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a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Shell with Tension Members 被引量:3
1
作者 Zhonghao Zhang Masumi Fujimoto +1 位作者 Atsuo Takino Katsuhiko Imai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5年第4期10-19,共10页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shell with in-plane and out-of-plane tension members is a new type of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 roof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s,this new type has a unique mesh...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shell with in-plane and out-of-plane tension members is a new type of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 roof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layer latticed shells,this new type has a unique mesh form and excellent rigidity.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uckling behaviors of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cylindrical shell roof with tension members,the buckling experiment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ension members,in either out-of-plane or in-plane placement. A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cylindrical shell roof with out-of-plane tension members has been tested under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loading. The tension member placement,the introducing initial axial force to tension members and the load patterns a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behavior.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ur long out-ofplane tension members work well under symmetrical loading,but only two long out-of-plane tension members work under asymmetrical load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C bar members used as tension members for this study are usefu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cylindrical shell roof with structural members intersecting at small ang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layer two-way grid shell tension members out-of-plane placement buckling behavior truss system
下载PDF
Geo-Grid Combined with Concrete and Limestone Columns to Reduce the Embankment Subsidence Located on Inclined Layers of Soft Soil
2
作者 Arash Rostami Morteza Askari Ziarati +1 位作者 Nima Asghari Saman Jah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6年第4期572-583,共12页
Soft soil has low shear strength and its density is high;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s on them would cause problems such as large and non-uniform subsidence. One way to avoid these subsidence is using of geo-grid combin... Soft soil has low shear strength and its density is high;construction of embankments on them would cause problems such as large and non-uniform subsidence. One way to avoid these subsidence is using of geo-grid combined with cement and lime columns. Geo-grids due to their tensile strength, and cement and lime columns due to their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ir body friction, reduce embankment subsidence. Extensive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ubsidence of the embankments located on the roads, but few studies have being done about the inclined embankments on soft soil layers. In this paper, the road embankment has been located on inclined soft soil layers;the study will try to reduce embankment subsidence and uniform them using geo-grid combined with cement and lime column subsid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issue will cause subsidence reduction and uniformity in the embankmen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lined layering Integration of Subsidence Geo-grid Cement and Lime Columns Software Plexis
下载PDF
Enabling Resource Awareness in Integrated Sensor Grid Framework Using Cross Layer Scheduling Mechanism
3
作者 Sottallu Janakiram Subhashini Periya Karappan Alli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6年第10期3212-3227,共16页
