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 10 Mutant of Rice with Altered Lateral Root Initia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HAOZai-bin ICHIIM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0年第1期38-42,共5页
Mutants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toxic anxin concentrations were first isolated in rice.The present report describes their isolation,genetic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关键词 mutant of rice lateral root INITIATION
下载PDF
Review on Mutation in Lateral Root of Rice
2
作者 ZHANG Xia ZHANG Da HAO Zaib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3期75-82,共8页
Rice roots includ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lateral roots and root hairs, At present,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rice roo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oot morphology, root activity, root... Rice roots include seminal roots, adventitious roots, lateral roots and root hairs, At present, progresses in the research of rice roo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root morphology, root activity, root reaction to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 a contribution of root growth and ric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growth and stems/leaves/flowers/rice, genetic laws of root characters, etc. However, there are very few researches on lateral root mutant. This paper reviewed progresses of the lateral root mutant of ri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hytomorphology to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to the gene mapping, consisting of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lateral root of rice, gen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ateral roo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uxin and lateral roots, agronomic traits of lateral roots mutant,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root hairs, gravity anomaly of root, redox metabolism and proteomics researches of the mutation in lateral root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MUTANT lateral root root development PROGRESS
下载PDF
与水稻插秧同步的螺旋推运式侧向深施肥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长海 毕春辉 +2 位作者 靳晓燕 杨沫 董晓威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75,共5页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环节很大程度上沿用手工抛撒施肥方式,存在浪费肥料、农民劳动强度高、污染生活水源等问题。为此,结合农艺要求,进行了水稻螺旋推运式侧向深施肥装置的整体结构及部件设计、主要工作部件性能试验及整机性...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施肥环节很大程度上沿用手工抛撒施肥方式,存在浪费肥料、农民劳动强度高、污染生活水源等问题。为此,结合农艺要求,进行了水稻螺旋推运式侧向深施肥装置的整体结构及部件设计、主要工作部件性能试验及整机性能试验。细致介绍了整体结构及关键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参数以及田间试验情况。经过大量实际田间插秧、侧向施肥作业考核装置性能,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知:与水稻插秧同步的螺旋推运式侧向深施肥技术及装置是对传统水稻施肥模式的一次变革,能把颗粒肥料精准、定量施入水稻秧苗根系测深位置,相比传统施肥量节省约20%以上,极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化肥对周边河流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螺旋推运 侧向深施肥装置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晚粳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丽瑶 鲁超 +1 位作者 李育娟 华小龙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无锡市以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侧深施肥方式,分别为:70%基肥(常规复合肥)侧深施+30%穗肥FM1、70%基肥(缓释肥)侧深施+30%穗肥FM2、100%基肥(缓释肥)一次性侧深施FM3,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35%基肥(常...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无锡市以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为材料,设置3种不同的侧深施肥方式,分别为:70%基肥(常规复合肥)侧深施+30%穗肥FM1、70%基肥(缓释肥)侧深施+30%穗肥FM2、100%基肥(缓释肥)一次性侧深施FM3,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35%基肥(常规复合肥)撒施+35%分蘖肥+30%穗肥CFM。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氮素偏生产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FM2和CFM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扩大了库容量,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基础上,获得了较高产量。FM2处理较CFM处理减少了一次施肥次数,降低了人工成本,经济效益也最高,是一种兼具高产、轻简与高效的水稻施肥方式。FM3处理的产量与氮素偏生产力均最低,虽减轻了劳动力,但不利于长江中下游晚粳稻丰产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侧深施肥 施肥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探究
5
作者 张文斌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7期96-97,100,共3页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基于农机农艺结合,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水平,对水稻生产起到提质增效作用的技术手段。该文对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概念、优势、目前的推广及应用情况、障碍及问题以及建议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关键词 水稻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水稻直播施肥机关键部件设计
