±0.58)分,T2(1.66±0.55)分,T3(1.53±0.5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大学生强迫症状与焦虑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无条件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拟合良好,模型截距显著>0(P<0.001)、斜率显著<0(P<0.001),截距与斜率之间呈负相关(r=-0.033,P<0.001),表明大学生强迫症状得分呈现下降趋势,起始水平越高下降速度越快。纳入性别协变量(赋值:男=0,女=1)后,发现性别对截距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5,P<0.001),对斜率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01,P>0.05),即女大学生强迫症状起始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下降速度不存在差异。纳入焦虑协变量后,发现各时间点焦虑正向影响强迫症状(P<0.001),性别对斜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17,P<0.05),对截距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05),即控制焦虑的影响后,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低于男大学生。结论大学生强迫症状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高起始水平不一定带来长期困扰。焦虑阻碍强迫症状的缓解,并更大程度地影响女大学生强迫症状的出现及男大学生强迫症状的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状 发展轨迹 焦虑 性别差异 潜变量增长模型
下载PDF
The trajectories of physical growth in 4 months postnatal corrected age among preterm infants discharged from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 prospective study
4
作者 Wenying Gao Taomei Zhang +2 位作者 Qihui Wang Xiaoli Tang Yi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3年第2期206-214,共9页
Objectives Growth retardation is a risk for premature infants.In addition to demographic and perinatal factors,preterm infants’physical growth may be affected b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stress,maternal post... Objectives Growth retardation is a risk for premature infants.In addition to demographic and perinatal factors,preterm infants’physical growth may be affected by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stress,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and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jectories of physical growth in 4 months corrected age among preterm infants discharged from the NICU and the impactors on these trajectories.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among 318 preterm infants from September 2019 to April 2021 in Shanghai,China.Latent growth modeling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weight,length,and head circumference growth trajectories in 4 months corrected age and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 and medical characteristics,infant stress during NICU stay,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and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on each trajectory.Results Unconditional latent growth models showed curve trajectories with increasingly slower growth in weight,length,and head circumference until 4 months of corrected age.Conditional latent growth models showed that a longer length of stay in the NICU and more skin puncture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weight at 40 weeks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β=−0.43 and−0.19,respectively,P<0.05).The 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between 40 weeks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and 1 month corrected postnatal age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growth rate of length(β=−0.17,P=0.040),while between 2 and 3 months corrected postnatal age,there were lower growth rates of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β=−0.15 and−0.19,respectively,P<0.05).The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scores between 40 weeks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and 1 month corrected postnatal age negatively predicted the growth rate of weight(β=−0.19,P=0.020).Conclusion The physical growth trajectories of preterm infants discharged from the NICU were influenced by infant stress during the NICU stay,maternal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latent growth model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ostpartum depression Premature infant
下载PDF
基于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王曙光 丁时磊 +5 位作者 何彩玉 汪玉玲 江玉琨 程璐 姚瑞萍 肖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7-61,72,共6页
目的: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并验证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4例原发性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通过... 目的: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并验证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24例原发性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和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用药依从性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高-持续型”“中-下降型”和“低-下降型”3种类型,且该3种类型文化程度、工作状态、用药种类、智力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工作状态、用药种类、智力状态是患者用药依从性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患者用药依从性分为3种轨迹,工作状态、用药种类和智力状态是用药依从性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老年人 用药依从性 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下载PDF
血清LTBP2、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
6
