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rface movement laws under different unconsolidated layers thickness 被引量:5
1
作者 DAI Hua-yang1, LI Wen-chang2, LIU Yi-xin1,3, JIANG Yao-dong3 1. College of Geosicence and Surveying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3.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Chin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11年第S3期599-603,共5页
Based on specific geology and mining conditions of certain coal working face in China, a series of numerical models under different unconsolidated layers thickness we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by employing FLAC3D. Th... Based on specific geology and mining conditions of certain coal working face in China, a series of numerical models under different unconsolidated layers thickness we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by employing FLAC3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consolidated layers thickness and surface movement laws was studied. Maximum surface subsidenc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surface subsidence degree were obtained. Contours of surface subsidence/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nd curves were drawn. Some laws of surface subsidence/horizontal displacement were analyzed. The role of the unconsolidated layers in surface subsidence was revealed. It is significant to predict surface subsidence of thick unconsolidated layers for coal min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surface subs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solidated layerS surface mov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deep MINING FLAC3D
下载PDF
Threshold of Sediment Movement in Different Wave Boundary Layers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益人 陈永平 马启南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1年第4期509-520,共13页
A review of former studies on the onset of sediment movement under wave action reveals that the Shields criterion obtained in unidirectional steady flow can also be applicable to oscillatory unsteady flow when the bou... A review of former studies on the onset of sediment movement under wave action reveals that the Shields criterion obtained in unidirectional steady flow can also be applicable to oscillatory unsteady flow when the boundary layer is the same. In this paper, through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oundary layers in wave and steady flow conditions, a new criterion is presented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threshold of sediment movement Linder wave action. The criterion curve shows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threshold of sediment movement boundary layer
下载PDF
Numerical calculation for gas and strata movement law caused by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3
作者 余伟健 WU Gen-shui +1 位作者 XIE Dong-hai ZHANG Jian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7年第4期152-163,共12页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during mining coal seam with high gas and its control, the theory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gas and strata movement law caused by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was studi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na...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during mining coal seam with high gas and its control, the theory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gas and strata movement law caused by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was studi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Snake Mountain coal mine. First of all, the basic principle of fluid(gas)-solid coupling was briefly described, and a three dimension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FLAC software. Secondly, th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fluid-solid coupling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sublevel mining was carried out in turn. Lastly, initial stress state, gas movement law, deformation law of pore pressure and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strata we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 and pressure were greatly reduced with the advance of 4 coal seam working surface, as well as the constant increase of area of goaf. Facilitating gas and the stress were gradually penetrated and released to goaf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mining. The gas pressure, the aggregation degree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 of the 1 coal seam and the 3 coal seam were greatly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EAM with high GAS PROTECTION layer MINING GAS permeation STRATA movement