Researches related to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rimarily concentrate on Routing, Location Services, Data Aggregation and Energy Calculation Methods.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ensor networks using the web architectu... Researches related to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primarily concentrate on Routing, Location Services, Data Aggregation and Energy Calculation Methods.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ensor networks using the web architecture, cross layer mechanism can be implemented for integrating multiple resources. Framework for Sensor Web using the cross layer scheduling mechanisms in the grid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ource discovery and the energy efficient data aggregation schemes are used to improvis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capability in the Sensor Web. To collaborate with multiple resources environment, the grid computing concept is integrated with sensor web. Resource discovery and the scheduling schemes in the grid architecture are organized using the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The various cross layer metrics proposed are Memory Awareness, Task Awareness and Energy Awareness. Based on these metrics, the parameters-Node Waiting Status, Used CPU Status, Average System Utilization, Average Utilization per Cluster, Cluster Usage per Hour and Node Energy Status are determined for the integrated heterogeneous WSN with sensor web in Grid Environment.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sensor grid architecture with middleware framework has better resource awareness than the normal sensor network archite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layer Scheduling Data Aggrega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HETEROGENEITY MIDDLEWARE Sensor grid Sensor Web WSN Framework
下载PDF
Gr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激流 杨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9-14,共6页
在网格的基础构架和应用方面,首先介绍的是网格的五层沙漏模型,该模型由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和应用层五层组成。网格问题可以定义为在虚拟组织之间实现灵活、安全的协作资源共享。虚拟组织是由个人、机构以及各种资源(包括... 在网格的基础构架和应用方面,首先介绍的是网格的五层沙漏模型,该模型由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聚层和应用层五层组成。网格问题可以定义为在虚拟组织之间实现灵活、安全的协作资源共享。虚拟组织是由个人、机构以及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和仪器设备等)组成的一个动态集合。该环境下的身份认证、授权、资源访问、资源发现以及其它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网格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次,讨论了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penGridServiceArchitecture)。该结构基于Grid和Webservices的概念构建,定义了一个统一的开放服务语义—网格服务(Gridservice),以及创建、命名和发现临时网格服务实例的标准机制;提供了对服务实例的透明定位和多协议绑定;支持对不同的本地运行平台的集成。最后,通过一些典型的实例讨论了网格技术的应用,包括分布式超级计算、分布式仪器系统和数据密集型计算网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五层沙漏模型 开放网格服务结构 grid技术 虚拟组织 资源共享 互联网 计算能力
下载PDF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Layer Based on Keggin POM Cluster Units:[Cu_2(DMPz)_2PMo_(12)O_(40)]·HDMPz
5
作者 陈丽娟 吴小园 蒋晓瑜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150-1154,共5页
The title compound, [Cu2(DMPz)2PMo12O40]·HDMPz (1, DMPz = 2,5-dimethyl pyraz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The title compound, [Cu2(DMPz)2PMo12O40]·HDMPz (1, DMPz = 2,5-dimethyl pyraz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11.075(2), b = 11.551(2), c = 11.886(2) A.α = 106.352(2), β = 109.862(3), γ = 109.504(1)°, V = 1206.8(3) A3, C18H26CU2Mo12N6O40P, Mr = 2275.78, Z = 1, Dc = 3.131 g/cm3, μ = 4.011 mm^-1, F(000) = 1073, S = 1.066, the final R = 0.0389 and wR = 0.1056 for 3739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is composed of Keggin clusters [PMo12O40]3- connected by one-dimensional [CB(DMPz)]2n^2n+ chains to form a two-dimensional grid layer with holes occupied by monoprotonated DMPz molecules. In the solid of the title compound, the 2D grid layers are stacked together in an ABAB pack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OXOMETALATE Keggin cluster 2 5-dimethyl pyrazine 2D grid layer
下载PDF
Embedded TLS 1.2 Implementation for Smart Metering &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6
作者 Atta Kofi Nsiah Axel Sikora +1 位作者 Andreas Walz Artem Yushev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73-378,共6页