6
作者 李宁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8期10-12,16,共4页
水稻机械化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栽培方式,有省工、省时、节水等优点,可以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依据黑龙江省水稻直播农艺技术要求和作业环境特点,设计一种电驱式水稻直播施肥机,可同步完成水稻直播与侧施肥作业,充分发挥水稻直... 水稻机械化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栽培方式,有省工、省时、节水等优点,可以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依据黑龙江省水稻直播农艺技术要求和作业环境特点,设计一种电驱式水稻直播施肥机,可同步完成水稻直播与侧施肥作业,充分发挥水稻直播技术和侧深施肥技术的优点。阐述了机器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器、播肥器、船板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参数。通过进行田间试验,检验机器作业性能,试验结果达到农艺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侧深施肥
下载PDF
稻草还田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肖小平 汤海涛 纪雄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4-1469,共6页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 设计了高桩翻耕抛栽、覆盖免耕抛栽和高桩免耕抛栽3种模式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NH4+-N含量影响较大,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NO3--N含量影响不大;高桩翻耕模式的土壤NH4+-N、速效钾含量平均值比高桩免耕和覆盖免耕模式分别提高40.8%、7.5%和36.7%、2.0%;高桩翻耕能促进水稻群体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稻草还田以高桩翻耕模式的增产效果最好,比高桩免耕、覆盖免耕分别增产5.8%和9.0%。以高桩翻耕稻草还田模式对土壤速效氮、钾含量及晚稻产量的影响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模式 土壤 速效氮钾 晚稻
下载PDF
超级早晚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特点 被引量:13
8
作者 袁小乐 潘晓华 +2 位作者 石庆华 吴建富 漆映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研究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早稻为金优402、晚稻为汕优10)。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关系密切,而晚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关系...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差异。研究表明,超级早、晚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对照品种(早稻为金优402、晚稻为汕优10)。早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关系密切,而晚稻产量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关系密切。成穗率与早晚稻产量呈显著相关(r=0.878 8*)和呈极显著相关(r=0.959 8**)。早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增长速率和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0 4**和r=-0.952 5**);晚稻成穗率与分蘖平均下降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4 9**)。超级早、晚稻的发育颖花数较对照多是由于其分化的颖花数多,而不是由于其退化率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早稻 晚稻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早稻秸秆原位焚烧对红壤晚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石生伟 李玉娥 +3 位作者 李明德 万运帆 彭华 吴海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在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原位焚烧(NPK+SB)处理下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同时根据设定参数对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NPK和NPK+S...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在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原位焚烧(NPK+SB)处理下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同时根据设定参数对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NPK和NPK+SB处理的CH4排放量差异很小,秸秆焚烧会增加N2O排放22.8%,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施肥方式下N2O排放峰值都出现在追肥后的土壤水分饱和时期而晒田期排放很少。据估算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分别占NPK+SB处理总排放的4.27%和17.31%。NPK+SB处理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比NPK处理高22%。综合考虑生产效应和环境效应,水稻秸秆焚烧不是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田 秸秆焚烧 CH4 N2O 产量
下载PDF
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水平及其种植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3 位作者 林贤青 陈惠哲 金武昌 吴树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4,共4页
2008年调查了浙江省余姚市、瑞安市和衢州市衢江区连作晚稻,主要品种有宁3-88、协优92和天优华占。栽插方式主要为抛秧、机插和手插3种方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共123个调查点。结果表明:晚... 2008年调查了浙江省余姚市、瑞安市和衢州市衢江区连作晚稻,主要品种有宁3-88、协优92和天优华占。栽插方式主要为抛秧、机插和手插3种方式,按不同产量水平选取代表样点,调查和测定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共123个调查点。结果表明:晚稻平均单产为445.2 kg/667m2,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差异超过300kg/667m2,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移栽稻提高产量应保证足穗和结实率;抛秧应提高每穗实粒数;机插秧则应在保证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晚稻 产量 种植 浙江
下载PDF
秸秆全量还田下连作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川 范天云 +4 位作者 郑学强 阮关海 陈珊宇 徐彬彬 洪晓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84,共5页
