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儿童亲子沟通与同伴侵害亚类别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1
作者 林丹华 冯姝慧 +1 位作者 申子姣 肖家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44,共13页
以北京市719名4~6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自陈式量表测查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亲子沟通和内外化问题。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亲子沟通对同伴侵害亚类别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存在4个... 以北京市719名4~6年级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自陈式量表测查流动儿童的同伴侵害、亲子沟通和内外化问题。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探讨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亲子沟通对同伴侵害亚类别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存在4个亚类别,分别为“高侵害组”(3.89%)、“中侵害组”(11.13%)、“中侵害-低关系侵害组”(26.84%)和“低侵害组”(58.14%),处于不同亚类别的流动儿童在内、外化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2)亲子沟通水平越高,流动儿童越不可能处在频率更高、形式更多的同伴侵害亚类别中。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同伴侵害具有异质性,亲子沟通是同伴侵害亚类别的重要保护因素。以上发现对流动儿童同伴侵害的预防干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同伴侵害 亲子沟通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有童年创伤的小学生同伴攻击和同伴受侵害类型及其情绪适应: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2
作者 龚玲 张睿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全球每年约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卷入校园欺凌,主要体现在同伴攻击与同伴受侵害行为上。以739名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童年创伤量表(简版)(CTQ-SF)筛选出有童年创伤经历的212名小学生。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同伴攻击和... 全球每年约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卷入校园欺凌,主要体现在同伴攻击与同伴受侵害行为上。以739名五年级和六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童年创伤量表(简版)(CTQ-SF)筛选出有童年创伤经历的212名小学生。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同伴攻击和同伴受侵害类型,进一步探讨童年创伤经历、攻击和受侵害类型、情绪适应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对于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小学生,攻击和受侵害类型可分为三类:低攻击-低受侵害型(42.45%)、中攻击-中受侵害型(43.40%)、高攻击-高受侵害型(14.15%)。(2)攻击和受侵害程度与情绪适应存在负相关,在消极情绪的得分上,高攻击-高受侵害型被试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在积极情绪的得分上,低攻击-低受侵害型被试得分与其他类型无显著差异。(3)所在年级、是否为留守儿童对有童年创伤经历的小学生同伴攻击和受侵害的潜在分类有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关爱儿童心理健康,预防童年创伤;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健康的同伴关系;帮助儿童建立正确观念,习得情绪调节方法,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小学生 同伴攻击 同伴受侵害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初中生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及其与情绪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彩 柯李 +1 位作者 张兴慧 陈福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4-699,共6页
目的:了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初中生受欺负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情绪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含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物质资源)低于全国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八年级学生10191名,采用校园受欺负量表(CBSS)调... 目的:了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初中生受欺负的潜在类别及其与情绪适应的关系。方法:选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含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物质资源)低于全国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八年级学生10191名,采用校园受欺负量表(CBSS)调查校园受欺负状况,采用儿童青少年幸福感量表(SWB)、儿童抑郁量表自评简版(CDI)、学校态度量表(SASS)调查情绪适应状况。结果:校园受欺负存在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组(6.5%),言语-身体受欺负组(11.2%),言语-关系受欺负组(9.9%)和未发生组(72.4%)4个潜在类别。不同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学生的SWB、CDI、SAS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在"言语-身体受欺负"上发生率高(OR=0.48),留守儿童在"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上发生率高(OR=0.66),女生在"言语-关系受欺负"上发生率高(OR=1.24)。结论:校园受欺负有4个潜在类别。4个潜在类别对情绪适应的影响不同,不同潜在类别的发生率与性别、是否留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校园受欺负 潜在类别分析 情绪适应
下载PDF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对无被害人犯罪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高仕银 韩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1-46,共6页
犯罪与被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提出似乎是对"无被害即无犯罪"的非难。本文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中的被害人不是绝对地不存在。该种犯罪形式上表征出无被害人,但实质上应当存在着隐性的被害人。针对无被害人犯... 犯罪与被害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无被害人犯罪概念的提出似乎是对"无被害即无犯罪"的非难。本文认为,无被害人犯罪中的被害人不是绝对地不存在。该种犯罪形式上表征出无被害人,但实质上应当存在着隐性的被害人。针对无被害人犯罪,可以根据其具体罪质本体对社会客体状态的危害情况,分别实行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被害人犯罪 犯罪化 非犯罪化 隐性被害人
下载PDF
当代中国青少年校园欺凌受害模式探索: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63