Digital networked communications are the key to all Internet-of-things applications, but especially to smart metering systems and the smart grid. In order to ensure a safe operation of systems and the privacy of users... Digital networked communications are the key to all Internet-of-things applications, but especially to smart metering systems and the smart grid. In order to ensure a safe operation of systems and the privacy of users, the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LS) protocol, a mature and well standardized solution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may be used. We implemented the TLS protocol in its latest version in a way suitable for embedded and resource-constrained system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deploying TLS in smart metering and smart grid applications and presents performance results of our TLS implementation.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given an appropriate imple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deploying TLS in constrained smart metering systems is possible with acceptable overh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edded software smart grids smart metering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海底地形跨层生成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振 张锡亭 王建华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43-150,176,共9页
为了满足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需求及解决测量数据的有限性问题,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和跨层网格生成策略,建立了兼顾海底区域地形整体特征和局部地形信息的海底地形跨层生成模型,实现对海底地形数据生成填充。以南... 为了满足海底地形的高分辨率需求及解决测量数据的有限性问题,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和跨层网格生成策略,建立了兼顾海底区域地形整体特征和局部地形信息的海底地形跨层生成模型,实现对海底地形数据生成填充。以南海海底地形为例,通过误差对比、假设检验以及海底地形云图的图像清晰度对本文模型生成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在保证与原始数据之间误差小和数据特征相同的前提下完成了对地形云图的图像清晰度的提升,并且结果优于传统克里金插值方法。本文分析结果可为地形数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海底地形 跨层网格 BP神经网络 克里金插值 Mann-Whitney U检验 Levene检验 图像清晰度 误差
下载PDF
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研究
8
作者 张春 隋彦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3,共7页
为了对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进行预测,在内蒙古某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进行长期的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实验,采集到准确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气体及温度数据,提出1种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WG-DRF)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方法,... 为了对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进行预测,在内蒙古某煤矿16402综放工作面进行长期的采空区气体和温度观测实验,采集到准确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过程中气体及温度数据,提出1种基于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WG-DRF)的采空区煤氧化升温预测方法,用该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与传统随机森林、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WG-DRF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分别为1.725,6.158,0.903,优于其他模型。通过更换数据集对WG-DRF方法进行测试,验证双层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性。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煤氧化升温的温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煤氧化升温 温度预测 网格优化双层随机森林
下载PDF
三层正放四角锥预应力网架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高福聚 徐敬 +1 位作者 宋昱豪 尹宏志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79-82,90,共5页
网架以其优良的工程性能成为大跨度结构的首选结构类型之一。为改善传统网架结构在大跨度条件下变形大、用钢量大的缺陷,文中通过对网架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达到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预应力的施加必然会对网架的稳定性能造... 网架以其优良的工程性能成为大跨度结构的首选结构类型之一。为改善传统网架结构在大跨度条件下变形大、用钢量大的缺陷,文中通过对网架施加预应力的方式,达到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目的。预应力的施加必然会对网架的稳定性能造成影响,其中支承形式对网架结构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并通过对网架施加不同预应力后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不同预应力布索方式对网架稳定性影响,为网架的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弦多点支承 三层正放四角锥网架 网架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某椭球形采光顶支承结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涛 王立超 +1 位作者 蔡一栋 王振龙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101,133,共8页
单层网壳兼具薄壳结构及杆系结构的力学特征,属于缺陷敏感型结构,结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椭球形三向网格型单层网壳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稳定分析,建模求解椭球形单层网壳在长、短轴半跨及满跨活... 单层网壳兼具薄壳结构及杆系结构的力学特征,属于缺陷敏感型结构,结构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以某椭球形三向网格型单层网壳玻璃采光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稳定分析,建模求解椭球形单层网壳在长、短轴半跨及满跨活载工况下结构整体稳定性系数,通过数值分析得出椭球形单层网壳在满跨活载工况下整体失稳的风险高于半跨活载工况,结构整体稳定性对荷载不对称分布不敏感;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在不同烈度下的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中,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需提高到大震不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 特征值屈曲 初始几何缺陷 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抗震性能分析
下载PDF
基于移动多线激光雷达扫描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