下载PDF
Stress and Strain Accumulation Due to a Long Dip-Slip Fault Movement in an Elastic-Layer over a Viscoelastic Half Space Model of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System
4
作者 Sanjay Sen Subrata Kr. Debnat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3年第3期549-557,共9页
Most of the earthquake faults in North-East India, China, mid Atlantic-ridge, the Pacific seismic belt and Japan are found to be predominantly dip-slip in nature. In the present paper a dip-slip fault is taken situate... Most of the earthquake faults in North-East India, China, mid Atlantic-ridge, the Pacific seismic belt and Japan are found to be predominantly dip-slip in nature. In the present paper a dip-slip fault is taken situated in an elastic layer over a viscoelastic half space representing the lithosphere-asthenosphere system. A movement of the dip-slip nature across the fault occurs when the accumulated stress due to various tectonic reasons e.g. mantle convection etc., exceeds the local friction and cohesive forces across the fault. The movement is assumed to be slipping in nature, expressions for displacements, stresses and strains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associate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ith the help of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s function method and a suitable numerical methods is used for computation. A detailed study of these expressions may give some ideas about the nature of stress accumulation in the system, which in turn will be helpful in formulating 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program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eismic Period Dip-Slip Fault Earthquake Prediction MANTLE Convection Plate movements Stress ACCUMULATION TECTONIC Process Viscoelastic-layered Model
下载PDF
麻家梁矿区岩移规律与高压供电铁塔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5
作者 姜海峰 李晓旭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麻家梁矿区分布供电高压线路共11趟,高压供电铁塔共263个,压覆煤炭资源约3亿t。为了解放高压供电铁塔下的煤炭资源,麻家梁矿区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网,确定了岩层移动的地表预计参数。据此揭示了麻家梁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破... 麻家梁矿区分布供电高压线路共11趟,高压供电铁塔共263个,压覆煤炭资源约3亿t。为了解放高压供电铁塔下的煤炭资源,麻家梁矿区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网,确定了岩层移动的地表预计参数。据此揭示了麻家梁矿区厚松散层条件下综放开采覆岩破坏的规律,为厚松散层工作面高压供电铁塔下采煤的影响评价提供重要依据,进而对高压供电铁塔下采煤制定综合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地表移动规律 供电铁塔 保护措施
下载PDF
构筑物下覆岩离层注浆控制地表变形模拟试验研究
6
作者 韩磊 杨科 +3 位作者 王天君 裴春敏 许起 邹恩隆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20-26,共7页
为掌握离层注浆开采控制地表变形的规律,以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采空区形变及应力变化和覆岩运移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层注浆作用下,顶板压力增加,采空区被压实,采空区应力无明显变化;(2)离层... 为掌握离层注浆开采控制地表变形的规律,以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相结合研究了采空区形变及应力变化和覆岩运移演化规律,并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离层注浆作用下,顶板压力增加,采空区被压实,采空区应力无明显变化;(2)离层上方关键层应力受到向上的注浆压力作用,内部应力在短距离范围内出现下降,随着向上远离离层,注浆压力作用影响下降,在巨大覆岩压力作用下,岩层向下的压力有所增加;(3)塑性区发育高度在离层注浆后基本不再向上扩展,转而变为横向扩展,关键层上方由于注浆充填作用未出现明显大面积破坏。由此可见,关键层下方离层空间注浆充填,对于关键层上方的岩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4)注浆区域的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下沉量较小,而注浆层位下方岩层和未注浆区域的岩层下沉量普遍明显较大,表明离层注浆对控制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的运移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层注浆 地表沉陷控制 模拟研究 覆岩运移 应力演化
下载PDF
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安全隔离层厚度研究
7
作者 何环莎 王旭 +3 位作者 刘畅 赵亮 吕冠颖 吴翔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183,共8页