应用早稻秸秆全量还田和连作晚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新型农作制度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措施。此研究对早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连作晚稻手移栽、机插和抛秧3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作晚稻手移栽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机插次... 应用早稻秸秆全量还田和连作晚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新型农作制度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措施。此研究对早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连作晚稻手移栽、机插和抛秧3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作晚稻手移栽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机插次之,抛秧的产量最低。但手移栽栽培方式的产量与机插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抛秧栽培方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手移栽处理相比,机插处理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含量均相近,且手移栽与机插栽培方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抛秧。秸秆还田降低了3种稻作方式的有效分蘖数,抛秧处理的差异最大。此外,与手移栽和抛秧相比,机插栽培方式显著节本省工。综合来看,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表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是浙江省双季稻区值得推广的栽培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全量还田 栽培方式 连作晚稻
下载PDF
水稻的侧根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大同 荆彦平 +2 位作者 陈晶晶 余徐润 王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3-1411,共9页
为了探明水稻侧根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日本晴(粳稻)、扬稻6号(籼稻)的不定根和种子根为材料,观察了侧根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光照等因子对侧根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侧根的发生起始于中柱鞘... 为了探明水稻侧根发育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日本晴(粳稻)、扬稻6号(籼稻)的不定根和种子根为材料,观察了侧根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变化,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光照等因子对侧根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稻侧根的发生起始于中柱鞘。相邻的内皮层细胞参与了侧根原基的发生和生长。侧根原基通过顶端生长点的分裂、分化和基部细胞伸长向外生长,侧根在露出过程中改变了母根皮层和表皮结构。外源生长素可促进侧根的发生,但浓度过高则抑制侧根原基的露出;稻苗切除芽后侧根发生减少,主根生长量下降;切除根尖打破了主根顶端优势,促进侧根发生和生长。单侧照光能诱导向光侧的侧根发生。脱落酸在低浓度下对侧根发生有促进作用;Ca2+促进侧根发生和主根生长,而EDTA抑制侧根发生和主根生长。种子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对试验因子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根发育 中柱鞘 内皮层 生长素 光照
下载PDF
田埂宽度对水田无机氮磷侧渗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根娣 梁新强 +3 位作者 田光明 陈其峰 俞周杰 陈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对杭嘉湖地区稻田土壤氮磷侧渗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侧渗流失是氮磷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田埂对水田的无机氮磷的侧渗有明显的截留作用,且截留效果与田埂宽度及其土壤紧实度密切相关,截留效果在氮磷的不同形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 对杭嘉湖地区稻田土壤氮磷侧渗流失的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侧渗流失是氮磷流失的一个重要途径。田埂对水田的无机氮磷的侧渗有明显的截留作用,且截留效果与田埂宽度及其土壤紧实度密切相关,截留效果在氮磷的不同形态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对氨氮和磷酸盐的侧渗截流作用比较明显,对硝氮的作用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渗 稻田 农业非点源污染
下载PDF
后季稻南粳38旱育抛栽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根友 刘建 +1 位作者 张小忠 潘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 对南粳 3 8后季稻在不同密度、肥料条件下形成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穗数和粒数对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粒重的增产效应不明显。在密度小或施肥量少的情况下 ,穗数比粒数的增产作用大得多 ;在密度大或施肥量多的情况下 ,穗数和粒数的增产作用差异不大 ;而在通常情况下 ,穗数的增产作用 >粒数的增产作用。在不同的生产栽培条件下 ,可先从产量构成因子中明确其主攻目标 ,再合理制定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后季稻 南粳38 旱育抛栽 产量构成因子
下载PDF
水稻侧根突变体RM109的农艺性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郝再彬 苍晶 +2 位作者 徐仲 高继国 一井真比古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5-79,共5页
用 Na N3 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2 世代中选育出了 2 ,4 - D耐性 ,且侧根缺失的突变体RM10 9。RM10 9及大力的土耕和水耕试验 ,评价侧根缺失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育后期 ,RM10 9的根长、根数和根干物重是大力... 用 Na N3 处理水稻品种大力 ,在 M2 世代中选育出了 2 ,4 - D耐性 ,且侧根缺失的突变体RM10 9。RM10 9及大力的土耕和水耕试验 ,评价侧根缺失对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生育后期 ,RM10 9的根长、根数和根干物重是大力的 6 9% ,16 %和 7% ,株粒重及株高约是大力的 10 %及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耐性 水稻 侧根 突变体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免耕直播晚稻的品种与播种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伟明 罗耀美 +4 位作者 雷昌云 邢丹英 许少华 郭丹丹 张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82-884,共3页