11
作者 李秋洁 丁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8-315,480,共9页
移动单线激光雷达(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扫描(Mobile single-layer LiDAR scanning,MSLS)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单一视角的单线激光雷达采集树冠点云数据,获取的冠层信息不够全面,限制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一... 移动单线激光雷达(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扫描(Mobile single-layer LiDAR scanning,MSLS)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单一视角的单线激光雷达采集树冠点云数据,获取的冠层信息不够全面,限制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多线LiDAR扫描(Mobile multi-layer LiDAR scanning,MMLS)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方法,使用多线LiDAR从多个视角采集树冠点云数据,提升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首先,将多线LiDAR采集的点云数据变换到世界坐标系下,通过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提取出树冠点云。然后,提出一种MMLS树冠点云融合方法,逐个融合单个激光器采集的树冠点云,设置距离阈值删除重复点,添加新点。最后,构建MMLS空间分辨率网格,建立基于树冠网格面积的树冠叶面积估计模型。实验使用VLP-16型多线LiDAR传感器搭建MMLS系统,设置1、1.5 m 2个测量距离和间隔45°的8个测量角度对6个具有不同冠层密度的树冠进行数据采集,共得到96个树冠样本。采用本文方法,树冠叶面积线性估计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1041 m^(2),比MSLS模型降低0.0578 m^(2),决定系数R^(2)为0.9526,比MSLS模型提高0.0675。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通过多线LiDAR多视角树冠点云数据采集、MMLS树冠点云融合和空间分辨率网格构建,有效提升了树冠叶面积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冠叶面积 多线激光雷达 移动激光扫描 点云融合 空间分辨率网格
下载PDF
基于双层网络频率控制的分布式风电并网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婵娟 邹艳丽 +1 位作者 吴克祥 邵贝贝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为研究含通信控制层的双层电网中分布式风电入网位置的选择,电网层采用二阶类Kuramoto模型进行建模,通信控制层收集发电机及其邻居节点信息形成控制信号并调整发电机的频率。根据负荷到原电网发电机节点的平均距离定义了3种并网方式,研... 为研究含通信控制层的双层电网中分布式风电入网位置的选择,电网层采用二阶类Kuramoto模型进行建模,通信控制层收集发电机及其邻居节点信息形成控制信号并调整发电机的频率。根据负荷到原电网发电机节点的平均距离定义了3种并网方式,研究比较了含功率波动的分布式风电并网时最佳的入网位置。研究表明,加入双层网络频率控制可有效提高电网的同步性能和抗扰能力;分布式风电选择离原电网发电机节点平均距离小的负荷并网可提高电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网络 频率控制 风力电站 分布式电站并网 电网稳定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基于密钥生成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颖杰 顾蓉 +1 位作者 温启良 郑通兴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 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无线通信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体现了重要作用,是实现智能电网泛在环境感知、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等系统工程的重要保障。然而,在突破传统物理连接设备限制的同时,无线电磁传播的开放性也给智能电网带来了严峻的安全挑战。为了确保智能电网无线终端间的通信安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密钥生成的增强型物理层安全策略。该策略综合利用电网设备的物理标识、无线信道的随机特性以及时间戳功能,既可以实现“一次一密”的轻量级加密效果,又能够有效鉴别合法网络设备,从通信安全和设备识别两个角度为智能电网提供高效可靠的安全通信保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可以充分保障无线通信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对抗窃听者的窃听攻击,同时针对恶意干扰攻击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物理层安全 密钥协商 密钥生成 无线信道
下载PDF
计及新型柔性限流器的直流系统故障暂态特性分析研究
14
作者 郑峰 王威东 +3 位作者 林燕贞 孙玉波 涂承谦 梁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210,共12页
为解决传统柔性限流装置在直流电网中存在经济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直流柔性限流装置,采用模块化限流电感结构,并提出模块化限流电感投入方案,基于该结构提出与其相适应的控制设计方案。该结构提升柔性限流装置的经济性,... 为解决传统柔性限流装置在直流电网中存在经济性、实用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直流柔性限流装置,采用模块化限流电感结构,并提出模块化限流电感投入方案,基于该结构提出与其相适应的控制设计方案。该结构提升柔性限流装置的经济性,增强限流装置的容错率,并快速、有效抑制故障电流,实现直流线路永久性故障快速隔离,瞬时性故障无断路器动作行为的自行恢复。为进一步验证所提新型柔性限流装置的有效性,在软件平台搭建多端柔性直流仿真系统,并进行直流线路永久性与瞬时性故障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器 电力系统保护 直流电网 经济性 控制层设计 暂态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岸坡单元体的水力侵蚀室内试验研究
15
作者 李瑞祥 周成 +3 位作者 李旭 何宁 钟启明 张桂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3-58,共6页
水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岸坡正在面临严峻的崩岸破坏。为探究岸坡土体的水力侵蚀特性,进行单元体单面浸水湿化-崩解试验与侧向冲刷水毁室内试验,通过分析冲刷沟形态、测量单元体质量、探究侧向冲刷深度和高度变化规律,研究根系和格栅植被面... 水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岸坡正在面临严峻的崩岸破坏。为探究岸坡土体的水力侵蚀特性,进行单元体单面浸水湿化-崩解试验与侧向冲刷水毁室内试验,通过分析冲刷沟形态、测量单元体质量、探究侧向冲刷深度和高度变化规律,研究根系和格栅植被面层对单元体侵蚀破坏的影响,分析运用乔木根系联合格栅植被面层对岸坡进行防冲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化-崩解与侧向冲刷二者共同作用,引起和加剧岸坡土体的淘蚀破坏。随着水深、流速及冲刷时间的增加,单元体侧向冲刷深度与冲刷高度一直增加;在本实验较小的单元体尺寸下,较粗的乔木模拟根系对于减小单元体冲蚀破坏程度的作用有限,其根土间隙优先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侧向冲刷深度;根系对黏性土的牵拉锚固作用明显强于粉土质砂,能够延缓上部土体的崩塌;设置格栅植被面层后,可有效减小单元体侧向冲刷深度,抗冲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生态护岸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河岸 根土复合体 格栅植被面层 湿化-崩解-侧向冲刷 单元体试验
下载PDF
面向多层多域巨型星座的卫星网络拓扑控制
16
