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气象节律视角下探析“脾主长夏”的涵义 |
丛博
田露
|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
2024 |
0 |
|
2
|
1967-2006年中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 |
黄伟
宇如聪
李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3
|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聂胜委
张玉亭
汤丰收
张巧萍
何宁
韦本辉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
20
|
|
4
|
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
聂胜委
张玉亭
汤丰收
张巧萍
何宁
郭庆
王洪庆
韦本辉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
11
|
|
5
|
历代五行学说中土与长夏相配及五行顺序的探讨 |
方力行
谭春雨
|
《河南中医》
|
2006 |
3
|
|
6
|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数值预报模拟实验 |
吴池胜
冯瑞权
古志明
王安宇
侯尔滨
林文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
2000 |
9
|
|
7
|
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和低纬30~60天低频对流活动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
温之平
黄荣辉
贺海晏
蓝光东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0
|
|
8
|
中国潜在增速不会快速向均值回归——与萨默斯等商榷增长机制与增速前景 |
刘培林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
2015 |
2
|
|
9
|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
刘鹏
钱永甫
严蜜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0
|
南海-西太平洋春季对流10~30天振荡强度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 |
李春晖
潘蔚娟
李霞
刘燕
|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1
|
区域气候模式侧边界的处理对东亚夏季风降水模拟的影响 |
魏和林
符淙斌
王维强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6
|
|
12
|
白银市春末夏初干旱成因分析及预测 |
陈少勇
景怀玺
|
《干旱气象》
|
2001 |
0 |
|
13
|
“小阳春”抑或“长长的夏天”?——小议中医理论中“长夏”的发音与英译 |
黄涛
|
《中国科技术语》
|
2014 |
0 |
|
14
|
夏玉米生育后期“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以及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
侯大山
李月华
李娟茹
高倩
卫计运
邰凤雷
赵锁辉
李辉利
安浩军
赵萍霏
王亚楠
|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
3
|
|
15
|
“三水”联合运用是发展山丘区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 |
张新华
|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
1998 |
1
|
|
16
|
小麦-玉米双晚种植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
高海涛
王育红
孟战赢
席玲玲
段国辉
温红霞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17
|
“脾不主时”与“脾主长夏”的内涵及发展 |
王家琪
王彩霞
|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