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威克利夫《圣经》两种译本比较研究
1
作者 王宗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威克利夫《圣经》是英语语言文化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文圣经,它是在威克利夫积极倡导下完成的,分为前期译本和后期译本。两个译本的译者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翻译原则和译法存在较大差异。后期译本以句子和意思为基础,主要采用意译,更... 威克利夫《圣经》是英语语言文化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英文圣经,它是在威克利夫积极倡导下完成的,分为前期译本和后期译本。两个译本的译者有所不同,更为重要的是翻译原则和译法存在较大差异。后期译本以句子和意思为基础,主要采用意译,更加浅显易懂,倍受英格兰百姓喜爱,传播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克利夫《圣经》 前期译本 后期译本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存在·悖谬和解构——我国“后现代”小说的文本逻辑
2
作者 许世茂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坛崛起的"后现代"小说为"标本",分析了中国式后现代小说文本的思维逻辑,指出其在消解生活意义的同时建立文本意义的特征。
关键词 后现代 文本思维 解构
下载PDF
“艺术惯例论”:早期版本与晚期版本 被引量:2
3
作者 乔治.迪基 刘悦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共9页
在分析美学史当中,"艺术惯例论"给艺术的定义在实践中具有说服力而得到了普遍赞同,但却因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而倍受批评。这就需要面对批评对惯例论进行不断修订,形成了"艺术惯例论"的两个版本。早期版本认为,艺术... 在分析美学史当中,"艺术惯例论"给艺术的定义在实践中具有说服力而得到了普遍赞同,但却因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而倍受批评。这就需要面对批评对惯例论进行不断修订,形成了"艺术惯例论"的两个版本。早期版本认为,艺术是:(1)一件人工制品;(2)一系列方面,这些方面由代表特定社会惯例(艺术界中的)而行动的某人或某些人,授予其供欣赏的候选者的地位。晚期版本认为,艺术是:(1)它必须是件人工制品;(2)它是为提交给艺术界的公众而创造出来的。其中,"艺术家"是理解一个艺术品被制作出来的参与者;"公众"是一系列的人,这些成员在某种程度上准备去理解要提交给他们的物;"艺术界"是整个艺术界系统的整体;一个"艺术界系统"就是一个艺术家将艺术品提交给艺术界公众的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迪基 艺术惯例论 早期版本 晚期版本 分析美学
下载PDF
敦煌本《搜神记》“王景伯事”考论
4
作者 陈卫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45-52,共8页
"王景伯事"是敦煌本《搜神记》所记三十五个故事之一,原书中未标明出处,今所见干宝二十卷本《搜神记》中也无记载。考诸史料,可梳理出这样的脉络:"王景伯"本事最初见于南北朝时期吴均《续齐谐记》,后见于《晋书》佚... "王景伯事"是敦煌本《搜神记》所记三十五个故事之一,原书中未标明出处,今所见干宝二十卷本《搜神记》中也无记载。考诸史料,可梳理出这样的脉络:"王景伯"本事最初见于南北朝时期吴均《续齐谐记》,后见于《晋书》佚文(今所见《晋书》不载),主人公写作"王敬伯"。敦煌本《搜神记》成书于晚唐五代,主人公仍为"王敬伯",至宋时主人公则作"王景伯"。今所见敦煌本《搜神记》及其中的"王景伯事"是宋初的传抄本。其对后世文学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鬼恋"故事模式的启发,着力描写人与鬼女之间的纯真爱情,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二是因故事所蕴含的诗歌唱和,开启了"宛转歌"这一诗歌创作的新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搜神记》 王景伯 抄写年代 后世影响
下载PDF
油气沿断裂垂向与砂体侧向运移转换条件分析——以渤海湾盆地局部构造为例 被引量:24
5
作者 付广 展铭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6-344,共9页
为了研究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砂体侧向运移转换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与两侧砂体排替压力相对大小、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存油气的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提出了一套油气沿... 为了研究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砂体侧向运移转换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与两侧砂体排替压力相对大小、泥岩盖层断接厚度与其封存油气的最小断接厚度相对大小,提出了一套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向沿砂体侧向运移转换的判别方法:如果断裂填充物排替压力大于两侧砂体排替压力,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向沿砂体侧向运移转换,反之则不能转换;如果泥岩盖层厚度小于其封存油气的最小断接厚度,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沿断裂垂向运移转换,反之则不能转换.将此方法分别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南堡1号和2号构造和冀中坳陷文安斜坡沙一段油气运移转换的判别中,结果表明:南堡1号和南堡2号构造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向沿东营组34个砂层侧向运移转换,有9个砂层未发生侧向运移转换;文安斜坡在东部和西部的中部地区沙一段油气沿砂体侧向运移向沿断裂垂向运移转换,而其余地区未发生沿断裂垂向运移转换.这些判别结果分别与目前南堡1号和2号构造东营组、文安斜坡沙一段和东营组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判别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砂体侧向运移转换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断裂垂向运移 砂体侧向运移 转换条件 判别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