作者 方玲 夏永欣 张向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试验组,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四次跨膜蛋白1(TM4SF1)在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108例作为试验组,同期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LTBP2、TM4SF1水平;比较不同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水平的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大肠癌组织中LTBP2、TM4SF1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明确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TBP2和TM4SF1联合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试验组血清LTBP2和TM4S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05,P<0.05),大肠癌组织LTBP2和TM4SF1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肿瘤直径>5cm、肿瘤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有脉管瘤栓的大肠癌患者血清LTBP2和TM4SF1表达水平高于患者肿瘤直径≤5 cm、肿瘤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无脉管瘤栓的大肠癌患者(P<0.05)。血清LTBP2、TM4SF1联合预测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86。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LTBP2和TM4SF1水平升高,二者联合对大肠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四次跨膜蛋白1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鉴定LTBP1作为胃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小瑞 王觅柱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索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1,LTBP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TBP1在泛癌中的表达,然后通过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验... 目的探索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binding protein 1,LTBP1)在胃癌发生发展及免疫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分析LTBP1在泛癌中的表达,然后通过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验证。通过回归比例分析法分析LTB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图用于评估LTBP1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通过TIMER分析LTBP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中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TB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胃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LTBP1表达显著上调。其表达与病理TNM分期显著相关。LTBP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缩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LTBP1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IMER检测发现LTBP1的表达与3种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LTBP1可能是胃癌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并影响癌症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β结合蛋白1 生存分析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医院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王利伟 王素冬 +2 位作者 王素芬 田洪宇 金坤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24年第6期937-943,共7页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分析其预测因素,为提高信息系统价值及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整群抽取2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每隔3年进行1次医护人员创新性使用行为、组...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分析其预测因素,为提高信息系统价值及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至2023年10月,整群抽取2家三级医院的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每隔3年进行1次医护人员创新性使用行为、组织文化追踪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异质性,可分为“稳定组”(50.9%)和“上升组”(49.1%)2个亚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护人员对计算机的兴趣程度越高、参加过信息系统相关培训、组织文化评分越高,其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评分越高。结论医院应重视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引导数字化兴趣人才进行创新,开展专业化培训,通过充分授权、倾听等途径开展组织文化建设,提升医护人员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性使用行为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发展轨迹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文淑娟 徐延红 +6 位作者 吴卫华 侯利利 黄好华 姜晓梅 程玉芹 刘玉春 李思琪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6期1721-1727,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145例患者为研究,随访过程中剔除18例,最终共纳入124例患...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8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145例患者为研究,随访过程中剔除18例,最终共纳入124例患者。分别在出院前1 d及出院后1、2、4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20,MFI-20)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后疲劳水平进行追踪调查,利用潜类别增长模型(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LCGM)识别潜在的术后疲劳轨迹类别,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MFI-20得分随时间呈下降趋势(F=310.039,P<0.001),得分从出院前1 d(58.44±8.65)分降至出院后4个月(36.92±9.89)分;最终识别出3种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根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中至轻度明显下降组、中度缓慢下降组、重至中度缓慢下降组,分别占比53.2%、32.3%、14.5%。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心肌梗死病史、有无脑卒中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术后ICU停留天数、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疲劳轨迹类别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ICU停留天数、有无心肌梗死病史、NYHA心功能分级、有无脑卒中病史、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CABG患者术后疲劳轨迹类别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CABG患者术后疲劳发展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变化轨迹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积极改善可控因素,缓解患者术后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疲劳 纵向研究 潜类别增长模型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淑 杨丽 +3 位作者 罗雨婷 梁秋婷 周溢 卢佳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 目的探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心理一致感的纵向发展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便利抽样选取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同步放化疗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放疗第1次、15次、30次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困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对其进行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其心理一致感发展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NPC同步放化疗患者,其心理一致感存在3种轨迹,分别为持续低平组(20.00%)、持续下降组(28.00%)、持续上升组(52.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症状严重程度、年龄、学历、居住地、照护者和肿瘤分期是鼻咽癌患者心理一致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心理一致感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心理一致感变化轨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理一致感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悖论认知框架的团队双元之演化趋势及影响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其容 孙明慧 +1 位作者 王春淼 李春萱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2-710,共9页