5
作者 谢家树 魏宇民 ZHU Zhuorong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2,共8页
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个地区20所中学初一到高三376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生欺凌受害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亚群体的人口学特点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校园欺凌中,言... 采用特拉华欺凌受害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广泛性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个地区20所中学初一到高三3761名学生进行调查,探索学生欺凌受害模式,并对不同模式亚群体的人口学特点及其心理健康状况展开研究。结果发现:(1)校园欺凌中,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关系欺凌、网络欺凌这四种常见欺凌类型具有较高的共发性,潜在剖面分析表明存在四种典型的校园欺凌受害模式:"所有类型欺凌受害组"(1. 5%)、"传统类型受害组"(3. 9%)、"传统类型轻卷入组"(14. 9%)和"未受害组"(79. 6%);(2)欺凌受害模式的人群分布受不同人口学特征(性别、年级、学校位置、自评学习成绩)的影响,男性、初中、乡村学校、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易受到欺凌;(3)即使是轻度的欺凌受害卷入,也会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对校园欺凌行为"零容忍"确有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欺凌受害 共发性 潜在剖面分析 青少年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农村小学生同伴攻击受侵害类型及其学校适应: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旻 宋文琦 梁丽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9,共10页
以1 489名4—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攻击与受侵害类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生攻击受侵害可以分为4类:“高攻击–高受侵害型”“低攻击–高受侵害型”“中攻... 以1 489名4—6年级农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索其攻击与受侵害类型,并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生攻击受侵害可以分为4类:“高攻击–高受侵害型”“低攻击–高受侵害型”“中攻击–中受侵害型”及“低卷入型”;(2)不同类型具有一定的“共发性”,除“高攻击–高受侵害型”外,各类型均表现出间接攻击高于直接攻击,间接受侵害高于直接受侵害;(3)不同类型的个体在性别、年级、是否寄宿上均差异显著,男生、低年级、寄宿生更容易卷入校园欺负;(4)不同类型的个体在学校适应上的表现有别:在积极情绪及消极情绪上,“高攻击–高受侵害型”个体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类型,在人际关系和学业表现上,“低卷入型”个体得分显著优于其他各类型。因此,应重视农村小学生的校园欺负行为,建议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适应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及预防,尤其是“高攻击–高受侵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攻击 同伴受侵害 农村小学生 潜在剖面分析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鹏 张琪 王杨春子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9-726,共8页
以49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受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父母教养方式。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多种发展轨迹,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年时间内,初中生网络受欺... 以491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受欺负行为进行为期2年的4次追踪测试,同时测试其父母教养方式。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探讨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的多种发展轨迹,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年时间内,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呈显著下降趋势;(2)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存在两种下降趋势,即快速下降与慢速下降;(3)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这三种教养方式可增加两组初中生的网络受欺负行为,同时也可降低其网络受欺负行为的下降速度;(4)父亲情感温暖可显著预测快速下降组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母亲过度保护可显著预测慢速下降组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度,母亲情感温暖可显著负向预测慢速下降组的发展速度。上述结果证实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网络受欺负行为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支持了Kowalski网络欺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受欺负行为 父母教养方式 追踪研究 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初中生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及其稳定性:个体定向的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晓霞 陈亮 +3 位作者 曹衍淼 毕馨文 陈光辉 张文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侵害 潜在剖面分析 潜在转变分析 青少年早期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潜在类别及与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34
9
作者 张兴慧 李放 +1 位作者 项紫霓 王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的潜在类别。方法:对8387名四、六、八年级学生的受欺负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性别、年级分布以及对焦虑的影响进行差异检验。结果:1受欺负分为言语-身体(10.8%)、言语-身体-关系(10.6%)、言语-关系(5.8%...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校园受欺负的潜在类别。方法:对8387名四、六、八年级学生的受欺负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性别、年级分布以及对焦虑的影响进行差异检验。结果:1受欺负分为言语-身体(10.8%)、言语-身体-关系(10.6%)、言语-关系(5.8%)和未卷入组(72.9%)四个类别。2男生言语-身体、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女生言语-关系受欺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在这三种受欺负组中,四年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六年级,六、八年级无差异。3焦虑得分从高到低为言语-身体-关系受欺负组、言语-关系受欺负组、言语-身体受欺负组和未卷入组。结论:校园受欺负有四个潜在类别,在性别、年级内的分布和对焦虑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受欺负 潜在类别分析 焦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