作者 徐晓帆 章跃跃 +3 位作者 曹馨悦 缪馨 燕锋 杜平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针对巨型星座单星任务的时变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负载过重、单节点脆弱性以及网络控制平面的高可靠性需求,研究面向多层多域巨型星座的卫星网络拓扑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多层多域拓扑描述模型。首先给出了域、层、片、元相... 针对巨型星座单星任务的时变性以及由此产生的负载过重、单节点脆弱性以及网络控制平面的高可靠性需求,研究面向多层多域巨型星座的卫星网络拓扑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位置码的多层多域拓扑描述模型。首先给出了域、层、片、元相关概念及其定义,以实现对卫星节点和星间链路的拓扑特征的统一表征,刻画卫星节点的连通状态以及整个星座的网络拓扑结构;然后设计了一套以在轨控制器为核心、以地面网络控制为辅助的拓扑控制架构,用于提供常态化运行服务保障;最后通过仿真平台对巨型星座子域划分和统一表征进行了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拓扑描述模型能够提高巨型星座卫星网络拓扑控制过程的实时性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星座 多层多域 北斗网格位置码 网络拓扑控制
下载PDF
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天舒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7期82-84,共3页
大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对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继电保护作为主流的智能电网保护方案,对保障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继电保护可以有效解决电网故障问题,并发出故障警报。运维人员可在短时间内发现故... 大量新能源接入电网对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继电保护作为主流的智能电网保护方案,对保障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继电保护可以有效解决电网故障问题,并发出故障警报。运维人员可在短时间内发现故障情况,快速处理故障问题,缩短停电时间,降低电力公司损失。对于电力公司而言,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保证智能电网安全、可靠运营,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结构与特点,并探究了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方案以及过程层组网方式,旨在保障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过程层 保护配置 组网
下载PDF
露天矿山超层开采工程量测算
18
作者 刘丽 刘少宇 +1 位作者 宋永飞 黄川 《地理空间信息》 2024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施工动态监测和工程量测算精度逐渐提高。为测算A矿超层开采工程量,基于无人机影像,借助Pix4D、大疆智图软件分别进行空中三角建模,生成2种3D模型和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SM(数字表面模型)等,利用EPS软件提取... 随着倾斜摄影技术的发展,施工动态监测和工程量测算精度逐渐提高。为测算A矿超层开采工程量,基于无人机影像,借助Pix4D、大疆智图软件分别进行空中三角建模,生成2种3D模型和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SM(数字表面模型)等,利用EPS软件提取高程信息,通过CASS软件测算超采量、挖方量,将基于无人机数据与传统测绘数据获得的超采量、挖方量分别与实际超采量、挖方量对比,发现:①随提取高程点间距减小,基于2种模型的测算结果越接近实际超采量、挖方量,准确率均升高,由97.00%增至99.00%以上,差异较小;②5 m间隔下,无人机数据与传统测绘数据测算结果基本一致,但与实际超采量、挖方量存有一定误差,误差均高于0.60%;③除5 m间隔下,DTM(数字地面模型)法的测算结果准确率均高于99.00%,准确率较高,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层开采 方格网法 DTM 工程量 无人机
下载PDF
基于主从博弈的含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区间优化调度
19
作者 鲁宇 马永翔 +2 位作者 马卓成 朱文强 孔敏儒 《电工技术》 2024年第21期20-26,共7页
“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虚拟电厂为解决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并网提供了重要思路。由于车网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可调度的电动汽车数量和分布式能源出力均存在不确定性,这对优化调度工作带来了困难。... “双碳”背景下,电动汽车和分布式能源的比例不断提高,而虚拟电厂为解决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并网提供了重要思路。由于车网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可调度的电动汽车数量和分布式能源出力均存在不确定性,这对优化调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基于区间优化理论的车网双层优化调度模型。上层模型以虚拟电厂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采用区间优化理论描述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更新的电价信息传输至下层模型;下层模型以电动汽车充放电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求解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并返回至上层优化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证明,所提的双层优化模型显著提高了虚拟电厂和电动汽车运行的经济性,充分发挥了电动汽车的“源荷”特性,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电动汽车 区间数 双层优化 车网互动
下载PDF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主体结构设计
20
作者 边建烽 黄泰赟 +5 位作者 符景明 庄信 黄贺堃 祝志华 张建兴 杜元增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共6页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建筑体型复杂,具有大悬挑、大跨度转换等不规则项。针对项目特点,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对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大悬挑转换、单层双向索网幕墙等结构重难点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各层薄弱复杂连接楼盖,在地震...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建筑体型复杂,具有大悬挑、大跨度转换等不规则项。针对项目特点,简要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对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大悬挑转换、单层双向索网幕墙等结构重难点的设计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各层薄弱复杂连接楼盖,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分塔模型与整体模型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顶部异形空间桁架和楼层大跨度连廊形成东西塔弹性对撑的自平衡效应,有效削减单层双向索网幕墙索力对主体结构的附加作用效应,同时为幕墙提供具有足够刚度的约束边界;对于双向同向下凹的大跨屋盖,利用造型的几何悬垂效应,采用单层双向悬垂受力钢网格结构,实现建筑和结构有机结合;地震作用下,采用取消薄弱连接楼盖的分塔模型和整体模型对竖向构件进行包络设计,提高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广电全媒体中心 悬挑结构 单层双向网格屋盖 单层双向索网幕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