地下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是矿山行业维持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趋势,为保障某大型地下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安全开采的有序衔接,本文对该矿安全隔离层厚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计算与分析。首先,通过荷载传递线交汇法、结构... 地下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开采是矿山行业维持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趋势,为保障某大型地下矿山崩落法转充填法安全开采的有序衔接,本文对该矿安全隔离层厚度及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计算与分析。首先,通过荷载传递线交汇法、结构力学简化梁法、普氏拱理论计算了隔离层厚度,厚度分别为19.5 m、20.1 m和22.7 m;其次,建立三维精细化矿体开采模型,设计崩落法转充填法安全隔离层15 m、20 m、25 m三种厚度方案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差分计算软件FLAC^(3D)对矿体崩落法分层开采、充填法首采中段开挖进行了全过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安全隔离层厚度20 m时,最大沉降变形值为21 cm,最小主应力为压应力0.05 MPa,隔离层岩体未出现受拉破坏,产生的塑性破坏区域零散分布,影响范围有限。综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最终确定矿山安全隔离层厚度应不小于20 m。矿体留设安全隔离层可有效降低崩落法开采和充填法开采区域的相互影响,保证深部矿体充填法开采的安全进行,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相似条件矿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转充填法 安全隔离层厚度 数值模拟 岩层移动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条件下关键层破断力学机理研究
8
作者 于美鲁 王中文 +3 位作者 刘瑜 李春元 李政岱 王鲁瑀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9-144,共16页
针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突水灾害防治问题,以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中厚板理论为基础,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与主关键层之间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并分析了6个典型厚松散层矿区的18个矿井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松基比及松散层... 针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突水灾害防治问题,以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中厚板理论为基础,对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与主关键层之间的破断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统计并分析了6个典型厚松散层矿区的18个矿井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松基比及松散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松基比和松散层厚度与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通过中厚板理论分析了不同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条件下关键层破断力学机理,得出随着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的增大,关键层破断力学因素由拉破断转化为剪破断。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随着水压的增加,剪应力占比逐渐增大,且关键块之间的结构也由连续且稳定砌体梁结构转换为非连续易失稳的台阶岩梁结构。松散层第四含水层水压的增大可能促使采空区原本稳定的砌体梁结构转化为台阶岩梁结构,促进导水裂隙带的发育。同时,在关键层岩块结构中出现了砌体梁与台阶岩梁共存的现象。不同松基比岩移边界线具有明显的“类指数曲线”特征,随着松基比的增加,岩移边界线由“直线”转化为“类指数曲线”,且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的覆岩运移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水压 中厚板理论 岩层移动 松基比 关键层
下载PDF
基于覆岩运动规律的煤矿开采工程关键层断裂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英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随着煤矿开采工程的推进,煤矿区域矿震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安全。为了监测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性,对古城煤矿矿井顶板覆岩层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古城煤矿煤层顶板上覆岩层的移动对煤层关键层位的影响,从而挖掘出... 随着煤矿开采工程的推进,煤矿区域矿震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安全。为了监测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性,对古城煤矿矿井顶板覆岩层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古城煤矿煤层顶板上覆岩层的移动对煤层关键层位的影响,从而挖掘出煤层顶板裂隙与采掘工程的关系。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沉降速率曲线先增后减。在早期的监测时段内,沉降速率较大,2月为6.28 mm/d。后期沉降速率约为5.37 mm/d,沉降速率仍较高,沉降率呈下降趋势。沉降速率曲线初期比较陡,后期渐趋平缓,这表明地面沉降量随时间增加而降低,最终进入缓沉期。深部煤层顶板常形成多个关键层位,煤层开采容易引起多个关键层位的协同活动。采动区域上覆百米以内无巨厚岩层,采区采动后,覆岩破断、下沉、移动充分,与正常地层移动规律相吻合,总体上无大面积悬顶发生的可能。研究对煤矿开采工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运动规律 煤矿开采工程 关键层 断裂机理
下载PDF
厚黄土层深部开采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10
作者 马晓强 薛志强 尉博虎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 为了揭示黄土层深部开采条件覆岩和地表移动规律,基于孟村矿401101工作面开采地质条件,采用地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地表移动盆地的分布和变化特征,计算确定了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最大值;揭示了厚黄土层深部开采地表沉降量小、移动变形集中、地表移动前期具有突发性沉陷特点,确定了地表活跃阶段下沉量占沉陷总量的66.8%;确定了该矿地表移动角量参数和概率积分预计参数;研究了采动覆岩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该采区后续工作面和类似采矿条件矿井的开采规划设计和采动损害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深部开采 地表实测 移动变形规律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长壁采场矸石局部充填覆岩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超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9期1-5,32,共6页