基于悖论认知框架,探讨团队悖论认知变化对团队双元变化的影响,以及团队社会整合与任务整合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45个研发团队为期4个月的追踪调查获取数据,并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假设。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团队双元呈现出显著的向上... 基于悖论认知框架,探讨团队悖论认知变化对团队双元变化的影响,以及团队社会整合与任务整合发挥的作用。通过对145个研发团队为期4个月的追踪调查获取数据,并构建潜变量增长模型假设。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团队双元呈现出显著的向上增长趋势;团队悖论认知的变化正向影响团队双元的变化;团队任务整合正向影响团队悖论认知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团队双元的变化;团队社会整合负向影响团队悖论式认知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团队双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双元 团队悖论认知 团队社会整合 团队任务整合 潜变量增长模型
下载PDF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影响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斐 姜文龙 +2 位作者 周郁秋 杨金伟 杨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 评估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发展关系及时序效应。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对37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纵向调查。结... 目的 评估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变化趋势,探讨二者发展关系及时序效应。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S)和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评定问卷(ANSAQ),对372名留守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纵向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线性增长。抑郁初始水平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β=0.473,β=0.577;P<0.01),抑郁增长速率正向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增长速率(β=0.806,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Tn抑郁可正向预测Tn+1非自杀性自伤行为(β=0.365,β=0.322;P<0.001),Tn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能预测Tn+1抑郁(β=0.117,β=0.094;P>0.05)。结论 留守初中生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随时间不断增长,抑郁症状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前因变量,抑郁症状可预测非自杀性自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初中生 抑郁 非自杀性自伤 潜变量增长模型 交叉滞后模型
下载PDF
基于LGMM模型的中国老年人认知水平发展轨迹的异质性研究
13
作者 张诚 赖文文 +3 位作者 杨善岚 卢曲琴 吴磊 刘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6,共5页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LGMM)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S)3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CHA... 目的 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 LGMM)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urvey, CHARLS)3期追踪数据,考察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 资料来源于CHARLS 2013年、2015年、2018年数据,共包含4662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MMSE量表对老年人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利用Mplus工具构建适用于队列数据的LGMM模型探讨不同老年人群体的认知水平变化轨迹,考察时间恒定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和随时间变化因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睡眠时长、主观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 根据相关指标可将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趋势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C1缓慢下降组(35.2%)、C2快速下降组(20.6%)和C3稳定组(44.2%);老年人的认知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呈整体下降趋势,3个组别的认知水平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时间效应,C2快速下降组的认知水平随时间下降较快,C1缓慢下降组的认知水平随时间缓慢降低,C3稳定组的认知水平变化不明显,呈稳定态。结论 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发展轨迹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存在不同类别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水平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CHARLS 发展轨迹
下载PDF
幼儿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母亲、同伴、教师的作用
14
作者 谢庆斌 孙娟娟 +1 位作者 王英杰 李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7,共8页
本研究测查了120名幼儿三个时期(4岁,5岁,6岁)的行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4岁时的社会关系(母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估计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考察社会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4岁时师幼亲密性越高,... 本研究测查了120名幼儿三个时期(4岁,5岁,6岁)的行为自我调节能力以及4岁时的社会关系(母子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采用分层线性模型估计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考察社会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4岁时师幼亲密性越高,行为自我调节能力起始水平越高,5~6岁时的增长速率越低;4岁时同伴拒绝越高,4~5岁时行为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自我调节能力 母子关系 同伴关系 师幼关系 潜变量增长模型
下载PDF
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动态防控策略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翟咪咪 李亚敏 +4 位作者 刘苏顺 李云霞 刘义婷 李莉 雷先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7,共7页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 在不同群体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下简称“艾滋病”)的防控需求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这为制订和实施防控策略带来了极大挑战。动态评估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和疾病进展轨迹至关重要。潜分类增长模型是将纵向数据拟合为不同发展轨迹的N个亚组,以识别和分析不同亚组的发展轨迹,从而为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新视角。潜分类增长模型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应用中显现出显著优势,尤其在深入理解和分析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风险行为、心理研究、检测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等方面,总结其优势和局限可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分类增长模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预防控制 应用进展
下载PDF
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周敏敏 于秀荣 +1 位作者 吴玉梅 孙士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10,67,共6页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 目的探讨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经口喂养能力的纵向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的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8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早产儿入院24 h内、开始肠道喂养、完全肠道喂养、初次经口喂养、初次一半喂养、完全经口喂养和出院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其经口喂养能力进行纵向追踪测评。使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分析其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可分为高水平缓升组(32.9%)、中水平缓升组(47.5%)、低水平先降后升组(19.6%);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疾病严重程度和喂养前的行为状态是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水平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变化轨迹具有异质性;NICU医护人员可通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变化轨迹对其进行针对性评估和干预,实现精准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经口喂养能力 疾病严重程度 行为状态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变化轨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CU患者谵妄发展轨迹及危险因素研究