对杂交稻金优928和常规稻品系A进行播种量为每公顷30 kg、60 kg、90 kg、120 kg、150 kg和180kg的免耕直播试验,研究两品种(系)的播量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两品种(系)的生育期缩短,成秧率、株高、叶龄、分蘖率、结实率下降... 对杂交稻金优928和常规稻品系A进行播种量为每公顷30 kg、60 kg、90 kg、120 kg、150 kg和180kg的免耕直播试验,研究两品种(系)的播量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两品种(系)的生育期缩短,成秧率、株高、叶龄、分蘖率、结实率下降;金优928最佳播种量为每公顷30 kg,品系A播种量以每公顷60~90 kg为宜,在适宜播种量范围内,金优928的产量优于品系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直播 晚稻 品种 播种量 效应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氧气和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静 刘娟 +4 位作者 陈浩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8-413,共6页
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土壤通气性,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协调土壤水分与氧气之间的平衡。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同步监测稻田5 cm土层土壤氧气、... 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良土壤通气性,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已广泛应用。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核心是协调土壤水分与氧气之间的平衡。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同步监测稻田5 cm土层土壤氧气、水分及温度的变化,以探讨稻田土壤氧气和水分运移变化规律及其互作关系,为进一步揭示干湿交替灌溉技术的内在生理机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时,基本监测不到土壤含氧量;而稻田土壤在慢慢变干的过程中,5 cm土层土壤体积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氧气含量逐渐升高。在花后19 d、24 d、29 d,当5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下降为25.4%、25.1%、24.7%时,土壤含氧量则分别上升到17.5%、17.4%、17.4%。在水稻生育后期不同阶段,土壤氧气含量的日变化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谷值一般出现在14:00—15:00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呈波动式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温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一般出现在15:00—16:00之间。从上午8:00到下午17:59,当土壤温度升至峰值时,土壤水分含量较低,而土壤含氧量开始升高。水稻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氧气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土壤氧气与土壤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干湿交替条件下,水稻生育后期稻田土壤中的水分和氧气含量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通过适度的干湿交替管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水稻根系周围的土壤水分和氧气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后期 干湿交替 土壤氧气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下载PDF
水稻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表型性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西 郭晓琴 邓士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揭示温度影响水稻侧根发育的机制,从水稻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hts1,初步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性状及农艺性状对不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26℃侧根表型正常,28~32℃表现为少侧根,34... 为揭示温度影响水稻侧根发育的机制,从水稻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hts1,初步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性状及农艺性状对不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26℃侧根表型正常,28~32℃表现为少侧根,34℃以上表现为无侧根以及不定根数目显著增加;34℃高温处理下,相比野生型对照,突变体的分蘖数、株高以及结实率等分别降低了42.5%、14.0%、58.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是单隐性基因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使水稻生长发育尤其是侧根发育和育性对34℃以上的高温表现出超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根 高温 突变体
下载PDF
“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水稻植株对氮、磷的吸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帆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对水稻植株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q... "稻鸭共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稻田养鸭的继承与发展。在长江流域双季稻主产区湖南布置了稻田养鸭田间试验,以常规稻作为对照,研究早、晚稻两季"稻鸭共生"养分归还特征及对水稻植株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稻鸭共生"后,稻田可增加鸭粪碳229.87 kg.hm 2、鸭粪氮18.22 kg.hm 2、鸭粪磷17.75 kg.hm 2。"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分别为1 491.21 kg.hm 2、66.02 kg.hm 2、25.14 kg.hm 2,比常规稻作分别提高20.43%(P>0.05)、55.81%(P<0.05)、379.00%(P<0.05)。"稻鸭共生"归还稻田土壤的碳、氮、磷量表现为碳>氮>磷,归还的碳、氮量以水稻根碳、氮占明显优势,归还的磷量以鸭粪磷占明显优势。与常规稻作相比,土壤全氮含量提高5.73%,全磷含量显著提高6.25%;"稻鸭共生"提高了早、晚稻根和秸秆的全氮、全磷含量及早、晚稻籽粒的全磷含量,增加了早、晚稻秸秆的氮、磷吸收量和早、晚稻根的磷吸收量,降低了双季稻产量及籽粒的氮、磷积累量。"稻鸭共生"对水稻植株磷的影响效果好于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生” 养分归还 早稻 晚稻 氮吸收 磷吸收
下载PDF
水稻无侧根突变体RM109的氧化还原代谢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再彬 苍晶 孙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196,共4页
比较无侧根突变体RM1 0 9和原品种大力根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活性发现 :RM1 0 9为大力的 60 %~ 70 % ,还原剂处理下大力的SDH活性显著增加 ,而RM1 0 9无变化。RM1 0 9的该酶受单显性基因控制。RM1 0 9对NAA、TIBA的耐性明显增加 ,对H2... 比较无侧根突变体RM1 0 9和原品种大力根琥珀酸脱氢酶 (SDH)的活性发现 :RM1 0 9为大力的 60 %~ 70 % ,还原剂处理下大力的SDH活性显著增加 ,而RM1 0 9无变化。RM1 0 9的该酶受单显性基因控制。RM1 0 9对NAA、TIBA的耐性明显增加 ,对H2 O2 的耐性明显下降。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侧根突变体 RM109 氧化还原代谢 植物激素耐性 琥珀酸脱氢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