为进一步探究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顶板覆岩运移的细节特征,以教学二矿大倾角煤层为研究案例展开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获取数据,应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开采工作面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选取不进行充填、充填... 为进一步探究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顶板覆岩运移的细节特征,以教学二矿大倾角煤层为研究案例展开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获取数据,应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开采工作面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选取不进行充填、充填1/5、充填1/3、充填1/2和充填2/35种典型情况,分别对这5种典型情况下的顶板位移、应力分布和塑性区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增大充填比有助于降低覆岩层的应力与位移值,并有助于降低煤层顶板破坏范围,同时工作面长度的延长对于顶板的力学性能存在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最终确定充填比例为2/3,工作面长度75 m为相对合理的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煤矸石 岩层运移规律 模拟分析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上覆岩体运移规律及“上三带”发育高度
12
作者 吴访 苏士杰 +2 位作者 姜坤 郝英豪 王超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3-288,共6页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法研究了回采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与变形规律与“上三带”发育关系。21406工作面位移呈“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态势,其运动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并在推过钻孔138 m处取得极大值;工作面推过138~178 m的范围内,为离层演化和发育的核心区间,并在322 m开始减弱并发生闭合;离层空间分布在距离煤层约260 m向上区域。21101工作面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裂隙发育范围由“拱形”逐步演化为“马鞍形”,其发育的高度在推进80 m时达到61.6 m的最大值;注水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5.39 m,裂采比为22.54倍。离层空间含水层发育在煤层上方260 m以上,远离导水裂隙带范围。本文研究结果为离层注浆与顶板疏放水提供了较为扎实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煤矿 采动覆岩体运移 覆岩离层 上三带 导水裂隙带
下载PDF
大规模深部开采诱发上覆岩体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陆玉根 汪为平 江权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51,共7页
为深入研究金属矿山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针对大红山铁矿大规模深部崩落法回采岩层冒落及地表变形的特点,分析了深部开采对岩层及地表变形的影响和时空关系。通过矿山现场长期观测及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岩层冒落移动变形、地... 为深入研究金属矿山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针对大红山铁矿大规模深部崩落法回采岩层冒落及地表变形的特点,分析了深部开采对岩层及地表变形的影响和时空关系。通过矿山现场长期观测及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岩层冒落移动变形、地表塌陷过程和"三带"规律,认为金属矿山采用崩落法大规模深部开采后在地表形成了一个以裂隙为引导的塌陷区,明显存在崩落带和裂隙带,弯曲变形带不明显,但其岩层变形过程仍具有"三带"破坏特征。上覆岩层冒落依次经历了三个过程,即首先呈现正三角拱状冒落,向上发展并发育到地表,再形成小范围塌陷,后期以该小范围塌陷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张,呈现倒三角的敞开式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矿山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特性及造成破坏的原因,提出了防治上覆岩层冒落的围岩抗变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崩落法 岩层移动变形 地表塌陷
下载PDF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推求及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沈大军 杨小柳 +2 位作者 王浩 汪党献 马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6-10,共5页
通过对我国全国及6 个区域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建立, 分析了在我国进行此类研究的困难,研究了水价、职工平均工资和供水人口对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对需水影响最大的是供水人口, 职工平均工... 通过对我国全国及6 个区域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建立, 分析了在我国进行此类研究的困难,研究了水价、职工平均工资和供水人口对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的影响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 对需水影响最大的是供水人口, 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对需水的增加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价格对需水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在现阶段, 价格仍然可以作为一个抑制需求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生活用水 需水函数 中国 城市供水
下载PDF
采动过程中离层出现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郝延锦 吴立新 胡金星 《煤炭技术》 CAS 1999年第6期40-41,共2页
通过对岩层移动及破坏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可能发生覆岩离层的岩层层位以及离层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位置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动态地计算离层位置的基本公式,为在离层注浆技术中判断离层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岩层移动 离层 机理研究 采动过程
下载PDF
采空场覆岩变形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85
16
作者 李向阳 李俊平 +1 位作者 周创兵 向文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07-1912,共6页
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尝试了离层模拟,并分别采用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木架山矿区143剖面倾斜采空场处理时的地表移动与覆岩破坏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矿柱的崩落,覆岩跨度不断增加,引起的地表移动范围也不断增大,地表垂直沉降范围... 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尝试了离层模拟,并分别采用数值模拟与相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木架山矿区143剖面倾斜采空场处理时的地表移动与覆岩破坏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矿柱的崩落,覆岩跨度不断增加,引起的地表移动范围也不断增大,地表垂直沉降范围大致为跨度的1.5~1.7倍,垂直沉降曲线始终对称于最大沉降点;水平移动的范围大于垂直沉降的范围,最大水平移动量大约为最大沉降量的40%,且水平移动不对称。另外,当覆岩发生整体下沉时离层主要存在于跨度两端,离层由层理剪切破坏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相似模拟 地表移动 覆岩离层