17
作者 孙珊珊 陶蕾 +3 位作者 钟明明 田金徽 王敏 张志刚 《医学新知》 CAS 2024年第9期978-988,共11页
目的探讨ICU患者谵妄不同变化轨迹及危险因素,为谵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和ICU意识模糊... 目的探讨ICU患者谵妄不同变化轨迹及危险因素,为谵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和ICU意识模糊评估表-7(CAM-ICU-7)、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在收入ICU后的第24 h后(T1)进行基线评估和谵妄评估,对发生谵妄的患者在入院后第2、3、4、5 d(T2~T5)时间点使用RASS、CAM-ICU和CAM-ICU-7连续监测谵妄。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谵妄轨迹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69例ICU患者,其中126例发生谵妄。102例谵妄患者完成全程5次调查,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为42.86%。潜类别增长模型结果显示含3个潜类别亚组的模型拟合结果最好,并分别命名为“持续谵妄组”(30.4%)、“高风险下降组”(29.4%)和“低风险上升组”(4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镇静药使用类型以及不同时间点RASS评分对不同谵妄发展轨迹有影响(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持续谵妄组,ICU患者谵妄发展为高风险下降组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和镇静药使用类型;相较于持续谵妄组,ICU患者发展为低风险上升组的预测因素为T1、T5时间点的RASS评分。结论ICU患者谵妄发展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类别,性别、镇静药使用类型和RASS评分是ICU患者谵妄发展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的谵妄变化轨迹对ICU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谵妄 危险因素 潜类别增长模型 发展轨迹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斐 丁雯 +3 位作者 刘娟 姚丽 孙爱萍 康文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识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析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2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识别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析不同轨迹的预测因素,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病房住院的21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住院期间进行首次调查,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轨迹的类别,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轨迹的预测因素。结果:共173例患者完成全部随访调查,通过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出3条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分别为“低水平-下降”(29.5%)、“中等水平-维持”(39.9%)、“高水平-上升”(30.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个人月收入、居住地、性别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呈现不同的轨迹,应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轨迹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管理 轨迹 潜类别增长模型 纵向研究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炎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表达与疾病活动度及对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冯娅娆 杨金良 +3 位作者 罗寰 郭少英 任占芬 郑学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炎(I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LTBP2)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病(CTD)相关间质性肺炎(I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ate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LTBP2)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1例CTD患者,按照IP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CTD相关IP患者,n=62)和对照组(CTD无IP患者,n=59);观察组依照疾病活动度分为稳定期组(n=26)和急性加重期组(n=3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DKK-1,LTBP2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急性加重期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TD相关IP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DKK-1(14.98±3.32 ng/ml),LTBP2(32.64±4.01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2.21±0.67 ng/ml,8.73±2.1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83,57.518,均P<0.05)。急性加重期组磨玻璃影占比(66.67%)、蜂窝影患者占比(52.78%)及血清DKK-1(19.67±4.10 ng/ml),LTBP2(38.76±4.92 ng/ml),C反应蛋白(CRP)(32.46±3.12 mg/L)水平高于稳定期组(30.77%,23.08%,8.48±1.37 ng/ml,24.17±3.65 ng/ml,22.05±2.80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7.790,5.534,13.362,12.781,13.524,均P<0.05)。急性加重期CTD相关IP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LTBP2水平与磨玻璃影、蜂窝影、CRP,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526,0.518,0.513,0.548;0.499,0.514,0.520,0.561,均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急性加重期组血清DKK-1,LTBP2水平均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55,13.206,15.913;12.781,12.263,11.161,均P<0.05)。DKK-1[OR(95%CI):2.458(1.297~4.657)],LTBP2[OR(95%CI):2.739(1.567~4.789)]是CTD相关IP患者病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TD相关IP患者血清DKK-1,LTBP2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且治疗3个月后二者均明显下降,可一定程度监测患者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 间质性肺炎 Dickkopf相关蛋白1 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手机依赖对初中生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身体羞耻的纵向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奕欣 张斌 +5 位作者 熊思成 龙专 张安琪 曾成伟 刘家僖 杨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采用问卷法对33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旨在考察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的发展趋势,并检验身体羞耻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中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手... 采用问卷法对339名初中生进行为期1年的3次追踪,旨在考察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的发展趋势,并检验身体羞耻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中的纵向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初中生手机依赖、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手机依赖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分别对社交焦虑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起直接预测作用;身体羞耻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率在手机依赖对社交焦虑发展的影响机制中起完全纵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生社交焦虑及其风险因素的特征和动态作用机制,为合理使用手机、改善身体羞耻和社交焦虑提供了新的干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身体羞耻 社交焦虑 潜在增长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