下载PDF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释药机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博 张来华 +1 位作者 李苑新 朱盛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释药过程与相转变过程、凝胶层屏障及区域前沿移动行为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几年研究其释药机制的方法。
关键词 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 释药机制 凝胶层 前沿移动 综述
下载PDF
“三软”煤巷围岩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明建 郜进海 王大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0-914,919,共6页
"三软"煤层在河南省具有分布范围广的特点,特别在新义地区,该地质环境下,巷道变形量大,且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极为复杂,巷道的支护难度大,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该"三软"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巷道变形量... "三软"煤层在河南省具有分布范围广的特点,特别在新义地区,该地质环境下,巷道变形量大,且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极为复杂,巷道的支护难度大,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根据该"三软"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巷道变形量现场观测结果,分析了该地质条件下巷道掘进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变形规律,为选择合理的巷道支护方式及二次支护的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对类似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的观测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巷 围岩 离层 移动规律
下载PDF
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深部探测新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19
作者 苗培森 陈印 +8 位作者 程银行 赵华雷 陈路路 李建国 金若时 汤超 俞礽安 杨涛 胡永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3-575,共13页
在充分利用油气勘探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北方砂岩型铀能源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在中国北方系列盆地获得了砂岩型铀矿深部探测新发现,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找矿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700... 在充分利用油气勘探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工程,北方砂岩型铀能源矿产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在中国北方系列盆地获得了砂岩型铀矿深部探测新发现,实现了新区、新层位找矿突破。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700~2000 m深白垩系洛河组风成沉积体系内新发现了铀矿(化)体。在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酒泉、松辽等盆地新发现多处深部铀异常区。这些深部铀矿(化)体和铀异常区的发现,有效拓展了砂岩型铀矿的研究领域和找矿空间,将对砂岩型铀矿的理论研究和勘查产生深远的影响。系列研究表明,中亚铀成矿带和中国北方具有相似的铀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地层普遍具有红层控矿的特点。相对于早期重视在还原性地层中研究氧化砂体及其成矿机理,本次工作中新发现的铀矿(化)体或铀异常多位于红色氧化环境中,而后期还原性含烃流体的灌入对于铀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氧化地层(红层)中还原性砂体(褪色蚀变)的研究应引起更大的关注。中国北方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古气候条件,包括丰富的铀源、大规模的砂体、后期的构造挤压(反转)形成的断裂和构造圈闭等,为流体提供了迁移通道和聚集场所。构造活动触发了地表含氧含铀流体和深层含烃流体的运移,构筑起了补‒径‒排流体成矿系统,尤其在古油气藏(断裂)边缘(顶部)形成的斜坡带,两种流体相互作用、耦合,巨量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砂岩型铀矿 红层 构造活动 流体耦合成矿
下载PDF
深厚表土覆岩结构运移演化及高应力突变致灾机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祥军 张广超 +8 位作者 李友 陈连军 王超 赵仁宝 陶广哲 王冬 周广磊 陈淼 栾恒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9-1931,共13页
覆岩运动演化是井下动力灾害孕育发生的根本原因,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覆岩运动规律及其演化致灾机理对实现动力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3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土层−基岩不同... 覆岩运动演化是井下动力灾害孕育发生的根本原因,掌握具体地层条件下覆岩运动规律及其演化致灾机理对实现动力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3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相似模拟、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表土层−基岩不同厚度组合变化下基岩、表土层及地表下沉盆地的整体破坏形态与联合运移演化规律,揭示了2类典型表土层−基岩组合条件下的覆岩结构运移演化规律及采动应力传递形成机制,推导获得了巨厚表土薄基岩条件下的支承压力定量表达式,并提出了高应力突变致灾宏观判别准则,现场工程实践验证了模型合理性。得到主要结论:①煤层开采后软弱基岩呈现非对称“类梯形”破坏形态,巨厚松散表土层呈现“倾斜漏斗形”破坏形态,表土层运移演化具有响应速度快、运移范围广、下沉系数大的特点;②表土层−基岩双层介质在不同厚度组合条件下的运移演化规律具有较大差异,厚表土层薄基岩(I型)条件下,基岩自下而上发生塑性破裂,破断岩体块度小,难以形成稳定结构;厚表土层厚基岩(Ⅱ型)条件下,基岩由塑性破裂逐渐转化为块式破断,破断步距逐步增大,关键层效应逐渐突显,破断后形成结构的承载能力提高,能阻止上覆表土层的运移和沉降,地表下沉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小;③深厚表土薄基岩条件下,工作面前方大范围表土层向采空区发生运移,载荷集中作用在工作面上方基岩和超前煤体内,同时由于基岩软弱、破断岩块尺寸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悬顶的特点,限制了载荷向煤壁前方更远处传递,致使呈现应力峰值大、影响范围小、波动性大特点;④建立了考虑深厚表土大范围运移、基岩塑性破裂特征的支承压力估算模型,获得了支承压力计算方法,并以3301工作面具体参数为例,估算出其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72 m,峰值为44.2 MPa,应力峰值距煤壁23 m,具有一定冲击风险;现场地表沉降特征与采动应力监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相似模拟结果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表土层 覆岩运动 动力灾害 高应力演化 支承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